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患者,男性,45岁,住院号:263374,住院天数25天。因“反复黑便10年,再发10天”入院。既往有强直性脊柱炎(AS)30余年,近20年服用消炎痛,症状控制欠佳。患者10年来反复出现柏油样黑便,每次均至当地医院予“止血”治疗,每次治疗5~7天后黑便消失,但症状仍反复。1年前上述症状再发,遂至当地医院首次行胃镜检查,示“胃溃疡”,在当地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毕氏工式)”,术后患者仍出现黑便或大便OB(+),长期口服洛赛克及“止血”治疗,出血仍反复,曾予输血治疗。10天前症状再发,查Hb29g/L,OB(++),为进一步诊治故来本院就诊。胃镜示:胃大部切除术后(毕氏工式),残胃多发性溃疡伴出血;病理示:(吻合口)黏膜中度慢性炎(活动性)伴小区糜烂;口服小肠造影提示:胃排空缓慢,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0 %。约75 %的十二指肠溃疡治愈后在1年内复发,约95 %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胃溃疡治愈后也同样易复发。当H2 受体拮抗剂(即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等)及质子泵抑制剂(即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相似文献   

5.
韦健 《广西医学》2005,27(5):683-684
目的探讨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中除了传统的Billroth术式外,胃大部切除Roux-Y胃肠重建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6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采用Roux-Y胃肠重建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病人中,1例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暂时性胃排空障碍,经相应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对47例病人随访1~8年,4例出现胆汁返流(6.5%),1例溃疡复发(1.6%),余均情况较好。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Roux-Y胃肠重建术是一种安全、疗效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返流的影响。方法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胃食管返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酸返流次数、≥5 min酸返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长酸返流时间、pH<4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管状胃用于食管癌患者术中食管重建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胃食管返流程度,降低胃食管返流发生率,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象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象关系初探张晓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9)关键词胆汁返流胃炎胃镜辨证分型中图号R259.733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本人观察了100例胆汁返流...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7,(8):779-780
目的探讨分析奥咪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兴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奥咪拉唑组与铝碳酸镁组,分别给予铝碳酸镁与奥咪拉唑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止血时间、治疗后的再出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奥咪拉唑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止血时间、治疗后的再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优于铝碳酸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咪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32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84.8%。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满意度为98.5%,对照组为71.2%。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患者胃溃疡合并出血症状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陶伟  李亚俊  杨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11):1054-1057,F0004
目的研究胃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规律并确定适合我区胃癌筛查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标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351例患者血清胃蛋酶原亚群(PGⅠ、PGⅡ)含量测定,并行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351例慢性胃疾病及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与浅表性胃炎相比萎缩性胃炎、胃癌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浅表性胃炎相比消化性溃疡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我区胃癌筛查的最佳临界值为PGⅠ≤43.37μg.L-1或PGⅠ/PGⅡ≤2.47,并且灵敏度是94.0%,特异度是55.3%。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从灵敏度、特异度分析PGⅠ≤43.37μg.L-1、PGⅠ/PGⅡ≤2.47,是我区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较为合适的异常界定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溃疡和胃癌患者的胃液与胃粘膜的菌谱构成。方法:对75例消化性溃疡和57例胃癌患者胃液与胃粘膜进行菌谱分析。结果:(1)胃粘膜细菌阳性检出率溃疡组为94.23%,胃癌组为100.00%,胃液细菌检出率溃疡组和胃癌组分别为36.00%,78.95%。(2)细菌阳性检出组胃液pH均值为4.77±2.44,阴性组为2.05±0.8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H值升高与细菌检出率呈正相关。(3)胃液菌谱主要由四联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氏菌等构成,胃粘膜菌谱以厌氧菌为主。(4)溃疡组与胃癌组菌群构成不同,后者亚硝化菌株、类杆菌及梭菌等检出较前者多。  相似文献   

13.
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1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洛赛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10例,并与同期用雷尼替丁的47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3d内止血)104例(84.5%),无效6例(15.5%),对照组止血有效34例(72.3%),无效13例(27.7%),治疗组的止血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有2例(1.8%)应用大剂量洛赛克止血后突然停药,出现再出血的“反跳”现象,值得临床上重视。  相似文献   

14.
作者检测了254例胃液中免疫S-IgA的含量并作病理组织学诊断,将病例分成胃癌、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炎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胃癌组胃液S-Ig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因此认为胃液S-IgA含量升高可作为诊断胃癌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120例中应用立止血和洛赛克注射液治疗60例(A组);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B组)。疗程7天,观察其对呕、便血及伴随症状的改变。结果: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9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药合并活血化瘀中药是治疗本病的较佳治法。  相似文献   

16.
经纤维内窥镜检查确诊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344例,其中药物诱因者89例(25.9%).常见的药物依次为:阿斯匹林类22例(24.7%),消炎痛19例(21.3%),固醇类激素18例(20.2%),保泰松10例(11.2%),利血平9例(10.1%),其它药物11例(10.4%).内窥镜所见出血糜烂性胃炎59例(66.3%),急性溃疡19例(21.3%),疮痘样糜烂11例(12.4%).疮痘样糜烂主要分布于粘膜皱襞,且病变多发,常无出血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脆性位点与胃癌发生的关系,采用低叶酸培养条件,对15例胃癌和15例胃溃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位点表达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在畸变次数和阳性个体表达例数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的8个位点中6个是脆性位点,4个脆性位点与癌断裂点、癌基因居染色体同一区带,涉及到7个癌基因。说明与癌基因同位或相邻的脆性位点活跃表达在胃癌发生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损伤的结果,胃溃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1q21和其它协同位点共同畸变时,应考虑有胃癌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对1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胃镜检查时测定胃酸(胃液pH值、游离盐酸、总酸),发现胃酸从高到低的疾病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根据胃酸分布特点可分为高酸型、正酸型和低酸型三型。发现胃液pH的升高是反映胃粘膜萎缩的一个敏感指标,当pH≥2时要考虑萎缩性胃炎的可能。作者认为,胃液pH值能准确反映实际胃酸水平,应把测定胃液pH值列为胃镜检查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9.
刘雪迎 《河北医学》2005,11(5):450-452
目的:探讨立止血局部和全身同时给药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的疗效。方法:对诊断为急性胃粘膜出血的25例新生儿经鼻饲管注入0.5ku立止血,同时静推立止血0.5ku,根据出血情况每日各1~2次,连用1~3d,对照组加用止血敏125mg,10%GS30ml每日静点1次,连用3~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2%(15/23),两组比较p<0.01。结论:立止血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治疗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213例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组)和对照组(注射用法莫替丁组)。试验组予以75mg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静脉注射,2次/d(隔12h),对照组予以20mg法莫替丁静脉注射,2次/d(隔12h),疗程7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呕血及黑便停止时间、治疗后每天的呕血次数、呕血量及黑便次数、黑便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08例患者按方案完成研究,每组各104例。治疗后两组患者呕血及黑便停止时间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呕血次数、呕血量、黑便次数、黑便量减少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疗效判断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且疗效与注射用法莫替丁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