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7年以来,为17例患者行PBPV,男11例,女6例,年龄3~39岁(平均12.5±9.2岁),诊断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轻度狭窄5例,中度7例,重度5例.采用单囊法13例,双囊法4例.随访10例.术前均做右心导管和右室造影,测量跨瓣压力阶差(△P)和肺动脉瓣环直径,单囊法最初4例球囊直径小于瓣环直径1~2mm,之后9例大于瓣环直径1~2mm.双囊法两个球囊直径之和大于瓣环直径的50%.即刻疗效除1例未扩开外,其余症状改善,杂音减轻,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音(P_2)较术前增强,震颤减轻或消失.术前右室收缩压70~220mmHg(平均106.4±37.3mmHg),术后即刻降至25~160mmHg(平均65.0±37.4mmHg),P相似文献   

2.
Kan等首先于1982年报告了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瓣膜性肺动脉瓣狭窄成功。先天性肺动脉瓣瓣膜狭窄(CVPS)患者经球囊扩张成形后,右室收缩压和右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显著降低而肺动脉瓣口面积明显扩大。经过这几年许多作者的实践,证实了PBPV系一种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Michael等建议将  相似文献   

3.
<正> 自八十年代应用经皮穿刺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以来,国内外已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大最病例,并公认为取代外科手术的好方法.我院自1994.7~1997.5月采用此方法治愈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7例,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5例,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6~36岁,平均21岁.临床均有典型体征,胸骨  相似文献   

4.
郝芳之 《山东医药》1995,35(7):36-37
1982年,国外学者Kan首次应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获得成功后,PBV便成为一项新崛起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证明,用PBV方法治疗PS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它完全可以替代外科手术。我院自1987年11月开展此项技术,迄今已治疗53例病人,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1~28岁。所有病例治疗前均经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等检查确诊为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经临床检查做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严重程度)诊断后,即行常规右心  相似文献   

5.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术前、术后肺动脉一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差的变化,以评估手术效果。方法2004-2007年吉林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诊治16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3~57岁。首先通过右室左侧位造影,根据肺动脉瓣环直径选择扩张球囊;用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差及心脏彩超多普勒测跨肺A瓣压差的方法分别测定扩张前、后压差变化;并于术后随访平均(23.2±12.4)个月,以心电图、超声心动、X线为随访指标。结果16例PBPV患者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力阶差由术前的39-203mmHg降至2-95mmHg(P〈0.01),术后心脏彩超多普勒测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34~179mmHg降至4-48mmHg(P〈0.05)。术后(23.2±12.4)月多普勒测跨肺动脉瓣压差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PV可显著缩小压差,其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应用Inouc球囊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VS)的临床疗效。方法:PVS 患者18例,采用PBPV进行治疗,并以超声多普勒评价其疗效。结果:18例行PBPV患者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由 (101.4±28.2)mmHg降至(48.5±16.7)mmHg(P<0.01)。右房压由(16.9±7.5)mmHg降至(9.8±4.3)mmHg (P<0.05),肺动脉压由(15.2±3.1)mmHg升至(23.1±5.6)mmHg(P<0.05),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 (△P)由(76.5±25)mm Hg降至(21.7±12.2)mmHg(P<0.01)。多普勒超声随访:术后3个月跨瓣压差较术后即刻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13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 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 P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989~ 2 0 0 0年 PBPV患者共 13 3例 ,年龄 1~ 5 7( 12± 10 )岁。结果 :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 97± 3 5 mm Hg降至 5 2± 2 0mm Hg,肺动脉至右心室跨瓣压差由 67± 3 6m m Hg降至 12± 11m m Hg( P<0 .0 1)。 2 8例发生右室流出道痉挛 ,2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 ,余者口服普萘洛尔 3~ 6个月。超声随访 6个月~ 8年 ,右室一肺动脉收缩压差明显下降。结论 :PBPV操作安全 ,疗效可靠 ,可作为治疗各年龄组 PS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郝芳之  夏伟 《山东医药》1991,31(9):22-22
我院自1987~1990年对26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人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并对10例病人进行了1~2年的随访。一、资料和方法男5例,女5例;年龄8~30岁。术前肺动脉瓣中度狭窄者5例,重度狭窄者5例。随访时间平均为14.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心脏X线片、彩色连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日本Toshiba SSH-65A型)检  相似文献   

10.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部队医院(1984.8~1985.6)收治32(男16、女16)例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50mmHg)患儿,年龄4.5±3.4(0.5~12)岁,体重14.86±6.6kg.术前均有4/6级收缩晚期高峰喷射性杂音,心电图大多示电轴右偏和右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和双平面电影摄影测定肺动脉瓣环直径为15±4(9~25)mm;其中2例分别为23和25mm.在静脉复合麻醉下,经皮穿刺一侧股静脉,将6~7号Goodale-Lubin导管送至左肺动脉,其中插入柔韧的200cm长0.038inch弯头交换导丝.拔除Goodale-Lubin导管,沿导丝插入8~9F气囊(直  相似文献   

