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紧张性生活事件对糖尿病发生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方法:以131例糖耐量低减者和91例糖耐量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平均追踪18个月前后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结果:由糖耐量低减和糖耐量正常转化为糖尿病的两组人群在追踪期间的生活事件强度明显高于由低减转为正常者(P<0.05),该类人群在追踪期间的生活事件强度明显高于追踪前(P≤0.05);由低减转为糖尿病组的生活事件频数明显高于18个月前(P=0.022)。在新发糖尿病的人群中,“人际关系问题”的发生人数为最多,占该类人群的65.2%,“环境问题”最少(21.7%)。结论:紧张性生活事件对糖尿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活事件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作用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紧张性生活事件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以 139例糖耐量低减者与 12 1例糖耐量正常者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为 5 7.34± 9.18岁 ,体重指数为 2 3.92± 2 .83,进行为期四年 (3次 )的追踪调查研究。每次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测餐前、餐后血糖 ,进行生活事件测评。结果 :糖尿病发病者在追踪期间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明显多于未发病者 ,且在某些类别事件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如第二次追踪中的环境问题 ,第三次追踪中的家庭与婚姻问题 ,前两年半时间经历的工作与经济问题及生活事件总频数等 ;生活事件条目分析发现 ,在子女管教困难、家庭主要成员遭意外事故、本人生活习惯改变、本人工作中受批评等 9个项目均值发病者明显高于未发病者。结论 :紧张性生活事件在糖尿病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某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以 13 9例糖耐量低减者与 12 1例糖耐量正常者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为 5 7± 9岁 ,体重指数为 2 3 92± 2 83 ,进行为期四年( 3次 )的追踪调查研究。每次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做生活事件、艾森克个性、A型性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测评。比较发生糖尿病者与未发病者心理社会因素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 :①糖尿病发病者与未发病者 ,在艾森克个性、A型性格、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②生活事件年心理紧张度与神经质个性及A型性格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2 77和 0 3 11,P <0 0 1) ,与客观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 (r =0 14 8,P <0 0 5 )。③高生活事件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低生活事件组 ( χ2 =1,P <0 0 1) ,且在神经质与时间紧迫感个性、社会支持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个性、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糖尿病发病无单独作用 ,但可与生活事件一起对糖尿病的发生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个性对人类Ⅱ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方法:以131例糖耐量低减和91例糖耐量正常的两组人群为追踪研究对象。样本入组时和平均追踪18个月后两次评估心理社会因素及糖耐量试验。比较两组人群在追踪期间发生糖尿病者与未发生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差异。结果:在追踪期间,由低减转为糖尿病和维持低减的两组人群的社会支持利用度比追踪前显著降低(P<0.05),且由低减转为正常组在追踪期间的积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低减转糖尿病者(P<0.05),但在糖耐量正常所转化的组别中没有发现这些心理社会因素的差异,且两次艾森克个性评定的组间比较和自身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低减状态下的血糖转化具有一定作用;糖尿病患者在艾森克个性问卷各维度上没有特殊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肥胖对不同糖耐量人群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糖耐量者(正常对照,NC)38例、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NGT)者32例、糖调节受损(IGR)者67例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35例参与本试验。这4个组再分为超重/肥胖及正常体重2个亚组。各组均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和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计算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AlR3-5)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析肥胖对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 NC超重/肥胖亚组较正常体重亚组AIR3-5显著升高(P<0.05),其余3对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肥胖亚组ISI较正常体重亚组有降低趋势,其中IGR两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对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SI与体重指数和腰围在各组均呈负相关(P<0.05),与AIR3-5在NC组呈负相关(P<0.05),而在其余各组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肥胖对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影响各不相同。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糖耐量者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加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代偿性增加,而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者、糖调节受损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则不能代偿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心理社会因素在Ⅱ型糖尿病发中作用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人类Ⅱ型糖尿病发生过程中作用及相互作用。方法:对131名糖耐量低减和91名糖耐量正常者平均追踪18个月,对影响血糖变化和糖尿病发生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年龄、体重指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年龄、体重指数、生活事件强度在糖耐量正常和低减转糖尿病过程中均具有显著的作用;在本研究所选择的心理社会因素中,紧张性生活事件对样本血糖变化直接影响效应最大,积极应对态度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颊和孕期糖耐量降低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582例孕妇于孕24-28周行口服50g葡萄糖筛查,血糖≥7.8mmol/L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妊娠期糖尿病(GDM)17例(2.90%),孕期糖耐量降低(GIGT)36例(6.18%)。GDM+GIGT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巨大儿、剖宫术、产后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治疗满意组的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人类Ⅱ类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心理社会因素及生物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对131名糖耐量低减和91名糖耐量正常者平均追踪18个月,对影响血糖变化和发生糖尿病的人群的社会心理因素及某些生理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在对正常转糖耐量低减的回归分析中,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影响最大;但在正常和糖耐量低减转糖尿病的两个回归分析中,生活事件强度的贡献量均排在第1位。