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程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中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阿托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阴阳两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阿托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治疗。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有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联合西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的Portmann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7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3周的Portmann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以显著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西药口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周围性面瘫恢复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具体疗程视病情而定,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好转11例,无效1例,复发0例,总有效率为96.67%;痊愈病例疗程为29.55±4.83 d。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为84.33%,痊愈病例疗程为32.15±4.32 d。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痊愈病例疗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与传统针灸治疗均具有较好疗效,但前者可缩短疗程,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可为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60.00%,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率48.00%,总有效率80.0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的观察比较,治疗后对照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对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使用间苯三酚治疗,观察组54例加用排石止痛汤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结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4.81%、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87.03%、6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结石平均横径为(0.60±0.36)cm,平均长径为(0.64±0.38)cm,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排石止痛汤联合间苯三酚对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可缩短止痛时间,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脉宣痹汤配合西药治疗心绞痛(痰瘀互阻型)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通脉宣痹汤(栝楼、薤白、半夏、陈皮、炒白术、檀香、砂仁、三七粉、桂枝、焦山楂、丹参等)治疗。结果:临床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9.0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2.22%,对照组总有效率67.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宣痹汤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阻型)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益气活血通脉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心电图改善情况、心绞痛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LDL-C、TC、T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DL-C水平均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东莞常安医院收治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面瘫评分差异,评估两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时患者面瘫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瘫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面瘫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治疗时使用mNGF,能提高面瘫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改善理想,用药安全性高、治疗用时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不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本组86例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不调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与治疗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逍遥汤。两组患者治疗均以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月经周期天数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月经周期天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月经周期天数(26.24±3.04)d显著高于对照组(21.76±2.62)d,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逍遥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平均月经周期天数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上研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40-2042
目的:观察"泻心宁神汤"治疗儿童多动症心肝火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中药治疗组90例、西医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以泻心宁神汤加减治疗。西药对照组以利他林治疗。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及西药组治疗前后多动指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中药治疗组有效率96.67%,西药对照组有效率83.33%,两组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泻心宁神汤可明显改善儿童多动症心肝火旺型中医证侯,为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天龙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给予天龙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发作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伴随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较对照组6.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龙汤能明显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持续时间、缓解伴随症状,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电针结合刺络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纳治疗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接受电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接受耳尖刺血联合电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并无差异,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尖刺血联合电针应用于临床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可改善面部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四关穴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2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四关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面神经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眼歪斜、面部麻木、恶寒无汗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H-B)量表、社会交往及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四关穴温针灸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吕光华  薛青理 《河南中医》2011,31(4):371-372
目的:观察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特发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麻黄菊蝉汤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温阳活血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阳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收缩性心衰阳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药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阳活血汤,对照例30例采用常规抗心衰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 BN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血浆NT-pro BN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LVEF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活血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自拟疏肝利胆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利胆降逆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吗丁啉片、法莫替丁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比较,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利胆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紫丹参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紫丹参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及关节疼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紫丹参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