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疗效。方法对四肢骨折术后并发感染47例采用病灶扩创、伤口持续灌洗负压引流、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47例均随访0.5~3年。骨折愈合40例,骨不连7例。感染复发7例,再行负压吸引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截肢1例,截趾1例。结论采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可实现彻底、全方位引流,阻止内置物与骨之间生物膜的形成,控制感染,减少复发,防止内置物松动,提高骨折愈合率,比常规引流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总结分析38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在经过细心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后,一般3~4 d可拔管,特殊情况者可延迟拔管。结论加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下肢长骨骨折病人术后综合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振玉 《中国骨伤》2001,14(5):316-317
针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的特点 ,对病人实施全面、合理、有效的护理 ,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7年 6月至 1998年 5月 ,行下肢骨折手术病人 98例 ,男 6 5例 ,女 33例。年龄 18~ 76岁。其中股骨骨折 43例 ,胫腓骨骨折 5 6例 ;合并内脏破裂 8例 ;开放骨折 32例 ,多发骨折19例。术后无一例发生膝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及静脉炎等。 1例褥疮感染 (病人 76岁 ,摔伤 3d才入院 ,入院时已发生Ⅱ度褥疮 ,病人为股骨干骨折 ) ,98例病人术后经过精心治病护理 ,均痊愈出院。2 护理体会2 1 心理护理 护士要具有…  相似文献   

4.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在国内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院于1999年1月到2000年5月间,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4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2例,胫骨骨折22例,股骨骨折20例;男33例,女9例;年龄18~54岁,平均38.5岁。骨折愈合时间为2.5~4.5个月;全部病人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21天~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护理体会1.引流管的护理:本组病例中有12例放置引流管。创腔留置引流管的病人,回病房后在无菌操作下连接负压引流袋,观察引流是否通…  相似文献   

5.
下肢骨折及手术后往往出现肢体肿胀、疼痛。我们在骨折治疗基础上采用消肿方治疗下肢肿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52例均为下肢骨折,骨折部位:股骨18例,髌骨6例,胫腓骨21例,踝关节7例。其中随机抽出28例(男20例,女...  相似文献   

6.
闭式灌注引流治疗术后腰椎间隙感染(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式灌注引流治疗术后腰椎间隙感染(附8例报告:)时和同,张全治我院自1988年7月到1993年8月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815例,术后并发椎间隙化脓感染8例,我们除给全身抗生素治疗外,并采用局部埋管闭式灌注冲洗疗法,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7.
闭式灌洗曾经用以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后来有人用此法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2004年至今我们将此法应用于隆鼻术后鼻部脓肿形成的治疗,共8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骨折旋转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4例下肢长骨旋转畸形进行旋转截骨手术治疗 ,1 3例骨干截骨同时进行松质骨植骨 ,膝关节融合和踝关节融合各 1例。结果 随访 6个月~ 5年。术前旋转角度 1 5°~ 4 3°,平均 2 5 3°,矫正到术后 0°~ 1 5° ,平均 9 2°。截骨部位骨折均愈合良好 ,骨愈合时间 3~ 1 0个月 ,平均 5 2个月 ,干骺端截骨较原骨折部位截骨固定平均短 8至 1 2周。 6例膝关节痛者 5例矫形后有明显改善 ,1例有轻度改善。 2例臀中肌步态消失 ;步态明显改善 1 6例 ;轻度改善 4例 ;无改善 2例 (关节融合 )。结论 下肢旋转畸形严重影响到髋关节、膝关节的功能 ,对步态有明显的影响 ,治疗骨折时注意预防。旋转截骨手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以来,在皮肤、软组织畸形或缺损修复中的优越性已得到充分认可并被广泛应用[1],扩张术的相关并发症也随之产生,尤其是扩张器感染发生率相对  相似文献   

10.
1992年至2006年,我院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结核性胸膜炎12例,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疗效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的创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髋臼骨折并同侧下肢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11例,单纯后柱骨折3例,均行钢板内固定。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1例行起重机架外固定,2例行DHS固定;伴同侧股骨颈骨折3例,均行空心钉加压固定;伴同侧股骨干骨折6例,1例行钢板固定,余5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伴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行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半年后死亡,余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受伤暴力大、机制复杂、合并创伤多、易漏诊,应早期明确诊断,合理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下肢骨折手术固定技术的选择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顺武  陈意磊 《中国骨伤》2012,25(7):535-539
<正>下肢是成人骨折的常见部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髋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生率逐步上升。与此同时,城市化、公路交通和建筑业的繁荣伴随着意外事故的增加,使得下肢长骨骨干骨折、粉碎性骨折、开放骨折等高能量创伤更为常见,骨科医生面临更大的挑战。下肢骨折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肢体力线、促进愈合、恢复关节功能与行走。大部分下肢骨折很难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而需要手术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ABO血型患者下肢闭合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8月至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 951例下肢骨折患者,男924例,女1 027例;年龄中位数为63(46, 78)岁(16~102岁)。按照血型分组:O型组572例,A型组5...  相似文献   

