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内镜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技术已从最初诊断疾病为主,逐渐转入诊断与治疗并重的时期,消化内镜下治疗技术已成为消化系疾病微创治疗的重要内容.消化内镜新概念、新技术很大程度扩大了临床消化内镜治疗的范围和适应证.因此,本文对内镜下切除相关技术和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规范消化内镜消毒管理。方法:选取我市四家市县级医院进行了现场试验.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分组,对消化内镜相关样品HBsAg阳性率进行观察。结果:内镜钳道、附件HBsAg阳性率高于内镜表面;HBsAg阳性率随日诊疗病人数的增多而增加;随消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加强消化内镜钳道、附件的清洁消毒处理,减少日诊疗人数,保证消毒时间,可有效地提高内镜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3.
《西北医学教育》2018,(2):358-361
消化内镜操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消化内镜的培训缺乏规范化的方案,传统以患者为基础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消化内镜快速发展的需求。虚拟现实消化内镜模拟器运用三维空间立体结构、力反馈、触觉反馈系统等技术,逼真的模拟临床内镜实践操作的环境和手感,让操作者获得如同临床正式操作般的感觉和体验,从而训练和提高操作者的技术。虚拟现实消化内镜模拟器的应用使得消化内镜培训的规范化成为可能。本文总结了目前消化内镜培训的现状,同时分析了虚拟消化内镜模拟器在内镜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53例内镜下金属夹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患者即时止血成功率为100%,其中显效48例,有效5例.3例患者止血成功24小时后再次出现活动性出血,经再次内镜下金属夹治疗成功.无穿孔、吸人性肺炎及其他术后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金属夹脱落时间7~56天,平均(25.3±6.7)天.结论 内镜下金属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迅速、成功率高、创伤低,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止血夹治疗Forrest分级Ⅰ级、Ⅱa和Ⅱb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止血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溃疡性出血且Forrest分级为Ⅰ级、Ⅱa和Ⅱb级99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止血夹组48例,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组(注射组)51例.两组在内科治疗相同的基础上,止血夹组予内镜下上止血夹治疗,注射组予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结果:两组即时止血成功率为100%.止血夹组48h内再出血1例,初次止血成功率97.92%(47/48);注射组48h内再出血8例,初次止血成功率84.31%(43/51),两组初次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快速、有效、安全,对内镜下表现为Forrest Ⅰ级、Ⅱa、Ⅱb级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夹治疗优于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止血已成为目前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为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应用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6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滕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07-2808
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促进了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进展,尤其是消化内镜的应用,使得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通过总结消化道内镜单纯性活检标本采集经验,从消化内镜的操作技巧,到运用各种内镜新技术等多方面探讨提高黏膜活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自1958年由H irschow itz等首次描述了可曲式内镜在胃肠成像领域的应用,消化内镜逐渐发展为正确性高、耐受性好的诊断工具。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同一可曲式内镜上结合使用2种显像技术(内镜和超声)。所有消化内镜的设计都在不断改进,分辨率不断提高而镜身的外径逐渐缩小。现在我们常规对非镇静患者采用经鼻小直径(5~6mm)胃镜以获得优质的消化道视屏图像。治疗内镜的出现使内镜从诊断工具发展成治疗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外科手术的需要。从诊断性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发展到治疗性ERCP。现在小管道ERCP内镜几乎全被大管道镜取…  相似文献   

9.
消化内镜与胃肠疾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昱  陈小嫦  钟敏 《中外医疗》2010,29(14):178-178
消化内镜检查具有直观、准确、可靠的优点,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较其他检查方法 ,如钡剂造影、超声、CT等,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时医生可肉眼直接观察到消化道内部的情况,同时对可疑病变还可钳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对于很多消化道疾病,内镜检查结果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1]。消化内镜在胃肠疾病上的应用已由当初的单纯诊断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治疗上,越来越多的胃肠道良性疾病可以经消化内镜治疗得到良好的疗效,从而避免长期的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消化内镜设备的迭代更新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消化内镜的质量控制也逐步得到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化内镜目前面临着技术发展不平衡、诊疗质量偏低、培训体系尚待完善等问题。建立健全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体系,需要从消化内镜学科管理、人员培训、内镜洗消等多方面入手。重视消化内镜的洗消规范,是切实保障内镜诊疗质量和诊疗安全的前提。促使消化内镜培训从学徒模式向以能力为基础的培训体系转变,并将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与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是全面培养内镜人才的基础。制定合理的质量评估标准和量化考核体系,并将Plan-Do-Check-Act(PDCA)等新手段引入内镜诊疗的临床管理,是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有效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消化内镜作为胃肠道及胆胰疾病十分重要的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已有60余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不仅作为诊断工具在临床普及应用,而且在治疗技术上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除了传统治疗技术逐步完善外,不  相似文献   

