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痹证为常见多发病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常以活血通痹法为主,选用:鸡血藤、当归、川芎、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乳香、没药为基本方,结合辨证分型,随证加减,获得较好效果,兹分型举例如下: 一、风胜型: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多见于肘、腕、膝、踝等处,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等证。舌苔薄白,脉象浮或弦。  相似文献   

2.
通痹汤治疗痹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安荣 《中医杂志》1991,32(3):38-39
笔者结合多年治疗痹证的临床实践,自拟“通痹汤”加减,从1975年6月至1989年4月应用于临床,近期疗效明显。现将其中资料较完整的467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琦  陈伟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7):403-404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一般认为 ,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坐骨神经痛等均属痹证范围。自1 993年以来 ,我们运用自制通痹合剂治疗痹证 2 0 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0 0例 ,按就诊顺序 2∶ 1配对分为治疗组 2 0 0例 ,对照组 1 0 0例。治疗组男 1 1 1例 ,女 89例 ;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1 3岁 ,平均 41岁 ;风湿性关节炎 46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 31例 ,坐骨神经痛…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拟通痹方治疗痹证30例,根据病因病机遣药组方,结合临床症状加减变化,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20~40岁9例,40岁以上21例;病程3年以下11例,3年以上19例。  相似文献   

5.
通痹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散风通痹法 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其它病邪而致痹.《素问·痹论》云:"其风气胜者行痹".由于风邪善行数变,故其中人迅速,发病急骤,痛无定处.此类痹证的治疗,应以祛散风邪为主,再根据兼夹邪气的不同,酌情配伍,如外风袭表,当首选防风.  相似文献   

6.
用自拟“温经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130例,治愈率为63.08%,总有效率为97.69%。临床证明该方有较强的温通经脉、养血活血、祛风除湿和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笔者采用自拟“通痹散”、“通痹液”配合按摩、隔姜艾灸,治疗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6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共治疗68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6例,女3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8岁,病程最长35年,最短1个月,上肢25例,下肢...  相似文献   

8.
秦火印  秦芸 《江西中医药》2006,37(12):37-37
肩周炎,中医俗称“肩痹”、“肩凝”、“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病。笔者近4年来用自拟通痹活血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肩周炎60例均获得较好疗效,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痹证是因外邪侵入肢体经络而致的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笔者采用通痹活络汤治疗痹证患者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亮  纪再生 《河南中医》2011,31(9):1018-1018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通痹汤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痹证患者均采用黄芪桂枝通痹汤化裁治疗,20d为1疗程,2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65例患者中,显效4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38%.结论:黄芪桂枝通痹汤治疗痹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曹郑云 《吉林中医药》2005,25(10):25-26
痹证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以病程长,反复发作,证型复杂为特点,它涉及现代医学多种系统的多个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治疗比较困难.2000~2004年,笔者应用扶正与祛邪的辨证结合治疗方法,自拟扶正通痹汤加减治疗痹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殿选 《光明中医》2005,20(1):57-58
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病 ,它可侵犯心脏、关节、皮肤、浆膜、血管、脑、肺、肾及虹膜睫状体等组织器官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 ,其包括范围甚广 ,所涉及的病种已达 10大类 ,10 0余种。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内经》将上属疾病归为一类 ,“痹病”范畴 ,亦称风湿病。我院风湿免疫科自 1993年开始 ,在总结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成效基础上 ,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 ,在疗效颇佳的汤剂、散剂基础上 ,根据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及扶正祛邪的…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5年来采用自拟“灵仙通痹汤”对86例痹证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并与单用中成药品治疗的40例作对比观察(对照组).结果显示: 治疗组86例中治愈61例(占70.9%),有效19例(占22.1%),总有效率93%. 对照组40例中治愈17例(占42.5%),有效13例(占32.5%),总有效率75%. 经统计学处理,P<0.01.可以看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了灵仙通痹汤治疗痹证型颈椎病确有良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治疗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0例,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活血通痹汤。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好转30例,无效10例,有效率82%;对照组显效9例,好转25例,无效16例,有效率68%。[结论]活血通脾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吴德辉 《北京中医》2001,20(2):28-29
笔者近5年来采用自拟“灵仙通痹汤”对86例痹证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并与单用中成药品治疗的40例作对比观察(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86例中治愈61例(占70.9%),有效19例(占22.1%),总有效率93%。对照组40例中治愈17例(占42.5%),有效13例(占32.5%),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P<0.01。可以看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了灵仙通痹汤治疗痹证型颈椎病确有良效。  相似文献   

16.
通痹I号治疗痹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通痹I号加诺松的抗炎镇痛药效及急性毒性试验,以寻求治疗痹证的有效方剂和合理用药方案。方法:炎症模型采用小鼠耳肿胀法、足跖浮法、棉球植入法,并测量皮质醇含量及免疫器官质量。镇痛模型采用小鼠热板法及扭体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量测定法。结果:通痹I号及通痹I号加诺松均能提高热板法、扭体法所致小鼠痛阈值,延长扭体反应潜伏期,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蛋清引起的小鼠足肿胀,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调节血清皮质醇含量,而对小鼠免疫器管质量无显著影响。急性毒性试验表明二者口服安全。结论:通痹I号有调节皮质醇的作用,抗炎镇痛作用与诺松(0.4g)相当,但通痹I号加诺松(高剂量)的镇痛作用优于通痹I号,诺松临床用量可减半。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 1997年以来 ,运用自拟通痹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138例 ,疗效较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38例 ,男 6 0例 ,女 78例 ;年龄 10~ 2 0岁 10例 ,2 1~ 30岁 12例 ,31~ 4 0岁 2 8例 ,4 0岁以上 88例 ;病程 5~ 14个月 116例 ,14个月以上 2 2例 ;辨证属风寒湿痹 96例 ,风湿热痹 4 2例 ;治疗时间最短 2 0d ,最长 3个月以上。本组病例治疗前均做常规血沉检查 ,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 治疗方法2 1 通痹汤药物组成 独活 10g ,桂枝 10g ,桑寄生15g ,防风 10g ,当归 10g ,熟地 10g ,杜仲 10g ,茯苓 2 0g ,牛膝 15g ,海风藤 4 0…  相似文献   

18.
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其原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笔者自1994年以来,应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各种痹证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观察,认为骨质增生症属于中医的骨痹,病因病机是肾气虚衰,瘀血留,风湿外袭,制定了益肾固本,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之法,用自拟的固本活血通痹汤治疗该病80例,疗效满意,临床治愈35例(43.75%),显效30例(37.5%),有效12例(15%),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96.25%,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消渴病痹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消渴病痹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降压、降糖、调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弥可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观察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病理特征、血糖含量等症状。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含量、空腹血糖含量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消渴病痹证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