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兰荣芬 《光明中医》2010,25(1):132-132
肾炎系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通过自身变态性反应,而致两侧肾脏内肾小球发生急性弥漫性病变。临床以浮肿、尿少、血尿及高血压为主要表现,起病一般多在感染后1至3周左右,急性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而危急及生命。少数病人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至1年以上发展为慢性肾炎,其病程长、疗程长,须不间断的服药且易复发。因此,对肾炎的护理除做好一般护理常规工作外,还应对不同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辨证施护,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的目的。常见的辨证施护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尿在临床上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过敏性紫癜肾炎等,并且血尿的发生常伴有蛋白尿的存在。如病情迁延:不愈,日久可发展成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因此,重视血尿的治疗,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笔者近5年来运用中医理论活血止血药进行辨证治疗46例肾炎血尿患者。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肾炎的中医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肾炎的不同证型予以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尿属中医的“出血(尿血)”范围。《成方便读》云:“凡人身之血皆赖脾脏以为主持,方能统御一身,周行百脉,若脾土一虚,即失其统御之权……血为不守也。”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虚弱,不能统摄则血溢于外,导致血尿。中气不足,升举无力则少气懒言、纳呆等诸症出现。需从“溲血”与“劳淋”论治。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树萍 《河南中医》2010,30(8):830-831
从辨体质,审虚实,辨证施护;察病情,避外感,指导服药;调饮食,辅食疗,促进康复;调情志,树信心,关怀体贴四个方面阐述了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恰当的护理,可以促使疾病痊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6.
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血尿是主要症状之一,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临床疗效。方法:49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进行辩证治疗。结果: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占94%。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肾炎血尿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炎是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肺脾肾三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三焦气化失调所致的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因虚致实,由实更虚。临床主要表现有病程长达1年以上,呈缓慢进行性,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及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近年来,对慢性肾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调整免疫功能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辨证施护措施,收到较好效果。下面介绍辨证施护的要点。1 扶正祛邪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机体健壮时抗病能力强,不易受邪致病。慢性肾炎患者脾肾本虚,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8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辨证施护,总结出根据不同证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情志、饮食、用药护理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洁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7):448-448
心悸为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 ,临床上可见于各年龄段。多由于禀赋不足 ,或年老体衰 ,或久病伤正 ,致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思虑过度 ,耗伤心血 ,或脾胃失职 ,运化无能 ,生血之源不足 ,致心血、心阴亏虚而致病 ,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针对病情进行治疗的同时 ,加强心悸的护理亦非常重要。1 外因调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为病人创造一个适宜的精神、生活、工作环境。病人来院就诊时 ,护理人员应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 ,有利于治疗和休息的环境。特别要避免突然而来的噪音 ,高音。医护人员工作时要做到走路…  相似文献   

10.
消渴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寐、乏力 ,消瘦为主。其病机主要是禀赋不足 ,阴津亏损、燥热偏胜 ,且多与血瘀密切相关 [1 ] 。消渴是一种发病率高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中医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消渴患者 48例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30例 ,年龄在 2 7~ 72岁 ;按中医的辨证分型属肺热伤津 2 0例 ,胃热炽盛 18例 ,肾阴亏虚 6例 ,阴阳两虚 4例 ;平均住院时间为 2 0 d。2 辨证施护2 .1 肺热津伤型2 .1.1 主证烦渴多饮 ,口干舌燥 ,…  相似文献   

11.
吴强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58-958
胁痛是由于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等原因 ,造成肝胆疏泄不利 ,或精血亏损 ,脉络失养而痛。临床表现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证。笔者在消化科工作数年 ,通过对 65例胁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 ,结合胁痛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护 ,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5例患者中 ,男 2 4例 ,女 41例 ;年龄在 3 3~ 76岁 ;中医证候分型 :肝气郁结 18例 ,瘀血停着 13例 ,肝胆湿热 19例 ,肝阴不足15例 ;平均住院 2 0 d。2 一般护理2 .1 病室环境应安静、清洁、室温适宜 ,空气新鲜。2 .2 饮食宜进清淡蔬菜及…  相似文献   

12.
王学波 《河北中医》2003,25(3):226-227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临床上极为常见。我们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 ,进行辨证施护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外感咳嗽1 .1 风寒型 感受风寒 ,肺失宣降 ,咳嗽声浊 ,痰白清稀 ,鼻塞流涕 ,恶寒发热 ,无汗头痛 ,舌苔薄白 ,脉浮紧。此证型咳嗽的护理以防寒保暖为主 ,勿复感风寒 ,加重病情。指导患者汤剂温热服用 ,服药后要加盖衣被 ,亦可在服药后进食热米粥以助药力 ,使汗出邪去。以苏叶 1 0g泡水温服 ,既可补充体液损伤 ,又能止咳。饮食宜温热清淡 ,量不宜多。1 .2 风热型 风热之邪犯肺 ,肺失清肃 ,炼液为痰 ,故发…  相似文献   

13.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除过医药治疗外,正确的护理亦尤为必要。文中就心悸的不同证型从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起居护理诸方面进行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4.
吐血又名呕血 ,系胃络受伤 ,络伤血溢 ,血从口中呕吐而出 ,色红或紫黯 ,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粪 ,常伴有血容量减少 ,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可危及生命 ,是常见的临床急症。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消化性溃疡、肿瘤、肝硬化引起食道胃底静脉破裂等疾病。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通过对 38例吐血患者的临床观察 ,结合吐血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护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特提供与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38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10例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的 2 4岁 ;…  相似文献   

15.
崩漏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17.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常见精神病 ,约占我科住院病人的 75 %左右。其临床表现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内向性、幻觉、妄想以及动作行为障碍为特点。在给予药物、心理治疗的同时 ,合理的辨证施护直接关系到本病治疗的成效及疗程的长短。现将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证施护总结如下。1 辨证要点1 1 病因简括精神分裂症归属于中医“癫狂”、“痴呆”等病范畴。其病因为七情内伤、郁结不遂、劳伤太过、血瘀气滞及痰浊内阻。西医认为遗传因素及性格倾向是其主因。1 2 辨阴阳1 2 1 阴证(1)情感平淡或迟钝(2 )思维贫乏(3)意志缺乏…  相似文献   

18.
林萍 《福建中医药》1999,30(5):41-42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中甜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等特点,因此在重视一般诊疗的基础上,尤其特别重视中医的辨证施护。俗语“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重要性。1 辨证分型1.1 阴虚燥热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烦热,尿频量多,大便干结,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1.2 气阴两虚证:病程较长,多饮、多食、多尿,不若初起时严重,伴有汗多气短,形体消瘦,神倦乏力,舌干少苔,脉重按无力。2 辨证施护2.1 情志护理:协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消渴患者常因久病忧郁,致气结化…  相似文献   

19.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哮证护理应注意把握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特点,辨证施护.1 发作期护理哮证发作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劳倦等诱因,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本期以邪实为主,护理应注意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相似文献   

20.
肺心病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咳喘、水气、痰饮等范畴。中医中药治疗,有较好疗效,中医辨证施护更为重要。中医学认为,肺心病之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之侵袭,而起居、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情志异常为其诱因。肺心病有虚、实、寒、热之分,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现对其分型及辨证施护简述如下。寒痰壅盛型:表现为咳嗽气喘,痰白清稀,胸闷气短,不能平卧或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热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弦滑。属寒证,给予按时测量体温。外感高热时,用发汗解表药发汗,应多饮温热开水、热汤、热粥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