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理营养支持对AECOPD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肺功能级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因AECOPD行机械通气入我院内科ICU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7天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三酰甘油;肺功能指标:Pa CO2、Pa O2/Fi O2、顺应性(C);呼吸力学指标:最大吸气负压(MIP)、浅快呼吸指数(SBI)、口腔闭合压(P0.1);并记录预后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拔管例数、住ICU时间及出院时APACHEⅡ评分。结果营养指标: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三酰甘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观察组Pa CO2、Pa O2/Fi O2、顺应性(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力学指标:观察组最大吸气负压(MIP)、浅快呼吸指数(SBI)、P0.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拔管例数、住ICU时间及出ICU前4 h时APACHEⅡ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营养支持可以改善AE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肺功能进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管的适宜时机。方法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72h后,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3例,A组拔管后改面罩吸氧机械通气。B组继续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腹泻例数、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A、B两组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1、8例(P=0.0281),死亡例数为0、3例(P=0.0219),腹泻例数分别为2、8例(P=0.0292),经鼻插管通气72h后尚需机械通气时间为(7±6)d和(16±11)d(P<0.05),住院时间为(15±7)d和(26±13)d(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肿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2h后拔管改面罩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及腹泻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行呼吸机治疗的81例新生儿,依据护理方式不同设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46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VAP发生率,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再住院率、VAP发生率2.86%、11.43%低于对照组17.39%、30.43%,两组新生儿再住院率、VAP发生率相比较χ~2=10.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14.39±2.27)d、(102.28±4.39)h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的(21.40±3.68)d、(134.37±3.59)h,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相比较t=4.365、3.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可减少VAP发生,缩短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5,(11):815-817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症(RDS)的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RDS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机械通气(CMV),观察组44例,予以HFOV,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上机至吸入氧浓度(Fi O2)<0.6时间;观察两组治疗上机前和上机48 h后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和氧合指数(OI);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上机至吸入氧浓度<0.6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48 h后Pa O2较对照组高,OI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提高氧分压,减少对肺功能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童癌肺炎机械通气怠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肾移植术后CMV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临床实验资料,其中12例加用了MP治疗(MP组),15例未加用MP治疗(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呼吸力学参数及氧合情况.结果:MP组吸气阻力(Ri)、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肺内分流量(Qs/Qt)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肺顺应性(Cs,Cd)及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MP治疗显著提高CMV重症肺炎患者肺顺应性,改善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力学特征及氧合情况,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ICU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将ICU内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组(EN,16例)、肠外营养组(TPN,14例)。EN和TPN组患者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监测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血CD3、CD4和CD4/CD8比值分别均较TPN组有明显升高,机械通气时间EN组低于TPN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地提供营养,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无创性间歇呼吸道正压通气(无创SNIPPV)防治晚期早产儿(LPI)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LPI中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或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病例126例,根据患儿是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无创SNIPPV模式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发生PPHN的比例、机械通气使用率和拔管后再次上机的比例以及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高PIP时间、高FiO2时间.结果 治疗组发生PPHN的比例(17.14%比41.07%)、机械通气使用率(25.71%比85.71%)和拔管后再次上机率(4.29%比25.00%)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高PIP时间、高FiO2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SNIPPV治疗LPI的NRDS或MAS,可有利于减少PPHN的发生,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和拔管后再次上机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改善高危LPI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诸葛建成 《中国药业》2011,20(12):65-65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力学影响.方法 将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机械通气,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10 d后呼吸力学参数及脱机率.结果 治疗组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ean)和吸气阻力(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动态顺应性(C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脱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全身麻醉期间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老年全身麻醉下髋关节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C组,20例):潮气量(Vt)=9 m L/kg理想体重(IBW),初始呼吸频率(f)=12次/min,吸气呼气时间比(I∶E)=1∶2;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20例):Vt=7 m L/kg IBW,初始呼吸频率(f)=12次/min,I∶E=1∶2,呼气末正压设为6 cm H2O,每30分钟手法肺复张1次。术中吸入氧气浓度40%,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5 mm H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机械通气1.5 h(T3)、拔除气管导管后1 h(T4)、术后3 d(T5)观察记录HR、MAP、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mean),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血气分析仪测定Pa O2、Pa CO2和Hb;观察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C组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1 h和术后3 d,Pa O2和氧合指数(Pa O2/Fi O2)均较术前降低(P<0.05),P组Pa O2和氧合指数在拔除气管导管后1 h较术前降低(P<0.05),但术后3 d无明显差异,且在机械通气1.5 h、拔除气管导管后1 h和术后3 d均较C组显著增高(P<0.05)。P组在机械通气期间Ppeak和Pmean均高于C组(P<0.05)。两组在机械通气1.5 h后Cdyn降低(P<0.05),但P组高于C组(P<0.05)。