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川椒丸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川椒丸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川椒丸灌胃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20只,组。用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3d后给予相应治疗药物,连续3周。观察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后SD大鼠模型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川椒丸灌胃组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川椒丸灌胃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SASP灌胃组降低(P〈0.05)。结论川椒丸灌胃治疗UC大鼠模型疗效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化滞丸治疗不同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6例UC患者按辨证分为大肠湿热组(34例)、脾虚湿蕴组(32例)、脾肾阳虚组(30例)、寒热错杂组(30例),4组均在UC基础治疗基础上予健脾化滞丸治疗。疗程2个月。比较4组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IL-8、MCP-1、MIF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脾虚湿蕴组总有效率96.88%(31/32),高于大肠湿热组[85.29%(29/34)]、脾肾阳虚组[83.33%(25/30)]及寒热错杂组[86.67%(26/30)](P<0.05)。治疗后4组改良Mayo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脾虚湿蕴组均低于大肠湿热组、脾肾阳虚组及寒热错杂组(P<0.05)。治疗后4组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脾虚湿蕴组腹痛、腹泻、纳差、乏力症状评分均低于大肠湿热组、脾肾阳虚组、寒热错杂组(P<0.05)。治疗后4组血清IL-8、MCP-1、MI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脾虚湿蕴组均低于大肠湿热组、脾肾阳虚组、寒热错杂组(P<0.05)。结论不同证型UC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滞丸后,临床效果均良好,均能改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与下调血清IL-8、MCP-1、MIF水平有关。其中健脾化滞丸对脾虚湿蕴证UC患者疗效和下调炎性指标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渍消I号方对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49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溃消I号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与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纽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65.22%,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消I号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下调IL-6、IL-8、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脾化滞方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差异菌属变化,结合血清学指标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门诊2016年8月—2017年6月诊治的36例脾虚湿热型(轻中度慢性复发型)UC患者并另选15名健康者。患者组给予健脾化滞丸10 g,每天3次,连续4周,检测健康者及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水平,比较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IL-23、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水平,运用16S rDNA测序与技术分析健康者群及脾虚湿热型UC患者治疗前后肠道粪便菌群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ESR、TNF-α、IL-12、IL-23降低(P<0.01,P<0.05),IL-10表达升高(P<0.05),其他指标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OTU数量明显增多,在科水平上巴斯德氏菌科、肠杆菌科相对表达含量下降,普雷沃氏菌科、氨基酸球菌科比例上升。在属水平上巨球形菌属、副沙门氏菌属、厌氧菌属、毛螺菌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合固本保元腹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UC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口服健脾益肠散和脐敷固本保元腹袋;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泼尼松。2组均给药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TNF-αI、L-8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4.4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2组患者血清TNF-αI、L-8均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8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肠散和固本保元腹袋治疗UC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来我院肛肠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秦肠溶片,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同时口服自拟健脾方。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及IL-10含量,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及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结论:自拟健脾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毒愈疡方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4,10(IL-1,4,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85例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另设15例健康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泼尼松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灌肠液,观察组采用化毒愈疡方保留灌肠,每周连续5 d后休息2 d。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大肠湿热证和疾病活动度评分,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4,10和TNF-α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湿热证、结肠镜评分和活动性的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NF-α和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L-4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毒愈疡方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UC能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活动,促进黏膜溃疡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抑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减轻UC肠道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西药合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结肠止泻汤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7例口服SASP,治疗组30例口服结肠止泻汤和SASP。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7.78%及86.67%(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肠止泻汤联合SASP治疗脾虚湿盛型UC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愈肠灵胶囊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愈肠灵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愈肠灵灌胃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20只/组。用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3d后给予相应治疗药物,连续3周。观察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后SD大鼠模型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愈肠灵灌胃纽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愈肠灵灌胃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SASP灌胃组降低(P〈0.05)。结论愈肠灵胶囊灌胃治疗UC大鼠模型疗效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清化法治疗慢性肾炎气虚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慢性肾炎气虚湿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A组38例,对照B组4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清化法治疗;对照A组雷公藤多苷口服;对照B组肾炎康胶囊口服。3组患者均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完成疗程1周后统计中医证候疗效及疾病疗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4 h Up、尿微量白蛋白、尿红细胞计数,同时检测血清IL-2、TNF-α及IL-6的水平,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疾病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 0.01);3组治疗后24 h Up、尿微量白蛋白均降低(P 0.05,P 0.01),以治疗组最为显著;治疗后血清IL-2均升高,TNF-α、IL-6均降低(P 0.01),但治疗组IL-2高于对照组(P 0.01,P 0.05),TNF-α和IL-6均低对照组(P 0.05,P 0.01)。