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含药血清对体外高钙刺激下A7r5细胞钙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Ca Cl2高钙溶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进行刺激,建立体外血管钙化模型。制备补肾活血含药血清,分别按含药血清在体外培养基中所占比例5%、10%、20%设立补肾活血含药血清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进行体外干预10天。实验结束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细胞钙化情况;分别在实验第2、4、6、8、10天观察细胞层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实验第3、6、10天观察VSMCs标记蛋白α-平滑肌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成骨细胞标记蛋白ALP蛋白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第10天经茜素红特殊染色,高钙模型组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同时,细胞钙含量及ALP活性均随时间延长不断升高,α-SMA蛋白表达下调,ALP蛋白表达上调。(2)与高钙模型组比较,第10天经茜素红特殊染色,含药血清低剂量组细胞形态改善不明显,中、高剂量组红色颗粒物明显减少,正常形态细胞数目较多;含药血清组细胞钙含量、ALP活性下降,α-SMA蛋白表达上调,ALP蛋白表达下调。结论:补肾活血含药血清能够减轻高钙所诱导的A7r5细胞钙化及细胞层钙沉积、ALP活性的升高,下调ALP蛋白表达,上调α-SMA蛋白表达,抑制VSMCs向成骨样细胞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含药血清对体外高磷刺激下A7r5细胞钙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Na H2PO4高磷溶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进行刺激,建立体外血管钙化模型。制备补肾活血含药血清,分别按含药血清在体外培养基中所占比例5%、10%、20%设立补肾活血含药血清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进行体外干预10 d。实验结束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细胞钙化情况,分别在实验第2、4、6、8、10天观察细胞层钙含量及ALP活性,实验第3、6、10天观察细胞VSMCs标记蛋白α-SMA蛋白及成骨细胞标记蛋白ALP蛋白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第10天经茜素红特殊染色,高磷模型组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同时,细胞钙含量及ALP活性均随时间延长不断升高,α-SMA蛋白表达下调,ALP蛋白表达上调。(2)与高磷模型组比较,第10天经茜素红特殊染色,含药血清低剂量组细胞形态改善不明显,中、高剂量组红色颗粒物明显减少,正常形态细胞数目较多;含药血清组细胞钙含量、ALP活性下降,α-SMA蛋白表达上调,ALP蛋白表达下调。结论:补肾活血含药血清能够减轻高磷所诱导的A7r5细胞钙化及细胞层钙沉积、ALP活性的升高,下调ALP蛋白表达,上调α-SMA蛋白表达,抑制VSMCs向成骨样细胞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含药血清对体外高磷刺激下A7r5细胞钙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Na H2PO4高磷溶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进行刺激,建立体外血管钙化模型。制备补肾活血含药血清,分别按含药血清在体外培养基中所占比例5%、10%、20%设立补肾活血含药血清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进行体外干预10 d。实验结束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细胞钙化情况,分别在实验第2、4、6、8、10天观察细胞层钙含量及ALP活性,实验第3、6、10天观察细胞VSMCs标记蛋白α-SMA蛋白及成骨细胞标记蛋白ALP蛋白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第10天经茜素红特殊染色,高磷模型组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同时,细胞钙含量及ALP活性均随时间延长不断升高,α-SMA蛋白表达下调,ALP蛋白表达上调。(2)与高磷模型组比较,第10天经茜素红特殊染色,含药血清低剂量组细胞形态改善不明显,中、高剂量组红色颗粒物明显减少,正常形态细胞数目较多;含药血清组细胞钙含量、ALP活性下降,α-SMA蛋白表达上调,ALP蛋白表达下调。结论:补肾活血含药血清能够减轻高磷所诱导的A7r5细胞钙化及细胞层钙沉积、ALP活性的升高,下调ALP蛋白表达,上调α-SMA蛋白表达,抑制VSMCs向成骨样细胞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诱导的磷酸钙晶体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的影响.方法 尿毒症患者血清在37℃下孵育3d,超速离心法从尿毒症血清中分离磷酸钙晶体和无晶体血清,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分析晶体的形态及化学特征.体外培养HASMCs,分为以下4组:对照组、尿毒症血清组、磷酸钙晶体组和无晶体血清组.茜素红染色及甲氧酚酞络合酮法检测HASMCs钙化结节的形成及细胞内钙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桥蛋白(OPN)、核结合因子α1亚基(Cbfα1)、碱性磷酸酶(ALP)、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MGP)的mRNA表达.Cbfα1、OPN和BMP-2的蛋白表达用Westcrn印迹和ELISA法检测.结果 尿毒症血清可诱导磷酸钙晶体形成.与对照组相比,尿毒症血清明显促进HASMCs钙化结节形成,增加细胞内钙含量(P<0.05),并上调细胞BMP-2、OPN、Cbf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P< 0.01);而磷酸钙晶体亦促进HASMCs钙化结节的形成,增加细胞内钙含量(P<0.05),上调BMP-2、OPN、Cbf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1).无晶体血清组的HASMCs胞内钙含量和上述成骨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尿毒症血清可能通过诱导磷酸钙晶体的形成促进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骨成形蛋白-7在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中骨成形蛋白-7(BMP-7)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部位、动态变化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分别于术后1d、3d、7d、14d处死。