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丹岩  马景学  安建斌  王萌 《眼科研究》2009,27(11):950-954
目的评价苦参碱聚乳酸微球防治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效果。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玻璃体腔注入成纤维细胞悬液制备PVR模型。随机分为3组,玻璃体腔分别注入载药微球(含苦参碱4mg)、游离苦参碱(2mg)、生理盐水和空白聚乳酸微球。玻璃体腔手术操作后第1、3、7、14、21、28、35天观察眼前节炎症反应情况、玻璃体混浊程度、玻璃体腔内微球分解过程、玻璃体内增生情况及视网膜是否脱离以及脱离的程度。结果所有动物1周内前房有轻~中度的炎症反应,1周后消失。各组均有不同比例的动物在不同时间点发展为PVRⅠ~Ⅲ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游离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除35d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药微球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药微球组与游离药物组比较,28d和35d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聚乳酸微球兔眼玻璃体腔注射能够有效防治实验性PVR。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5-Fu)聚乳酸微球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效果.方法分别将5-Fu聚乳酸微球和5-Fu原料粉末注入兔眼玻璃体腔后,测定前房水中5-Fu浓度,观察5-Fu聚乳酸微球体内释放特性.将健康家兔48只随机分为3组:1组为5-Fu聚乳酸微球组;2组为无药物的聚乳酸微球对照组;3组为5-Fu原料粉末对照组.以巨噬细胞注入家兔玻璃体腔建立PVR动物模型后,1、2、3组分别向实验家兔左右两眼玻璃体中后部注入:1组注入5-Fu聚乳酸微球的BSS混悬液0.2 ml(相当于25 mg微球,含5-Fu 2.6 mg);2组注入含有25 mg无药物聚乳酸微球的BSS混悬液0.2 ml;3组注入5-Fu注射液0.2 ml(含5-Fu 2.6 mg).评价其防治PVR的效果.结果 5-Fu聚乳酸微球较5-Fu原料粉末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半衰期为379.05 h,清除率明显降低.1组中有2只眼因晶状体损伤排除试验;3组中有4只眼因发生急性药物毒性反应而排除试验.药效实验表明:21及28 d,2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62.5%、71.9%;3组为64.3%、78.6%;1组为13.3%和13.3%,其中1组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降低,与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Fu聚乳酸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玻璃体腔植入可有效防治巨噬细胞诱发的实验性PV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的药物特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恒温振荡法观察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体外释药特性;采用60Co灭菌方法消毒灭菌;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植入小鼠背部皮下,隔日处死小鼠后观察皮肤及微球,以检测微球的体内稳定性;将微球植入玻璃体腔后,定期测定房水中药物含量,观察其体内释药特性,并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第2d、5d、9d、14d行F-ERG检查,于第28d时将动物处死,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检查,观察5-FU微球对角膜、房角、视网膜的影响。结果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在体外释药67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72.3%,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60Co灭菌后药物含量及形态无明显变化;小鼠皮下埋植1月后,微球有破碎粘连现象,微球在小鼠体内组织相容性良好;房水中药物含量测定表明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内药物浓度在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T1/2为379.05h;视网膜电流图潜时及波幅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组织学检查及电镜检查,注药眼与对照眼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60Co灭菌方法可靠,体内药物浓度在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注入玻璃体腔后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抑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苦参碱聚乳酸微球的缓释性和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苦参碱聚乳酸微球(MAT-PLA-MS)的缓释性和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透射电镜观察MAT—PLA—MS的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观测其体外释放情况。玻璃体腔彩色照相记录其分解过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网膜电图(ERG)、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剂量组的苦参碱游离药物和MAT—PLA—MS在注药后不同时间点对眼组织的影响。结果MAT—PLA—MS的平均粒径为2.28μm,载药量为6.17%。体外释放67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7.93%,缓释作用明显。MAT—PLA—MS在玻璃体腔内随时间延长表现为逐渐降解的过程。游离药物各剂量组和载药微球各剂量组在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点裂隙灯显微镜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均未见异常。游离药物4mg组注药后1dERGb波振幅下降。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游离药物4mg组在注药后1d开始出现视网膜毒性反应,载药微球6mg组在注药7d后出现轻微的视网膜毒性反应。结论MAT—PLA—MS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安全剂量较游离药物大,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5.
