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欣  毕大庆  陈洁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98-1598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状况十分敏感、无创伤性的、较为客观的一个指标,而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对糖尿病患者HRV变化做初步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国外研究发现静息心率与高血压(EH)患者的血压水平呈正相关。静息心率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夜间心率(NHR)水平尤其是夜间非杓型心率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心率昼夜节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心率昼夜节律消失可增加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心率变异(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HE)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观察动态血压非杓型组和杓型组及对照组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方法应用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化,并设正常组做对照。结果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病非杓则组和杓型组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高频功域(H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频功域(LF)则高于对照组,非杓型HE组的SDNN、rMSSD、心低于杓型组HE。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非杓则HE与杓型HE比较HRV下降更加明显,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在其发展中起着莺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现象,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关,是反映人体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及两者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迷走神经功能健全时,HRV程度大,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时,HRV程度小。HRV是目前心电图分析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Holter Star软件监测系统对6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60例正常人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并将HRV测定值与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人早期肾病时即有HRV轻度下降,临床期肾病时HRV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HRV与24小时尿蛋白排泄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与肾病并存,呈平行关系,HRV可用来预测肾病变。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合并症患者心率变异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心率变异(HRV)是反映心脏节律随着时间而改变的规律。心脏自身节律主要是受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HRV方法学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1~3]。HRV作为一个能够定量反映自主神经的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被证明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敏感、无创性客观指标。本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与不合并心功能损害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24 h时域指标分析比较,旨在探讨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的特点及血压与HRV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竺琼  周继红 《上海医药》2012,33(4):22-23,2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和心率变异(HRV)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就诊的30例DM病人为DM组,30例EH病人为EH组,30例DM+EH病人为DM+EH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对各组HRV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EH组中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HRV指标数值升高,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HRV指标数值降低,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变化(P<0.05);DM组、DM+EH组中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HRV指标数值均明显降低,其中DM+EH组的HRV指标数值降低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组、DM组较对照组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DM+EH组较对照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程度更加明显,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应定期检查,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正>心率减速力(DC)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检测自主神经功能张力的新技术,是通过24 h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和减速能力的测定定量检测体内自主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进而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心电技术。心率变异(HRV)也是一项评估自主神经功能预测高危患者预后的无创指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引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33%的高危患者与已知疾病的低预测性和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率变异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萍  曾永寿 《中国医药》2010,5(2):182-182
近年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作为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状况的无创指标,日益受到重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协调平衡关系发生变化,导致HRV变化。本文通过观察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HRV指标,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临床特点以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亮  白梅  彭瑞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0):1215-1216
<正>心律震荡(HRT)和心率变异(HRV)作为无创性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反映患者内源性和外源性自主神经功能的状态,还对预测心血管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用2种方法对高血压伴室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风暴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陆明  武敏  吴纲 《安徽医药》2010,14(11):1309-1311
目的通过检测心率变异(HRV)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选择确诊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的24例住院患者为2型糖尿病组(T2DM),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2例为T2DM并高血压组(T2DM-HT),非糖尿病、高血压病的住院患者20例为对照组(Con),全部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HRV分析。结果 T2DM及T2DM-HT组患者HRV的各时域指标均小于对照组(P〈0.05),而与T2DM组相比,T2DM-HT组患者HRV各时域指标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T2DM患者存在HRV的降低,而高血压则进一步加重HRV的降低,提示高血压促进T2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血压认识不断深入,自主神经功能对高血压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自主神经不单对血压、心率调控起重要作用,同时影响血压变异性(BPV)和心率变异性(HRV)。美国心脏病学会的研究发现BPV能对脑卒中和冠状动脉事件风险作出强有力的预测[1],而HRV也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文献[2,3]中有报道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BPV与HRV的相关性及老年冠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关系,观察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对血压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2例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者(H1组)与性别、年龄配对的22例昼夜节律消失者(H2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监测仪同步记录24h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化。结果 在H2组中SDNN,VLF,LF,HF均显著性低于H1组(P<0.05)。HF尤其在夜间下降更明显(P<0.01)。在H2组内白昼与夜间SDNN,rMSSD,HF,LF/HF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4h血压波动情况与自主神经调节有关,说明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自主神经损更严重,从而继发心、脑、肾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Lorenz散点图定量法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奇  马克宁 《云南医药》1998,19(4):269-270
近年来,心率变异分析(HRV)被认为是判断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最敏感的指标,可检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AN)的早期改变〔1、3〕,为此,我们运用Lorenz散点图(HRV非线性分析方法之一)探讨HRV对早期诊断糖尿病AN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使用NHE-1000高频心电检测仪对4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HRV各时域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人群;临床DN组HRV下降更为显著于早期DN组。结论:两组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并存,而且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心率变异(HRV)是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一项独立的无创性指标,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用HRV 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价尚属初探.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HRV 呈进行性的减低,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呈进行性的加重.本文对83 例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脑血管意外(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平均15 个月的随访,旨在探讨HRV 减低及心率加快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 h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替米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首先,67例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与70例健康成年人的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比较;其次,前者被随机分为2组,替米沙坦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疗程为16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24 h的心率变异性及左室功能。结果:前者的HRV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后者(P〈0.01),说明心率变异性小,HRV昼夜节律消失;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24 h的心率变异性及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P〈0.01,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SDNN、SDANN、SDNN-index均有提高(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RV明显下降,替米沙坦对该类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及左室收缩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心率变异性(HRV)作为心脏自主神经状况的无创性指标已日益受到关注。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伴严重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者中,无痛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们用HRV方法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时域法和频谱法分析,旨在了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1 对象与方法1.1 病人选择 选择1999年8月至200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NIDDM患者共52例,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34±10. 2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7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表的诊断标准,均无高血压、原发性心脏病及末梢神经损害的表现。1.2 对照组选择 从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中  相似文献   

20.
尹致文  罗平 《天津医药》1999,27(8):469-47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与感觉神经病的关系。方法:用Biomedical System动态心电图仪对5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时域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平均心率和最低心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心率变异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P≤0.01)。糖尿病夜间心率变异不良者中有93%伴有远端原发感觉神经病变。伴有感觉神经病变患者的平均心率和最低心率高于无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