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选择GK大鼠为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对胰岛B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雄性GK大鼠和正常对照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Wistar正常对照组13只(W组),GK+罗格列酮组10只(R组),GK+吡格列酮组10只(P组)和GK未治疗组10只(G组)。其中罗格列酮组给予罗格列酮钠2mg.kg-1.d-1灌胃,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3mg.kg-1.d-1灌胃,GK未治疗组不予药物干预,实验为期6周。实验结束后,取胰腺标本固定并进行电镜观察。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采用TUNEL法检测胰腺B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电镜下,G组大鼠胰岛B细胞出现核皱缩,核仁消失,染色质边集,呈现凋亡早期改变;其他3组胰岛未见凋亡改变(P<0.01)。R组和P组的Bcl-2表达显著高于G组(P<0.01);W组与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P组和W组的Bax表达低于G组(P<0.05);R组和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K大鼠胰岛B细胞存在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发生糖尿病有关。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可以减少GK大鼠胰岛B细胞凋亡,且与B... 相似文献
3.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和胰腺β细胞渐进性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类糖尿病。目前,口服降血糖药物有二甲双胍和磺酰脲。近年来,出现了一类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噻唑烷二酮。它可提高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胰腺β细胞的功能。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配体,能够结合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基因的转录,从而调节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细胞的形成,以及葡萄糖和油脂的代谢。目前,对噻唑烷二酮作用的确切分子机制还不太清楚。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给药或与二甲双胍、磺酰脲及胰岛素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通过快速降低膳后血糖水平,从而改善对血糖生成的控制,并能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5.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多种代谢紊乱在同一患者体内聚集的现象。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90%,其中80%伴有肥胖或超重,是代谢综合征的中晚期表现。2型糖尿病和脂毒性密切相关。因此,又有“糖胖病”和“糖脂病”之称,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减少胰岛素原的分泌,阻止胰岛β细胞的凋亡,故能长期稳定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领域中的一支生力军,尤其是针对胰岛素抵抗显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药物更是大有作为。然而,2007年5月《新英格兰杂志》一篇对其安全性提出质疑的报道却让这类药物的地位跌入谷底。同时伴随着对它的负面报道的增多,TZDs的应用彻底转入了寒冬。经过激烈的争论,目前虽然没有退市, 相似文献
7.
8.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其开发历经了2代,第一代药物曲格列酮因其肝毒性已被淘汰。目前应用的是第二代,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1TZDs作用机制研究研究证实TZDs的作用靶点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dsome proliferator-activ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内分泌一代谢疾病。尽管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多数学认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原发病因,故消除或减轻胰岛素抵抗对于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80年代初,一些学在研究降血脂药物时发现,某些具有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TZD)结构的化合物能明显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些化合物在胰岛素抵抗时具有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故被视为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sensitizing agent)。最早进行临床开发研究的为曲格列酮(Thiozolidiones,TZDs),随后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吡格列酮(Pioglitazone)也先后问世。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使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率增加.噻唑烷二酮类(TZD)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血压,改善凝血和纤溶异常,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减轻血管的炎症反应,降低血小板膜表面CD40L的表达起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噻唑烷二酮合用在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中利弊。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对照组 )和胰岛素 +噻唑烷二酮 (文迪雅 )组 (实验组 ) ,观察用药后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 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前比较FPG ,2h -PPG ,Wg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 1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对FPG ,2h -PPG ,Wg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两组均可较好控制血糖 ,实验组效果更好 ,但体重增加明显 (p<0 .0 5 ) 相似文献
12.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育龄期女性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状态和慢性的无排卵是其主要特征.目前认为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导致代偿性的高胰岛素水平是导致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是PCOS患者代谢异常及生殖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用于临床治疗PCOS,可纠正PCOS的代谢和内分泌紊乱,恢复患者的排卵和受孕功能.其作用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与改善胰岛素抵抗(IR)有关;但也有部分报道提示TZD可能存在与IR无关的作用途径.本文主要就TZD在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R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周智广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20(10):22-22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 发现,在接受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每年约有5%-10%的患者出现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SF),近60% 的患者在6年内需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联合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如磺脲类药物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含有胰岛自身抗原的分泌颗粒的释放, 可能会促进胰岛细胞衰竭。虽然,胰岛 相似文献
14.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是人工合成的高亲合性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配体。TZDs除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作用外,尚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抑制平滑肌增生和新生内膜形成、预防动脉再狭窄等方面发挥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糖尿病肾病的直接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近年的研究显示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TZD)具有不依赖于胰岛素增敏作用的肾直接保护作用 ,在未降低糖尿病大鼠高血糖水平的情况下 ,TZD可减少清蛋白尿 ,抑制肾小球系膜肥大及细胞外基质 (ECM)增生。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 :在高血糖状态下 ,TZD通过激活肾小球中二酰基甘油激酶 (DGK) ,抑制二酰基甘油 (DAG) 蛋白激酶C(PKC)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ERK)通路活性而改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抑制ECM蛋白的过度产生。也有研究认为 ,TZD与改善硫酸乙酰肝素原多糖 (HSPG)合成及硫酸化、从而抑制肾小球基膜 (GBM)外疏松层的阴离子位点有关。此外 ,TZD可能通过调节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表型转化达到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最新研究证实,肥胖症与胰岛素耐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商品名为glitazones)可以激活脂肪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引发肥胖症并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似乎是相互矛盾的。 相似文献
17.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影响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晶晶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6):119-121
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ozolidinediones,TZDs)和骨质疏松
1.1 PPAR-γ和TZDs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受体超家族成员。目前已发现PPAR-α,PPAR-β和PPAR-γ三种亚型。 相似文献
18.
19.
有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TZDs)是一类核受体PPARγ(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激活物,能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调节多种蛋白质作用,进而影响机体生长,糖、脂质代谢。因其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故临床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然而,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TZDs除具有上述作用外,在心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某些肿瘤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治疗前景。在这一过程中无不体现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对PPAR的认识PPAR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是一种能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它最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择TZDs的代表药物吡格列酮(PIO),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PIO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2h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糖化血红蛋白(HbAlc)、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I(PAI-1)、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TNF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D)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后EDVD明显改善,sVCAM-1、血糖、Fins、HbA1c、HOMA-IR、PAI-1、CRP及TNFa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显著升高(P〈0.05),血脂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IO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TZDs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TZDs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