采用RT-PCR方法检测BMP-7mRNA、TGF-β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BMP-7、TGF-β1、α-SMA的蛋白定位、表达及其与输尿管梗阻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7mRNA于术后第1天即出现表达下降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递减;而TGF-β1mRNA则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递增(P均<0.05)。BMP-7蛋白在对照组中高度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管及肾间质,肾小球内基本无表达。在梗阻组随着肾间质损害的加重,BMP-7蛋白表达呈进行性下降,第14天表达量最弱,几乎没有明显的阳性表达,而TGF-β1、α-SMA蛋白表达则逐渐增加(P均<0.01)。BMP-7与TGF-β1蛋白表达阳性面积成显著负相关(r=-0.875,P<0.05)。BMP-7与α-SMA蛋白表达阳性面积亦成显著负相关(r=-0.843,P<0.05)。结论BMP-7于肾小管间质病变早期即出现表达下调,早于肾间质纤维化的出现,其表达量与肾间质TGF-β1、α-SMA表达负相关且随间质病变进展进行性下降。BMP-7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介导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研究湖北地区慢性肾脏疾病(chornic kidney diseases,CKD)3~5期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CKD中晚期出现血管钙化的患者的提供临床诊疗依据。方法将123例患者按CKD不同分期分为CKD3期组、CKD4期组和CKD5期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比较各组患者的血肌酐、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并评估腹主动脉钙化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CKD3期组血磷、钙磷乘积及PTH水平高于CKD4期组和CKD5期组(P〈0.01,P〈0.05),而血钙水平低于CKD4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KD5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5期组血钙与CKD4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实验室指标在CKD各期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有无腹主动脉钙化将其分为腹主动脉钙化组和非钙化组,2组的年龄和hs—CRP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以腹主动脉钙化为因变量,将年龄、高血压病史发病率及hs—CRP三项因素进行logistic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腹主动脉钙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为CKD3~5期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而hs—CRP和高血压发病率也是影响CK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方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钙沉积的影响。方法 6月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化痰组和补肾组。采用micro CT检测大鼠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胎球蛋白(fetuin-A)、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骨组织Fetuin-A、MGP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其定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补肾化痰组及补肾组的BMD均降低,血清Fetuin-A、MGP水平及骨组织Fetuin-A水平均降低,骨组织MG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化痰组及补肾组的BMD均升高,血清Fetuin-A、MGP水平及骨组织Fetuin-A水平均升高,而骨组织MG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补肾化痰组与补肾组相比较,补肾化痰组血清Fetuin-A、MGP水平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的BMD、骨组织Fetuin-A、MGP含量则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痰方能够影响血清胎球蛋白-基质gla蛋白-钙磷矿化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改善钙沉积,促进骨矿化,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大鼠骨折模型的愈合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均分为模型组(model组)、淫羊藿苷低剂量组(ICA-L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ICA-H组),每组都建立骨折模型;X线片观察各组大鼠骨折线的变化及达到愈合的时间;micro-CT检测各组大鼠的骨密度(BMD)和骨体积分数(BV/TV);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TGF-β1、VEGF和BMP-7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中TGF-β1、VEGF和BMP-7蛋白的表达。结果:淫羊藿苷使骨折大鼠在第7周时基本完全愈合,BMD和BV/TV均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ICA-L和ICA-H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均下降,IL-10的表达水平升高,ALP活性升高,骨钙素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苷使大鼠血清中TGF-β1、VEGF和BMP-7表达水平上升,骨组织中TGF-β1、VEGF和BMP-7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使大鼠骨折愈合程度加快,可能与TGF-β1、VEGF和BMP-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动脉骨基质蛋白表达情况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变化,探讨其相关关系及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 方法 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n = 40)和健康对照组(N,n = 30)。DN大鼠模型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成功35只。N组予同等剂量柠檬酸缓冲液。分别于4、12、24周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肾小动脉中骨基质蛋白核心结合因子(Cbfα1)、骨形态蛋白2(BMP-2)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其基因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肾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BMP-2及基质Gla蛋白(MGP)的基因表达。 