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相关脉再通过Q-Td及其比值(Q-Tdr)的影响,观察6h内接受溶栓治疗的96例患者,按冠状动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n=54)和未通组(n=42)结果未通组Q-Td(74±18ms),Q-Tcd(81±26ms),Q-Tdr(8.9%±2.7%)非常明显高于再通组(50±12ms,53±14ms,5.1%±1.7%(P〈0.01),且伴心室颤动者Q-Td(96±17ms)  相似文献   

2.
近年研究表明 ,Q_T离散度 (Q_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但目前Q_Td 的正常参考值尚未见大样本研究报道 ,测量方法亦不尽统一 ,严重影响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我们对104名健康青年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和单导联顺序12导联心电图的描记 ,以探讨两种不同心电图描记方法对Q_Td 的影响。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104例健康青年人 ,年龄18~22(19.22±1.18)岁 ,均系济南市某大学学生。2.检测方法受检查者于安静状态10min后平卧位 ,把6511型单导联心电图机和FCP_4101型1…  相似文献   

3.
150名正常人和262例不同部位心肌梗死(MI)作84导心电标测图。发现:1.正常人Q图分布在右背及右前胸上部,Q电位自右上胸前、后向周边递减。故V_4R、V_5R和V_6R导联可有q或QS波,各导正常Q波上限为0.05、0.14与0.23mV。V_7、V_9较近Q图中心。正常上限各为0.13与0.17mV。2.262例MI中258例出现异常Q图;即Q图中心的分布超出生理范围。在异常Q波邻近的导联。Q波递变规律也随之紊乱,故加作V_3R-V6_R或V_7-V_9的周围导联,观察Q波的递变规律,可有助于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采用心率变异性(HRV)自回归(AR)和快速傅立叶转换(FFT)两种频域法对比分析50例冠心病病人和50例正常人HRV的昼夜变化及心肌缺血时与无缺血时的HRV变化,并对两种频域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HRV呈昼夜变化,白天以低频成分(LF,代表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夜间以高频成分(HF,反映迷走神经活性)占优势;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的HRV昼夜变化减少(AR法,LF/HF:冠心病组为2.2±0.9VS0.8±1.1,对照组为2.4±1.2VS0.3±0.8,P<0.05),清晨自主神经调节发生突然变化,即由迷走神经兴奋转为交感神经兴奋;劳累型心绞痛病人心肌缺血时LF增高(163±132ms2VS247±162ms2,P<0.05),HF减少(75±21ms2VS57±11ms2,P<0.05),心肌缺血次数与LF呈正相关(r=0.67).上午6~10时心肌缺血发生最多。两种能谱估计法呈高度正相关(r=0.98)。提示:劳累型心绞痛的发作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张力减弱有关;清晨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突然变化可起板机作用,使此时心肌缺血的发生频度增高。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电图PTFV_1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冠心病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冠心病组68例,男50例,女18例;年龄49~65(57.3±4.6)岁。冠心病诊断采用WHO制订的标准。其中心绞痛5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除外可引起心电图PTFV1异常的其他心肺疾患、心房颤动及心动过速。体检前停用心血管药物1周以上,必要时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正常对照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龄51~62(55.6±3.9)岁。1.2 方法PTFV1测定按常规12导联心电…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时高度或Ⅲ度房室阻滞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高度或Ⅲ度房室阻滞(AVB)的诊断。分析房颤伴高度或Ⅲ度AVB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测定持续性房颤者的平均心率(HR)、最大HR(HRmax)、最小HR(HRmin)、最大RR间期(RRmax)及阵发性房颤发作时的HRmax、HRmin、RRmax,并分析阵发性房颤转为窦性心律时有无AVB发生及其程度。持续性房颤伴高度AVB者(n=64)平均HR74.3±10.3bpm,日间HRmax138.6±27.2bpm、HRmin42.9±10.6bpm,夜间HRmax118.8±27.9bpm、HRmin36.3±6.0bpm,RRmax2.589±0.529s。持续性房颤伴Ⅲ度AVB者(n=15)平均HR65.5±13.9bpm,日间HRmax121.9±39.2bpm、HRmin40.1±8.4bpm,夜间HRmax99.0±32.3bpm、HRmin33.1±5.0bpm,RRmax2.492±0.661s。阵发性房颤者(n=10)房颤时HRmax154.7±23.5bpm、HRmin43.2±4.8bpm、RRmax1.923±0.597s,在转为窦性心律时,仅4例伴有Ⅰ度A?  相似文献   

