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作用途径.方法采用纯化的乳鼠心肌细胞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 苯那普利低剂量组(1×107 mol/L)、缺氧复氧 苯那普利组中剂量组(1×106 mol/L)、缺氧复氧 苯那普利高剂量组(1×105 mol/L)、缺氧复氧 中剂量苯那普利 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组(1×106 mol/L).细胞缺氧1 h复氧2 h后取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取细胞测定MTT代谢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细胞缺氧复氧时LDH及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OD活性及MTT代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不同剂量的苯那普利组降低LDH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和MTT代谢率,与缺氧复氧组比较(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改变;苯那普利与HOE140合用时,与中剂量苯那普利组比较上述指标呈反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那普利通过抗自由基达到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激活激肽-缓激肽释放系统,促进缓激肽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氯离子通道阻滞剂对心肌低氧复氧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氯离子流在心肌缺氧、缺氧再灌注、缺氧预处理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利用培养的心肌细胞,制作低氧复氧、缺氧预处理和低渗预处理模型,并使用氯离子通道阻滞剂SITS和Tamoxifen进行干预,最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使用氯离子通道阻滞剂后的低氧复氧组,其细胞存活率及上清液中LDH、MDA及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加入氯离子通道阻滞剂后再进行缺氧预处理、低渗预处理的各组,细胞存活率及LDH、MDA和SOD的活性与单纯低氧复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离子通道阻滞剂、缺氧预处理、低渗预处理对心肌缺氧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而缺氧预处理、低渗预处理的这一保护作用能被氯离子通道阻滞剂阻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转染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纯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6组:正常细胞培养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I/R组),基因转染小、大剂量组(AdHIF-1α组,MOI50,100),转染腺病毒空载体组(AdBlank组),转染HIF-1α核酶基因组(AtHIF-1α组)。测定各组缺氧复氧后细胞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活性情况。结果:AdHIF-1α组(MOI50,100)较I/R组、AdBlank组、AtHIF-1α组LDH、MDA明显降低,细胞活性高(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HIF-1α基因转染心肌细胞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脉注射液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艳花  刘珊珊 《山东医药》2010,50(14):38-39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纯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纯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缺氧复氧损伤+维拉帕米组、缺氧复氧损伤+生脉注射液组,分别测定其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ATP水平。结果生脉注射液可明显提高LDH、SOD活性,降低MDA、提高ATP水平。结论生脉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缺氧复氧损伤、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纯化的乳鼠心肌细胞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HR)、缺氧复氧+苯那普利低剂量组(1×10-7 mol/L)、缺氧复氧+苯那普利中剂量组(1×10-6 mol/L)和缺氧复氧+苯那普利高剂量组(1×10-5 mol/L).细胞缺氧1 h复氧2 h后取细胞培养液测定TNF-α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取细胞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单纯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40.32±5.54和5.43±3.32,P<0.05)、LDH(27.83±2.71和8.0±1.41,P<0.01)和MDA(0.757±0.036和0.131±0.029,P<0.01)含量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对照组为36.13±1.43,其他各组为13.20±1.10、8.87±1.43、21.84±1.31、24.34±1.07,分别为P<0.01和P<0.05);各组苯那普利均减弱TNF-α的表达,减少MDA的生成和LDH的释放,明显提高SOD活性,并呈剂量依赖趋势.结论 苯那普利可抑制乳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过度分泌TNF-α,具有明显的抗缺氧复氧损伤、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给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进行缺氧1 h/复氧1 h,建立缺氧/复氧(A/R)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于复氧期开始随机将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缺氧/ 复氧组(A/R组)、药物低剂量组(LD)、药物高剂量组(HD),于药物作用24 h后测定各组缺氧/复氧后细胞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LD、HD组MDA、MPO、肌酸激酶(CK)明显较A/R组降低(P<0.01),SOD明显增高(P<0.01).结论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10万分子量)可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苯那普利对乳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纯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8例:空白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H/R)、缺氧复氧+苯那普利(1×10^6mol/L)组、缺氧复氧+苯那普利(1×10^6mol/L)+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1×10^6mol/L)组。细胞缺氧1h,复氧2h后取细胞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取细胞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细胞内钙浓度。结果单纯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LDH、MDA、[Ca^2+]i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与缺氧复氧组比较,LDH、MDA、[Ca^2+]i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苯那普利+HOE140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LDH、MDA、[Ca^2+]i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P〈0.01)。