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蓬蘽又名陵蘽、阴蘽、割田 (音苞 ) ,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的果实 ,多生于丘陵之间 ,八月始熟 ,而其根则四季可挖。本地民间习用其新鲜根茎煎服 ,治疗外吹乳痈未溃者 ,多有良效。其法是 ,取鲜蓬根 5 0~ 1 0 0 g,洗净、切断 ,加水 5 0 0 ml,煎煮 1 5~ 2 0分钟 ,去药渣取汁 (或可加入红糖少许 ) ,每日分 2~ 3次饮服 ,视病情连用 3~ 7日 ,治疗期间一般停用它药。笔者自 1 993~ 1 997年依此法治疗 31例 (均为产后 1~ 3个月 ,年龄 2 1~ 35岁 ) ,其中 2 9例临床治愈 (乳房红肿胀痛及硬结消失 ,体温恢复正常 ,能正常哺乳 ) ,2例有效 (症…  相似文献   

2.
蓬蘽具有补肝肾、缩小便,治多尿、头目眩晕等功效,本地民间有用本品单味治疗外吹乳痈未溃者。笔者自1993年~1997年将之试用于治疗哺乳期乳痈31例,确有良效。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25.4岁。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3例。治疗方法鲜蓬蘽根50~100g,洗净切断加水500ml,水煎约15~20min,去药取汁,或加红糖少许,每日分2~3次饮服。服用3~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它药。治疗效果本组经治疗全部获效,其中治愈29例,症状体征消失,乳汁通畅,能正常进行哺乳;2例好转,症…  相似文献   

3.
乳痈是妇女产后常见的急性病症。笔者自1990年以来用自拟通乳解毒汤治疗哺乳期乳痈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21~34岁,平均24.78岁;其中初产妇61人,经产妇5人;产后已满月者14人,尚未满月者52人;来诊时发病时间1~5天。全部病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乳30例,右乳36例,乳痈的部位以在内下、外下象限者居多。起病后用过抗生素者30例。临床表现:乳房内出现界限不清的肿块,局部有疼痛、胀感及触痛。35例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体温37.5℃~39℃。检查可见:患乳病灶处有较硬肿块,皮色稍红或无明显改…  相似文献   

4.
乳痈相当于急性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乳腺急性炎症。哺乳期由于乳头开裂或乳汁瘀积易诱发急性乳腺炎。早期患乳肿痛,呈现大小不等之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西医采用雌激素和抗生素治疗。但有些患者担心药物副作用影响婴儿,而刮痧疗法治疗此症见效快且不影响哺乳。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观察86例,年龄23~35岁;其中初产妇72例,经产妇14例;发病时间1~7d;经雌激素和抗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81-1987年以来,采用自己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穴位,命名为“乳痈穴”。用于治疗乳痈病50例,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此法简便易行,效未可靠,现介绍如下: 一、穴位:乳痈穴在郄门穴上一寸处,相当于曲泽穴与大陵穴两穴之间正中点处。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但此经未载此穴。二、取穴方法:嘱患者上肢伸直,手心向上,平放在桌上,按以上穴位要求取之。三、手法:选准穴位后,常规消毒,快速进针,针刺深度2~2.5寸,强刺激,不留针,左侧患病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合温针灸治疗哺乳期乳痈郁乳期的疗效。方法 62例确诊患者选取结块局部围刺、天池、膺窗、膻中、中脘、天宗、肩井、膈俞穴及辨证配穴针刺治疗,局部红肿疼痛者施温针灸,隔日1次,记录自就诊日至治愈的治疗次数。结果治疗次数低于6次者为18例,占29.0%;7~12次39例,占62.9%;≥13次者5例,占8.1%。以12次为限,治愈有53例,好转者7例,无效为2例,治愈率85.5%,总有效率96.8%。结论针刺合温针灸对哺乳期乳痈之郁乳期效果显著,对于病程比较短(7天)、硬结片状或颗粒聚集状、硬度低、红肿直径较小(3 cm)的所需治疗次数少(≤6次),效果更佳;对病程较长(15天)、硬结为球形、较硬、直径较大(6 cm)者治疗次数相对较多(≥13次),但治疗效果亦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方乳痈消治疗乳痈初起76例,同时设立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显示,内服兼外用乳痈消治疗乳痛初起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52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予以中药乳痈方治疗,疗程为1周(7 d),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及自身双侧乳房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汁欠畅、乳腺局部皮色灼热、恶寒发热)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双侧乳房乳汁中各类致病菌、益生菌的定性、定量测定。结果(1)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乳房肿块明显缩小(P0.05),乳房胀痛明显缓解(P0.05),乳汁欠畅明显改善(P0.05),乳房局部皮色灼热明显缓解(P0.05),恶寒发热明显好转(P0.05)。(2)治疗前后比较,患侧乳汁中的致病菌明显减少(P0.05)。(3)治疗前,患侧乳汁中与健侧乳汁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葡萄球菌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各类菌群Ct值差值比较,葡萄球菌Ct值差值患侧增多更明显,即葡萄球菌数量患侧减少更明显(P0.05),双歧杆菌Ct值差值患侧减少更明显,即双歧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链球菌感染患者本研究仅发现1例,其患侧乳汁中的链球菌数量存在减少趋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存在增多趋势。(6)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双歧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双歧杆菌Ct值差值比较,患侧减少更明显,即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乳腺菌群(减少致病菌、增加益生菌)而起效。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以来,笔者用自拟消痈散治疗乳痈患者118例,疗效显著,介绍于下。临床资料118例中,年龄24~32岁90例,33~40岁28例;病程1~6d;病发于右侧70例,左侧48例。全部病人病侧乳房均未成脓而为胀痛有肿块,皮色正常,或潮红,或触之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乳痈方结合外治法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到阳春市中医院就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乳痈方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乳痈方进行治疗的同时采取外治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现象,并对患者的乳房红肿状态、脓肿形成、痛感、乳房肿胀物、乳头凹陷以及乳房瘘管情况采用积分法进行记录,并对参与诊疗的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乳房肿胀、乳房肿物等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取乳痈方结合外治法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川楝子治疗乳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楝子有行气止痛杀虫之功,临床常用于肝胃气滞所致脘腹胁痛、疝气、睾丸肿痛和虫积腹痛等。本地民间有用川楝子与红糖合用内服治疗乳痈未溃者,笔者试用之,确有良效。用法:川楝子20g,加水500ml浸泡半小时,水煎约15分钟后去药取汁,加入红糖50g、黄酒2...  相似文献   