7.
VVI起搏治疗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特征的初步观察(摘要)钱卫民冯建章吴书林尹滔业姚桦伍彩英24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52.3±10.1(27~63)岁,埋置VVI型起搏器1~6年。临床诊断冠心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心肌病...  相似文献   

8.
应用长程心电图分析系统对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入院后第2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RTCA)后第1,3,30日以及148例健康中、老年人(对照组)24h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结果:UAP组24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连续5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i)、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50ms个数占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及高频功率(H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2.7±14.3msvs128.9±17.8ms、78.8±10.6msvs118.6±19.1ms、19.3±7.7msvs29.8±12.7ms、3.6±1.7%vs6.5±5.5%、317.2±148.3ms2vs476.5±287.3ms2,P均<0.05),而LF/HF高于对照组(3.5±1.3vs2.4±1.1,P<0.05)。PTCA术后30天UAP患者HRV逐渐恢复正常。结果提示UAP患者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下降,而以后者更明显;PTCA后HRV逐渐恢复,说明PTCA能改善UAP患者的HRV。  相似文献   

9.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 ,常合并正后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为了减少漏诊率 ,除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可加作右胸导联 (V3R~V5R)及V7~V9导联。本文旨在进一步评价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时V1~V3 导联ST段改变 ,尤其是V2导联ST段抬高对诊断合并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价值。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的首次发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72例 ,男性62例 ,女性10例 ,年龄45~66(56±10)岁。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以上病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除常规1…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应用广谱抗血小板药物辅助治疗并观察该药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取20例健康查体正常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8~65岁,平均50.6±12.3岁,另取同期住院冠心病患者40例,分为两组:①不稳定心绞痛(UAP)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9~69岁,平均52.8±10.1岁。②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0~72岁,平均54.3±15.5岁。各组均除外血小板计…  相似文献   

11.
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房性期前收缩传导正常化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建萍  谢玮 《心电学杂志》2000,19(3):175-175
患者男性 ,76岁。因胸闷、心悸3天入院。7年前曾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诊断 :冠心病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 (图1)示 :PⅡ、Ⅲ、aVF、V4、V5、V6 直立 ,PaVR 倒置 ,P_P间期规则 ,频率92次/min ,P_R间期0.24s,QRS时间0.14s。QRS波群在Ⅱ导联呈 qRs型 ,q<R/4 ,时间<0.03s ;Ⅲ、aVF导联呈rSr′型 ,V1 导联呈rsR′型 ;Ⅰ、aVL、V4~V6 导联S波粗钝。末行长V1 导联可见R3、R6 两个单一提前出现的P′_QRS_T波群 ,偶联间期不一致 (0.4…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工作中 ,发现经临床、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描记术确诊的左心室肥大患者 ,常规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阳性率并不高。本文就我院100例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检查及超声心动描记术确诊的左心室肥大患者加作V5′(V5导联下一肋间 ) ,V6′(V6 导联下一肋间 )导联 ,与常规心电图导联诊断左心室肥大作一对比分析 ,以探讨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对象和方法1.对象本院1996~1999年门诊及住院病人100例 ,男性60例 ,女性40例 ,年龄18~70(49.0±9.1)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64例 ,冠心病24例 ,心肌病…  相似文献   