11.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远期疗效观察(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26例单纯性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ICPS)。术前跨瓣压差6.6±1.6kPa(49.5±12mmHg),术后即刻跨瓣压差2.9±0.7kPa(22±5.3mmHg)。随诊3个月至7年(平均4.3年),远期跨瓣压差小于术后即刻跨瓣压差。术后3.5年出现1例轻度再狭窄,占3.8%。4例合并轻度肺动脉瓣返流,对心功能无影响。6个月后,跨瓣压差轨迹趋于稳定。远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12.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是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一种非手术疗法。Kan首次报道于1982年,我国由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陈传荣等开始于1986年,我院从1987年以来为10例患者进行了PBPV,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20例。术前右心室收缩压力13.72±4.44kPa,跨瓣压差为10.02±4.64kPa;扩张后则分别为7.50±3.25kPa和3.59±2.72kPa。8例术后3~6个月复查右心导管,跨瓣压差与扩张后即刻比较无显著差别。并对本术的适应证、方法、并发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43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单纯PS,扩张前先确定PS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径线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跨瓣压差,观察比较PBPV后肺动脉瓣开放、射流及肺动脉瓣、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采用单球囊,全部扩张成功,除2例并发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外,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肺动脉跨瓣压差扩张后下降62.68%(P<0.01)。结论:PBPV是一种治疗PS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已成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16例肺动脉瓣狭窄施行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跨瓣压差平均下降71±12.2%。肺动脉瓣口面积平均增加95±44%。单、双球囊治疗各8例。结果表明:双球囊技术比单球囊技术优越、安全、并发症少。PBPV前后连续式多普勒探测肺动脉瓣最大瞬时压整、平均压差及瓣口面积与心导管相应测值比较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PS)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1996年2月至2003年3月PBPV治疗PS 65例.年龄1~48(13.5±9.3)岁.65例术前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不同程度PS.使用单、双球囊和Inoue球囊分别为41、6及18例.球囊直径选择依据肺动脉瓣环的大小,球瓣比1.00~1.19、1.20~1.39和≥1.40分别为19、42和4例.定义术后即刻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PTG)<36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手术即刻成功标准.25例6~12个月随访,行右心导管术或超声心动网评价PTG.结果 65例患者术前PTG为(86.4±33.6)mm Hg,右心室收缩压(107.5±36.5)mm Hg,术后即刻PTG降至(31.5±23.4)mm Hg,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降至(55.0±23.6)mm Hg,53例(81.5%)术后即刻PTG<36 mm Hg.Inoue球囊组术后即刻PTG低于单、双球囊组,球瓣比1.20~1.39组术后即刻PTG低于球囊比1.00~1.19及≥1.40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例出现三尖瓣反流,26例发生继发性流出道狭窄,Inoue球囊组占13例.25例12个月随访时PTG为(35.7±23.9)mm Hg,其中3例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末给予特殊处理,无再狭窄发生.术后即刻6例PTG≥36 mm Hg患者,随访中PTG均降低.随访11例继发性流出道狭窄右心窒收缩压逐渐降低(P<0.01).结论 PBPV即刻和中期疗效好,是PS的首选治疗方法 .选择球瓣比1.20~1.39和Inoue球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及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科自1987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PS 202例,PA/IVS 2例,男性116例,女性88例,年龄3个月~40岁,平均4.25岁,体质量5~60 kg,平均(17.32±8.85)kg,发绀34例。完善心电图、心脏X线像、超声心动图检查,行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室造影并完成PBPV。结果:PBPV 204例,成功200例,成功率98%。PBPV术后,导管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30.84±15.05)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75.75±30.04)mmHg明显下降,P=0.001。4例失败病例中,1例因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导丝难以到达肺动脉,取消PBPV。第2例导丝送入肺动脉出现循环不稳定取消PBPV。第3例PA/IVS,射频打孔成功后球囊扩张时出现心包填塞,转外科手术。第4例术中球囊扩张时右心室流出道撕裂致心包填塞,抢救无效死亡。其中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三尖瓣腱索断裂;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结论:PBPV治疗PS及PA/IVS安全有效。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正>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之一,可呈单纯性或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其中单纯性PS在儿童CHD中占6%~9%,PS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可占CHD总数的50%。最初治疗方法是于全麻体外循环下,切开狭窄瓣膜或进行瓣环及流出道成形,该方法需开胸,手术创伤大。自1982年Kan等首次采用经皮球  相似文献   

19.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60例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的肺动脉瓣狭窄 (PS)患儿临床分析以评价PBPV治疗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单纯型PS患儿 60例 ,均常规进行PBPV治疗 ,比较PBPV前后患儿肺动脉瓣跨瓣压差 (PG)和肺动脉瓣上最大流速 (V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脏体征变化并进行 6个月 ,12个月及长期随访。结果 :5 9例患儿经PBPV治疗全部成功且无明显并发症 ,仅 1例因肺动脉瓣发育不良PBPV后效果差行外科手术治疗。 5 9例患儿PBPV后PG和Vmax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 76.3 6vs 2 5 .0 6mmHg ,4 4 5 .16vs 2 71.4 7cm s ,P <0 0 1)且PBPV后心脏杂音明显减轻。在术后 6个月 ,12个月及长期随访中 ,PG和Vmax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 ,无再狭窄发生。术后 6~ 12个月内PS继发的右心扩大和右室肥厚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型肺动脉瓣狭窄疗效肯定、安全且远期预后好 ,是PS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21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人,11例行单球囊扩张,10例行双球囊扩张。双球囊扩张时其直径均较肺动脉瓣环直径>30~40%。治疗结果表明,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疗效满意,双球囊扩张效果比单球囊好。其中10例病人治疗后经1~2年随访,显示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