背景 传统给药方法治疗眼内炎症时,药物难以透过血-视网膜屏障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可以减少用药剂量并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构建载药药物缓释系统对眼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评价多聚体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NIPAAm-PEO)构建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PNIPAAm-PEO(NV-PNIPAAm-PEO)纳米粒在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后的眼部毒理学和眼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为眼后节给药治疗感染性眼病提供依据. 方法 NV-PNIPAArn-PEO纳米粒平均载药量约为质量分数22%,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质量浓度为20 g/L的凝胶液.新西兰白兔41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1只和对照组10只,将20 g/L NV-PNIPAAm-PEO凝胶液0.1 ml注射入实验组兔的一侧眼玻璃体腔内,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的第1、2、3、7、14、21和28天进行眼前后节裂隙灯显微镜和B型超声检查,记录实验眼的视网膜电图(ERG)反应,对角膜、虹膜、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价NV-PNIPAAm-PEO对眼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将兔眼角膜和视网膜脉络膜制备组织匀浆,收集兔房水、玻璃体和血浆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法检测上述各组织中的药物质量浓度.结果 NV-PNIPAAm-PEO玻璃体腔内注射后1~28 d,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眼前后节组织正常,B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最大混合ERG b波振幅、a波振幅和峰潜时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两组兔玻璃体腔内注射后视网膜结构均正常.HPLC法分析表明,注射后1~28d,兔眼角膜组织中药物质量分数均低于检测水平下限,血浆药物质量浓度最高为(0.34±0.11) mg/L,房水药物质量浓度为(0.08±0.04)~(2.16±0.07) mg/L,视网膜脉络膜中药物质量分数为(0.11±0.02)~(2.54±0.38)μg/g,玻璃体药物质量浓度为(5.65±1.14) ~ (406.69±21.05) mg/L,21d内玻璃体腔内药物质量浓度高于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 结论 载药量约为22% NV-PNIPAAm-PEO纳米粒在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未见明显眼内毒性反应,玻璃体腔内可维持有效药物质量浓度时间达21d,NV-PNIPAAm-PEO纳米粒是治疗眼内感染较好的缓释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内可植入性聚乳酸氧氟沙星缓释药栓在兔眼玻璃体腔内的药物缓释过程。方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各为 6 120和 2 550的聚乳酸分别混载 5%,10%氧氟沙星制成药栓,并作体外药物释放。相对分子质量为 12 550含15%氧氟沙星药栓植入兔眼玻璃体腔内,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不同时间点作药物浓度测定。结果30天内氧氟沙星释放率为 70%~90%,释药时间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兔眼玻璃体42天药物浓度变化范围 0.496~10. 885μg/ml,维持高于最小抑菌浓度时间平均为 30天。结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2 550的聚乳酸含 15%氧氟沙星缓释药栓在兔眼内药代动力学特点符合眼内炎抗菌药物治疗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姜黄素在兔眼玻璃体腔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素在兔眼玻璃体内的代谢过程。方法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标准及质控组3只兔(6只眼)和实验组33只兔(66只眼)。实验组再随机分为11组,每组3只兔(6只眼)。标准及质控组动物无须手术操作,实验组动物穿刺抽取玻璃体0.1mL后玻璃体腔内注入姜黄素0.1mL(含0.1mg)。注药后0、1、3、7、12、24、36、48、72、96及120h分别摘除眼球并制备玻璃体待检样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玻璃体腔内药物质量浓度。用DAS软件计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姜黄素与玻璃体内源性物质之间的色谱峰分离良好,姜黄素保留时间为4.4min。提取回收率约90%,日内和日问变异较小。玻璃体内姜黄素质量浓度在0.01~4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143973x+603.32(r=0.9991)。在上述时间点测得的清除率分别为1.06%、4.02%、9.44%、19.77%、23.90%、35.44%、57.54%、70.63%、84.65%、91.76%及96.34%。半衰期t1/2=(26.68±2.66)h。结论HPLC法检测玻璃体内姜黄素质量浓度特异性好。姜黄素在玻璃体内半衰期较长,0.1mg注射后整个代谢过程先为零级动力学代谢,48h后为一级动力学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环孢霉素A(CyA)壳聚糖纳米微粒在兔眼玻璃体腔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方法:取实验兔20只分别在植入药后1,2,3,5,7,9,11,14,21,28d,各取2只兔(含4眼),抽取玻璃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yA的药物浓度。 结果:CyA壳聚糖纳米微粒在体外14d内药物累积释放比率为81%。在注入玻璃体腔内28d均可检测到CyA,11d时为最高浓度1237.7ng/mL,最小浓度在第28d测为4485ng/mL。 