结论: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人类Ⅱ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心理社会因素及生物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对131名糖耐量低减和91名糖耐量正常者平均追踪18个月,对影响血糖变化和发生糖尿病的人群的社会心理因素及某些生理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在对正常转糖耐量低减的回归分析中,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影响最大;但在正常和糖耐量低减转糖尿病的两个回归分析中,生活事件强度的贡献量均排在第1位。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在一定的生理条件下对糖尿病的发生起作用,其环节可能在糖耐量低减转糖尿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自杀未遂者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一年之后自杀死亡、自杀未遂与自杀意念发生的情况,一年内生活事件发生的情况以及随访时的情绪状态,探讨自杀意念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0例自杀未遂者在一年后进行随访调查,使用生活事件量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一年内生活事件发生的情况以及随访当时焦虑、抑郁的情况。结果:60例随访自杀未遂者无一例发生自杀死亡的情况,有4例发生(6.67%)自杀未遂行为,在随访调查时仍有自杀意念者有11例(18.3%)。60例随访自杀未遂者的焦虑分、抑郁分和生活事件紧张总值分均明显下降,有自杀意念组的各量表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结论:自杀未遂者一年后的自杀未遂发生率和自杀意念发生率是较高的,与年龄、躯体疾病、生活事件和焦虑抑郁情绪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实验研究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通过对360例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实验研究,结果提示: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化糖水温宜为20~30℃、水量为300ml、服糖速度为3~5min,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方法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糖耐量减低患者192例和糖耐量正常的体检健康者18例,测定两组人群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糖耐量减低组血浆内皮素、C反应蛋白升高,一氧化氮下降,HOMA-IR升高,IAI下降,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糖耐量减低阶段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轻度炎症进程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自杀未遂者抑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自杀未遂者的抑症状及相关因素,并与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家庭环境量表(FES)74例农村自杀未遂者及74名正常者对照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未遂者SDS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家庭环境和邻居关系明显不同。自杀未遂组存在问题较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应激事件,家庭亲密度、成功性和婚姻状况,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自杀未遂者存在较严重的抑制症状,抑郁症状与应激事件和家庭环境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患者的皮质醇、醛固酮、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115例糖耐量增高的患者,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T2DM)组(39例)、糖尿病前期(PD)组(35例)、血糖受损(IGR)组(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在空腹条件下,测定体重指数(BMI),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实验,以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进行空腹血浆皮质醇、血浆醛固酮以及胰岛素抗体检测,研究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皮质醇、醛固酮以及胰岛素抗体的关系.结果 T2DM组、PD组和IGR组HOMA-IR同正常糖耐量组(NG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皮质醇(COR)与HOMA-IR呈正相关(r=0.14,P<0.05),胰岛素抗体和血浆醛固酮与HOMA-IR无相关性.结论 糖耐量增高的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伴有肥胖者皮质醇明显增高,皮质醇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危害主要在于与之相关的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可涉及全身多个脏器,本研究之前的实验显示糖耐量异常期及DM初期患者已存在有早期AS[1].因此,早期发现DM人群甚至糖耐量异常人群的AS,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于防治DM血管并发症以及减少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了解ox-LDL、ET和NO与T2DM者AS发生的关系,并研究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菊英  唐密 《医学信息》2010,23(4):1018-1018
目的 了解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胰岛功能和葡萄糖耐量异常的原因.方法 无糖尿病史的33例慢性呼衰患者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葡萄胰岛素释放试验(GIRT)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比,分析GIRT、OGTT曲线的特点.结果 慢性呼吸衰竭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呼吸衰病人糖耐量异常,胰岛释放曲线对照组平担、值低,胰岛素峰值延长.结论 慢性呼衰患者糖耐量异常,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灭活障碍、体内胰岛素存在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7.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社会心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特点和心身健康状况。方法:运用临床心理评定量表(LES,EPQ,CS,SSS,SCL-90)测定77例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遭遇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心身健康状况,与同期住院的良性肿瘤者和健康者各40例相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病前经历的生活事件总频数及紧张值,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神经质分,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显著较多,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显著较低,SCL-90各项指标除恐怖,敌对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增高均具有显著性。结论: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有自身的特点,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个性对人类Ⅱ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方法以131例糖量低减和91例糖耐量正常的两组人群为追踪期间发生糖尿病者与未发生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老年期抑郁症与社会心理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3例离退休干部抑郁症患病率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患病率为16.3%,老年抑郁与生活事件,尤其是与家庭生活事件有关,此外,老年抑郁症者较正常更多采用自责,回避,幻想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 (INS)、C -肽 (C -P)释放试验对糖尿病进行辅助临床分期已被广泛采用。我们依据糖尿病人INS、C -P、胰高血糖素 (PG)、糖耐量释放的数值 ,综合判断区分糖尿病人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的程度进行了初步临床研究。材料和分析一、自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7月间来我科就诊和体检的 115例做过INS、C -P、PG、糖耐量者。依据INS和糖耐量释放的数值及病情 ,区分为胰岛细胞功能正常者 30例 (男11,女 19) ,年龄 37~ 74岁和糖尿病组 85例 ,均符合WHO有关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组根据INS和糖耐量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