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治疗小儿腹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晓红赵振川谭玉华田新乐(050000)笔者采用针刺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1治疗方法取穴:足三里、长强、天枢、气海。操作:患儿仰卧,暴露腹部及腿部,用30号1寸毫针,先针天枢、气海、足三里,针刺6分深,行轻...  相似文献   

2.
小儿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笔者通过针刺足三里、天枢等穴治疗小儿泄泻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大者4岁,最小者6个月;病程最长1个月,最短2天;经西医抗炎对症治疗效不显者12例,未曾治疗者8例;泄泻每日10次以上者5例,每日6~10次10例,3~6次5例;本组病例大便镜检无脓球及红细胞,治疗时无发热、重症脱水及合并其它部位的重症感染。2治疗方法取穴:足三里(双)、天枢(双),具体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取1~1.4寸不锈钢毫针、定位后迅速刺入穴位,使用…  相似文献   

3.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00例,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2月~4岁,病程1~20天。大便常规为水样便夹不消化物,或稀糊状有粘液。镜检:白细胞少许,脂肪球十~+++。治疗方法主穴取神阙,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天枢。取艾绒少许加热后加入十滴水拌匀,乘热敷于患儿脐中(温度不宜高以免烫伤),以胶布固定,后针足三里、三阴交,不留针。依患儿年龄敷4~8小时后揭去胶布和药,用温毛巾轻轻擦洗脐部。每日1次,3次为1疗程。若治疗过程中出现脐部皮肤起泡或破损则停止敷脐。改针刺天枢、足三里、三明交,不留针。治疗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  相似文献   

4.
婴儿泄泻是1~18、月小儿常见病之一。临床分型有脾胃虚弱、寒湿困脾、湿热泻等。临床资料脾胃虚弱23例.寒湿困牌7例.湿热泻3例;泻下最严重的小儿肛门常流屎水,泻下最少5~6次/日;泻泄时间20天以上8例,10天以上15例,5天以上10例。治疗方法取穴:天枢(双)、中脘、气海、足三里(双)、公孙(双)、长强。治法:小儿卧位.在穴区常规消毒,以5分小针,针尖抵住穴区皮肤,约进针0.5mm深,捻转刺激每穴约3秒,在小儿不知不觉中完成;长强穴以俯卧屈够,取1寸针,沿尾骨尖内侧刺约5分深,捻转刺激约3秒,体虚地慢捻转。疗效标准治愈:…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放血治疗痤疮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24岁;平均年龄22岁;病程最短30天.最长3个月。2治疗方法针刺治疗取穴:双侧曲地、合谷、列缺、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中院、天枢(双侧)。方法:局部皮肤常现消毒后.用28号l~1.5寸毫外分别剜入上述诸穴。一般用捻转泻法.如偏于肺经热盛者,重泻列缺、合谷、曲池、偏于肠胃湿热者,重泻合谷、曲他、足三里;偏于胸虚湿盛者,直补三明交。留针20分钟,其间每隔Ic分钟行针一次。每天针刺一次,12次为一个疗程。放血治疗取穴:大椎、肺俞、隔俞、胃俞、大…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尤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本病66例,疗效较好。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取66例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最大5岁,最小2个月,以1~3岁者居多;发病最长者14天,最短者1天。 2 治疗方法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四缝(双);发烧者加曲池(双),泄泻时间较长,面色萎黄,滑脱不禁者加长强。手法:四缝穴以五分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透明粘液;其它各穴进针0.5~1寸,平补平泻,不留针;每日1次。 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针刺3次后,大便减为每日1~2次,腹胀、不食  相似文献   

7.
针刺拔罐治疗百日咳样咳嗽综合症273700山东省常县中心医院张丽民取四缝穴,按常规消毒后用28号毫针迅速刺人大约一分深,挤出少许黄白色透明粘液或稍出血为宜,每日针刺一侧,左右交替使用,不留针,5次为一疗程。针刺同时.根据患儿胖瘦等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中健脾法针刺、艾灸并施治疗脾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中脘、天枢、神阙、气海、足三里、脾俞、胃俞、大肠俞)联合艾灸(神阙、天枢、气海、脾俞、胃俞、大肠俞)治疗脾虚型泄泻患者73例。1次/d,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8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4.52%。结论:温中健脾法针刺、艾灸并施治疗脾虚型泄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126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针刺四缝为主,配以天枢、足三里治疗小儿厌食症126例,总有效率91.3%,针刺四缝即可清热泻积消食,又可促进脾胃功能,增强食欲、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0.
一般资料 1997年7月~1998年12月,我院共治疗慢性肠炎5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36例;年龄19~72岁;病程6个月~5年。 治疗方法 取穴中院、章门、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虚。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关元俞;肝气乘脾加肝俞、行间;肾虚加肾俞、命门。 患者侧卧,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4~26号1~2寸毫针针刺,中院、天枢、足三里、上巨虚、肾俞、美元俞进针1.5寸,气海、章门、肝俞、胃俞、命门、行间进针0.5~1寸。脾胃虚弱,肾虚者用提插捻转补法;肝气乘脾用平补平泻法。 针后用2台TDP特定电磁…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86年以来,应用针刺治疗小儿疳积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5例中,男36例,女9例,年龄在0.6-6岁之间。治疗方法:取四缝、足三里为主穴。腹泻配天枢和中脘,烦燥不安配神门或印堂,发热配曲池或大椎,呕吐配内关。先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再用28号一寸毫针刺激穴位。四缝宜浅刺0.5-1分,挤出少量黄色液体即可。然后针刺足三里穴,进针5分至1寸,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余穴采用中度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痊愈为经一疗程治疗后,原有症状全部消失,精神、食欲恢复正常;显效为经十天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解除:好转为经治疗后,能  相似文献   

