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中下鼻道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55例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开窗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治疗过程中充分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彻底清除病灶,恢复鼻窦鼻腔通气引流是关键,经临床实践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手术治疗3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19例,霉菌性上颌窦炎8例,出血坏死性息肉5例,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3~12个月的随访。结果 3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均成功切除,术后随访有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治愈率90.6%(29/32)。结论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确切,有视野清楚、出血少、损伤轻、恢复快等优点,术后定期鼻腔换药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9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鼻内窥镜下手术清除病灶;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以氟康唑注射液彻底冲洗鼻腔和上颌窦窦腔。治疗前及随访时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SNOT-20评分减少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与单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率相近,但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可以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CRSw NP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鼻部症状评分、鼻黏膜上皮化情况、复发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和鼻部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 <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以上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鼻腔黏膜上皮化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总体上皮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可显著改善CRSwNP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促进鼻腔黏膜恢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5例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63例)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8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26%。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球型鼻窦炎,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药物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鼻内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克拉霉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鼻炎评分。结果观察组痊愈38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2.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鼻炎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药物能够提高鼻窦炎鼻内镜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疼痛,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VAS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VAS为(5.76±1.13)分,Lund-Kennedy为(7.82±2.30)分;治疗后1个月VAS为(4.24±1.06)分,Lund-Kennedy为(4.36±2.03)分;随访结束时VAS为(2.21±0.87)分,Lund-Kennedy为(1.49±1.38)分。治疗后1个月及随访结束时两种量化评分与治疗前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束时两种量化评分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8例患者术后治愈36例(94.7%),好转1例(2.6%),无效1例(2.6%),治愈率为94.7%,有效率为97.4%。38例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鼻漏、鼻泪管阻塞等并发症,腔内未见脓状分泌物及真菌团块,鼻塞、脓涕、涕中带血、头痛等症状均消失。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及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3个月功能评价和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和CT Lund-Macka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健康调查(SF-36)评分和中鼻道黏液纤毛清除速率(MT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P<0.01);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息肉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2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应用药物为地塞米松和硫酸庆大霉素;观察组60例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该疾病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67%)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0.00%)相比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黏膜恢复时间(5.14±1.96)d、鼻腔通气时间(2.43±0.67)d和数字疼痛评分(1.37±0.36)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黏膜恢复时间(7.81±2.87)d、鼻腔通气时间(6.45±1.78)d和数字疼痛评分(3.62±0.81)分,观察组疾病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率(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有效率更高,疾病复发率低,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可行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1例切除鼻泪管患者术后接受鼻腔泪囊造口术,无复发溢泪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1例局部复发再次给予手术治疗后好转。术后12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术后复发少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鼻道开放对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嗅觉及鼻腔通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上鼻道开放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11%较对照组86.79%高;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43%较对照组11.32%低。结论上鼻道开放对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嗅觉功能并降低患者鼻通气阻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鼻内镜手术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以2014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息肉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鼻内镜手术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半年及1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鼻内镜手术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疗效确切,术后复发率较低,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应用鼻渊通窍颗粒稀释液与生理盐水对鼻腔冲洗效果的影响,以丰富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6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则使用鼻渊通窍颗粒稀释液与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统计两组手术前后的症状评分以及体征评分等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术后1周、2周以及4周的症状评分均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周的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术后应用鼻渊通窍颗粒稀释液与生理盐水具有良好的冲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77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鼻内镜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1年,发现患者中治愈75例,2例复发,复发患者经二次手术后也痊愈。结论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这种方式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等特点,术后对患者定期复查及定期开展术腔清理可使得手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取鼻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对嗅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手术前后嗅觉检测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嗅觉检测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取鼻内镜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的12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对照组、鼻内镜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鼻内镜组行鼻内镜术治疗。比较两组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实施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手术后窦口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内镜组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鼻内镜组手术实施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过程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鼻内镜组手术后窦口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窦口开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针对鼻息肉病患者应用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鼻息肉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在其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之间的差异,探究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鼻息肉病患者应用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缩小息肉体积,巩固鼻内镜手术疗效,缓解黏膜水肿,降低术中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2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以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用于治疗上颌窦囊肿疾病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经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治疗,观察组增加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霉菌性外耳道炎应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疗效可靠,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