结果 DN组各时间点血糖及尿蛋白量(24 h)均较N组显著增高(P < 0.05),自第12周开始,DN组血肌酐、血磷较N组显著增高(P < 0.05)。免疫组化显示DN组肾小动脉4周时已有Cbfα1、BMP-2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24周表达最强,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N组(P < 0.05)。原位杂交显示Cbfα1、BMP-2仅在肾小动脉中有表达,表达趋势同免疫组化结果;4周时主要表达于血管内弹力层;12周后外弹力层及肌层表达也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DN组4周时BMP-2 mRNA已有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24周最高(P < 0.05); DN组MGP表达量 4周最高,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降低,24周最低(P < 0.05)。而N组BMP-2和MGP mRNA各时间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显示第4、12周时,DN组内膜中膜厚度比与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周时显著高于N组(P < 0.05)。DN组Cbfα1与BMP-2呈正相关(r = 0.670, P < 0.01);与MGP呈负相关(r = -0.466,P < 0.05);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Cbfα1、BMP-2呈正相关(r = 0.727,P < 0.01; r = 0.581,P < 0.01)。 结论 DN早期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Cbfα1、BMP-2呈正相关。Cbfα1、BMP-2、MGP可能参与了DN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发病机制以及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的疗效机理。方法去卵巢复制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组、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术后7d开始灌胃给药12周。应用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骨密度,应用OLYMPUS BX51显微镜观察股骨头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形态结构,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P0.001、P0.05),骨组织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2)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组、骨疏康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组(P0.001)、钙尔奇D组(P0.05)、骨疏康组(P0.01)骨组织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3)与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比较,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组骨组织Runx2 mRNA(P0.01、P0.05)及蛋白(P0.001)表达均明显升高。(4)股骨头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形态结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骨小梁形态结构完整性差,有些部位破坏、断裂,余留骨重建空间较多;各给药组骨小梁形态结构均改善,结构较紧密,余留骨重建空间减少,其中以补肾益髓中药复方组改善最明显。结论骨组织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补肾益髓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骨组织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有效防治PMOP,其作用优于钙尔奇D、骨疏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研究补肾中药对肾虚骨质疏松大鼠防治作用的机理。方法实验采用去双侧卵巢的方法,建立肾虚骨质疏松症模型。补肾中药复方(高、中、低)剂量对实验大鼠治疗12周,以骨疏康颗粒、盖天力牡蛎钙作为阳性对照药,并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空白组。用RT-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下丘脑组织中BMP-4、Smad6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空白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的BM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强;Smad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②与模型空白组比较,补肾中药组对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的BMP-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Smad6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为肾精不足,骨髓、脑髓失养,表现在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控失常,包括下丘脑组织的细胞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镁对高磷诱导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用β甘油磷酸盐(β-GP)诱导钙化.VSMCs细胞被分为4组:对照组、高磷组(10 mmol/L β-GP)、镁干预组(10 mmol/L β-GP+3 mmol/LMgSO4)、镁通道抑制剂(2-APB)干预组(10 mmol/L β-GP+3 mmol/L MgSO4+10-4 mol/L 2-APB).采用茜素红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细胞钙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的表达.2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甲基纤维素灌胃+高磷饮食)、血管钙化组(硫酸腺嘌呤灌胃+高磷饮食)、高镁干预组(硫酸腺嘌呤灌胃+高磷高镁饮食).造模成功后测定大鼠主动脉脉搏波速率(PWV);采用yon Kossa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胸主动脉钙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胸主动脉Cbfα-1表达.