P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肺保护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肺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肺部并发症,利于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对重症ARDS氧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64例重症ARD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行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医治,而对照组行仰卧位通气及肺复张医治,比对两组患者氧合改善情况以及28 d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医治3、5 d后对照组Pa O2/Fi O2水平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28 d病死率,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均较研究组高(P<0.05),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研究组(P<0.001)。结论给予重症ARDS患者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医治可改善氧合情况,降低28 d病死率,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熊宇  贺慧为  马琳  陈国华  张伟  余晶晶 《江西医药》2008,43(11):1131-1133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并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s,PIC窗)为切换点转换通气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7年4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监护病房(RICU)的36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呼气末正压(SIMV PSV PEEP),随机分为观察组(H组,n=18)和对照组(C组,n=18),H组在PIC窗出现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机;C组在PIC窗出现后继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并逐渐减SIMV频率及PSV水平至脱机。观察2组的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入住RICU的时间和病死率。结果H组的有创机械通气和总机械通气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P<0.05),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缩短了入住RICU的时间(P<0.05);2组的再插管率和病死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于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以PIC窗为切换点,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兵  路黎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19-3021
目的:探索机械通气在新生儿肺出血抢救中的应用方法,为防治肺出血提供指导.方法:将十年来我院儿科收治的35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分为对照组(非机械通气组)和治疗组(机械通气组),进行了对照观察,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出血形式、治愈率及病死率分别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P>0.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出血形式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从口鼻流出或涌出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经气管吸引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新生儿肺出血的治愈率,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病死率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机械通气可以纠正新生儿肺出血造成的缺氧,增加肺部弥散和氧合功能,减少出血危险.气管吸引是早期发现新生儿肺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机械通气COPD呼吸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在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0d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百分比(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G、IgM、IgA、CD_3、CD_4、CD_8、CD_4/CD_8;治疗前后PaO_2与PaCO_2变化、感染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IBW%、TSF、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EN组IBW%、TSF优于PN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TLC、CD_3、CD_4、CD_4/CD_8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后EN组TLC、CD_4、CD_4/CD_8高于PN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PaO_2、PaCO_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EN组优于TPN组,机械通气10d内EN组感染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均能改善机械通气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左心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及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用2009年至2013年因COPD呼吸衰竭合并左心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5例,其中24例拔管后行无创通气,21例拔管后常规氧疗,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病死率。结果无创通气组23人成功撤机,撤机成功率95.8%;氧疗组14人成功撤机,撤机成功率66.7%;两组撤机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值4.27,P〈0.05)。无创通气组死亡1人,死亡率4.2%,氧疗组死亡5人,死亡率23.8%。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值2.233,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提高COPD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左心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SV)29例,对照组29例采用同步间竭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两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直至撤机,记录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舒适程度、通气时间和撤机成功率。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peak)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序贯(无创-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4例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序贯(无创-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难易度低和风险少,呼吸机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动脉氧分压早期改善缓慢,远期无明显差别。结论序贯(无创-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治疗持续3~10d,平均使用7d。观察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复插率、R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情况。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呼吸、心率及其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早期应用机械通气(主要是使用无创人工通气)支持及配以优化的抗菌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43例COPD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患者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治疗1组(21例)采用一般氧疗及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2组(22例)以机械人工通气及优化的抗菌治疗方案,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住院情况:两组病人的治愈好转率、未愈死亡率、住院日均有明显差异(P<0.05),住院费无显著差异(P>0.05)。血气分析指标:两组病人治疗后的血气对比,pH值无显著差异(P>0.05),PaO2有显著差异(P<0.01),PaCO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COPD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患者,掌握时机,采用机械通气支持及选用优化的抗菌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而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早期机械通气组。比较三组通气前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及GCS评分、LIS评分、ALI指数变化。结果三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59.34%、64.26%和70.67%,其中早期机械通气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早期机械通气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机械通气组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改善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有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脱机中的应用。方法将3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在脱机过程中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序贯脱机治疗。结果两组脱机成功率、拔管后血气分析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采用拨管后给予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有创通气治疗的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