12.
天葵子治疗乳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父程云臻运用天葵子鼻塞疗法治疗乳痈 ,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6例中 ,5例为初产妇 ,1例为经产妇 ;年龄最大者 30岁 ,最小者 2 5岁。主要临床表现 :患乳胀痛 ,局部变硬 ,乳汁排泄不畅 ,全身不适 ,常伴有恶寒、发热 ,患乳搏动性疼痛。2 治疗方法取天葵子洗净 ,捣烂 ,用消毒全棉纱布包裹 ,以能塞进鼻孔为宜。左乳患病 ,塞右鼻孔 ;右乳患病 ,塞左鼻孔。每 5~6小时换药 1次。一般 2 4小时见效 ,3~ 4天痊愈。病情严重者 ,可将天葵子和少量食盐同时捣烂 ,再用全棉纱布包裹塞鼻孔的同时 ,并对患乳进行热敷 ,用吸乳器吸去乳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形无痛手法排乳联合冷敷治疗哺乳期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哺乳期乳痈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中药硬膏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C形无痛手法排乳联合冷敷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80/80),高于对照组的93.75%(7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100.00%(80/80),高于对照组的71.25%(5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形无痛手法排乳联合冷敷可以减轻乳房疼痛,缩小乳房肿块,使体温下降或趋于正常,不影响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4.
黄琳  应颖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9):697-697
应颖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行医三十余载,长期致力于妇科临床,造诣颇深。笔者有幸随师临诊,用应老师自拟消痈散结汤治疗乳痈患者多例,获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应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结合截根法治疗早期乳痈7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74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以哺乳期单侧或双侧乳房肿胀疼痛、皮色红赤、乳汁排泄不畅为主症,或伴有形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年龄23~39岁,平均27岁;病程1~3天;57例为初产妇;33例血象中白细胞超过10.0×10~9/L,以嗜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未见明显核左移;本组病例均未成脓。  相似文献   

16.
张洲伟 《陕西中医》2014,(4):100-102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自拟清乳消痈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自拟清乳消痈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自拟清乳消痈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乳头内陷、乳房疼痛、瘘管或窦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自拟清乳消痈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疗效显著,其可能对临床症状为乳头内陷、乳房疼痛、瘘管或窦道的患者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磁圆针治疗哺乳期乳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哺乳期乳痈症患者,均采用磁圆针逆经叩击乳房1~5次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4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结论:磁圆针叩击乳房治疗哺乳期乳痈症,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操作性强,见效快。  相似文献   

18.
乳痈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外感风热、邪热迫肺或风寒外束,肺热内壅(即寒包水证)而见发热恶寒、咳嗽气喘、口渴、舌苔黄、脉浮滑而数的名方,近代多用治慢性气管  相似文献   

19.
乳痈     
处方:田基黄、半枝莲鲜品适量,洗净捣碎,放于菜叶面上,敷于患处。每天换药一次。病例:吴××,26岁,社员。产后二十多天,左侧乳房红肿,疼痛难忍,经中西医药治疗一周未效,改用本方治疗,仅3剂而愈。  相似文献   

20.
王超  刘照娟 《河南中医》2014,(7):1364-1365
目的:观察乳痈Ⅰ号方治疗早期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乳痈Ⅰ号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西丁钠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痈Ⅰ号方治疗早期乳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