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壮文 《中国药业》2013,22(12):24-25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插管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医院收治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5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给予全静脉麻醉诱导,治疗组给予七氟醚吸入诱导。观察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诱导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BIS值下降速度及幅度显著快于治疗组,治疗组BIS平均最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诱导前血压、心率无显著变化,在插管时均有显著上升,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插管应用于老年患者安全有效,其麻醉诱导平稳、迅速,对患者血压、心率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七氟醚、丙泊酚两种药物分别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年龄:65~80岁,ASA Ⅰ- Ⅱ级,男、女不限.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芬太尼、七氟醚、琥珀胆碱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40例采用芬太尼、丙泊酚、琥珀胆碱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监测并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1 min(T2)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上肢动脉压(NBP).结果 血流动力学:A组T0点与T1、T2、各点相比HR、NBP变化较小.B组:T0点与T1、T2、各点相比HR、NBP变化较大.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用于老年患者的全身麻醉诱导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控性强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吸入七氟醚和静脉注射丙泊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诱导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行择期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组(丙泊酚组)和七氟醚吸入诱导组(七氟醚组)。记录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监测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3、5min(T3~T5),SBP、DBP、HR、SpO2的变化及诱导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组麻醉诱导起效更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较七氟醚组缩短(P<0.05)。而七氟醚组麻醉诱导对心率的影响更小,诱导更平稳。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在小儿麻醉诱导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全麻下行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观察记录给予麻醉后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睁眼或体动)。结果七氟醚组停药至清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与氯胺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起效快,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麻醉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七氟醚复合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老年人麻醉提供一个更好的麻醉诱导选择。方法:择期胆囊、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标准Ⅰ~Ⅱ级,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A组(丙泊酚)、B组(七氟醚)、C组(丙泊酚-七氟醚复合),各20例。患者入室5min后记录血压(BP)、心率(HR)、血糖作为基础值(T0),记录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7min(T6)时BP、HR、血糖的变化。结果:B组有15%患者(3/20)主诉吸入气体有异味,不肯接受,需辅助其他静脉麻醉药完成麻醉诱导。与基础值比较,3组诱导后HR较诱导前降低(P<0.01),气管插管后即刻A、B、C组HR加快,其中以A、B组加快明显。与基础值比较,气管内插管前3组患者的SBP、DBP、MAP均降低,其中降低程度A、B组>C组(P<0.01),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后即刻,3组患者血压明显上升,插管后1~2min达高峰,随后逐渐回到插管前水平。与基础值比较,T4、T6时3组血糖均降低(P<0.05),其中降低程度B、C组>A组(P<0.01)。结论:丙泊酚-七氟醚复合诱导可以增强药效,减少单一麻醉药的用量,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小,更适合老年人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小儿手术麻醉诱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下腹、会阴、下肢部位将进行手术的患儿80例。并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此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的常规麻醉的方法,对观察组的患儿采用七氟醚诱导麻醉的方法。对患儿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进行观察,同时对于患儿在手术后的清醒时间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之后的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手术中的HR观察可以发现,在手术中两组患儿的HR明显上升,手术后10 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HR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0 min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MAP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与麻醉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没有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七氟醚的麻醉效果要优于氯胺酮麻醉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七氟醚不同诱导方式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接受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的病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均采取增加吸入浓度诱导,而观察组采取高浓度快速吸入诱导。同时对照组中七氟醚初始时吸入的浓度主要为3%,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每3次呼吸递增1%,观察组全身麻醉患者主要吸入5%的七氟醚。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脑电双频指数降到60的时间、呛咳、无意识肢动、屏气以及喉痉挛等发生的情况,并比较诱导前、吸入时刻、吸入后1 min、吸入后2 mim和5 min以及插管时刻、插管后1 mim、插管后5 min血氧饱和度(SpO2)、BIS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12例(12%)出现呛咳和体动,对照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8例(8%)出现呛咳,同时观察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为(64.3±33.6)s,对照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睫毛消失的时间为(138.6±82.6)s,观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电双频指数降至60的时间为(188.2±28.6)s,对照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降至60的时间为(232.1±36.9)s,观察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消失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吸入时刻到吸入后2 min时,脑电双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影响,同时高浓度快速吸入诱导时间略短于逐渐增加七氟醚浓度诱导时间,同时逐渐增加吸入七氟醚浓度1 min后,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人麻醉在婴幼儿非气管插管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3岁以下非气管插管全麻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或肌注氯胺酮麻醉;记录两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麻醉满意度和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与氯胺酮麻醉组比较,七氟醚麻醉满意度高(P〈0.05),术中循环更稳定,苏醒快,质量好(P〈0.05)。结论七氟醚面罩吸入全身麻醉用于婴幼儿短小手术方便快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徐光红  张健 《中国药房》2010,(16):1481-1483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在成人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中的应用。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均采用潮气量法吸入8%的七氟醚麻醉诱导,待患者自主呼吸,睫毛反射消失后,Ⅰ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2μg·kg-1;Ⅱ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3μg·kg-1、Ⅲ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4μg·kg-1。记录各组麻醉诱导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麻醉诱导前(T0)、气管内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插管后10min(T6)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时,3组SBP、DBP、HR明显下降(P<0.01或P<0.05),Ⅲ组SBP和HR分别低于80mmHg和60bpm;T2时点时,Ⅰ组SBP、DBP、HR明显升高(P<0.01),但Ⅱ组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SBP、DBP、HR明显降低(P<0.01)。