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应用在脑血管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50例通过CT血管造影方式进行检查的疑似脑血管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全面评估并诊断,研究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诊断和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43例血管性病变,7例无异常,脑血管病变检出率为86%。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例可能患有脑动脉瘤疾病,通过检查未发现其他异常现象,剩余患者诊断相符。结论: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诊断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CT动脉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CT科2014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患者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检查、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CT动脉血管成像的检查结果。结果在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脑动脉瘤患者52例,脑动脉狭窄患者43例,烟雾病患者5例,共有97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符,总相符率为97%。而在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脑动脉瘤患者57例,脑动脉狭窄患者41例,烟雾病患者2例,共有95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符,总相符率为95%。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总相符率高于CT动脉血管成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烟雾病的诊断正确率更高,与CT动脉血管成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正确率更高,应用价值高于CT动脉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螺旋CT扫描与DSA检查在心脏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冠心病患者,入选病例均资料完整,对其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螺旋CT扫描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结果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0例造影为阴性,28例造影为阳性。28例阳性造影患者中,螺旋CT扫描显示5例为阴性,23例为阳性;10例阴性造影患者中,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6例为阴性,4例为阳性,CT扫描发现46支冠脉钙化血管,阳性率为75.41%。结论螺旋CT扫描在心脏冠状动脉疾病检查、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2例2016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对其均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及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经DSA检查后结果显示,13例患者肝动脉起源走形及解剖存在变异(3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肝动脉和腹腔动脉肿瘤出现了闭塞),49例患者影像结果显示肝癌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18例肝动脉期分流,31例为肿瘤染色);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符合率高达100.00%。结论临床上对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时,采用多层螺旋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辅助治疗,效果较好,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发现45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了颈动脉狭窄和闭塞,24例患者出现椎动脉狭窄或发育异常。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发现16例患者出现了颈动脉狭窄和闭塞,9例患者出现椎动脉狭窄或发育异常。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对于其它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320排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收集的我院经过脑CT平扫被怀疑是脑动脉瘤的患者60例施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其320排CT脑血管造影,从而对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位置进行评价。结果在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发现50例动脉瘤,使用320排脑C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后为其施行了成功治疗。结论使用320排CT脑血管造影诊断破裂动脉瘤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采取DSA术进行检查,并针对形成急性动脉血栓的患者展开介入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征改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22例研究对象中经DSA检查发现血管异常者18例,血管正常者4例,闭塞或狭窄者尿激酶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后,靶病区血管的直径狭窄度、面积狭窄均显著减小(P0.05);靶病区血管最小直径、病变长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DSA可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得以提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去骨减影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完整疑似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3例,均行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与手术或血管内介入结果对比。结果 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手术或血管介入栓塞术确诊颅内动脉瘤44例,CT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40例,敏感性为90.91%(40/44)。DSA诊断动脉瘤42例,敏感性为95.45%(42/44)。CTA与DSA相比较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无创、安全、快捷的检查技术,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设定为观察组;并对脑梗死患者68例,经彩色超声检查,设定为对照组,均采用数字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可有效判定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 均行CTP、CTA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以DSA结果为"金标准", 记录CTP、CTA单独和联合的诊断结果, 统计其诊断效能、预测值, 分析CTP参数值[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结果 118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 DSA检查证实阳性93例, 阴性25例;CTP检查出阳性76例, 假阳性11例, 阴性14例, 假阴性17例;CTA检查出阳性70例, 假阳性10例, 阴性15例, 假阴性23例;CTP联合CTA检查出阳性89例, 假阳性3例, 阴性22例, 假阴性4例。CTP联合CTA诊断灵敏度(95.70%)、特异度(88.00%)、准确度(94.07%)高于CTP单独诊断(81.72%、56.00%、76.27%)和CTA单独诊断(75.27%、60.00%、72.03%), CTP与CTA联合诊断漏诊率(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与分析64排颅脑CT血管造影对脑出血患者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11月在湖北省宜都市中医医院诊治的120例疑似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64排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判定诊断的价值。结果 在120例患者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脑出血68例,64排颅脑CT血管造影诊断为脑出血66例,64排颅脑CT血管造影对脑出血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59%(65/68)、98.08%(51/52)、96.67%(116/120)。64排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烟雾病、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2%、87.50%、83.33%、100%。64排颅脑CT血管造影对于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29%、100%、100%、100%。