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查阅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针刺外关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并提出展望。方法:运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以“针刺and外关and fMRI”或“针刺and外关and功能磁共振成像”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文章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外关穴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激活脑区不同,以及外关穴与外关穴组穴针刺脑激活区具有差异性。结论:针刺外关穴特异性激活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双侧额下回、小脑,从而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感觉及视觉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10年有关针灸临床治疗耳鸣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就针灸处方中主穴、配穴的选穴情况进行统计和归纳,得到主穴48个,配穴32个,主穴选用频率最高的是听会,其次是听宫、翳风、耳门、中渚,配穴是太冲,其次是外关、足三里、丰隆、太溪。临床针灸治疗耳鸣的选穴存在规律性,即辨经、辨证相结合,以局部循经配合远端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3.
外关穴真、假针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外关穴真针刺、假针刺不同状态下,青年志愿者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以印证"经穴特异性-脑相关假说".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外关穴真针刺和假针刺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刺激.同时,运用GE公司3.0T 超导MRI系统完成脑部扫描.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外关穴真针刺能显著激活BA45、37、44、40、22、13、37、47区、海马、杏仁核、黑质等区域,外关穴假针刺则能显著激活BA46、44、41、13、40、37、19区等区域,与假针刺对比,外关穴真针刺能显著激活BA8区和小脑等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赖新生教授的"经穴特异性-脑相关学说".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采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小脑皮质葡萄糖代谢变化,研究针刺外关穴对小脑皮质的影响,探讨针刺穴位小脑的响应机制。方法将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右侧外关穴针刺组、右侧外关穴假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例,全部受试者接受PET脑功能成像检查,所得图像采用SPM8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以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右侧外关穴假针刺组小脑未见激活区域,而右侧外关穴针刺组激活的小脑脑区为左侧小脑扁桃体、左侧小脑后叶、左侧小脑前叶及右侧小脑后叶山坡。以右侧外关穴假针刺组作为对照,右侧外关穴针刺组激活的小脑脑区为左侧小脑前叶山顶及右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结论针刺外关穴激活了左侧小脑前叶及双侧小脑后叶,为解释针刺穴位产生治疗作用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近10年中文文献中针刺治疗癫痫的"同功穴"选用规律。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纳入有效文献77篇,共使用腧穴111个。建立癫痫针灸处方数据库,分析近10年针刺治疗癫痫"同功穴"的选用配伍规律。结果显示近10年针刺治疗癫痫"同功穴"主要为百会、足三里、丰隆、太冲、合谷;"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督脉、足三阳经,多分布在下肢部和头颈项部,重视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相配合,"同功穴"特定穴中使用交会穴、五输穴和原穴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多采用天人地三部配穴。总结出近10年针刺治疗癫痫,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起到增强针刺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陶颖  侯文光  梁艳  宗蕾 《中国针灸》2015,(2):179-183
为探讨鬼穴治疗神志病的临床应用及机制,以"鬼穴""神志病"作为主题、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对近10年来鬼穴治疗神志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鬼穴可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痴呆、脑卒中、昏迷、失眠、焦虑、抑郁、癔症,且均疗效良好。认为鬼穴有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开窍醒神、宁心安神之功,故治疗神志病功效甚优。但目前此方面文献报道还很少,应加强鬼穴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以扩大鬼穴的临床应用病证范围,并为鬼穴治疗神志病提供有力的机制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剌外关穴与外关配伍非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方法] 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外关穴组和外关穴配伍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同时,运用GE 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所得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对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基底节、桥脑、小脑等脑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其激活点数和激活强度都没有显著差异,但针刺外关穴对右侧小脑的激活几率高于针刺外关穴配伍非穴(P<0.05),并有趋势表明,针刺外关穴还能较为集中地激活左侧顶叶、右侧额叶、颞叶.[结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外关穴与非穴的配伍关系,不是简单的1+0=1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并比较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对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外关穴组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组(每组8例),分别针刺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针刺同时进行fMRI扫描,所有数据采用SAS9.1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外关穴组和外关配伍内关穴组在针刺状态下,脑部各感兴趣区(ROIs)的激活点数、激活几率、激活强度,并对所激活的相同脑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OIs激活几率统计比较表明,与外关穴配伍内关穴比较,针刺外关穴右侧小脑激活几率较高(P<0.05);ROIs激活点数统计比较表明,针刺外关穴能相对特异地激活右侧小脑(P<0.05),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则能相对特异地激活左侧顶叶(P<0.05);ROIs激活强度统计比较表明,针刺外关穴与针刺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对各脑区的激活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针刺外关穴能够在维持躯体平衡、改善肌张力障碍及调节随意运动方面发挥较为突出的作用。外关穴配伍内关穴这种表里经配穴能够加强对偏身感觉及运动障碍的治疗作用,这为外关穴特异性及表里经配穴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技术,研究浅刺缺血性中风患者健侧外关穴和非穴的脑区激活情况。方法:12例右脑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观察健侧外关穴浅刺和健侧非穴浅刺的fMRI脑功能成像特点,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健侧外关穴浅刺无激活点,在BA7、BA10有负激活点,健侧非穴浅刺在BA8、左侧小脑后叶山坡有激活点,在BA10有负激活点。与浅刺非穴比较,浅刺健侧外关穴无激活、负激活点。