结论:吸入浓度为8%七氟醚复合3μg·kg-1的芬太尼可以很好的用于成人气管内插管麻醉的诱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者全身麻醉中的使用,评价七氟醚用于患者全身麻醉诱导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间来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小儿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30例小儿患者按照性别、年龄、病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则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使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对对照组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手术进行过程中采用连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麻醉诱导的时长(从麻醉到睫毛反射消失)、手术过程中及苏醒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各生化指标均有所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在麻醉诱导前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值和麻醉诱导的时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手术过程中,试验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试验组有7例患儿出现躁动,而对照组有2例患儿出现躁动的现象。结论七氟醚用于患儿全身诱导麻醉安全、有效,能实现快速诱导,并且诱导平稳,建议推广使用于患儿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表面麻醉用于保留呼吸的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 1~2级,拟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或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5例。右美组:按1μg/kg剂量,采用微量注射泵于10~15 min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分3次以2%利多卡因进行舌根、会厌部表麻;环甲膜穿刺,以2%利多卡因2~3mL气管内喷雾麻醉。对照组不予右旋美托咪啶,表麻及气管内喷雾麻醉同右美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1min、3min、5min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气管插管前的MAP、HR、SpO2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气管导管插入后1min、3min右美组MAP,HR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 86%,P<0.05)。所有患者均能配合张口行气管插管,两组患者插管均一次成功。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表麻应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可减少插管时的循环波动,可安全用于此类插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全麻与气管插管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喉罩通气全麻组(治疗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对照组),分别进行HR、MAP的监测并记录,观察两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同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观察,术中治疗组各时点HR和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喉罩通气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且优于气管内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快,麻醉不良反应少,全麻后恢复平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七氟烷与丙泊酚诱导麻醉对老年人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吕国义  邓迺封 《天津医药》2007,35(10):745-747
目的:观察老年人丙泊酚或七氟烷诱导麻醉期间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寻求合理处理,减少围麻醉期循环系统并发症。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45例,ASAII级,年龄>65岁,按麻醉诱导方案不同,随机分为3组:Ⅰ、Ⅱ组(观察组)分别吸入5%、7%七氟烷诱导,Ⅲ组(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mg/kg诱导。采用阻抗法监测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速度指数(VI)、心肌加速度指数(ACI)、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射血前期(PEP)和收缩-时间比率(STR)的变化。结果:STR在各时点和组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与观察组比较Ⅲ组静脉注射后3minPEP延长、LVET缩短、STR增加。SV、CO、ACI、VI、PEP和STR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诱导前比较:HR降低出现早且持续诱导期全程;PEP延长、STR增加早于CO、ACI和VI的降低;在置入喉罩期间除LVET外,各参数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持续至置入喉罩后3min。结论:1.0-1.5mg/kg丙泊酚静脉诱导对老年人心肌收缩功能的抑制强于5%、7%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异丙酚用于预防七氟烷全麻下行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纳入1~4岁拟行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40例,麻醉诱导前不给予镇静药物.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麻醉诱导、维持均使用七氟烷,术毕P组给予异丙酚1 mg·kg-1,S组给予生理盐水.用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评价患儿术后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满足非气管插管全麻条件的患儿共120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法,观察组采取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手术切片期以及苏醒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同时就不良症状研究两组患儿用药的安全性。结果:麻醉诱导期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出现6例不良症状,包括呼吸道分泌物增多2例、呼吸抑制1例、苏醒期躁动2例、苏醒延迟1例,不良反应出现率为10%;观察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10例,呼吸抑制4例,苏醒期躁动7例,苏醒延迟8例,不良反应出现率48.33%,观察组不良症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七氟醚应用于儿科手术可以保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不良反应的出现,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气管插管气道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需要气管插管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镇静后给予患者2.0%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进行表面麻醉,而后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同期选择45例需要气管插管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和插管后即刻及插管3min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等指标,观察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前、插管3min后MAP和HR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即刻MAP和H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气管插管气道表面麻醉,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杜秋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3):190-19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全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观察2组血压、心率和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SBP明显降低而术后SpO2没有明显下降.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麻黄碱减轻老年人异丙酚麻醉诱导时心血管抑制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小剂量麻黄碱减轻老年人异丙酚麻醉诱导心血管抑制反应的临床疗效。 方法 4 0例年龄大于 6 5岁拟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A组 (对照组 )和B组 (麻黄碱组 ) ,每组 2 0例。两组均用异丙酚、芬太尼和阿曲库胺静脉注射诱导。异丙酚用量为 1.8mg/kg ,B组麻黄碱用量为 0 .18mg/kg。记录两组患者在诱导前 (T0 )、诱导后 1min(T1)、3min(T2 )、插管即刻 (T3 )、插管后 2min(T4)、5min(T5)的SBP、MAP、HR变化。 结果 A组T1、T2 、T4、T5的SBP、MAP均明显下降 (P <0 .0 1或 P <0 .0 5 ) ,B组T2 的SBP、MAP有非常明显下降 (P<0 .0 1)、T5的SBP、MAP明显下降 (P <0 .0 5 ) ;B组下降的程度较小 ,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HR在T3 均明显增快 (A组 :P <0 .0 1,B组 :P <0 .0 5 ) ,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小剂量麻黄碱能明显地减轻老年人异丙酚麻醉诱导的心血管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对68例实施全麻进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麻醉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芬太尼麻醉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SpO2在过咽时出现一过性的降低,检查时又有所回升;对照组SBP、DBP、HR及SpO2在过咽时和检查时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可以有效抑制麻醉时的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