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5-2009年甘井子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5-2009年甘井子区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间甘井子区共报告麻疹病例62例,年均发病率为1.21/10万.发病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4~6月;流动人口众多且流动性大的地区发病率高,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工人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崇左市2005~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发病、降低其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崇左市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间麻疹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宁明、大新、江州和天等县.发病季节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开封市2003-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麻疹控制措施。方法:对2003-2009年开封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7年间麻疹流行经历了2005年发病高峰至2006年达到了发病新低,于2007年开始回升,2008年达到了发病率的新高。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以散发和暴发并存,病例主要集中在尉氏县、杞县、开封县和兰考县。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6月;属小年龄发病模式,〈1岁儿童为麻疹高发年龄段,其病例构成在29.39%~38.28%之间;病例中有75%的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史,19%仅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结论: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扩大适龄儿童年龄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采取针对不同人群实施补充接种(如育龄妇女、孕前妇女等)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998-2009年吉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吉安市统计局。用Excel对1998-2009年吉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09年吉安市累计报告麻疹2 131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86/1 0万,发病率从1998年的6.19/10万,下降至2009年的0.82/10万。0~14岁发病数为1086,占发病总的84.75%,0岁组病例占当年总病例数的比2004年后呈逐年增多之势,2004-2009年分别为2.95%、14.09%、17.02%、28.40%、19.27%和56.41%。麻疹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6月,占病例的64.34%。结论 1998-2009年吉安市麻疹年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发病数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0岁组病例数比例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5.
湖州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湖州市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州市2005年麻疹疫情资料、监测资料及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湖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1 866例,死亡1例,发病率69.89/10万,比2004年上升623.6%;年龄构成以15岁以上为主(68.0%);发病以冬春季为高;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本年度麻疹流行的最重要原因。[结论]应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920lO年麻疹流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贵州省2009—201O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201O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22/l0万,较2009年的0.65/lO万下降66.15%,为历史最低水平。发病呈高度散发,病例仍以小年龄儿童为主,以l~7岁病例最多。2009年和2010年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两年病例的77.55%、75.8l%。结论贵州省2008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应继续加强常规免疫,提高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开展查漏补种,提高流动人口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偃师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5-2010年偃师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偃师市共报告麻疹病例210例,年均发病率为4.12/10万.病例最多的3个乡镇共发病87例,占总病例的41.43 %; 3~6 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的8...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理州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大理州2009-2018年麻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8年累计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82例,年均发病率为5.16/10万,除2010年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各年均有麻疹发病,不同年度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23,P<0.01)。3-5月病例数占63.19%,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3岁组(婴幼儿)和15~58岁组(成人)为主,分别占49.45%、44.51%,职业分布中散居儿童占52.20%。除漾濞县外,其余县市均有麻疹发病,发病率前3位的是云龙县(11.16/10万)、大理市(9.38/10万)、宾川县(6.25/10万)。182例病例中,无免疫史和不详占78.02%。结论大理州存在大量易感或免疫空白人群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应在加强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查漏补种及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海宁市2006-2009年麻疹疫情,了解其流行特征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分析方法:运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与处理,采用描述行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海宁市2006-2009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4.28/10万,2006年最低,为2.14/10万,2007年最高,为7.31/10万,2007后逐渐下降,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发病率。麻疹发病有季节性,集中于3-6月。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为麻疹高发区。麻疹发病年龄,以8岁以下儿童(34.66%)和20岁以上成人(占60%)为主,呈现由小年龄组向大年龄组转变的过渡期模式。麻疹病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91.33%。8岁以下流动人口病例中有88.10%无免疫史。8~11月龄病例中有83.33%未得到及时免疫。结论:提高适龄儿童疫苗及时接种及流动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加强对成人免疫水平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9-2018年泰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市报告的确诊麻疹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全市报告麻疹病例330例,报告发病率为0.04~5.22/10万。以3-5月为发病季节高峰。城区4个区报告麻疹病例218例(占全市66.16%),3个市报告例112例(占全市33.84%)。麻疹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06∶1。麻疹发病以本地人群为主,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成人和5岁以下儿童。发病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工人等为主,占全部发病例数的83.33%。在330例麻疹病例中,MCV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8.79%。结论为了控制消除麻疹,需要根据我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尤其是麻疹病例地区与年龄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成都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该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年报告确诊病例2 200例,2008年全省开展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明显降低;麻疹的发病高峰在3~7月份;发病以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和低年龄学龄儿童为主,〈1岁儿童和成人麻疹病例构成逐年增加;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58.45%。