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骨髓炎为骨科常见病,多数症状反复发作,窦道经久不愈。我院自1984年3月~1986年9月,应用开窗取死骨、清除病灶和髓腔内放入庆大、PMMA 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60例,现将治疗方法和初步体会介绍如下:一、庆大,PMMA 链珠制作方法:1.制备: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与单体的比例为2克∶1毫克,每10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掺0.5克庆大霉素和0.5克洁霉素粉剂,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1983年~1984年采用岳阳制药厂生产的庆大霉素珠链(Gentamicin-PMMA beads)治疗骨关节软组织感染6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治疗方法术前作临床检查、X线摄片和实验室检查,包括窦道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中慢性骨髓炎则于病灶清除的同时,将庆大  相似文献   

3.
复方黄连液外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复方黄连液外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 8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5例与对照组 4 2例。治疗组用自制的复方黄连液外用 ,对照组用庆大霉素溶液外用 ,均依据局部情况分别采用闭式冲洗引流、湿敷、浸泡等方法治疗 ,2组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自制复方黄连液外用治疗慢性骨髓炎优于庆大霉素溶液外用。保持冲洗引流通畅 ,加强心理护理、饮食调节 ,正确指导患者及时合理的进行功能锻炼 ,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慢性骨髓炎,具有经久不愈的骨内死腔,时发时愈的慢性窦道以及大量搬痕形成的特点。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病灶清除和窦道搔括术,疗程长,复发率高,疗效欠佳。张光铂[‘j采用病灶清除、闭合冲洗吸引法治疗慢性骨髓炎。我们自1985年起,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彻底病灶清除、带蒂肌瓣填塞髓腔及闭合冲洗吸引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本组67例,男sl例,女16例,年龄8~58岁,青少年居多,病程6个月~23年,全部病例符合慢性骨髓炎的诊断标准。1.2治疗方法:(l)彻底病灶清除[”:在止血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腺腺内注射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l行前列腺腺内注射。在腺内治疗的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并在每次注射前行前列腺按摩一次。结果:24例患者中,治愈12例,占50%,显效11例,占45.8%,无效1例,占4.2%。总有效率为95.8%。结论:行前列腺腺内注射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高、痛苦小、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不失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万古霉素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 3水平的影响。方法82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及抗生素灌洗治疗,观察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万古霉素珠链植入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恢复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TGF-β1、Smad3等指标水平,随访并比较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骨吸收时间、骨缺损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后1、3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TGF-β1、Smad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6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万古霉素珠链植入可缩短慢性骨髓炎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成骨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庆大霉素珠链是较早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局部释药系统,但是由于其不能在体内降解吸收,须二次取出,因而限制了其的应用。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可吸收材料负载抗生素装置的研究。目的:制备负载庆大霉素的壳聚糖纳米粒,评价其性能,观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及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方法:以壳聚糖为药用载体,硫酸庆大霉素为模型药物,三聚磷酸钠为离子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庆大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在MH平板上进行抑菌实验,观察及评价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结果与结论:制备的纳米粒形态为类圆形,粒径为40~70nm,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31.3%和15.4%,体外释药可持续14d左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可持续25d,在第5天纳米粒的抑菌作用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抑菌圈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8.
本组报告3%过氧化氢和0.5%甲硝唑联合用于上颌窦穿刺冲洗治疗120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愈率77.5%,显效率17.5%,总有效率达9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生理盐水冲洗,留置庆大霉素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入性动脉内留置导管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观察与护理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骨髓炎是指一切化脓所引起的骨组织化脓性感染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局部疼痛、肿胀、肢体功能障碍 ,还可形成窦道、病理性骨折等。慢性骨髓炎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长久不易治愈者甚至造成终身残废 ,治疗困难[1] 。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 ,疗效可靠 ,适用性强 ,方法简单 ,易掌握 ,可缩短治疗时间 ,明显提高治愈率[2 ,3] 。 1998年 4月~ 2 0 0 3年 6月我们利用导管局部供血动脉内注药的方法 ,共治疗慢性骨髓炎 2 1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例中男 14例 ,女 7例 ,年龄 2 0~ 4 3岁 ,平均年龄 32 .5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器械与国产PMMA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方法 经前外侧入路穿刺颈椎椎体与椎弓根入路穿刺胸腰椎椎体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患者24例,术前用公式V=4/3л(D/2)^3计算病灶体积,预计PMMA用量,按粉、液及对比剂比例为3:2:1调配国产PMMA。操作在X线监测下进行,PMMA在浆糊期向椎体内注射。手术前后CT检查对照。随访患者7~12个月,观察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术后CT检查显示PMMA填充病灶均在50%以上。91.6%(22/24)的患者经PVP治疗后,1周内症状即明显缓解,止痛效果在6个月内为75%(18/24),在1年内为57.1%(12/21),未发生由于PMMA外溢出现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 应用国产器械与国产PMMA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疗效良好,在浆糊期注射PMMA是预防与PMMA外溢有关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医传统疗法,配合病灶清除引流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符合慢性骨髓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医辨证治疗,内外用药,50%实行病灶清除引流术: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距(U=2.154,P=0.0121)。结论 中医疗法配合病灶清除引流术,优于单纯西医治疗(OR=1.53,NNT=62.5)。  相似文献   

12.