结果 细胞培养14 d后,与高磷组相比,镁干预组VSMCs钙盐沉积明显减少,ALP活性降低(P<0.05),Cbfα-1表达下调;2-APB可抑制高镁对VSMCs的保护性作用.Cbfα-1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镁干预组第3天Cbfα-1的表达下调(P<0.05),其抑制效应随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体内实验中,大鼠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模型制备成功.和体外实验一致,与血管钙化组相比,高镁干预组大鼠血浆镁离子水平明显升高,胸主动脉PWV明显降低(P<0.05),血管钙盐沉积程度亦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高镁可明显降低高磷诱导的Cbfα-1表达(P<0.05).结论 高镁可抑制血管钙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SMCs骨源性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大鼠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软骨下骨骨重建中BMP-2及Smad-1/5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健康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参考改良Hulth造模法构建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4周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灌予生理盐水,治疗组灌予等量补肾活血中药干预,并于灌胃第4、8周,测定软骨下骨BMP-2及Smad-1/5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治疗组在BV/TV、Tb.N上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在Tb.Th、Tb.Sp上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与治疗组Tb.N、Tb.Th、Tb.Sp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治疗组BMP-2、Smad-1/5灰度值及阳性细胞个数较模型对照组增加(P0.05),较假手术组有所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后与用药4周比较,BMP-2、Smad-1/5灰度值及阳性细胞个数增加(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通过提高BMP-2及Smad-1/5在KOA软骨下骨骨平衡分配,改善KOA软骨下骨异常代谢,从而起到治疗KO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3~5期患者矿物质代谢异常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非透析CKD3~5期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的患者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将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23例CKD3~5期患者分为3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组:CKD3组、CKD4组、CKD5组),比较CKD患者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 phatase,ALP)、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并评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ALP及iPTH水平在CKD3~5期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01)。随着CKD病程的进展,血钙逐渐下降,血清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逐渐上升。根据统计结果,CKD5期血钙水平较CKD3、4期明显下降(P〈0.05,P〈O.001),CKD5期患者的钙磷乘积、ALP水平比CKD3、4期明显升高(P〈0.01,P〈O.001),CKD3期患者血清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与CKD4期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O.001),而CKD3期和CKD4期患者的血钙、AL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以iPTH为因变量,性别、年龄、病程、血钙、血磷、钙磷乘积、ALP和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为自变量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提示iPTH水平与血钙、GFR成负相关(P〈0.001)、与血磷、ALP成正相关(P〈0.01),与钙磷乘积无相关性,再次基础上做多元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关回归系数R:0.51,血钙、ALP、GFR是iPTH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和P〈O.001)。结论CKD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在疾病的早期即存在,且随疾病的进展而不断加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与CKD进程、血钙及ALP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是否参与慢性肾衰竭大鼠动脉钙化形成。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健康对照组8只,实验组36只。用2%腺嘌呤250 mg&#8226;kg-1&#8226;d-1灌胃制备动脉钙化模型。von Kossa染色观察主动脉、股动脉、肾动脉和冠状动脉钙化情况。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主动脉TIMP-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IMP-1、骨桥蛋白(OPN)、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在主动脉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大鼠给药2周后出现明显慢性肾衰竭表现,BUN、Scr、血磷、钙磷乘积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给药6周后主动脉、股动脉、肾动脉和冠状动脉中层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主动脉TIMP-1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 < 0.05),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给药后第2、4、6、8周主动脉平滑肌细胞TIMP-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钙化主动脉出现Cbfα-1的阳性表达;OPN表达显著增多(P < 0.01)。TIMP-1的表达和OPN及Cbfα-1表达均呈正相关(r = 0.317,P = 0.000;r = 0.485,P = 0.000)。 