结论苯那普利能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明显保护心肌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激活激肽-缓激肽释放系统、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钠肽(ANP)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后的保护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取冻存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复苏,传代培养,培养至第三代后,将细胞按同种浓度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上,正常环境下培养一天,隔天按实验分组换液: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n=6);2.缺氧复氧组(n=6)缺氧6 h再复氧6 h;3.缺氧复氧+不同浓度ANP组:0.001μg/mL(n=6);0.005μg/mL(n=6);0.01μg/mL(n=6);0.05μg/mL(n=6);0.1μg/mL(n=6)缺氧6 h再复氧6 h;各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检测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细胞形态学改变: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形状上不规则,细胞边界不清,细胞间隙变宽,可见脱落的细胞、细胞碎片及空泡。ANP干预组较缺氧复氧组在形态上发生形变的细胞更少,细胞间隙更窄,脱落的细胞更少,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形态上趋于正常。(2)缺氧复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69.35±5.66)U/L vs(31.04±3.43)U/L,P<0.01];药物干预组各亚组较缺氧复氧组LDH活性明显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LDH活性与ANP浓度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1(P<0.05)。缺氧复氧组培养液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94±0.58)nmol/mLvs(1.69±0.16)nmol/mL,P<0.01];药物干预组各亚组MDA含量较缺氧复氧组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与ANP浓度做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earson系数为-0.809(P<0.01).缺氧复氧组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74±2.17)U/Lvs(47.08±4.23)U/L,P<0.01]。药物干预组各亚组细胞内SOD活性较缺氧复氧组明显升高(P<0.01),当ANP浓度在(0.001~0.05μg/ml)时,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培养液SOD活性与ANP浓度呈正相关:Pearson系数为0.736(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H2O2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氧化损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的H9C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剂对照组、H2O2模型组、丹参酮ⅡA高、中、低剂量组。用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并检测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2O2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LDH、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与H2O2模型组相比,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增高,LDH和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1)。结论:丹参酮ⅡA能够减轻心肌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在细胞水平研究冬虫夏草水提液对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细胞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冬虫夏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显示缺氧再给氧组心肌细胞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细胞膜脂质流动性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缺氧再给氧 冬虫夏草组上述改变减轻,其中100μg·ml~(-1)、1000μg·ml~(-1)组上述指标与缺氧再给氧组及10μg·ml~(-1)组比较,P均<0.01。实验表明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冬虫夏草明显减轻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作用,且呈良好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nt5a对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心肌细胞HCM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iRNA control组、Wnt5a siRNA组。其中正常组细胞正常培养,模型组、si RNA control组、Wnt5a siRNA组细胞按照缺氧复氧处理,siRNA control组、Wnt5a siRNA组细胞分别用转染Wnt5a siRNA和siRNA control后的HCM细胞。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Wnt5a mRNA和蛋白水平,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模型组心肌细胞中Wnt5a mRNA和蛋白水平、细胞凋亡率、MDA水平、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细胞存活率、SOD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si RNA control组细胞中Wnt5a mRNA和蛋白水平、细胞凋亡率、MDA水平、LDH水平、SOD水平及细胞存活率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Wnt5a siRNA组Wnt5a mRNA和蛋白水平、细胞凋亡率、MDA水平、LDH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细胞存活率、SOD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Wnt5a在缺氧复氧心肌细胞中表达升高,干扰Wnt5a表达能够降低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缺氧损伤、HSYA1×10-6mol/L~1×10-10mol/L组、地尔硫艹卓组,同时设1×10-6mol/LHSYA正常对照组。以高纯氮气封罐,无糖无血清培养液密闭培养制备心肌细胞缺氧模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计数细胞搏动频率,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细胞内的丙二醛(MDA)浓度及ATP酶活性。结果与缺氧损伤组比较,1×10-7mol/L和1×10-8mol/L浓度HSYA组心肌细胞仍存在规律性搏动,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心肌细胞内MDA的含量明显低于缺氧损伤组(P<0.05,P<0.01),而细胞内ATP酶的活性较缺氧损伤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1×10-7、1×10-8mol/L浓度的HSYA可有效的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氧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对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低浓度SFI处理组(SFI-L组):加入终浓度为50tlmol/mLSFI30min后再缺氧/复氧;D组:高浓度SFI处理组(SFI-H组):加入终浓度为1()(]umol/mI。参附注射液30rain后再缺氧/复氧。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心肌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C组比较,H,0R组心肌细胞培养液cK-MB、cTn-I含量、心肌细胞内MDA含量以及凋亡指数显著上升,SOD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R组比较,SFI-L组、SFI-H组中除SOD活性显著上升外,上述其他指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FI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具体机制可能是与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程度,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转染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纯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6组:正常细胞培养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I/R组),基因转染小、大剂量组(AdHIF-1α组,MOI50,100),转染腺病毒空载体组(AdBlank组),转染HIF-1α核酶基因组(AtHIF-1α组)。