结论:CyA壳聚糖纳米微粒在玻璃体腔能缓慢释放CyA,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壳聚糖纳米微粒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用于治疗眼后节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注射用海藻酸钠-维甲酸(alginatesodi-um-retinoicacid;AGS-RA)微球缓释系统在玻璃体腔内的崩解过程。方法:有机溶剂将维甲酸溶解,与15g/L的海藻酸钠均匀混合,用静电微囊发生器一次成型制作AGS-RA微球,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入AGS-RA药物微球,应用光镜的方法观察微球的分解过程。结果:AGS-RA微球经测定,大小是95.244±8.6265μm,RS-RA微球在玻璃体腔内的分解过程大致是:1wk保持形态上的完整性,基本上是圆形;2wk开始微球周边有些破解;3wk,破解程度加重;4wk时微球形态不规则;到6wk则完全崩解呈束状物。微球周围的玻璃体无增殖、渗出等改变。结论:AGS-RA微球缓释系统在玻璃体腔内呈缓慢崩解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生物降解性的阿霉素聚乳酸微球 (ADR -PLA -MS)对兔眼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灰免 3 0只 ,随机分组 ,对照组 2 0只眼内注入 1%空白微球悬液或磷酸缓冲液 (PBS) ;阿霉素微球组 (含阿霉素 0 0 5mg/ml或 0 1mg/ml ,2组各 2 0只眼 )。各组均 2次行气体压迫玻璃体手术。所有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入成纤维细胞悬液 2× 10 5/0 1ml后 ,再分别注入空白微球 ,PBS或载药微球悬液 0 1ml,连续四周以间接检眼镜观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 ,阿霉素微球 0 0 5mg/ml组和 0 1mg/ml组在 4周末时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 85 % ;65 %和 2 5 % ,阿霉素微球 (0 1mg/m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而阿霉素微球 (0 0 5mg/m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结论 一次性注入含 10ug阿霉素的生物降解性微球能够有效地减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毛理纳  刘娜  罗予  李杰  杜楠楠 《眼科研究》2012,30(7):621-624
背景 眼内炎是严重的感染性眼病,早期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替考拉宁眼内用药治疗眼内炎及眼内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兔眼玻璃体腔注射替考拉宁眼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及特点.方法 取日本大耳白兔33只,右眼玻璃体腔注射替考拉宁0.5 mg后,分别于15 min、30 min和1、2、4、6、12、24、48、96、192 h抽取玻璃体及房水各0.1ml,采用微生物检定法测定替考拉宁的质量浓度.结果 替考拉宁标准品质量浓度的对数值随着抑菌圈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其标准品回归曲线方程:Y=0.174X-0.813(R2 =0.999),在替考拉宁质量浓度为1.0-8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替考拉宁玻璃体腔单次注射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玻璃体腔分布相Tα1/2与消除相Tβ1/2分别为1.68 h、152.15 h,房水中分布相T1/2与消除相Tβ1/2分别为2.83 h、70.56h.替考拉宁在玻璃体、房水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358.47±21.53)mg/L、(102.17±9.54)mg/L,达峰时间分别为1h;在192 h时,玻璃体、房水中替考拉宁质量浓度分别为(4.38±0.68)mg/L、(2.38±0.38)mg/L.结论 替考拉宁0.50 mg玻璃体腔注射后能在玻璃体、房水中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眼内炎的疗效。方法青紫蓝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右眼注菌后6h分别注入100g/L头孢哌酮/舒巴坦、22.5g/L头孢他啶和生理盐水各0.1mL,观察24h。另取青紫蓝兔12只,随机分为2组。早期注药组注菌后6h注入100g/L头孢哌酮/舒巴坦0.1mL,晚期注药组注菌后20h注入100g/L头孢哌酮/舒巴坦0.1mL,观察1周。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头孢他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除角膜评分外(P〉0.05),结膜、前房、玻璃体、视网膜、B型超声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舒巴坦组与头孢他啶组相比,除虹膜炎症反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具体评分来看头孢哌酮/舒巴坦组优于头孢他啶组。早期注药组与晚期注药组相比,1周后结膜、前房、虹膜、玻璃体、视网膜、B型超声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g/L头孢哌酮/舒巴坦0.1mL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眼内炎有效。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intravitreally administered methotrexat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enty-on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intravitreally injected 800 μg/0.1 ml of methotrexate was investigated. Intravitreal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was measured at seven different times, in six eyes at each occasion, on a total of 42 eyes of 21 rabbits from a period of 30 minutes to 72 hours.