结论 大鼠腺嘌呤肾衰竭模型血管钙化的病理变化与人类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相似,是研究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周期较短、较好的动物模型。TIMP-1高表达和慢性肾衰竭动脉血管钙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出具有转染后能表达活性的骨形成蛋白-7(BMP-7)的重组腺病毒,将其直接导入肾纤维化大鼠肾脏,观察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无菌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组、BMP-7治疗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BMP-7组肾小管间质α-SMA表达显著减少(P〈0.05)。RT-PCR结果显示:TGF-β1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第28天,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BMP-7组比同一识相点UUO组TGF-β1表达减少(P〈0.05)。结论:BMP-7能够明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发挥其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中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延缓和抑制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n=8):予生理盐水灌胃;(2)模型组(n=10):按关木通水煎液10ml·kg^-1·d^-1(相当于关木通40g·kg^-1·d^-1,马兜铃酸A2.6mg·kg^-1·d^-1)给大鼠灌胃;(3)中药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30g·kg^-1·d^-1灌胃;(4)西药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科素亚33.3mg·kg^-1·d^-1灌胃;(5)中西药结合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科素亚灌胃。20周末,收集大鼠尿液测定24h尿蛋白、NAG、β2-MG,腹主动脉取血用于测定Scr、BUN、RBC、H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NAG、β2-MG、Scr、BUN均明显升高(P〈0.01,P〈0.05),而血Hb、RBC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NAG、β2-MG、Scr、BUN均明显下降(P〈0.01,P〈0.05),而血RBC、Hb均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降低尿蛋白和尿NAG、β2-MG的排泄,改善肾功能和贫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复方(鹿茸、牡蛎、淫羊藿)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影响,探讨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摘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以正常组作为标准对照,模型组作为空白对照,盖天力组作为阳性对照,补肾中药复方低、中、高剂量组作为实验组。各用药组灌胃给药12周。采用腹主动脉取血法采集大鼠血清测定血骨钙素(BG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并用DEXA骨密度仪检测左侧股骨骨密度;右侧股骨匀浆提取骨组织中的Total RNA,RT-Real Time PCR,检测MEK1及ERK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BG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TRAP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正常组和补肾中药复方组的股骨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ERK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MEK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肾中药复方具有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MEK1、ERK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高血磷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瑛  王梅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10):663-667
目的 研究高血磷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 方法 44只Wistar雄性大鼠分别行5/6肾切除(n=24,模型组)或假手术(n=20,对照组),39只大鼠术后4周开始给予高磷或低磷饮食10周。动物分4组:模型组+高磷饮食(CHP),模型组+低磷饮食(CLP),对照组+高磷饮食(NHP),对照组+低磷饮食(NLP)。高磷饮食配方:磷(P)1.2%, 钙(Ca)1.6%,维生素D 1 IU/kg;低磷饮食配方:P 0.2%, Ca 0.5%,维生素D 1 IU/kg。特定饮食开始(基线)和结束时称体质量;检测Scr、血P、血Ca、1,25(OH)2D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特定饮食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胸主动脉组织,采用Von Kossa染色和钙含量测定判断血管钙化程度,同时检测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的表达。 结果 术后第4周特定饮食开始时,模型组大鼠S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 [(94.4±17.6)比(36.4±0.6)μmol/L,P < 0.05],余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定饮食10周时,4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各时间点血C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1,25(OH)2D3水平除了在NLP组显著增高外,余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HP组血P和iPTH水平显著增高,出现严重血管钙化、程度3~4级;胸主动脉钙含量明显增高,同时Cbfa-1 mRNA表达显著上调。血P水平对胸主动脉钙含量的影响比iPTH水平更强(β = 0.832>0.267)。血P水平与胸主动脉钙含量、Cbfα-1 mRNA表达量呈直线正相关(r = 0.672~0.73,P < 0.05)。 结论 高血磷是导致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的重要因素。 Cbfα-1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其导致血管钙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