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为了达到有效的局部治疗药物浓度,全身性应用抗生素用量大,时间长,血药浓度高,容易导致肾、耳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等;载庆大霉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为目前治疗骨科内植物感染的金标准,但临床长期应用证明PMMA载体有药物释放不完全;用于骨髓炎治疗时需二次手术取出链珠,空腔需重建;不能降解吸收,为一异物,为残留感染或感染复发的因素等缺陷。因此以生物降解型材料为抗生素载体的药物缓释系统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可生物降解抗生素载药系统具有载体材料可降解、抗生素释放完全、局部药物浓度高、抗感染效果好、全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目的:观察负载庆大霉素的β-磷酸三钙煅烧骨可生物降解抗生素释放系统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慢性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骨缺损部位植入复合庆大霉素的β-磷酸三钙煅烧骨可降解抗生素释放系统,对照组骨缺损处植入β-磷酸三钙煅烧骨颗粒。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动物全身状态、伤口愈合情况、静脉血中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局部抗生素药物浓度在术后第1天内爆发释放,达到较高浓度,术后4周时仍能够维持在有效抑菌浓度10倍以上,但在保持局部组织药物浓度较高同时全身药物浓度较低,在术后3周基本在周围静脉血中不再能够检测到抗生素。表明负载庆大霉素的β-磷酸三钙煅烧骨可生物降解抗生素释放系统可较好治疗慢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方法。方法采用手术,选用有效抗生素,结合内服扶正祛邪除湿的中药治疗。结果80例患者68例治愈(85%),10例好转(13%),总有效率98%。结论慢性骨髓炎局部症状突出,但机体阴虚,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选用有效抗生素、内服外敷中药相结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继发不孕症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以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对照组以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每疗程7d,一般1~4个疗程观察受孕率。结果:治疗组受孕率为72.5%,对照组为17.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该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胃窦炎疗效。方法:甘露醇、庆大霉素口服后应用中成药。结果:60例服药一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余20例经一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窦炎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完善准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背景:现有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多为块状,不能任意塑形,难以与骨腔完全贴敷,易导致骨髓炎复发,且药物爆释作用明显、载药量不大、释放时间短、有一定抗原性。为此,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一种新型的可塑性局部药物缓释系统,以期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更好方法。目的:观察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nanohydroxyapatite/poly(3-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olyethylene glycol,nano-HA/PHBV-PEG]载硫酸庆大霉素(gentamicin,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对骨髓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兔胫骨近端骨髓炎模型,于胫骨近端骨窗内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后2周,行病灶清除。Ⅰ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Ⅱ组植入可塑性nano-HA/PHBV-PEG1mL及23.2mg硫酸庆大霉素粉;Ⅲ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并肌注硫酸庆大霉素5d,共23.2mg;Ⅳ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Ⅴ组无任何植入。术后8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查。结果与结论:Ⅰ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极低,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1),其组织学观察无明显骨髓炎表现。Ⅱ、Ⅲ、Ⅳ组细菌计数逐渐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3组间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骨髓炎表现也无本质差别。Ⅱ、Ⅲ、Ⅳ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均较高,明显大于Ⅴ组(P〈0.01或0.05);其组织学显示出严重骨髓炎表现。结果提示:①在病灶清除后,一期将可塑性nano-HA/PHBV-PEG-DDS植入残留的感染性骨缺损,能快速有效地治疗骨髓炎。②传统的全身抗生素应用或单纯局部应用抗生素方法虽然较不用抗生素好,但不能确保一期植骨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③在不用药、传统全身用药或单纯局部用药条件下,一期植骨反而会加重骨髓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负载抗生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间隔器和链珠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并Ⅰ度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并Ⅰ度骨缺损29例,将采用Msaquelet技术即负载抗生素PMMA间隔器治疗的15例作为A组,采用负载抗生素PMMA链珠治疗的14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感染控制率、骨愈合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骨临床愈合时间及下肢完全负重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个月。A组1例植骨后出现感染,经病灶扩大清除,行骨搬运术后,实现骨愈合;1例出现针孔感染,经局部清创换药和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1例遗留中度疼痛。B组2例负载抗生素PMMA链珠植入后再次出现感染,经链珠取出,局部扩大清创再次植入抗生素PMMA链珠后,感染控制;1例植骨后出现感染,因感染严重未能控制,后期行截肢手术;1例遗留中度疼痛。结论负载抗生素PMMA间隔器较负载抗生素PMMA链珠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并Ⅰ度骨缺损优势明显,可以缩短骨临床愈合时间,实现下肢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98-01~2001-02尝试在患骨髓炎的指骨上钻孔,然后用注射器将明胶、庆大霉素缓释剂注入孔中,治疗指骨化脓性骨髓炎48例,疗效较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分类、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在2000-01/2006-12住院治疗的86例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和统计。结果:86例中,中央性颌骨骨髓炎23例,边缘性颌骨骨髓炎63例。手术治疗77例,非手术治疗9例。86例骨髓炎全部治愈,有1例预后出现口腔上颌窦瘘。结论:外科手术足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及时行清除病灶及死骨摘除手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