13.
QT间期及其离散度测定的方法学研究和正常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告100例健康成人同步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QTd):(1)各参数测量结果(±s):QTd、QTcd(矫正QTd)、JTd(JT离散度)、QTpd(QT顶点离散度)、JTpd(JTp离散度)、Tp-TEd(T波顶点至T波终点间期离散度)、QRSd(QRS间期离散度)和O-Qd(QRS起始时间离散度)分别为25.6±11.2,26.8±12.6,26.1±12.5,24.6±14.7,32.0±15.6,31.0±14.6,20.6±8.8和12.5±7.3ms,其范围均在5~50ms以内,与国际上研究结果一致。笔者认为QTd的正常值可暂定为<50ms;(2)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方法,比常规非同步记录更能反映QTd的实际情况,并且可测量同步12导联QRS起始部时间(Q-QT)及其离散度(Q-QTd);(3)本文资料由国内和国外三组不同人员测量结果相同,表明QT、QTd测定的可重复性好;(4)性别差异,QT间期女性比男性长,而QRS间期男性比女性长,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心率变异(HRV)是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国外许多专家的研究证实,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等均表现出明显的心率变异减低。运用频域法研究了心肌梗死患者HRV的昼夜节律。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就诊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563±91岁,诊断符合1978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3例,下壁心肌梗死11例。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3例,侧壁心肌梗死3例。排除房颤、二度及二度以上…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与临床背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两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旨在了解AMI后HRV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1.HRV各项指标与年龄呈负相关,女性患者的HRV较男性低(P<0.05)。2.HRV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肌梗死部位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无明显关系,但糖尿病患者时域指标中的St.georges指数较无糖尿病患者显著下降(P<0.01)。3.心室晚电位阳性者的HRV时域指标SD、St.georges指数较阴性者显著下降(P<0.05)。结论:年龄、性别、晚电位及糖尿病对HRV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HRV)的时域、频域分析指标与散点图指标的相关性。AMI患者44例,男35例、女9例,年龄57.22±9.92岁。于入院后10~14日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仪器采用西安蓝港电子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动态心电图记录及...  相似文献   

17.
左房心律是一种心律规则、心率正常、异位节奏点位于左心房的较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现将我们所遇13例左房心律的特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17~64(38.0±20.3)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各2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正常健康者4例。心电图P波方向:Ⅰ导联除3例直立外余均倒置,Ⅱ、Ⅲ、aVF导联倒置;aVR、V1导联全部直立;V2导联除2例倒置、1例平坦外均为直立;V3导联除直立、平坦各2例外均倒置;V4~V6导联全部倒置。PV1导联有典型圆顶尖角特征性改变者10…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女性 ,10岁。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入院时心电图 (图1)为不同步记录 ,但aVL和V1 导联图形表现有极好的“同步性”。主导心律为窦性 ,平均心率约110次/min ,P_R间期约0.12s(房室结快径路下传) ,Q_T间期0.36s,Ⅲ导联的R1~3在QRS波群后皆连续伴随两个P- 波 (和 ) ,R_间期为0.18s(中速径路逆传心房 ) ,R_间期为0.44s(慢径路逆传心房 ) ;aVL和V1 的R1~2 及随后的波形序列与Ⅲ导联R1~3 相同 ,R4_和R6_间期分别为0.24s和0.22s,因此处心室率增速 …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 ,40岁。因胸闷1年 ,加重3天入院。曾诊断为冠心病。体检 :BP110/70mmHg,心界不大 ,心尖搏动强有力 ,心率68次/min ,心律齐 ,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及第3心音。肝脾无肿大。X线胸片及血清心肌酶检查正常。心电图 (图1)示 :窦性心律 ,心率60次/min ,P_R间期0.14s ,QRS时间0.08s ,QRS波群在Ⅱ导联呈R型 ,V5 导联呈RS型 ,V6 导联呈Rs型 ,没有Q波 ,而V1、2 导联呈QS型 ,没有r波 ,V4~6ST段压低>0.05mV ,T波I、aVL浅倒 ,V3~6 深尖倒置 ,V…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电图最大ST/HR斜率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踏车运动试验测定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30 例健康老年对照者的最大ST/HR斜率及ST段压低值。 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的心电图最大ST/HR斜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1.3)及(0.9±0.9)μV·bp- 1·m in- 1,P< 0.01〕,最大ST/HR斜率法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ST段压低法(分别为90.0% 、86.6% 和60.0% 、73.3% ,均为P< 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增多其最大ST/HR斜率值呈增大趋势。 结论 最大ST/HR斜率法对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单纯ST段压低法,并对预示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