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心主舌……”,《灵枢·经脉》云:“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后世医家多有舌为心之苗、舌本通心脾之气血的说法。《医宗金鉴》云:“舌证发于心脾经”,明确指出舌疾和心脾的内在联系。笔者运用舌与心脾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医治舌部痼疾,每获良效。 1 舌乳头炎 程某,男,34岁。素食辛辣,嗜酒,又因与领导不和,不敢发泄,遂致心脾积热,郁而化火,症  相似文献   

2.
<正>李克绍先生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创建之初的八大元老之一,齐鲁伤寒学派创始人。李老理论扎实,临床善治疑难杂症。现笔者试对《李克绍医学文集》中记述的调理脾胃治疗癫痫的两则验案分析如下。1癫痫(饮结中脘)女,年约5旬余。患者经常跌倒抽搐,昏不知人,重时每月发作数次,经西医诊断为癫痫,多方治疗无效……望其舌上有一层白砂样干厚苔。触诊胃部,痞硬微痛。问诊知食欲不佳,口干欲饮,此系水饮  相似文献   

3.
例1.谭××,女,36岁。1987年9月17日诊。患者四月前因喉中梗阻、声音嘶哑,在某医院诊为“左侧声带息肉”,未作任何处理。回家后又忙于工作,致喉中梗阻加重,不能出声,颈项酸软,口闭难开,十分痛苦。口舌干燥,大便干结,小便黄。检查:咽喉部充  相似文献   

4.
病例1:孙某,女,34岁,天津市人.2011年05月28日初诊,症见:患者食欲不振半年余,稍多食后胃脘部即胀满,反酸、烧心等症状,偶有腿脚抽筋,四肢不温,二便均正常,睡眠差,经期延后1周.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沉细.辨证:中焦气滞湿阻,气血不足.治以行气化湿,和胃畅中.予:陈皮6g,清半夏15g,茯苓30g,枇杷叶10g,白豆蔻10g,荜拨10g,紫苏梗10g,木香5g,枳壳10g,厚朴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麦芽30g,鸡内余10g,吴茱萸3g,生黄芪15g,石菖蒲20g,广藿香15g,生姜3g.7剂,水煎服.另予胰酶肠溶胶囊,快胃舒肝丸等.  相似文献   

5.
6.
口甜治验     
<正> 毕某,女,54岁。1975年4月初诊。自述口甜半月,吃咸菜时,口中也感如吃糖之甜,曾在他处就诊,疗效不显,食纳逐日减少。查见病人休弱无神,皮肤干燥失润,面部晦暗少泽,口唇焦燥,肢倦乏力,胃脘胀满,夜烦不寐,舌色赤,苔薄黄,脉象细数。脉症互参,此属脾热内蕴,热炽伤津,阴虚生燥所致。治宜扶正养阴,润燥和中,清除脾热为法。方用加减清脾饮调之,药用: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黄芩10克、生石膏24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丹皮10克、青皮10克、甘草6克,水煎二次分服。  相似文献   

7.
口咸治验     
患者朱××,女,48岁。1978年4月10日初诊。患者自觉口咸已十余天,近有加重。终日如盐含口中,同时伴有头昏乏力、纳谷不香、带下清稀等症,舌淡苔薄白微腻,脉沉细。据《临证备要》记载:“口咸,系肾液上乘,属虚火者用滋肾丸引火下行,属虚寒者用桂附八味丸加五味子。”纵观脉症,本案属肾阳不足而致肾水上泛:纳呆、带下又为脾虚失运、湿浊内停之征,姑拟金匮肾气丸合健脾之品脾肾同治。处方:生熟地(各)12克、淮山药12克、山萸肉10克、  相似文献   

8.
本文舌痒,舌苦二症,皆经仔细辨证施治而愈,因临床少见且难治,特提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良胜 《河南中医》2002,22(1):53-54
1 暑热症  小儿脏气未充 ,形成未实 ,夏令炎热之邪干于肺胃 ,暑热内闭 ,消铄阴液。症见 :发热 (晨轻午重 ,延绵不退 ) ,无汗 ,喜饮 ,厌食 ,小便清长 ,舌红少苔 ,纹色鲜明。先父仿人参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方义 ,易汤方为饮料 ,连服 5~ 7d ,即可退热。处方 :鲜金银花 (干者亦可 )80 g ,鲜冬瓜皮、西瓜皮各 2 5 0 0 g(片厚约 0 5cm ,每片约掌心大 ) ,鲜稻穗一具 (或生谷芽 ) 15g ,用鲜荷叶一角包裹 ,加水约4 0 0ml,煎 5~ 10min ,煎成后可稍加白糖 ,俟冷 ,频频喂服。按 :此方有清暑、解热、养胃、生津作用。 1997年夏曾用此方治…  相似文献   

10.
肖森茂 《中医杂志》1994,35(11):659-660
1 经期厌食陈××,女,18岁。因从月经初潮起经期厌食3年余来诊。患者于15岁初潮,月经周期或前或后不规则,每于经前2~3天开始食欲下降,至月经来时则厌食,每餐食量不足两许,甚则粒米不进,仅喝些糖盐开水。昼则默默少言,入夜则烦躁。胃脘稍胀,时感恶心。经期多为3~4天。月经干净后食欲渐增,2~3天后纳食可恢复正常。经期虽进食甚少,但除仅感稍疲乏  相似文献   

