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秋英 《光明中医》2016,(23):3404-3405
火针疗法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火针"一词始见于唐代医家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在此之前,《黄帝内经》中称火针为"焠针""燔针"。《伤寒论》称之为"烧针"。在此之后,《针灸资生经》称之为"白针",蜀地人称之为"煨针"。自明代以来,《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集成》等均称之为"火针"。现火针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及美容领域。对顽固性痤疮、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扁平疣、神经性皮炎、白癜风等疾病效果明显,能迅速消除病灶,促进皮损愈合。  相似文献   

2.
针灸学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热熨法”、“灸法”和“砭石”;“砭石”的出现是我国针术的萌芽。 到了商代,随着青铜器的发展,出现了《内经》中记载的九针: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金属针刺工具的应用,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火针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针疗法来源很古,《灵枢经》称为燔针、粹刺,《伤寒论》称烧针,《资生经》称白针,民间川蜀人称煨针,明清以来《针灸聚英》、《针灸大成》、《针灸集成》俱称火针,故后世亦通称火针。火针的针具一般认为是由《灵枢》九针中之大针发展而来。古代相沿均用比较粗长的金属针,针柄以竹木固定隔热,用桐油或麻油满盏,灯草多如大指许,丛其灯火烧针令通红,然后刺向气穴或病所,故可说火针是针刺与灸(火炳)相结合的一种疗法。《素问·异法方宜论》讲到灸法起源说:“北方者,  相似文献   

4.
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第29卷、第30卷和《千金翼方》(以下简称《翼方》)第26卷、第27卷、第28卷设针灸专篇,总结了唐和唐以前针灸学发展的成就,论述了针灸基础理论及临床经验,现就《千金方》灸疗法则简要考述于下。一、施灸材料与器具《千金》施灸材料仍以传统的艾叶为主,常用农历三月三或五月五日摘采阴干的艾叶三月三日艾多用于治疗急性暴病,取其火力强:五月五日艾叶多用于治疗陈顽难病,取其药力峻猛:如《翼方》卷17中“第一论”  相似文献   

5.
“九针”最早记载于 2 0 0 0多年前的《内经》,是中医最古老的九种不同的治疗工具。令人遗憾的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除毫针外 ,九针中的其他针具鲜为人所应用 ,渐至失传。80年代初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在“古九针”的基础上经过挖掘、整理、改制、提高 ,从而创制了“新九针”。新九针针具由针 ,磁圆梅针、针、锋勾针 (含三棱针 )、铍针、圆利针、毫针、火针、梅花针组成 ,其中火针又包括细火针、中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新九针”的出现 ,既大大丰富了针刺工具的种类 ,又拓宽了针灸治病的范围 ,提高了疗效。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新九针针具…  相似文献   

6.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医学家,毕生致力于搜集整理先唐的医疗经验,积极从事临床实践活动。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下称《要方》和《翼方》),在针灸学方面,颇多阐发创新,影响深远,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概言之,孙氏在针灸学方面的成就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窦默(约公元1195~1280年),字汉卿,金元时代著名针灸学家,广平肥乡(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人,《标幽赋》为其所著,原载于《针经指南》中,为针灸歌赋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及《类经附翼》等明代医学著作中,均转载了本赋。笔者就赋中有关因时制宜的的学术思想作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8.
外科针灸派,即在外科临床中善于运用针刺或者灸法,并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和学术成就的针灸学流派。1、外科针灸派形成的基础:成书于三世纪的《五十二病方》已经有就灸法运用于外科疾患的记载。《黄帝内经》对针灸治疗外科病的思想和技术有了重要发展,成为后世医家运用针灸治疗外科病的滥觞,九针中的铍针和锋针多用于外科疾病的痈脓切排、放血泻毒,  相似文献   

9.
燔针辩     
《素问·调经论》云:“……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粹针药熨。”《灵枢·经筋篇》论十二经筋痹病,亦有“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俞”等语。说明古代在治疗筋骨寒痹时,具有燔针、粹针二种治法。但古今针灸医籍,对燔、粹二针的解释,互有出入,不够一致。归纳起来,不外,1)认为九针的中大针即燔斜或火针(《医宗金鑑》、《针灸大成》、《针灸摘英集》、《针灸集成》、上海中医学院  相似文献   

10.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灵枢·官针》有云:“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也有“烧针令其汗”的论述;到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正式称为“火针”;明《针灸大成》云:“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说明当时火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社会的发展,火针得以继承和不断创新,其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1火针的作用原理①助阳化气补虚,逐瘀通络除痹。借助火热,经过加热的针体,通过腧穴将火热直接导入人体,引阳达络,直接激发经气,鼓…  相似文献   

11.
李玲利 《陕西中医》1998,19(4):189-190
<正>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名的医药学家。少时因病学医,对医药有颇深的研究,从医八十余年,博采唐以前诸家的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结合自己的长期实践,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下简称《要方》、《翼方》被后世誉为“临证全书”。  相似文献   