Results:

Th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was calculated as 1.33 ml following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800 μg methotrexate. Vitreous concentrations of the drug were found to be decreasing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mathematical equation; drug concentration= 1426.73 e-0.1182(time) and remained over effective dose by 81 hours with a half life of 5.9 hours.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evidenced those vitreous levels of methotrexate at various time intervals after 800 μg intravitreal injections which formulated a mathematical equation for calculation of vitreous level of the drug at each hour.  相似文献   

14.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在兔眼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venomnervegrowthfactor ,v_NGF)兔眼结膜下及玻璃体内注射两种给药方式 ,不同时间内玻璃体中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经13 1I标记 ,在注射入兔眼结膜下和玻璃体腔后测定玻璃体内 1h、3h、6h、12h、2 4h、48h的13 1I每分钟计数率 (CPM)。结果 经分析表明 ,结膜下注射v_NGF后兔眼玻璃体内药物浓度在 6h达高峰 ;而玻璃体内注射在 1h达高峰并能在眼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及维持较长时间。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v_NGF后 ,该药在眼内有良好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关红英  李双农 《眼科研究》2009,27(6):507-510
目的探讨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A)后玻璃体腔内的药物质量浓度及代谢情况。方法32只健康成年有色家兔,右眼为实验眼,给予后Tenon囊下注射TA20mg(0.1mL);左眼为对照眼,给予后Tenon囊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依据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分为第1、3、7天,2、3、4、6、8周8个亚组,于注药前及注药后各时间点行裂隙灯检查、眼压测量并处死1组家兔,取玻璃体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质量浓度并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结果所有家兔未见手术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玻璃体腔内药物质量浓度于第2周达到最高,为(1.91±0.13)μg/mL,以后逐渐下降。结论后Tenon囊下注射TA,在玻璃体腔内可达到并维持一定的药物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6.
王亚玲  于海涛  陈晓隆 《眼科研究》2011,29(12):1111-1115
背景万古霉素近年来常被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治疗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在眼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和细菌性眼内炎兔眼房水、玻璃体及血清中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兔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眼内炎组,每组36只。眼内炎组兔右眼玻璃体腔内接种200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眼内炎模型,注射后72h待出现典型的眼内炎表现时,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10g/L万古霉素注射液0.1ml,分别于注射后0.5、2、4、6、12、24、48、72、84h经兔耳缘静脉采血2ml,之后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摘除眼球,收集房水和玻璃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HPLC—UV)法检测万古霉素在血液、房水和玻璃体内的质量浓度。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HPLC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符合生物样品的检测要求。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后,其在正常兔眼内的代谢呈二室模型,拟合曲线的高峰质量浓度Cmax分别为50.16mg/L和751.42mg/L,t1/2为51.04h和53.21h;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兔眼中代谢呈一室模型,高峰质量浓度Cmax分别为24.94mg/L和687.66mg/L,t1/2分别为11.42h和12.91h,2组动物血药质量浓度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眼内炎组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后随时间延长,玻璃体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逐渐下降,而房水中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正常组相应时间点比较,眼内炎组玻璃体和房水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PLC能满足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分析的需要;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内的质量浓度较高,清除缓慢,而在细菌性眼内炎兔眼中质量浓度较低、清除较快。  相似文献   

17.
姜黄素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后眼内毒副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姜黄素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后的眼内毒副作用。方法4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一眼为实验眼,玻璃体内分别注射0.05mg/0.1ml、0.1mg,0.1ml、0.2mg,0.1ml姜黄素及0.5‰的DMSO 0.1ml;对侧眼为对照眼,在玻璃体内注射0.1ml生理盐水注射后于第1、第3、第7、第14天进行常规眼部检查和视网膜电图检查:在第3、第7、第14天分别摘取2只眼球做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0.2mg组在注药后第3天和第7天,实验眼暗适应视网膜电图a波振幅分别为(129±9)μV和(131±11)μV,与对照眼的(145+13)μV和(146+11)μV相比显著降低(P〈0.01);实验眼b渡振幅分别为(259±9)μV和(257±7)μV,与对照眼的(283±13)μ V和(276+8)μV相比显著降低(P〈0.01)。第14天时a波和b波振幅又恢复正常,其余各组各时间段,实验眼a波和b波振幅与对照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段常规眼部检查和视网膜组织学栓查正常。结论 姜黄素玻璃体内注射0.2mg以下剂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