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ASA1~2级自愿要求镇痛、无禁忌症的初产妇120例为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麻醉,连接微量泵硬膜外自控镇痛;以同期未采取任何干预性镇痛措施进入产程的12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第一产程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两组第二产程、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量、胎儿宫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影响,是目前最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病人自控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在分娩中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母婴、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5 2例ASAⅠ -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病人自控镇痛 (PCEA)组 (n =2 6 )和自然分娩对照组 (n =2 6 )。PCEA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实施PCEA ,用药 0 .15 %罗哌卡因 +芬太尼 1μg ml,首次输注量 8~ 12ml ,PCEA基础注药速率为 5ml h ,冲击量为 2ml,锁定时间 15min。对PCEA组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 (MBS) ;记录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CEA组用药后 15~ 30min均感到无痛或只感到轻度可耐受的疼痛 ,MBS镇痛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PCEA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 ,对运动神经阻滞轻 ,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3.
4.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法分娩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曼菁  佘守章 《广东医学》2001,22(10):889-890
目的 比较 0 1%罗哌卡因 (Rop)或 0 1%布比卡因 (Bup)与芬太尼 (Fen)分娩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的临床效应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足月初产妇 (ASAⅠ~Ⅱ级 ) 30 0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n =10 0 )用 0 1%Rop +Fen1 5 μg/ml,以LCP模式行PCEA ;B组 (n =10 0 )用 0 1%Bup +Fen 1 5 μg/ml ,以LCP模式行PCEA ;C组 (对照组 )阴道自然分娩 ,未镇痛者 ;观察镇痛效应及对产程、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3组镇痛质量分数为A组≈B组 >C组 (P <0 0 1) ,镇痛起效时间A ,B组分别为 ( 7 5± 2 6 )min和 ( 8 6± 3 1)min (P >0 0 5 ) ;镇痛期间Bromage运动阻滞及下肢麻木活动障碍情况为A组≈C组 B组 >C组 (P <0 0 1)。A ,B组比C组活跃期明显缩短(P <0 0 5 ) ;阴道自娩率A组≈B组 >C组 (P <0 0 5 ) ;新生儿窒息率C组高于A ,B两组 (P >0 0 5 ) ;宫缩、胎心、使用缩宫素及出血量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0 1%罗哌卡因或 0 1%布比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好 ,对运动神经阻滞轻 ,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 ,产妇满意度高 ,且以 0 1%罗哌卡因加芬太尼LCP模式行PCEA方法更佳  相似文献   

5.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 5 0例 ASA ~ 级 ,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行硬膜外镇痛作为观察组 ( 组 )。另选 5 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予任何止痛方法的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 ( 组 )。 组给予 0 .0 75 %罗哌卡因加芬太尼 (1mg/ L) ,共 10 0 ml,给予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 (6 m l/ h) ,依镇痛效果调节。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 (MBS)。记录分娩方式、产程时间、胎儿心率 (FHR)、新生儿 Apgar评分及监测母体生命体征。结果 : 组用药后疼痛感觉比 组显著减轻 (* P <0 .0 5 )。 组 MBS在镇痛前后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所有产妇均能下床活动。 组第一、二产程时间与 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组新生儿 1,5 min Apgar评分和 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运动神经阻滞轻 ,对产程及胎儿无影响 ,是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PCEA)的有效性和可行性。②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B组:0.1%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运动阻滞(使用改良Bromage法)评分(MBS)。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出血量、缩宫素使用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⑧结果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镇痛效果,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镇痛后A组39例(97,5%)产妇无运动阻滞,B组27例(67.5%)产妇无运动阻滞(P〈0.01)。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出血量、催产素使用和新生儿Apgar评分、SPO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④结论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μg/mL,的混合液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7.