12.
消化内镜是一门技术陛操作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和培训有着自身的特点。消化内镜的教学和培训离不开内镜技术的发展,同时内镜技术的教学和培训—直影响着这门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速度。在漫长的内镜技术发展过程中,内镜的教学和培训经历了种种的困难和艰难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小肠镜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13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香港消化内镜学会共同主办的第10届国际治疗内镜及消化病学术会议在苏州圆满落下帷幕。来自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的专家们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解读了消化内镜的操作及指南,规范了各级消化内镜医师的临床实践,推动和扩展了我国消化内镜学科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会上,  相似文献   

14.
消化内镜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最佳手段。医学的发展也为消化内镜的革新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胃癌和结肠癌是威胁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人群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最经济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发现早期患者给予早期根治,避免向进展期发展;随着食管腺癌发病率的升高,早期发现Barrett食管中的癌变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传统消化内镜容易漏诊早期癌变,当发现病变时往往根治困难,且治疗的创伤也会加大;小肠和胰胆管系统是传统消化内镜诊断的盲区,往往需要借助间接的造影成像手段,受到诸多限制,并且准确性欠佳。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进展,这些局限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下面对近些年来的一些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急性穿孔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 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老年病人接受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结果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病经内镜下钛夹封闭成功13例(86.7%),封闭无效后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13.3%),封闭成功的13例病人中,一次封闭成功11例(84.6%),24小时后内镜复查后补充封闭2例(15.4%)。内镜下钛夹封闭效果与胃、十二指肠穿孔部位、原因有关。结论 内镜下钛夹封闭是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卢轶  厉有名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3):243-245,253
对于老年人消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包括胃镜、结肠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双气囊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等消化内镜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内镜及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在老年人消化道疾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研究的重点,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手把手内镜训练方式不能适应研究生消化内镜教学的迅猛发展;同时,患者日益增强的医疗保护意识也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内镜训练模式.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在研究生消化内镜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应用的意义、模块、功能评价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一动物模拟内镜操作一真正患者”的新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镜下运用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中所受治的102例患有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根据住院尾号分为探究组与对照组,且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内镜下采取局部注射治疗,探究组给予内镜下止血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探究组、对照组其在及时止血率方面无明显性差距(P>0.05),但在出现再次出血方面,探究组总发生率1.9%显著低于对照组31.4%,且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在内镜下运用止血夹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有效达到止血目的,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消化内镜学是一门新兴的、对器械和设备依赖性很强、操作技术性很高的学科。纤维胃镜自1963年应用于临床以来,消化内镜理论、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亦日臻完善,现今已有功能各异的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胆道、放大、超声等电子内镜、胶囊内镜。以内镜下治疗为特征的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而深受患者欢迎,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等技术已逐步成为消化内科独特的、成熟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20.
消化内镜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便有硬管式内镜观察食管和直肠的报道,20世纪30年代发明了半曲式内镜,60年代末、70年代初,纤维内镜的应用逐渐普及。近20年来出现了电子内镜,以电缆代替了光导纤维。胶囊内镜为最新一代非插入性全胃肠道内镜。1985年10月在全国儿童医院中,我院率先建立了消化内镜室。1996年5月第一届儿科消化内镜临床应用学术会议后,小儿胃镜检查诊断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大肠镜尚未普及。由于儿童的生理和疾病谱不同于成人,治疗内镜开展的项目远不如成人,因此,消化内镜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