12.
新九针疗法系我国著名针灸临床专家、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原所长师怀堂教授所创。该疗法及专用特制针具自问世以来 ,深受海内外针灸界人士欢迎。经过数十年的不断研究与创新 ,尤其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与山西中医学院实现合并以后 ,九针疗法日臻完善 ,已形成医、教、研一体化的医学发展模式。新九针是由针、磁圆梅针、针、锋勾针、铍针、圆利针、毫针、火针、梅花针组成。其中火针系列又创新出细火针、中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多头火针、可调式火针等不同类型 ,其它九针针具也有各种变化。由于新九针针具外形各异 ,作用分明、协同配伍、各…  相似文献   

13.
正火针属于九针中的一种,《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九针分别为针、圆针、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其中"九曰大针,长四寸……尖如梃,针锋微圆"。此处所谓的大针,即为火针疗法的专用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师怀堂教授根据古代九针,开始致力于"新九针"器具的研究开发和临床推广。新九针包括磁性圆梅针、毫针、梅花针、三棱针、铍针、锋钩针、针、针、圆利针、火针。  相似文献   

14.
火针考     
火针是用一种特制的粗针,用火烧红后迅速刺入到人体的穴位或患处,以达到治病的一种方法,它仍属针灸学范畴。此法古人应用较多,而今应用较少,但古代有关火针的理论,对现代临床实践仍有一定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并加以发扬。本文就历代对火针的论述作一浅析。一、火针的名称火针的名称,古代医籍中最先提及者,当推《内经》,如《灵枢·官针》篇说:“焠制者,制燔针,则取痹也”。这里是叫燔针,而在《素问·调经论》中又称焠针,如说:“病在骨、焠针药熨”。燔和焠有何不同?查《中国医学大辞典》解释为“燔针,烧针而刺之,即火针也”。焠,火灼也”。可见,无论燔针也好,焠针也罢,皆指用火  相似文献   

15.
在针灸医学发展史上,如果说《内经》意味着第一个里程碑,《甲乙经》意味着第二个里程碑的话,那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下简称《千要》、《千翼》)应当属于第三个里程碑了。两部《千金》(以下简称《千金》)的作者孙思邈,对唐以前医学文献,几乎搜罗无遗,正如宋  相似文献   

16.
何学斌  罗济民  王华 《中国针灸》2003,23(6):374-375
习针者 ,无不知九针 ;针籍者 ,无不载九针。古有《针经》之谓、堪为针灸医书之精粹的《灵枢经》 ,合计八十一篇 ,其首篇即以“九针十二原”名之 ,并明言“虚实之要 ,九针最妙” ,可见“九针”在医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具体论述了“九针”的名与形 ,指出“九针之名 ,各不同形” ,以针、员针 ,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合称“九针”。然而 ,若据此而认定“九针”即为九种不同针具的简称 ,仅从名与形上分析问题 ,乃欠深入。《灵枢》何以“九针”为名 ?九针之内涵是否均为针形 ?九针之外是否再无创造 ?…  相似文献   

17.
孙思邈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为其代表作,书中不仅载有各科疾病处方,亦记载了大量针灸学内容,其主要针灸学术特点反映于这两部书籍之中,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从经穴理论发挥、针灸治未病、灸有生熟说、针药结合及针脉结合、完善刺灸法、辑录针灸处方、擅用外治法七个方面来阐述孙思邈之针灸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程海英 《北京中医》2008,(11):853-855
《内经》首次提到“燔针”“焠刺”,晋代《小品方》最早记载了火针的名称,以后历经汉、唐、明、清数千年,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逐步改进发展完善,成为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火针的作用机理在于用温热刺激穴位或部位来增强人体阳气鼓舞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从而达到广泛的治疗作用,成为目前针灸治疗中最具特色、最独特的疗法之一。临证中主张重视火针的操作和针具的选择,在近十余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对应用火针疗法治疗面部疾患、痹证、麻木、痿证和部分热证等均有很深的体会,同时指出火针疗法在皮肤科、外科、妇科以及五官科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认为随着针灸学的日益发展以及火针疗法的不断推广,其应用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三姓考正     
叶明柱  冯禾昌 《中国针灸》2005,25(12):898-899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疥癣第四》(以下简称《千金》)载“灸癣法:日中时,灸病处影上,三姓灸之。”魏稼等所编《〈千金〉针灸临床类编》(以下简称《类编》)认为:“姓”为“炷”之讹字,当作“三炷”。此说值得商榷。最早认为《千金》所用“姓”字为“炷”字之误者,是日本江户时期医家多纪元坚等所撰《影宋本千金方考异》(公元1849年)中称:“‘姓’恐‘炷’譌。”《类编》或据此。然《千金翼方.卷二十四》亦收录此法,文字虽略有出入,而“三姓”却沿袭《千金》,并无不同。又《千金翼方.卷十一》(以下简称《翼方》)还有灸牙痛法:“取桑…  相似文献   

20.
火针疗法在外科临床运用举隅肖日,刘百生(江西中医学院330006)(江西省余江县中医院335200)关键词疗毒,乳痈,痄腮,瘰疬,胶瘤,纤维瘤,血管瘤,火针治疗火针古称之为“燔针”、“刺”、“白针”、“烧针”。它的特点是将针体烧红然后刺入人体的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