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阳明脉解》云:“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自此以降,世之习医者遂有“四肢为诸阳之本”之诵。然细味之,此谚颇悖经旨,且有障于临床辨治,故有必要澄清之。 以余之见,四肢非但不能为“诸阳之本”,由于人身之阳生化于脏腑而充实于四末,故四肢仅仅能为“诸阳之末”而已,理由如次。 首先,就语法而言,“四肢者,诸阳之本也”既是一个判断句,又是一个倒装句,正而言之即“四肢者,本诸阳也”,此句式类似《孟子·齐恒晋文之事》中的“‘他人有心,余忖度之’,夫子之谓也。’他们的宾语“诸阳”、“… 相似文献
2.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出自《素问·阳明脉解篇”。近年来,中医刊物陆续刊载了数篇文章,其诠释一改前人之说,从中颇受教益。在此不揣谫陋,再添一说并就正于同道。一、关于“本”的训解“本”常训为根本,与“末”相对。前人多遵此训,不但文意晦涩,且有本末倒置之 相似文献
3.
4.
“四肢为诸阳之本”出于《素问·阳明脉解篇》。原文说:“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它是解释阳明热盛,何以能“登高而歌,……踰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该篇紧接《太阴阳明论》而来。彼篇则重点阐述脾胃之间以及脾胃与四肢之间的关系。论中云:“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 相似文献
5.
6.
针对最小化边连接集分解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BBD(加边对角)形式的边分解法,它包括相对最小化边连接集概念及其判别与判别定理,以及新的边分解方法两部分。与原分解方法比较,分解结果更为合理,分解速度更快,还给出了改进的数据结构、程序框图和分解实例。 相似文献
7.
“四肢者诸阳之本”,语出《素问·阳明脉解》篇。对此古之大家认识不一。如王冰曰“阳受气于四肢,故四肢为诸阳之本也”,高士宗曰“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故四肢者诸阳之本也”。今之学者亦仁智互见,多力从“本”字解惑。如胡永年认为,“本”作“依据”解(《陕西中医》,1982年2期);齐金成认为,“本”应作“末”(《河南中医》,1982年3期);赵喜新则认为,“本”应读若滔 相似文献
8.
9.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见载《素问·阳明脉解篇》。是岐伯在解释足阳明之脉病“登高而歌……窬垣上屋”的病机时提出来的。两千年来一直被医者注释、诵习和引用。细揣文意“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应为“四肢者,诸阳之末也。”这是否与经文相违呢?否!笔者认为“四肢者、诸阳之本也”的“本”字系“末”字之误。本、末不容倒置,故敢正其误 相似文献
10.
<正>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语出《素问·阳明脉解篇》。历代医家对此句的注解颇有争议,如王冰注:“阳受气于四支,故四支为诸阳之本也。”而高士宗则试从经络循行方面加以说明,但都未能阐明经义,使人难以理解。近年各地中医杂志也陆续刊登了一些探讨文章,见解亦各不相同,约括之有两说:一种观点认为“四肢是人体十二经脉阳气起始和发源的地方。”与此相反,另一说则认为阳气是四肢的根本,阳气从内脏而授达于四肢。但各自的论据又不尽相 相似文献
11.
吴少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8-9,18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 :“脾胃……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脾胃本是受纳、运化水谷的“仓廪之宫” ,为何又言其“本”呢 ?人体内任何一脏的功能 ,既是本脏功能活动的表现 ,又是整体功能的需要 ,因此言其“仓廪之本”乃是全身之本 ,脾胃不仅是受纳、运化水谷的“仓廪之官” ,而且也是供养全身营养的根本 ,全身之“仓廪”本于脾胃。《素问·灵兰秘典论》言其“十二官者 ,是其各脏腑的生理本能而言。如“心者 ,君主之官” ;“肺者 ,相傅之官” ;“肝者 ,将军之官” ;“肾者 ,作强之官”等是以旧社会制度的模式来类比说明各脏腑的生理本能及其…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古代相关著作对“脾胃为后天之本”理论的贡献,就其起源和发展,分奠基、运用、孕育、诞生与发展4个阶段展开了探讨,以期对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中梓提出“脾为后天之本”说,忽略了肺在人体中重要的气化作用。结合医易理论得出肺和脾分别为后天阳之本和后天阴之本,以此指导临床,可为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明末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后世医家悉多遵之。笔者回顾《医宗必读》原文,结合《内经》有关经文,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之论存在片面性。本文提出"肺亦为后天之本"的观点,以期医家在注重治理脾胃的同时,亦注重对肺的治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今不揣浅陋,试论述如下,兹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18.
浅论肝为“罢极之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这句话本来具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只是由于后世的一些注家对“罢极”的错误解释,致使人们对这句经文的含义感到不知所以了。后世注家对此影响较大的大体有以下二种观点: 程士德等人认为“罢,音义同疲,罢极,即劳困的意思”,按此意理解,肝即为“劳困之本”。 相似文献
19.
20.
历代医家对脾胃的作用进行了经典论述,脾胃对于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者,仓禀之官,脾胃纳运相协、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能够运化饮食物,化生气血,输送于机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特色,在“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基础上探究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病及相关病证治疗的指导意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