结论健脾益肾清化法治疗气虚湿热瘀阻证慢性肾炎患者,能显著地降低尿蛋白排泄量,并能升高血清IL-2,降低TNF-α及IL-6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梅丸联合驻车丸方保留灌肠治疗脾虚湿热型放射性直肠损伤疗效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功能状态及血清IL-1、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三组,治疗组给予采用乌梅丸联合驻车丸方保留灌肠;对照组1采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对照组2给予硫糖铝口服混悬液保留灌肠。观察干预前后症状观察指标、直肠镜粘膜充血水肿情况、功能状态及血清IL-1、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7.50%、75.00%,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在KPS评分、血清IL-1、IL-6、TNF-α水平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梅丸联合驻车丸方保留灌肠能较好地改善脾虚湿热型放射性直肠损伤临床症状,改善直肠粘膜情况明显,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病例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给予自拟温肾健脾中药口服,对照组20例,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两组均于治疗15d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血清IL-8、TNF-α及IL-10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血清IL-8、TNF-α含量及提升IL-10水平。结论:温肾健脾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能显著降低血清IL-8、TNF-α含量及提升IL-10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妙丸合失笑散加减配合前列倍喜胶囊内服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疗效,探讨其对Thl/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在就诊的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共15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倍喜胶囊内服治疗,6粒/次,3次/d,饭前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妙丸合失笑散加减,1剂/d,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和湿热瘀滞证症状评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湿热瘀滞证辨证疗效。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监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不适、排尿症状、生活质量,NIH-CPSI总分以及湿热瘀滞证症状评分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84.21%(P0.05)。观察组患者湿热瘀滞证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84.2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h1,Th1/Th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h2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IL-4,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6,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妙丸合失笑散加减配合前列倍喜胶囊内服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证候指标,且可调节Thl/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疏肝健脾颗粒口服,对照组28例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1%,对照组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肝郁脾虚型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用疏肝健脾颗粒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固本化瘀方干预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固本化瘀方加柳氮磺胺毗啶口服方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柳氮磺胺毗啶口服,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近期临床总体疗效,随访6个月后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总体疗效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复发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随访时,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随访时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健脾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疗效显著,并可降低复发率,其抗复发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抑制外周血炎性因子TNF-α的过度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966-968
目的 :观察荆芥连翘汤加减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TNF-α及IL-2含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UC大肠湿热兼肺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荆芥连翘汤加减及美沙拉嗪肠溶片,西药对照组28例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3个月后对比两组血清TNF-α、IL-2含量的变化。结果:荆芥连翘汤加减能使UC患者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IL-2含量明显升高,其调节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芥连翘汤加减能明显调节溃疡性结肠炎TNF-α及IL-2水平,并使其趋向正常,发挥减轻炎症、调节免疫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利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疗效及对血清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西替利嗪和凉血解毒利湿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体征、症状、舌象、脉象积分,血清Ig E、TNF-α和IL-4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50%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两组体征、症状、舌象、脉象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E、TNF-α、IL-4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出现大便稀、胃痛、口干、嗜睡、乏力等轻微不良反应,差别不大(P0.05)。结论凉血解毒利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黄爱丽  王彦斐  周桂群 《新中医》2023,55(16):185-189
目的:观察自拟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C) 的 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肠湿热证UC 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 2 组疗程均为3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 水平变 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前,2 组血清CRP、TNF-α、IL-1、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 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4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CD4+、 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 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为 28.1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治疗大肠 湿热证UC 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三黄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三黄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患者 30例 ,并设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SASP) 30例比较 ,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三黄丸可有效降低血清Ig和C3 水平 ,升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与SASP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临床应用三黄丸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安全性明显优于SASP。三黄丸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解运脾和血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调控血清TNF-α、IL-6含量的变化。方法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或美沙拉嗪),同时用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组(44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清解运脾和血中药颗粒剂。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以及患者血清中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表现总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结肠镜表现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疾病活动指数(DAI)降低(P0.05),降低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血清TNF-α、IL-6的水平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解运脾和血法口服治疗活动期UC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