14.
刘建斌  郝大成  陈龙利 《中国骨伤》2005,18(12):713-714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并发症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4年5月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下肢长管状骨骨折101例,发生并发症共19例。锁钉放置失败3例,正确连接或更新瞄准器;术中新骨折2例,更换或辅以其他内固定;感染2例,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创口引流、冲洗;延迟愈合2例,变静力为动力固定;骨不连1例,行拔钉、扩髓、换钉、植骨;再骨折4例,二次手术或制动;锁钉断裂、退出4例,未处置;肢体短缩1例,未处置。结果:锁钉放置失败、术中新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术后再骨折、感染,共14例,均骨愈合。锁钉的断裂、退出4例,未影响骨愈合。肢体短缩1例,未影响骨愈合及正常生活。结论:运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严格掌握适应证及遵循静力和动力固定原则、彻底清创,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树灏  冯东旭  蔡枭  张军  王鹏飞  田丁  杨娜  朱养均  张堃 《骨科》2019,10(6):509-514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骨折部位对单一下肢闭合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条件的325例下肢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5例,女170例,年龄为(58.41±19.82)岁(19~94岁),BMI为(23.22±3.71) kg/m2(15.59~35.16 kg/m2);髋部骨折185例,股骨干骨折1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66例,胫腓骨干骨折25例,踝关节骨折27例,足部骨折10例。手术前后分别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双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将病人分为术前有血栓组和术前无血栓组、术后血栓组和术后无血栓组,分别对病人的年龄、性别、BMI及骨折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有100例病人发生DVT,发生率为30.77%,术后有166例病人发生DVT,发生率为51.08%;发病率在前三位的年龄段依次为60~74岁、≥75岁、45~59岁;女性病人更易发生DVT;按BMI分组后,术前术后各个组DVT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部位以髋部以远、膝关节以近骨折(包括膝关节周围骨折)的DVT发生率最高。结论 髋部以远、膝关节以近骨折(包括膝关节周围骨折)及60岁以上的女性病人是下肢单一闭合骨折DVT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给予足够预防性抗凝治疗,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膜覆盖、置管冲洗治疗骨折术后急性感染致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不同部位骨折术后急性感染灶进行扩创,因伤口不能缝合,骨外露,采用胎膜覆盖皮肤缺损创面,使创面成封闭状态,置管冲洗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冲洗2—3d后局部组织肿胀及全身高热明显减轻,胎膜变为干性膜状物。5-7d创面感染控制。胎膜下无排斥反应,创面肉芽新鲜,外露骨无坏死。结论 胎膜覆盖、置管冲洗是治疗骨折术后急性感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多中心观察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全国5家医院共472例下肢创伤(骨盆、髋关节周围、股骨、膝关节和胫腓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05例(64.6%),女167例(35.4%);年龄18~94岁,平均49.1岁.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时间至少10d,10 mg,1次/d,口服.分别于术前、手术日、出院日、术后14d和术后30 d进行5次随访,根据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VTE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口服利伐沙班时间平均为10.9d.随访时根据临床观察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9例患者发生VTE(1.9%),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出现肺栓塞.2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未发生出血事件.结论 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VT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致骨不愈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鸿育  杨庆达  梁波 《中国骨伤》2004,17(8):492-492
回顾自1996年5月~2002年12月,我院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564例,现对11例(包括外院病例7例)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骨不愈合,并出现骨折端骨吸收、下肢短缩畸形,X线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非重点疫区下肢骨折患者收治及围手术期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2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的88例(97处)下肢骨折患者资料。男43例,女45例;年龄为15~95岁,平均65.5岁。主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主要手术方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25例,髋关节置换术28例。记录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等。患者入院进行COVID-19筛查,观察患者及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结果88例患者入院前筛查COVID-19感染均呈阴性。本组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为4.5 d,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为3.7 d,住院时间平均为6.6 d。28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位置、角度良好,69例骨折固定患者术后骨折功能及解剖复位率为94.2%(65/69)。围手术期25例(28.4%)患者出现DVT。7例(8.0%)患者术后3 d内出现发热,考虑为吸收热。无一例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结论非重点疫区医疗机构创伤骨科医生在掌握COVID-19防控诊疗知识、骨折患者接诊原则的情况下,严格筛查流行病学史,把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的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Lower extremity trauma accounts for over 300,000 injuries annually. While soft tissue transfer is a well-accepted practice for open fracture coverage, functional outcomes remain unclear.Hypothesi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functional outcomes following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for open tibial fractures.Materials and methods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 prospectively maintained database of open tibia fractures requiring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at an urban level 1 trauma center between October 2013 and March 2015.Outcomeswere evaluated using Pearson’s chi square test with significant p value < 0.05.ResultsIn 30 patients, fractures were graded Gustilo-Anderson type I (3.3%), 30% type II, 3.3% type IIIa, 53.3% type IIIb, and 10% type IIIc. Fixation was 56.7% plate and screw, 20% intramedullary nail, and 16.7% external fixator. Definitive closure was achieved in 43.3% through local rotational flap (38.5% gastrocnemius, 61.5% soleus), and in 56.7% by free tissue transfer (29.4% latissimus, 23.5% rectus, 17.6% ALT, 17.6% gracilis). In 10 patients, 70% returned to full ambulation, 30% required an assistance device, and 50% achieved union in 6 months. Local flap use was predictive of ambulation at discharge.DiscussionFollowing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70% of patients returned to pre-injury function. Use of a local tissue flap was associated with early amb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