测定各组缺氧复氧后细胞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活性情况。结果:AdHIF-1α组(MOI50,100)较I/R组、AdBlank组、AtHIF-1α组LDH、MDA明显降低,细胞活性高(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HIF-1α基因转染心肌细胞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浓度镁离子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培养的HUVECs传代并分组:对照组常规培养;缺氧再复氧组缺氧1 h,再复氧1 h;镁离子干预组分别将细胞加入镁离子终浓度为2、4、6、8、10 mmol/L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12 h后进行缺氧再复氧,观察三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的含量,并测定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缺氧再复氧组细胞损伤严重,随镁浓度增加细胞形态结构趋于正常。②缺氧再复氧组培养液LDH、MDA及ET-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镁离子组较缺氧复氧组降低(P<0.05);缺氧复氧组NO及细胞GSH含量较对照组降低〔(32.50±8.12)vs(96.46±8.77),P<0.001;(6.37±1.03)vs(16.01±2.41),P<0.001〕,镁离子组较缺氧复氧组升高(P<0.05)。结论高浓度镁离子能预防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细胞结构改变,保护细胞膜和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离体成年大鼠心肌细胞与 CoQ_(10)(1×10~(-4)mol/L)共同孵育后,明显增加了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并减轻了复氧损伤的程度。表现为杆形细胞存活率的增加,细胞 LDH 释放被抑制和 MDA 含量的减少。如缺氧后才应用 CoQ_(10),则细胞复氧损防无明显改善。预先给大鼠愎崆注射 CoQ_(10)(20mg/kg),也能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对缺氧和复氧损伤的耐受能力。此结果提示 CoQ_(10)可作为细胞保护剂,有益于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构建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HMGB1水平,q RT-PCR检测细胞中HMGB1基因的转录水平。在H9C2细胞中转染HMGB1 si RNA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蛋白水平。结果缺氧复氧后H9C2细胞中HMGB1转录水平升高,细胞分泌的HMGB1水平也升高,与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中转染HMGB1 si RNA后可以明显抑制HMGB1的转录和合成;敲低HMGB1可以降低缺氧复氧后的H9C2细胞中MDA水平,促进细胞中SOD合成,减少细胞释放LDH,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减少Caspase-3、Caspase-9活化,促进Bax的表达,与单纯缺氧复氧的心肌细胞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合成HMGB1,敲低HMGB1可以减弱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减轻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组(Con组)、缺氧复氧组(H/R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组(SB203580组),Con组细胞正常培养,H/R组、SB203580组进行缺氧复氧处理,SB203580组细胞在缺氧前用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24 h。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H/R组、SB203580组细胞存活率低于Con组,凋亡率高于Con组,细胞中MDA、ROS含量高于Con组,培养液上清中LDH高于Con组,细胞中SOD含量低于Con组,细胞中p-p38MAPK、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高于Con组。SB203580组细胞存活率高于H/R组,凋亡率低于H/R组,细胞中MDA、ROS含量低于H/R组,培养液上清中LDH低于H/R组,细胞中SOD含量高于H/R组,细胞中p-p38MAPK、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低于H/R组。结论 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能够减轻缺氧复氧环境下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Netrin-1在心肌细胞H9c2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心肌细胞H9c2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A/R+Netrin-1组(转染pcDNA 3.1-Netrin-1)、A/R+Ctrl组(转染pcDNA 3.1)、A/R+Netrin-1+LY294002组(转染pcDNA 3.1-Netrin-1与抑制剂LY294002共处理)、A/R+Netrin-1+DMSO组(转染pcDNA 3.1-Netrin-1与DMSO共处理)均用脂质体法转染H9c2细胞;ELISA检测细胞中LDH、MDA、SOD的含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B检测细胞中Bcl-2、Bax、Cleaved caspase-3、Netrin-1、p-AKT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A/R+Ctrl组相比,A/R+Netrin-1组细胞中LDH、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升高,细胞活力显著升高,Bax、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Netrin-1、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A/R+Netrin-1+DMSO组相比,A/R+Netrin-1+LY294002组细胞中LDH、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降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Bax、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Netrin-1、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Netrin-1可通过激活Akt通路促进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活力,抑制凋亡,发挥保护作用,将可为心肌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芪对心肌细胞缺氧时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缺氧时黄芪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五组 :正常对照组 (N组 )、缺氧对照组(H组 )、缺氧加黄芪组 1(A1组 )、缺氧加黄芪组 2 (A 2组 )、缺氧加黄芪组3 (A3组 )。A 1组、A2组、A 3组于缺氧前加入黄芪 ,黄芪的终浓度分别为10mg/ml、10 0mg/ml、10 0 0mg/ml,缺氧 3 0min ,观察心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和上清液中丙二醛 (MDA )、肌酸磷酸激酶 (CK )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心肌细胞相比 ,缺氧 3 0min ,培养上清液中MDA和CK浓度显著升高 (P <0 .0 1) ,且心肌细胞内SOD活性降低 (P <0 .0 1)。与H组比较 ,A 2组、A 3组提高SOD活性 ,MDA、CK水平降低 (P <0 .0 5 ) ,但是均未恢复正常 (P <0 .0 1~ 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黄芪可能通过抗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来减少缺氧心肌细胞损伤 ,但该作用并非与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