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调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沙坦类)与中药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现状并进行总结,发现其与中药汤剂联用、与中成药联用和与中药注射液联用有一定疗效,多篇文献证实,糖尿病肾病患者虫草类中药配合沙坦类疗效很好,但是尚需进一步研究,而中药注射液配合沙坦类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越来越普遍,联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降低副作用.但中西药联用需谨慎,尤其在应用含有金属离子的中药或中成药时要非常小心,应用不当会降低西药的疗效,还有可能增加毒副作用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含金属离子(如钾、钙、铁等)较多的中药或中成药 大部分中药均含钙、钾、镁、铁等成分,不建议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  相似文献   

3.
中西药联用的目的在于相互协同,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从而具有单用中药或西药所不及之优点。如在癌瘤化疗的同时,配合服用相应的中药往往能减轻毒副反应,增强疗效等等。但如果联用配伍不当,则可适得其反。轻则可引起中毒,重则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部分中药与抗生素的联用禁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复杂,难以定性,因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就存在一个中西药物联用禁忌问题,如处理不当,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发生毒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为此,对部分中药与西药消炎抗感染药、抗生素的一些联用禁忌作些浅述。  相似文献   

5.
王聪  杨淮英  申健  尹凯 《现代保健》2009,(20):161-161
为了充分发挥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笔者分析了抗生素联用、西药联用、中西药联用、中药配伍时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发现联合用药十分普遍,但也存在着很多急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院急诊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某院夜间急诊2924张处方,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药物种类、联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抽取中药注射剂处方共403张,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13.78%。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联用处方占21.43%。某院急诊使用最多的中药注射剂是清热解毒类,占71.42%。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处方占处方比例5.23%。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某院夜间急诊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使用中药注射剂应遵循《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联用治疗已成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疾病方法,但是,如果中西药物之间的配伍不当往往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本文就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所遇的抗痨西药与中药不合理联用加以探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得病时往往选择一些中西药联用,以“中西合璧”提高疗效。但你知道吗?有些中西药是不能同时服用的,这里给你提个醒。 1.完全不能合用的中西药。中药黄连上清片与西药维生素B_1不能同时服用。中药麻仁丸与西药多酶片不能合用。中药逍遥丸与西药胃舒平不能合用。中药元胡止痛片与西药咖啡因不能合用。中药牛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药大黄的有效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选用Waters XBridge C18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与甲酸水梯度洗脱系统,流量为300μL/min;质谱条件选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方式为负离子多级质谱全扫描,子离子采用动态排除法(DDS)。结果对总离子流图的主要色谱峰的多级碎片进行解析,结合对照品的裂解规律,综合紫外(UV)数据、保留时间及参考文献,共鉴别出了中药大黄中的14个化学成分。结论采用本方法可用于中药大黄的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与鉴定,HPLC-MS联用技术值得在中药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研究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中药麻杏石甘汤对毛细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 66例患毛细支气管肺炎的儿童,分为雾化吸入联合用药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进行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干扰素雾化吸入与中药联用组患儿总有效为 93. 4%,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联合用药组咳嗽、闷气、紫绀、发热、啰音等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 05或p<0. 01)。结论 干扰素雾化吸入联用中药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年龄15岁以上的山东省居民的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需求利用意愿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340名1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关于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利用意愿的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对中医药服务的熟悉程度、喜爱程度、是否利用过社区中医药服务、收入以及社区是否提供中医药服务影响居民利用意愿。结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自身建设,筛选社区居民需求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并提高居民对中医药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于彤  杨硕  李敬华 《现代保健》2014,(18):142-144
近年来,知识库系统成为中医药知识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创新手段。本文从构建方法、覆盖范围、应用情况等3方面对中医药知识库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供中医药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加符合治疗的需要,并将重要的药效充分发挥出来,应该对中药进行特定的炮制处理。中药炮制是依据辨证施治疗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所采取的一项制剂技术。中药炮制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密切相关,并对中药临床用药疗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炮制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使中药炮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现简要分析和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全军中医内科中心"建设,促进军队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我军卫勤特色形成,其临床技术发展思路必须基于中医药特色与军事应用目标,通过创建临床病证辨治技术与研发中药新药、强化科学管理与锻造精英人才,方能彰显学术标志、提升为军服务职能,使其成为国家中医药创新和军事应用的摇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动态演进过程,为优化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模型对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动态演进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存在空间非均衡特征、空间正相关性和较强的稳定性。近年来,虽然这一配置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省份间的差异却在逐渐扩大。结论:建议完善中医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中部帮扶机制;发挥优质中医药资源辐射作用,推动地区协同发展;结合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实际,实施差异化发展政策;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员流动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对功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找出炮制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以及微量元素的变化与炮制品功效相应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查阅炮制方法对微量元素影响的相关文献,依据中医药理论,同时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科研生产经验进行了综述。结论:分析了微量元素对中药疗效的重要性,并从微量元素角度对以后的炮制和临床用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路径构建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临床路径特点的分析,结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观提出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并从中医院的实际出发,具体讲解了如何构建和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了医疗和护理工作中临床路径的作用,同时,提出了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保安族居民中医药认知度,摸清该目标人群对中医药的需要、需求及利用情况。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积石山县保安族聚居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地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需求和利用情况。结果目标人群中医药服务需要迫切,需求未得到充分带动,利用率较低。相关影响因素有:当地居民对中医药卫生认知水平低下,当地中医药卫生服务能力低下。结论针对积石山县保安族聚居地区居民中医药服务需要迫切、需求未得到充分带动、利用率低的情况,可以考虑实行以下措施:对居民加强关于中医药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调整中医药服务在"新农合"中的报销比例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药在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以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物质科学为先导的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促进经济的繁荣和人类文化的变革.把它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药的二次开发,加强创新中药的研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极大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后我国中药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 WTO后 ,作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和独立知识产权且发展前景看好的中药业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全球各国药业不仅在意自己到底能从中药、天然药物这个大市场上获取多少利润 ,也更关心中国的同行们能否借助这一良机迅速扩张壮大 ,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威胁的竞争对手。文章分析了我国中药业不容过分乐观的发展前景 ,同时也指出了其所具有的独特发展优势 ,在此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我国中药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