11.
脾胃疑难病证治验采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溃疡伴高热病案,因口舌溃疡1周、发热3天来诊,中医诊为口疮,辨证为阴虚湿热证,用养阴清热祛湿法,方选甘露消毒饮加土茯苓,用药1剂身凉热退,3剂口舌溃疡好转,7剂病愈。结肠多发息肉病案,经肠镜检查结肠有大小息肉三四百枚,即以摘除、电灼其中较大者40多枚,其余无法处理,中医诊为肠覃、积聚,辨证为脾胃气虚、痰湿凝聚、血瘀阻络,治以益气健脾、理气祛湿、化瘀散结法,用药3个月后复查结肠镜仅见剩余息肉3枚,即予摘除。胃多发息肉病案,胃镜检查见胃内息肉一二百枚,即摘除、电灼50多枚,余无法处理。中医诊为积聚、癥积,证属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治以疏肝解郁、祛痰化瘀、软坚散结,连续服用3个月,复查胃镜见息肉全部消失。顽固性呃逆案,因呃逆不停6年来诊,中医诊为呃逆,证属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上冲,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服药8剂即愈。  相似文献   

12.
口腔诸疾,与内脏有密切关系。口为脾之外窍,舌为心之苗,肾主骨、齿乃骨之余,胃经食道、咽直通口齿,肝经支脉环唇内,其经脉络于舌本。多数经脉均循行于口腔。因此,在中医看来,口腔疾病绝非局部的病变,其治疗最能体现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的整体观,兹结合病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口腔科疾病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科疾病治验举隅350007福建省级机关医院针灸科倪克茜口腔科疾病在针灸临床上时有所见,某些针灸适应症按中医理论辨证施治,运用针灸手法往往取效良验。现将临床治验一得,举隅数例如下。1、拔牙:刘xx,男,58岁,干部,1993年11月1日初诊。患者曾...  相似文献   

14.
佟××,女,62岁,抚顺市居民。患者30年前腹部左侧有一处以手按之则胃内及口中有辣味感觉,如食辣椒汁样(患者平素并不食用辣味食品),有时夜间睡觉不慎压住腹部左侧,即感辣味生出。曾在抚顺各大医院检查并无异常发现,经多方调治无效,如此迁延30余载,于1987年6月13日前来我处诊治。诊见面色(白光)白,头晕乏力,呕逆纳呆,舌质红绛,脉沉弦而细。此洵奇病,历代医书少有记载。根据患者主诉及临床表现,窃以为属肠壁溃疡所  相似文献   

15.
口凉症治验     
陈××,男,56岁。1989年9月8日诊。一月前因外出冒雨回家,感冒发热,周身困重,头痛畏寒,鼻流清涕,经治感冒愈,但口淡、饮食乏味,继之现口腔冰冷,舌凉、如含食冰糕,口吐清涎,畏寒肢冷,大便清稀,日2~3次,量少,无恶臭,小便多。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证系太少阳虚,寒湿困脾。治宜温阳运脾化湿。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5克,附片60克(先煎2  相似文献   

16.
条口穴治验     
条口穴治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张晓莲高明慧指导王秀英条口是足阳明胃经穴,最早见于《甲乙经》。该穴位于小腿中段,足三里穴下五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于小腿前外侧的中央部位。长期以来,我们在临床上运用条口穴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口辣症治验     
口辣症治验辽宁省瓦房店市复州城中医院(110000)刘和军【关键词】口辣症验案中医药疗法1病案举例吕某,男,70岁,农民。1995年5月18日初诊。1年前,自己发现有时嘴里有辣味,误认为是喝酒或是吃辣椒造成的,先后把酒戒了,凡是带辣味的东西都不吃了,...  相似文献   

18.
口甘症治验     
<正> 崔某,女,64岁。20天前因感冒身痛自服感冒通、扑热息痛等,用药5天,全身疼痛消失,但出现胃脘部胀满、嗳气、纳差,予胃必治、食母生等药物治疗。用药2天,胃脘部胀满减轻,纳差好转,但自觉口中发甜,无论进何种食物均感甜味。患者为此深感痛苦,又多方求医罔效,故来本院就诊。患者一般情况尚好,舌质淡红,苔薄黄,舌中部稍腻,脉弦滑,  相似文献   

19.
张××,女,42岁。1983年8月11日诊。口腔及舌粘膜溃疡反复发作已16年。迭经治疗,仍间有发作。半月前又复发,经中西药治疗不效,且病势加重,疼痛难忍而来就诊。诊见:颊粘膜上有溃疡6个,舌面溃疡3个,舌下溃疡3个,大如葫豆,小如绿豆,表面凹陷,上覆脓性分泌物,边缘充血微凸,舌质红,苔少而黄,脉数无力。  相似文献   

20.
患者余××,男,40岁,干部。自诉从1981年以来自觉口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重时则昼口咸难忍,夜卧则辗转难眠,饮食莱类不敢问津,甚则喝茶也觉咸味,更则食糖也不知甘味,纳谷不香,头昏目眩,腰酸冷痛等症。医者或曰肾阳亏虚,或曰口腔味觉变异,皆以温肾等法,迭经治疗,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