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神志病的范畴,古人认为人之神主宰人体生理及心理活动,而气血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充足的气血是神志活动正常发挥的必要条件。气血不足与抑郁症的发病、症状表现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病的治疗应在疏肝理气的同时给予补益气血之法。经过前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证明,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有明显的疗效。在此方案中,通过针刺与精灸"引气归元"组穴,达到后天补先天、调脾胃、益肝肾之功,补益气血,引气血归于元神,使神有所养,神志活动恢复正常,达到良好的抗抑郁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阳气"的运行、推动。神志活动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最高级生命活动表现。正常的基础人体生命活动与人体神志活动之间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基础生命活动正常是高级神志活动正常的前提,异常的基础生命活动会妨碍正常神志活动的发挥,异常的神志活动亦会影响基础生命活动的运行。人体的神志活动出现异常,提示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不协调,提示"阳气"的生成、运行异常。"阳气"从化于肾间"元气",以"气一元论"探寻中医"肾"功能与"阳气"运行的关系。从"阳气"的生成出发,探寻中医"肾"功能与神志活动之间的关系。从中,提示临床上可从"肾"论治神志疾病。  相似文献   

3.
神志活动与五脏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青  包祖晓  唐启盛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59-860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人体的各脏器组织在其功能活动下按一定的规律、程序进行着有机的联系,形成以五脏为主体的"五脏调控系统".神志活动与五脏具有相关性,神志活动产生之根在于肾.神志活动调控的枢纽在于肝,神志活动平和之保障在于脾,神志之运用出于心,神志活动需肺辅佐.建立神志病的脏腑辨治体系,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与规范化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神志活动与精、髓、气血津液的关系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志"是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而有关神志的生理、病理学说则是该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中医学理论基础,深入阐析了人体神志活动与精、髓、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以此构建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中神志功能的生理、病理学基础;阐明了神志性质及其产生过程、调节过程,并揭示了神志致病的特点及其相关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5.
经络理论是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中关于"神志"生理、病理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中医学经络理论,深入阐析了人体神志活动与经络的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揭示了神志功能活动的性质以及相关神志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强调了经络在中医神志病学"脑-脏腑-神志"理论学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脏腑与神志的关系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的“五神脏”理论把人的神志活动分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认为神志活动的产生是脏腑组织之问整体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脾胃在神志活动中有持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神志异常即神的活动异常,神(即神志、神明、意识,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包括脏腑气血的机能活动和人的精神活动两个方面内容。前者指脏腑、经络以及构成形体并不断奉养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从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神志之用,肾志、作强、伎巧和神志活动的关系以及肾对五神脏调控等方面,探讨了肾与神志的关系.认为肾藏精生髓充脑是神志活动产生的基础,肾志是对神志活动的高度概括,作强和伎巧是肾的功能在神志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肾对五神脏的调控是神志正常活动的保障.并以现代研究对此加以佐证,回答了神志活动中主宰精神心理活动的内在因素是什么.从而为中医治疗神志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完善中医神志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胆瘅"是《素问.奇病论》明文记载的一种直接由神志活动引起的疾病,病位在"奇恒之府"——胆。对"胆瘅"病机和《素问.痿论》"筋痿"病机的比较研究证明,"胆瘅"一病,其病位虽然在胆,其病因却在肝。"胆瘅"的病机分析表明,"谋虑"和"决断"不是两种独立的神志活动,而是同一神志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素问.灵台秘典论》说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不是指两者在调控神志方面的功能相互独立,而是肝胆共同完成神志调控作用。注家对"胆瘅"病机的解释多有牵强含混,重要原因即把"谋虑"和"决断"误当作两种独立的神志活动,从而割裂了肝和胆的这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肾与神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神志之用,肾志、作强、伎巧和神志活动的关系以及肾对五神脏调控等方面,探讨了肾与神志的关系。认为肾藏精生髓充脑是神志活动产生的基础,肾志是对神志活动的高度概括,作强和伎巧是肾的功能在神志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肾对五神脏的调控是神志正常活动的保障。并以现代研究对此加以佐证,回答了神志活动中主宰精神心理活动的内在因素是什么。从而为中医治疗神志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完善中医神志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0.
从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两方面来对该类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意义、模型构建模式等环节及模型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同时指出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