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岐伯乡藉考     
岐伯乡籍,宋以前无说.自宋·邓名世始,<古今姓氏书辩证>云"安化岐氏",罗泌<路史>等认为岐伯为岐姓之祖,潘自牧<记纂渊海>指实岐伯为甘肃庆阳人,郑樵<通志>及明清<庆阳府志><庆阳县志>皆沿其说.宋代以降,岐伯被作为医学正统之祖被请进庙堂供奉,除庆阳以外,历史上单独为岐伯建祠立庙者概莫有之.大量出土文物、传说故事、方言、人文历史等均是岐伯乡籍在庆阳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2.
从传说中的名医——伏羲、医书之祖——岐伯、敦煌遗书——《灸经图》、武威汉代医简惊世出土及晋朝高秀,洞明医术——皇甫谧5方面入手论述作为针灸发源地之一的甘肃,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第一部经典医籍《黄帝内经》是甘肃庆阳人岐伯所作,之后安定朝那(甘肃平凉地区)皇甫谧历时25年写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充分表明了勤劳、智慧的甘肃人民,在历史的发展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为祖国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丰富人类的科学文化宝库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现存文献中岐伯司职的最早出处,并试图对岐伯里籍诸说并存现象提出解释。方法:运用比较研究及文献考证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医家岐伯或非一人所指,里籍有岐山、庆阳、盐亭、新密之说。  相似文献   

4.
李良松 《中医研究》2011,24(3):71-76
《四库全书》论及岐伯之文献广泛涉及了岐伯的诸多方面。本文从岐伯6个部分进行论述。笔者认为,岐伯为神农之孙、黄帝之相,将炎帝、黄帝两大部族之医术融会于一体,从而创立了中华民族的正统医药学体系。四库文献中共著录岐伯撰著或与岐伯有关的典籍23部。对于岐伯的学术贡献,可用药中之圣、方中之祖、医中之王、针中之神来总结,他的学术成就代表了我国上古医药学的最高水平。托名之说虽然历代有之,然托名之实应当分作五种类型来看待。《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伟大史诗,是岐黄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歧伯小考     
众所周知,《内经》是将黄帝与歧伯等设为问答形式而写成的。但歧伯是否真有其人?最近笔者翻阅了我省一些地方志,说明歧伯可能为庆阳人。一、地方志载甘肃庆阳为歧伯故里《庆阳县志·人物》:“歧伯,北地人,生而神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庆阳府志·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当代对医祖岐伯的研究。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医祖岐伯当代研究的相关文献,包括人文方面和学术方面的研究。结果:人文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其人有无、其人原籍和所任职务。近年来,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对岐伯故里的不同认识上,医史界主要持三种观点:陕西岐山、甘肃庆阳和四川盐亭。学术成就主要是医学方面。结论:对于岐伯的关注,是中医医史学科发展和中医文化繁荣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针灸之祖——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相似文献   

8.
"术"释名首见于《尔雅》,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汉以前的本草医籍中通以"术"论,未见苍术、白术之别。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首先提出术为2种,至宋·《图经本草》认为古书中"术"当为白术,此观点成为当时医学界的普遍认识。寇宗奭《本草衍义》提出异议,并详述了苍术形态、炮制、性味及功效,金元后医家对二术之别亦多有讨论。故通过对宋以前医籍中"术"相关记载的考察,认为以"白术"易"术"发生于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改定医书之前,林亿等改"术"为"白术"很可能是遵从官修本草等主流医书的写法。  相似文献   