孙云波 《大家健康》2016,(9):140-141
目的:观察分析罗哌卡因联合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全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进行治疗的300例头位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 A、B、C 三组,各组100例,分析三组患者采取不同的罗哌卡因对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采取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差异不大,VAS 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明显,产程较长;新生儿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0.125%的罗哌卡因加上2μg/ml 芬太尼和0.3%的氯普鲁卡在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最好,剂量适度,产妇在使用后基本不会出现运动阻滞的情况,产妇产程和新生儿 Apgar 评分也未受到影响,适合在临床上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8.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罗云  吴诗琦  盛传洪  王兰  贺莉 《重庆医学》2002,31(9):868-869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PCEA)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0例ASAⅠ~Ⅱ级单胎初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痛组。对照组为自然分娩 ,镇痛组于宫口开至 3~ 5cm时 ,常规L2~ 3 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管 3 5cm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 1μg/ml持续硬膜外注入。观察并记录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注药前后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胎儿心率、计算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持续监测产妇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结果 镇痛组镇痛效果良好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1μg/ml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 ,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硬膜外罗哌卡因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48例初产妇给予0.1%罗哌卡因 芬太尼(1.5μg/ml)实行PCEA分娩镇痛,观察硬膜外首剂量、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第一、二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等指标,全程监测孕妇血压、心率及胎心。结果 0.1%罗哌卡因 芬太尼(1.5μ/ml)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轻,能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结论 0.1%罗哌卡因 芬太尼(1.5μg/ml)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对运动神经影响轻微,是可行走式分娩镇痛中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60例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分析产程中疼痛程度,运动神经阻滞,母体及新生儿生命体征,比较不同背景输注速率下,0.2%罗哌卡因的总用量及使用bolus的次数.结果显示0.2%罗哌卡因以6~8 ml/h的背景输注速率行分娩镇痛是较为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比较罗哌卡因与布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10 0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分别予罗哌卡因加芬太尼 (A组 ,n =5 0 )和布比卡因加芬太尼 (B组 ,n =5 0 )用于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 ,并与自然分娩未镇痛 (C组 )相比较 ,观察各组产妇生命体征、视觉模拟评分 (VAS)感觉平面、运动阻滞程度分级、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 结果 A、B两组镇痛效果良好 ,起效时间、VAS评分、产程和剖宫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但B组有 3 2 %的产妇有明显的运动阻滞 ,而A组仅为 8% (P <0 .0 1)。A、B两组与C组比较 ,第一产程均明显缩短(P <0 .0 5 ) ,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满意 ,对产妇及婴儿安全。相比而言 ,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对产妇的运动阻滞明显轻微 ,更适合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2.
Ropivacaine and levobupivacaine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obstetric analgesic practice with the proposed advantages of causing less motor block and toxicity compared with bupivacaine. However, i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whether both anesthetics are associated with any clinical benefit relative to bupivacaine for labor analgesia.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analgesic efficacy, motor block and side effects of bupivacaine, ropivacaine and levobupivacaine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for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 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fifty nulliparous partur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 concentration of 0.05%, 0.075%, 0.1%, 0.125% or 0.15% of either bupivacaine (Group B), ropivacaine (Group R) or levobupivacaine (Group L) with sufentanil 0.5 ug/ml was epidurally administered by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mode. Effective analgesia was defined as a 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 was 〈30 mm. The relative median potency for each local anesthetic was calculated using a probit regression model. Parturients demographics, sensory and motor blockade, obstetric data, maternal side effects, hourly volumes of local anesthetic used, and others were also not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groups in the numbers of effective analgesia, pain scores, hourly local anesthetic amount used, sensory and motor blockade, labor duration and mode of delivery, side effects and maternal satisfaction (P 〉0.05). The relative median potency was bupivacaine/ropivacaine: 0.828 (0.602-1.091), bupivacaine/levobupivacaine: 0.845 (0.617-1.12), ropivacaine/levobupivacaine: 1.021 (0.774-1.354), respectively. However, a significantly less number of effective analgesia and higher hourly local anesthetic use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0.05% than those of 〉0.1% within each group (P 〈0.05). Conclusions Using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bupivacaine, ropivacaine and levobupivacaine with s'ufentanil produce similar analgesia and motor block and safety for labor analgesia. The analgesic efficacy mainly depends on the concentration rather than the type of anesthetic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地塞米松及昂丹司琼用于小儿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尿道成形术的患儿44例随机平均分成A组(镇痛液组成:1g/L罗比卡因+芬太尼0.001g/L+咪唑安定0.07mg/kg+地塞米松5mg+昂丹司琼4mg)和B组(镇痛液不加咪唑安定)。