结论 64排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对脑出血患者病灶的诊断价值比较高,可有效判定颅内动脉的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选取的5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脑血管病的DSA阳性检出率、安全性及临床特点,对颈动脉狭窄、部分脑动脉瘤、脑血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接受支气管纤维镜组织活检或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参数对肺部占位性恶性病变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中,40例为恶性病变,占55.56%(小细胞肺癌10例,腺癌23例,鳞癌5例,其他2例);32例为良性病变,占44.44%(肺炎20例,肺结核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5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体积为(636.74±1.32)mm3、曲面成像(6.62±0.52)分、最大密度投影(6.78±0.53)分、容积再现(6.58±0.46)分。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参数对肺部占位恶性性病的诊断敏感度为87.50%(35/40)、特异度93.75%(30/32)、准确度为90.28%(65/72)。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通过检测体积、直径、曲面成像、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癌外科术后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4月37例肝癌外科术后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并介入治疗患者的CT检查、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结果:37例患者血管造影与常规CT检查检出率为67.6%vs 54.1%、确诊率为:62.2%vs 18.9%,DSA提高了残留与复发病灶检出率和确诊率;2例DSA可疑灶,碘油CT确诊。1年内肝内残留与复发病灶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反应轻;术后第2年5例有新发病灶,再次进入介入治疗周期;随访中,2例肺转移,3例腹腔淋巴结转移。结论:肝癌外科术后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是防治术后癌肿残留与复发必要、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使用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诊断的效果。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对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及血管数字减影术的诊断研究,回顾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此次研究诊断使用的两种方式均是684段,以血管数字剪影当做诊断金标准来评价,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狭窄程度被低估和高估的均有18例,阳性预测值为99%,阴性预测值97.7%,Kappa检验K值是0.931 6。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比较接近。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使用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诊断的准确性比较高,能够作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首选治疗方案。和传统的CT相比,其优势更多,准确率更高,可以将其作为传统的CT诊断替代物来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对肝脏肿瘤患者采用超声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50例肝脏肿瘤患者,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均接受增强CT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效果和临床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CT检查的疾病诊出率分别为90.00%、62.00%,超声造影诊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疾病类型的病理诊断符合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超声造影病理符合情况明显优于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脏肿瘤患者采用超声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提高临床诊断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46例疑诊为DVT的患者行MSCTA检查,其中32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MSCTA检查4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正常,43例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侧者27例,右侧者14例,2例为双侧.行32例DSA检查的患者检查结果与MSCTA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MSCTA发现股深静脉2段,而DSA检查未能显示,DSA检查发现3例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MSCTA检查未能发现.有44例患者至少存在一侧股总静脉正常显影,1期静脉显影结果 1级11例,2级28例,3级4例,4级1例,2期显影结果 1级12例,2级28例,3级3例,4级1例,显影效果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总静脉正常的患者的平均CT值及标准差,1期扫描为(101.48±12.94)、(13.59±2.16),2期扫描为(89.29±10.47)、(9.14±1.98),双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DSA比较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并且具有检查无创伤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糖网病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并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糖网病患者22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眼底检查,结果为常规组。然后均实施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个小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经过检查后发现,常规组224例患者检查出视网膜病变共计117例,占比例为52.2%,试验组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199例,为88.8%,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网病诊断过程中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能够有效诊断出不同种类的视网膜病变分期,并且诊断正确率能够保障,灵敏度极高,具有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平扫检查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从本院2010~2014年进行CT平扫检查的腹部外伤患者中选取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首次CT平扫的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追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76例中,单一脾损伤27例,单一肾损伤16例,单一肝损伤13例,胃肠道、肠系膜损伤7例,单一胰腺损伤2例,单一肾上腺损伤1例,腹部多脏器复合损伤10例。本组患者中,首次CT平扫结果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66例,漏诊肠管、肠系膜损伤3例,漏诊肾上腺损伤、胰腺损伤各1例,漏诊肾损伤3例,漏诊肝损伤2例。首次CT平扫漏诊的10例患者中,肾损伤2例、肝损伤1例、肠管损伤1例通过再次CT复查确诊。结论 CT平扫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有较高诊断价值,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所致脾、肝、肾的急性损伤的发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而对于胰腺、肾上腺、肠管、肠系膜血管等脏器损伤诊断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临床应用的优劣。方法截取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共420例患者分为超声组及DSA组,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超声组斑块检查率较DSA组高27.76%,颈动脉狭窄≥70%患者检出率DSA组较超声组高15.4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20例患者共检查出动脉硬化339例,检出率为80.71%,病变左侧较右侧多,颈动脉分叉处(BIF)占47.74%,扁平斑占49.71%。结论颈动脉硬化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多见,行颈动脉检查可早期发现斑块,DSA为检查金标准,在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中检查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