结论:健侧浅刺对脑区血流状态有着肯定的影响,但浅刺外关穴与非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关穴和五虎穴进行穴位按摩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致周围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54例晚期肺癌化疗致周围神经炎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外关穴和五虎穴穴位按摩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未行外关穴和五虎穴穴位按摩)与实验组(27例:行外关穴和五虎穴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四周后疾病控制率以及患者对临床干预满意度等相关观察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癌化疗致周围神经炎患者外关穴和五虎穴穴位按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行外关穴和五虎穴穴位按摩而行常规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课题运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外关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以初步探讨外关穴特异性的中枢机制。方法:将12位健康志愿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针刺组针刺右侧外关穴,对照组不接受针刺刺激,所有志愿者均接受PET脑功能成像检查,用SPM2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针刺右侧外关穴激活的脑区主要包括Brodmann area(BA),7、13、18、19、21、22、27、38、40、42、45区。结论:外关穴的针刺效应可能与其对相关脑功能区的激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索近10年来CNKI中以印堂为主穴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文献,总结介绍印堂穴的临床应用概况及治疗方法,并结合现代研究阐述其治疗作用机制。印堂穴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神志相关类疾病、鼻炎、呃逆、麻醉镇痛等。其主要作用机制为神经支配调节及神经递质释放调节。印堂穴历史悠久,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对神志类疾病和镇痛效果尤佳,望为临床使用印堂穴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面口合谷收"理论为指导,运用痛阈测定方法,观察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痛阈的影响,探索合谷穴与面口部之间的特异性联系。方法:运用SPSS软件编程的方法,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合谷穴组、后溪穴组、外关穴组,分别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运用钾离子测痛法观测针刺前后受试者面部痛阈,比较研究针刺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对健康受试者面部痛阈的影响。结果: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对其面口部下颌区痛阈有明显影响(P<0.05);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对其面口部额区、颊区、下颌区痛阈变化率的影响明显强于针刺后溪穴、外关穴(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痛阈有明显影响,其影响程度明显强于针刺后溪穴、外关穴,提示正常人合谷穴与面口部感觉功能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外关穴组和外关穴配伍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同时,运用GE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所得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对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基底节、桥脑、小脑等脑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其激活点数和激活强度都没有显著差异,但针刺外关穴对右侧小脑的激活几率高于针刺外关穴配伍非穴(P〈0.05),并有趋势表明,针刺外关穴还能较为集中地激活左侧顶叶、右侧额叶、颞叶。[结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外关穴与非穴的配伍关系,不是简单的1+0=1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后脑功能区的激活特点.方法 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分别施以不针刺、外关穴针刺组、外关穴假针刺组,以18F-FDG为显影剂,运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进行脑功能成像扫描,获得可视性脑功能变化图.结果 外关穴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脑部BA7、13、18、19、21、22、27、38、40、42、45区显著激活;外关穴假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脑部BA4、6、7、19、22、41区显著激活;外关穴针刺组与假针刺组比较,BA13、42区和小脑显著激活.结论 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后激活的脑区显著不同,针刺激活的脑功能区所调控的功能与外关穴的主治功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针刺缺血性中风病人外关穴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缺血性中风患者右侧外关穴对脑部功能区激活/负激活的作用。方法:左脑缺血性中风患者6例,接受右侧外关穴针刺。针刺过程中接受fMRI扫描,所得数据由SPM2分析、比较。结果:与留针状态比较,针刺左脑缺血性中风患者外关穴捻针时,激活的脑部功能区为BA7、10、17、18、19、31、39、40区和小脑前、后叶,负激活的脑区为BA1、4、22、45区。结论:针刺左脑缺血性中风患者右侧外关穴,能较为特异地激活主管感觉的脑区,负激活主管运动的脑区,可能是外关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国内针刺外关穴PET脑成像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对文章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相结合查阅国内的文献和医学数据库,查找针刺外关穴PET脑成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并对文章中的数据进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有161名受试者。结论 :10篇文献符合标准并被采用,文献中试验结果重复性高,试验真实可信,但文献整体证据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刺中渚穴、外关穴脑功能变化的规律和脑激活区的定位信息。为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fMRI-BOLD技术,获取8位健康志愿者的中渚穴和外关穴在行针状态下的脑功能变化图像。利用AFNI软件分析针刺中渚穴和外关穴时脑功能变化的规律。结果针刺左侧中渚穴和外关穴主要引起扣带回、颞叶、小脑、枕叶等的激活。结论针刺的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腧穴特异性-脑相关"假说的指导下,开展外关穴特异性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进一步探讨外关穴功效主治与脑区激活之间的联系。方法针刺6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采用Block设计,针刺得气后捻转30 s后停止捻针30 s,重复6次,同时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 BOLD)技术进行全脑扫描,利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mapping,SPM2)软件包处理图像。结果针刺右侧外关穴捻针状态,左右脑半球、左右小脑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其中,左脑激活的区域相对集中在额下回、颞下回、顶下小叶和小脑,右脑激活的区域相对集中在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顶下小叶、岛叶、边缘叶、脑干和小脑。结论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到,针刺外关穴捻针状态下,不同功能脑区有着相对特异的激活,这些脑区与针刺外关穴的功效密切相关,初步表明针刺外关穴的信号在脑区有着相对特异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针灸临床治疗失眠选穴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10年有关针灸临床治疗失眠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就针灸处方中主穴、配穴的选穴情况进行统计和归纳。得到主穴68个,配穴88个。主穴选用频率最高的是神门,配穴是心俞。认为产生主穴、配穴选用上的差异的根源在于中医对失眠理论认识的不同把握。临床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存在规律性,主要继承了传统中医学的"宁心安神"、"辨证论治"的基本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