结论 2008年全省开展强化免疫后成都市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及时有效的接种疫苗,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04-2009年广元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09年广元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订防控流行性腮腺炎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广元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 343例,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41.75/10万下降至2009年的12.31/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12/10万。3~6月和10月至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5~15岁儿童或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1.06%。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18.75%由流行性腮腺炎引起,9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结论 2004-2009年广元市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人群主要是15岁以下儿童,暴发疫情主要是在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永川区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针对性地开展防控措施。方法对2004-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永川区2004-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为5.96/10万。每年2~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以小年龄组儿童为主,<8月龄儿童占5.91%,7岁及以下儿童占58.35%,1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84.83%。有免疫史的占19.03%,其中接种1剂次的占7.46%,接种2剂次的占7.20%,接种3剂次的占4.37%。结论永川区麻疹发病呈周期性流行模式至今未得到改变;小月龄儿童发病在麻疹控制和消除阶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巴中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制策略和措施。方法对巴中市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巴中市麻疹发病率波动在0.27/10万-4.48/10万之间,〈1-5岁儿童占76.71%,冬春季高发,呈现季节性发病流行病学特征;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24.10%、无免疫史占43.37%、不详史占32.53%;报告麻疹病例检测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67.87%,检测出风疹IgM抗体阳性率4.42%。结论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累积,免疫屏障薄弱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提高8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适时开展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增强麻疹监测敏感性和质量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会宁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相关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会宁县1986—2009年特别是1997—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会宁县麻疹发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986—2009年平均发病率为15.06/10万,2~6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发病年龄以小于15岁为主,职业以学生为主,学校为麻疹主要发生地,3~7月是麻疹高发季节。在450例疑似麻疹个案中,有明确的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占29.33%,8~11月龄病例无免疫史的占50.00%,1~14岁病例无免疫史的占27.87%,小于8月龄占2.44%。结论会宁县免疫规划工作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麻疹发病率仍较高,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MV)初种和复种覆盖率及免疫成功率,在采取入学查验接种证、入伍、结婚及就业时接种MV等手段来控制成人和婴儿麻疹的同时,应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麻疹监测系统和资料分析水平,积极开展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及时预警,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复种,消除免疫空白点,避免麻疹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2009~2012年报告的境外(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外籍,下同)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境外麻疹病毒输入中国的风险,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2009—2012年通过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境外麻疹病例个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2009—2012年报告的境外麻疹229例,69.87%来自亚洲国家,其中缅甸(110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6例)和台湾地区(10例)居前三位。66.81%的病例为〈10岁儿童,1—9岁病例中有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的仅占10.58%。报告境外麻疹病例的季节高峰与境内一致,每年5月前后为高峰,2012年报告病例数较往年明显上升。66.83%的病例发病前在发病所在县(区、市)居住〉21d。结论尽管〉60%境外麻疹病例在中国感染病毒,但中国局部地区仍存在输入麻疹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对蒙城县 195 11999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期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实施麻疹疫苗 (MV)接种和儿童计划免疫 ,装备冷链、规范化接种及免疫接种率的提高 ,麻疹年均发病率由MV使用前的 981.2 2 / 10万 ,分别下降至 484.0 5 / 10万、16 1.5 4/ 10万和 10 .47/ 10万 ,削平了麻疹流行的持续高峰 ,打破了自然流行周期 ,发病年龄较前有所后移 ,发病区域趋于缩小 ,目前蒙城县麻疹发病已处于MV时代的“相对稳定期” ,要达到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 ,尚需进一步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 ,加强疫情报告与监测 ,适时地对高危地区的人群开展强化免疫 ,做好疫情爆发控制及实验室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2011年1—12月麻疹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原因,以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对2011年1—12月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报告麻疹病例120例,报告发病率为9.04/10万,较2010年同期上升166.67%;其中75.00%的病例(90例)集中在甘州区;年龄分布呈现双向移位,主要是<8月龄和≥15岁年龄组,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8.33%和24.17%;无免疫史者占69.17%(83例),免疫史不详者占23.33%(28例),有免疫史者仅占7.50%(9例);发生暴发8起22例,其中乡镇暴发1起6例,行政村(社区)暴发7起16例;复核流行病学调查63例,发病前7~21天有医院就诊史或接触史者占87.30%(55例),无医院就诊史者仅占9.52%(6例)。结论张掖市2011年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与基础免疫薄弱、及时接种率低下、接种质量不高、院内感染有关。防控重点对象为<8月龄和≥15岁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城关区1999—2009年度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以及到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999—2009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及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数据的收集,运用Excel 2003统计,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城关区1999—2009年报告麻疹1 10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69/10万,发病率波动在0.53/10万~39.40/10万之间,以2005年和2008年发病为高峰,呈"双峰值",流行模式为散发和暴发并存。各街乡均有病例报告,54.00%以上的麻疹病例分布于流动人口居住地比较集中和城乡结合部地带。职业以学生和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分别占43.56%和21.42%。对240名健康人群中麻疹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234例,阳性率为97.50%;易感人群占2.50%,低抗体水平人群占59.58%,达到免疫保护水平(≥1∶800)的占84.17%,表明我区0~20岁组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结论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是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提高麻疹疫苗(MV)免疫覆盖率,加强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度,从而降低麻疹的发病率,是我区目前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