观察2组镇痛镇静效果;监测循环、呼吸、血氧饱和度;记录下肢运动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总PCEA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镇痛效果均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效果各时点A组均优于B组(P<0.001);总PCEA次数A组明显少于B组(P<0.001)。2组循环、呼吸、血氧饱和度均正常,手术前后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Bromage评分无差异。结论:小儿术后低浓度罗比卡因复合液PCEA,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镇痛液加用咪唑安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112例初产妇,年龄21~35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n=57)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羟考酮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B组,n=55)采用0.1%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结局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母婴不良反应,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A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B组,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于B组。两组产妇在镇痛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低于镇痛前(P<0.05);A组镇痛后2 h至宫口开全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结局、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羟考酮能加快硬膜外镇痛起效时间,显著延长镇痛时间,增强硬膜外镇痛效果,且不影响产程,也不增加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分娩镇痛适宜且经济的麻醉方法及用药。方法60例适宜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Ⅰ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组,Ⅱ组单纯罗哌卡因组,Ⅲ组设为对照组,未给予分娩镇痛。Ⅰ、Ⅱ两组采用双盲法给予硬膜外麻醉,监测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首剂用药量、镇痛效果和分娩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镇痛起效迅速;Ⅰ、Ⅱ两组镇痛效果确切,运动阻滞轻微,其中各有1例出现双下肢麻木感,Ⅱ组1例出现一过性头晕;两组产程均有所缩短,而且会阴缝合时耐受良好,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安全,利于自然分娩且提高产后生活质量,经济方便,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PCEA)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88例产妇,其中244例采用PCEA分娩镇痛,另外244例常规分娩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在分娩疼痛程度、产程、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等方面对照分析.结果 PCEA分娩镇痛组Mulleetr疼痛强度≤2有237例(97.13%),而对照组仅78例(31.97%),两组有显著差异.两组在产程、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EA分娩镇痛是一种对孕妇高效、安全、对胎儿无不良反应的分娩镇痛方法.PCEA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延长影响作用很小,并不增加剖宫产率及难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PIEB)速率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和罗哌卡因补充量的影响,为分娩镇痛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IEB方式进行分娩镇痛的单胎产妇126例,随机分为低速率组(n=60)和高速率组(n=66)。2组产妇均使用10mL首剂量(0.09%罗哌卡因+0.4 mg·L-1舒芬太尼),接连100 mL脉冲式注射泵(0.09%罗哌卡因+0.4 mg·L-1舒芬太尼),每60 min间断脉冲给药10 mL,分别以100 mL·h-1(低速率组)和200 mL·h-1(高速率组)进行输注。2组均设置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给药5 mL,锁定时间30 min。记录产妇镇痛期间初始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罗哌卡因补救镇痛的总量、频率及时机,第一次补救时间,PCEA泵总用量,产妇满意度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产妇初始疼痛VAS评分、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经阴道辅助分娩和剖腹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罗哌卡因补救镇痛总量、频率、时机和首次补救时间及PCEA泵总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最高阻滞平面均为T7-T8,所有产妇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和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与低速率PIEB分娩镇痛比较,高速率PIEB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需要补充给药的次数和每小时罗哌卡因用量并未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对分娩镇痛、产程的影响。方法  2 12例行PCEA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成A组和B组 ,分别给予 0 12 5 %和 0 0 6 2 5 %布比卡因 ,复合芬太尼 ;并与未给予任何镇痛药的同等条件产妇 475例 (对照组 )比较。结果 镇痛组分娩镇痛效果确切 ,未发现血压下降等副作用 ;产程催产素使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 (P <0 0 1) ,活跃期A组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 ;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的PCEA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但催产素使用率高 ,与局麻药浓度有关 ,故需加强产程监护  相似文献   

19.
王平 《四川医学》2011,32(6):894-89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0.05%(A组)、0.075%(B组)、0.1%(C组)、0.125%(D组)、0.15%(E组)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结果镇痛有效率分别为47%,67%,77%,83%,87%。E组有1例运动阻滞发生。结论 0.1%~0.12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能够为产妇分娩提供安全可靠的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滴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72例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 (2 2例 ) :微量泵以 5ml h速度滴注 2g L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组 (2 0例 ) :微量泵以 2 .5ml h的速度滴注 1 2 5g L布比卡因加芬太尼 3~ 5mg L的混合液 ;对照组 (30例 ) :未给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 ,新生儿窒息及副反应情况。结果 :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组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 90 9%和 90 0 %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10 % (P <0 0 5 )。布比卡因组产程明显延长 (P <0 0 5 )且有较高的剖宫产率 (P <0 0 5 )。罗哌卡因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自然分娩率为77 2 7%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 ,副反应少 ,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