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3年西安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评价西安市居民死亡水平,确定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现将2003年西安市全死因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2009-2018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人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09-2018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从5.91‰上升到7.05‰,标化死亡率从4.78‰下降到3.60...  相似文献   

3.
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02岁,男性平均期望寿命73.42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79.16岁。粗死亡率为569.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2.2/10万,男性死亡率为672.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63.11/10万,城市死亡率是519.14/10万,农村死亡率是610.94/10万。死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从死亡的单病种看,居于前5位的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和肝癌。结论当前危害四川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首位死因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地域人群的特点,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居民病伤死亡现状,对2006年居民各类病伤死亡谱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成都市武侯区居民2011年的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1年成都市武侯区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死亡水平。结果2011年武侯区居民平均寿命为73.73岁,男性平均寿命71.06岁,女性平均寿命76.77岁。粗死亡率599.87/10万,标化死亡率643.48/10万。男性死亡率726.11/10万,标化死亡率739.35/10万,女性死亡率476.48/10万,标化死亡率542.13/10万。死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结论当前危害武侯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其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预防慢性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安市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及PYLL, 对2003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西安市2003年报告总死亡率为645.59/10万,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 76.78%,平均期望寿命为71.99岁。结论慢性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最高,是危害西安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8-2014年新疆石河子市居民死因,以期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本地区统计局的人口资料部门获取本地区2008-2014年居民信息,对居民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4年石河子居民期望寿命不断增长且男性的平均期望寿命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3,P=0.01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3,P=0.027)。石河子市居民人群老龄化程度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4,P=0.032)。2008-2014年造成石河子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0.00%以上。女性死因中有33.64%的患者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男性死因中有25.67%的患者为肿瘤死亡。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不同。结论石河子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且男性与女性的首位死因不同。应当针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域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南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年南昌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驻居民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南昌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3.16‰(标化率3.54‰),死因以慢性病为主,死亡专率2.64‰,占全死亡人数的83.42%。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伤害以及内分泌营养,占全死因的88.58%。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4.28岁(男性73.05岁,女性75.83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顺位前4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南昌市居民的死亡率较低,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与伤害是影响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继续加强该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以降低主要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2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济南市历城区死亡率为624.82/10万,标化率为516.31/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为716.63/10万,女性为533.35/10万;0~4岁为121.84/10万,5~9岁为31.09/10万,10~39岁为43.43/10万,40~64为572.42/10万,≥65岁为5333.721/10万;最高的是洪楼办事处(975.59/10万),最低的是唐冶办事处(291.88/10万)。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合计死亡5521例,占全部死因死亡总数的91.04%。2012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6.32岁,男性为73.89岁,女性为78.83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导致历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死因监测数据中常驻居民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死亡率为5.88‰(标化率4.58‰),死因以慢性病为主,死亡率5.34‰,占全死亡人数的90.81%.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死因的91.71%.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9.27岁(男性77.77岁,女性81.02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西湖区居民的死亡率较低,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与伤害是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继续加强该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知识宣教,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开展“三早”工作,防治结合,以降低主要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永定路社区居民死亡原因和死亡率,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为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07年永定路派出所提供的永定路社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4-2007年永定路社区居民共死亡1295名,死亡率为251.40/10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的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男性死亡人群明显高于女性死亡,比率为1.38:1。60岁以上死亡人数是死亡年龄组的主要构成。结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了解居民健康中的主要问题和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方法:本文对我市2004~2006年参加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死因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总死亡人口3488516人,总死亡率574.48/10万,性别比值男∶女为1.30∶1.结论: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积极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宜昌市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区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粗死亡率为558.81/10万,男性死亡率为642.10/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0.53/10万。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144.09/10万)、心脏病(110.82/10万)、脑血管病(87.64/10万)、呼吸系统疾病(70.82/10万)和损伤与中毒(49.55/10万)。结论 2009年宜昌市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填补1965-1974年北京市居民死亡资料的历史空白,为其他地区死亡数据的补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了解北京市居民死亡资料保存情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采集北京市城区该期间死亡居民户个案信息。应用死亡率、死亡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收集1965-1974年北京市城区10个派出所保存的死亡居民户个案信息11 668条。该时期北京市城区居民前十位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类疾病,占全死因的84.19%。意外伤害占总死亡的13.22%,高于1964年与1975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杀占全部意外伤害死亡的54.47%,位居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男性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意外伤害、肿瘤和心脏病,女性为心脏病、肿瘤和脑血管病。结论 1965-1974年北京市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从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渡。受历史原因影响,意外伤害成为该时期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厦门市居民2002 - 2009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预防和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厦门市居民2002- 2009年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的死亡率、人群分布特征和疾病负担等指标,分析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2 - 2009年,厦门市伤害死亡率为43.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40/10万,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为149 531年,PYLL率为11.85‰,平均PYLL为0.012人年/人.在伤害中,交通事故死亡率15.72/10万,居第1位,其他依次是自杀(11.04/10万)、意外跌落(7.45/10万)、溺水(2.24/10万)、意外中毒(1.32/10万).少年儿童组首位伤害死因是溺水,中青年组为交通事故,老年组为意外跌落.结论 伤害已成为厦门市居民第5位死因,不同年龄段人群伤害主要死因不同,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洪灾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洞庭湖区1995~1999年遭受过洪灾的部分地区和90年代以来未遭受过洪灾的非灾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洪灾区和非灾区人群年均死亡率分别为685.33/10万和609.99/10万,灾区显高于非灾区。两人群的死因顺位一致,均以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慢性非传染病为主。损伤、中毒和肿瘤的死亡率灾区显高于非灾区。结论 洪灾引起居民总死亡率的显升高。其中以损伤、中毒和肿瘤死亡率升高明显。因此,对洪灾区居民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损伤、中毒和肿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居民死因统计软件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皋市从1985年开始开展居民死因统计,是开展死因统计工作较早的单位。为减轻手工操作的负担,提高死因统计工作质量,从1996年开始着手研制开发居民死因统计数据管理软件,经过多年实践,该软件从DOS环境升级到了windows环境。从简单的汇总统计,发展到了集统计、查询、工作考核于一体的、面向基层死因统计的综合性软件,现将该软件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渭南市2006至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6至2010年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0.79‰、13.13‰、14.77‰.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的68.16%、88.94%和11.06%.2006至2008年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经分析,χ2趋势=38.18,P=0.0001<0.01,具有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肺炎、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和出生窒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2006-2010年户籍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内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6.15/10万,死亡原因以间接产科原因为主,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管理有关。结论加强人户分离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提高产科技术人员的水平,提高妊娠合并症的综合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