9.
一、甘肃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本考虑 第一个考虑,甘肃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8 000前"味百药而制九针"的伏羲是甘肃天水人,应该说是中国最早的中医。3 000年前甘肃庆阳又出了个名中医岐伯,黄帝请教了岐伯一些中医养生的问题,岐伯一一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9月14日讯:2016年9月12~13日,第六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在岐伯故里、革命老区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举行。会议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聚焦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策略与路径选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李沛文、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陈秀等出席大会,并在会前参加医祖岐伯祭拜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医籍辑录体目录以《医籍考》《宋以前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为代表。对比这3种医籍考不仅可以了解它们各自的特色,也能为更好的利用这3种医籍目录提供便利,同时可以为相关目录的著录提出一些建议。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3种医籍考在写作时间、收书取材、著录目的与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医籍考》为另两本目录书的著录提供了借鉴,《宋以前医籍考》更侧重版本上的记述,而《中国医籍通考》则扩宽了收书时间与范围。从对比中还可以了解到不同中医书籍在所有书籍中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发现这3种医籍考在医籍分类与材料删减方面同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岐黄论医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4,(12):2296-2296
据南宋罗泌的《路史》记载:古代有岐伯,原来居住在岐山之下。当年黄帝西巡访贤,至岐山见到岐伯,把岐伯引载到自己的部落有熊氏所在地,拜为医学之师,向他访求治病之道。又据北宋真宗天禧年间张君房编辑的《云笈七签·纪·轩辕本纪》所载:古时有位仙人出于岐山下,号岐伯,善于讲草本之药性,是位大医。黄帝请他主管医学,……后来作《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3.
陈延之,南北朝宋齐间医家。史书无传,确切的生卒年代不详。《中国医籍考》卷三十谓陈是晋初人,著有《小品方》,原书已佚,其佚方保存于《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心方》中。值得一提的是,秦汉以来的医籍存世者应该较多,但唐代政府只把《伤寒论》与《小品方》两书并列为医家必修之书,足以证明《小品方》的学术价值之高和在当时的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14.
《东医宝鉴》为朝鲜医学家许浚编撰,全书主要纂辑自中国明万历以前流传到朝鲜的医药书籍,是朝鲜的综合性传统医籍、《金匮要略》是仲景杂病部分的节略本,由于历史原因,脱简错漏甚多.今参《东医宝鉴》,比对宋定本《金匮要略》(明代赵开关版)的内容,以期明晰《金匮要略》之原貌,也对《金匮》各病证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东医宝鉴》引“仲景”105处,  相似文献   

15.
了解某个学科的历史,掌握某个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目录学正是为我们提供这种条件的工具。我国医籍目录,始于西汉刘歆的《七略·方技略》,东汉班固“因《七略》之辞”编《汉书·艺文志》也列《方技略》,以备篇籍。以后史志及公私书目均因袭载录医书。以充篇章。但是这些仅仅是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的一个类目。医籍专题目录,则始于宋代,在《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中,已记有《医经目录》和《大宋本草目》。而后,明、清又相继出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一向被历代医家所重视。自宋·成无已氏首先注释开其先河,明清以后医家继踵前修,注疏之作至今不绝。其中聚讼之说,莫过于“三阴三阳”,即后世所称之“六经”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外经微言》是近几年在整理古医籍过程中发现的孤本。虽原题岐伯天师传,陈士铎述,但据何高明考证,实为傅山所著。傅氏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内经》的理论,其中《救母篇》对月经的认识有独到之处,成为《傅氏女科》月经论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小品方》一书,在中国医学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內流传过,对当时和后世医家都有过一定影响。如《外台秘要》里就直接采用了《小品方》的資料111条(据《宋以前医籍考》),采自它书而同于《小品方》者計103条;其它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医心方》、《本草綱目》、《証类本草》等书,亦有一些資料是采用《小品方》的。可是,这部著作早在北宋时期亡佚,因而宋以后的医籍里很少有人提及,今天甚至有些医家亦不知道中国医籍里还有过这么一部著作。茲  相似文献   

19.
程凯  胡元骏 《东方养生》2011,(9):106-107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岐伯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喻,邪在鹏,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篇》)译文:皇帝问岐伯说:四季的气候,各有...  相似文献   

20.
中医的病历,古代又称“诊籍”、“脉案”、“医案”等。它究竟创始于什么时候?历来多有争论,目前尚无定论。大体上有三种意见:一是创始于淳于意。谢利恒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淳于意25例诊籍,认为意之诊籍,“即后世医案之嚆矢”。因而,淳于意诊籍成为中医学最早的病历。这意见,为大多数学者所承认。二是始于周秦之际。宋向元认为《史记》所载的淳于意25例诊籍,只能说是保留下来淳于意的完整病历,却不能说淳于意是首先记载病历的人。并根据《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