12.
快速点刺加中药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13 岁。 2治疗方法 2.1点刺方法 用三棱外点刺少商、商阳二穴,每穴放血5~10滴;用1.5寸~2寸毫针刺曲池(双)、大椎、足三里(双),均用酒精 棉球消毒后,在针刺常规操作下,以快速提插捻转的泻法进行针刺 不留针,急性高效期每d1次,体温降至正常,隔d1次,一般5~6 次均可。2.2药物配制处方以普济消毒软为主加减而成,组方:黄芩、黄 连、陈皮、甘草、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 麻、柴胡、桔梗,若有大便秘结加大黄;扁桃体…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现代医学多用止血药或刮宫等方法治疗。严重者采用口服避孕药的序贯疗法治疗。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笔者采取针刺配合红外线、艾条灸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49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年。2 治疗方法2.1 取穴  内关、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操作:针刺内关穴选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天枢、关元、气海穴则选用30号3寸毫针。针刺气海和关元时,要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抽筋感,且放射至阴部最好;针刺足三里…  相似文献   

14.
笔者用隔姜灸对慢性泄泻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患者50例中;病程;20天~10年;病型:脾胃虚弱型20例,肾虚型25例,肝脾不和型5例。脾胃虚弱型:取脾俞、胃俞、中脘、天枢为主穴,大肠俞、气海、归来、足三里、阴陵泉为配穴。中气下陷者加百会、长强。肾阳虚型:取脾俞、肾俞、命门、关元、天枢为主穴,大肠俞、气海、足三里为配穴。年老体衰者重灸气海、关元、足三里。肝脾不和型:取脾俞。肝俞、中院、天枢、期门为主穴,足三里、阳陵泉、太冲为配穴。灸法:将鲜姜切成0.2cm厚,直径2.1cm薄片,用粗针刺数个小孔后置于穴位上。姜片…  相似文献   

15.
针刺四缝穴治小儿厌食症134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JL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证。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四缝穴的方法治疗本病134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l一股资料本组!34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83例,女51例;年龄1岁~3岁gi例.4岁~8岁43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零4个月。2治疗方法在第2、3、4、5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即四维穴处.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校针或8号普通注射针头.速进外0.Zmm.刺后挤出黄白色粘液.隔日刺1次.直到针刺后不再有黄白色粘液挤出为止。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食欲显著增强.食…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小儿腹泻张风华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笔者用针灸治疗小儿腹泻,包括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等,在临床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取穴:第一组:神阙、足三里;第二组:天枢、中脘、足三里。针法:用1.5寸,30~31号毫针。常现消毒...  相似文献   

17.
<正> 257例中,男171例,女86例;年龄2~89岁。25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治疗方法:嘱患者取仰卧位,选用下脘、天枢(双)、气海、足三里(双)四穴位。局部  相似文献   

18.
方法:穴取天枢、阑门(脐下0.5分)、关元。操作:将患儿仰抱,裸露腹部,根据患儿胖瘦选1~1.5寸毫针,常规消毒,先针刺天枢、关元穴,针刺深度0.5~0.8寸;再向下斜刺阑门穴,针刺深度0.3寸,行温补手法;关元可在针后加艾灸25分钟(据病情而定)。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经针刺治愈后,为巩固疗效,用参苓白术散调补。方法:用三枚大枣掰开加水煎沸数分钟后,去枣加人参苓白术散2~3包(据年龄体质而定),煎沸加红糖15~20g,1日分3~4次连渣温服。  相似文献   

19.
本组102例,男60例,女42例;年龄1~3岁为多见占90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仅2个月。针刺时,由家属握住患儿腕部,掌心向上,术者用75%酒精棉球消毒四缝穴后,以三棱针或6号注射针头,点刺四缝穴0.5分深,出针后流出黄白色透明液体越多,病情越重。每隔3天针刺1次,直至针刺四缝无黄水流出或见鲜血为止。疳积轻的针3~4次可愈;重症可针至14次,症状明显改善。疳积重症,加服参苓白术散、人参精(3~5ml,每日1~2次),至纳食,排便正常为度. 本组单用针刺四缝治疗者占75例;针刺加服参苓白术散及人参精治疗者占27例。治愈者占64例,好转者占28例,仅10例无效。  相似文献   

20.
吕美珍 《四川中医》2009,(9):111-112
目的:观察芒针配合中药治疗胃下垂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0例患者做为治疗组,30例做为对照组。治疗组取胃愈穴、胃乐穴、提胃穴、足三里(双)、百会穴针刺,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加枳壳、荷叶等辨证加减。对照蛆取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双)、百会穴常规针刺配合口服补中益气九。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治愈率为20.0%。结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肯定了芒针配合中药治疗胃下垂的疗效,为胃下垂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