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电阻抗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医学工程范畴的学科,其主要利用人身体体面两点所测量的电阻抗变化来反映体内血管容积的变化,习惯称其为阻抗血流图。该项技术已广泛用于医学各领域来测定人体血管及脏器功能变化。本文简要介绍阻抗图在祖国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电阻抗成像(OEIT)系统能对局部浅层的生物组织给出有价值的电阻抗分布信息.研究OEIT系统的灵敏度,并绘制其分布图.采用奇异值分解技术分析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的病态性,Jacobian矩阵的条件数是2.27×107,体现出很强的病态性.仿真结果表明:当单个目标位于体表下高灵敏度区域时,成像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定位准确度,随着设定目标逐渐偏离高灵敏度区域,其重构图像逐渐发散,最终重构图像失败.由于OEIT的病态性,表层高阻抗目标起到了类似屏障的作用,导致图像重构失败. 相似文献
3.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继形态、结构成像之后,于近20余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无损伤功能成像技术,具有功能成像、无损伤和医学图像监护三大突出优势,应用前景诱人.介绍这一技术在国内外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包括肺密度和含气量测量、加强保护性通气策略、乳腺癌检测、虚拟膀胱活检、急性中风神经成像和腹膜内出血监测等. 相似文献
4.
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孟兴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6,(4)
本文介绍了动态EIT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成像系统的结构与应用,并与静态EIT技术进行了比较。在分析其硬件结构、算法特点以及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对以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及时检测到早期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功能的改变,本研究开发了一套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同时监测胸部和腹部的呼吸电阻抗信号的多通道呼吸监测系统。方法本系统主要分为3个单元:电阻抗数据采集单元、多通道开关单元和控制单元。电阻抗数据采集单元完成生物电阻抗数据高精度的检测,多通道开关单元完成不同部位数据采集通道之间的转换,控制单元采用LabVIEW编程实现对电阻抗数据采集单元和多通道开关单元的控制、同步采集、数据的显示及存储。利用本系统采集5名健康人长跑5000m前后胸部和腹部的同步呼吸电阻抗信号,采用一种新的参数定量描述胸部和腹部的呼吸电阻抗信号的同步程度。结果长跑前后胸部和腹部同步呼吸电阻抗信号的同步程度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基于电阻抗技术的多通道呼吸监测系统能够有效用于多个部位呼吸电阻抗信号的同步监测,为早期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提供辅助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7.
开放式电阻抗成像基本原理和仿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阻抗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医学成像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除了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不高之外,当前研究中普遍针对封闭场域成像的模式也是电阻抗成像技术推广到临床应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在分析封闭式电阻抗成像临床应用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的思想,依据这一思想构建的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系统能对局部浅层的生物组织给出有价值的电阻抗分布信息。给出了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电磁场边值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边界约束问题的处理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目标位于体表下较浅部位时,成像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定位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医学影像技术日新月异,阻抗断层成像(EIT)是近年来出现的又一种新的医学影像技术。本文回顾了EIT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磁共振电阻抗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和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融合的新型成像技术--磁共振电阻抗成像技术.阐述了二者结合的关键点:磁共振电流密度成像技术.分析了硬件系统构建的特点,着重回顾了当前研究概况并介绍了几种主要模型和算法,指出了各自特点.最后对该技术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生物电阻抗技术作为无创性人体信息检测方法,已在临床检查和监护中得到一定的应用,但为了获得良好的空间定位信息,需要提高空间分辨率,因此人体区域阻抗的测量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扼要介绍了近年人体区域阻抗测量的研究现状,涉及了电阻抗成像技术和采用保护电极法、补偿法和外加磁场法进行区域电阻抗测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器官阻抗差异来进行实时监测的一种新兴技术,目前已被初步运用于临床研究和疾病诊疗。肺灌注是指肺组织的血流灌注功能,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和肺灌注情况密切相关,所以实时监测肺灌注显得尤为重要,而EIT的应用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肺灌注的监测,相关研究已取得极大进展。针对近几年相关研究,本文从EIT成像原理、肺灌注成像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是非侵入性、无损伤、低成本的功能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重点对EIT的关键技术,即从基础理论出发对EIT正问题和EIT现阶段广泛应用的重构算法进行介绍,同时对EIT与CT融合成像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介绍。EIT技术日趋成熟,具有广泛的应有前景,对EIT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做概述,并对EIT技术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物电阻抗成像研究的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董秀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8,27(5)
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是继形态、结构成像之后的新一代更为有效的无损伤功能成像技术。本文简述了生物电阻抗成像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生物电阻抗成像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乳腺电阻抗扫描的频率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阻抗扫描技术,对正常人体乳腺进行多个激励频率的测量,用于研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频率改变对测量所得的复电导的影响.获得了同一个体以及不同个体的正常乳腺的电阻抗扫描数据的频率特性曲线,分析了其一般特征,并对比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情况.同时,还获得了乳头组织的频率特性曲线,并与其周围正常组织对比,揭示了这两种不同性质组织的频率特性具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变差函数作为罚函数项引入到电阻抗逆问题的正则化重构算法中,形成了变差正则化算法,与常用Tikhonov正则化算法不同,该算法在重构中不仅能够保证逆问题解适定,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提高重构图像的对比度和锐度,使所得重构图像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边界更加清晰,定位更加准确,进而使EIT重构图像与医学图像更加吻合,对EIT成像技术早日走上实用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微系统结构、高稳定性为设计目标,构建一套基于ATmega16单片机和AD5933的电阻抗与EIT测量微系统。AD5933芯片内部集成了DDS部分、滤波放大部分、12位A/D转换部分和片上的DSP离散傅里叶变换解调部分,避免了各个模块时序不一致造成的误差,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基于Matlab平台开发图形用户界面(GUI),实现了数据无线通讯、阻抗图谱绘制、特征参数计算、EIT图像重建。对均匀场进行100次数据采集,系统信噪比达70 dB。对高精度电阻、离体猪肉分别进行阻抗测试,根据Cole-Cole理论,绘制了阻抗圆图,测量结果与最小二乘算法拟合效果相符。针对16电极实验槽中不同位置和不同数量的有机玻璃棒分布,采用高斯牛顿重建算法进行电阻抗图像重建,成像效果良好,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磁共振电阻抗成像系统设计。该系统以PC机为核心单元,实现可视化交互、数据处理和成像;采用基于PCI总线的数据采集控制卡实现电流注入、电极选通、信号预处理以及与磁共振设备(MRI)成像序列的时序匹配,对恶劣电磁环境下高信噪比的信号测量采用了特殊电磁兼容设计。基于此系统提出了利用两个方向上磁通密度分量和外围电压重构图像的设想,给出了实验方案和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阻抗扫描技术,研究人体乳腺在疾病状态下电导参数随激励频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乳腺疾病检查打下基础。获得了浸润性导管癌、瘤样增生和乳腺腺病等三种乳腺疾病的电导参数的频率特性曲线,并与病变周围正常组织进行了对比,可以得出病变组织具有与正常组织不同的频率特性,而且上述三种不同种类疾病的频率特性也各有差异。因此提示可以根据频率特性的特征,来辨别病变的种类。 相似文献
20.
神经肌肉疾病涉及周围神经和肌肉的损伤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受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常用的功能影像临床评估工具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和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可以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肌肉电阻抗(electrical impedance myography, EIM)相对于其他评估技术具有简便性、定量性、灵活性、可重复性、对退化肌肉敏感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估中。本综述将针对EIM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研究进行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