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归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首创腧穴十四经分类法并沿用至今,其腧穴归经方法,四肢部分至穴遵循《甲乙经》归经模式,另外还有按《甲乙经》、《素问》王冰注言腧穴“脉气所发”进行归经,按《甲乙经》、《素问》王冰注言腧穴“经脉变会”进行归经,以及根据腧穴部位进行归经。探讨该书腧穴归经的方法厦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以为腧定归经、经穴增加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3.
试论腧穴的特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曾慧玲  杨宗保 《光明中医》2023,(7):1250-1253
药物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中药本身具备的性味功效为依据,阐明药物对于特定脏腑经络具有趋向性选择作用的理论,对于临床应用中遣药组方和配伍规律理论研究均有所裨益。笔者通过查阅及整理相关文献,梳理药物归经理论的历史源流,发掘药物归经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药物归经理论指导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药物归经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一部分,在治疗疾病中对应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归经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萌芽,金元时期基本形成,至宋明清时期又得到了充实与发展,现在已基本完善。其内容不断丰满,由狭到广,不局限于藏象经络,而扩充至四肢百骸、气血命门、卫气营血及三焦等。其影响也由指导疾病用药扩大到其他理论如方剂归经、分经本草、现代药理研究及受体、载体学说的形成。药物归经起源于临床,验证于临床,探究学习并应用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以下的 5个特定穴位 ,简称为“五腧穴”,就是井、荥、输、经、合 5个穴位 ,十二经脉合计为 6 0穴。五腧穴与五行五腧穴的五行属性 ,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 ,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很大。阴经为井 (木 )、荥 (火 )、输 (土 )、经 (金 )、合 (水 ) ;阳经为井 (金 )、荥 (水 )、输 (木 )、经 (火 )、合(土 )。临床上可以根据辨证取穴 ,以《难经·六十九难》曰“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如咳嗽 ,中医学分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临床上属于实证 ,实则泻其子 ,可取肺经的合 (水 )穴尺泽 ,因肺属金 ,金生水 ,故取其…  相似文献   

7.
腧穴定位、命名的外在原因150040哈尔滨市第二中医院盛维民自马王堆医书出土,经穴先后成了学者们争沦的热点。然而无论那种观点,经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公认的。持穴先经后者,早已阐明腧穴形成对经络形成的作用,而经络形成对腧穴定位、命名的意义一直未见沦...  相似文献   

8.
翳风(Yi feng) 归经: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又是交会穴之一,为手足少阳之会。 定位:在耳垂后,下颌骨与乳实之间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侧伏,在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 刺法:直刺0.5~1.5寸;穴位注射;指压;点刺放血。 主治:  相似文献   

9.
中药归经与疾病归经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彤  管竞环 《中医杂志》2012,53(4):356-357
中药归经理论是通过脏腑辨证用药,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它具有明确的定位概念,但在临床应用中,药物归经理论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通过对各系疾病用药归经统计分析,发现药物归经与疾病归经密不可分,为提高选药组方的科学性,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归经指中药作用归属、趋向于某脏腑、经络或特定部位的定位、定向理论。明代中药归经在继承金元时期药物归经学说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众多医家对中药归经进行阐述与发挥,并出现了方剂归经。  相似文献   

11.
12.
浅谈《经络腧穴学》划经点穴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珊  周艳丽 《光明中医》2011,26(9):1938-1939
划经点穴课是《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课堂理论讲授相比,它与临床结合更紧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现就划经点穴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谈一些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脘(Zhong wan) 归经穴属任脉;交会穴之一,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又为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 定位上腹部,脐中线直上4寸。 取法仰卧,在剑突顶端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相似文献   

16.
经络腧穴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JJ  Shen XY  Zhao Y 《中国针灸》2010,30(10):831-834
对近年来经络和腧穴的红外辐射温度及红外光谱特性的研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总结。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可能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该轨迹多表现为经络线下表皮层的高温线带,可在腧穴的各种刺激下诱发产生,其中温灸是诱发循经高温线的最佳方式。经穴区具有高温和低电阻特性,而穴区的三磷酸腺苷(ATP)能量代谢高于非穴区,提示穴位红外辐射温度和光谱均承载着重要的生理病理信息。笔者认为经穴的红外辐射特性研究还远不够揭示经穴的实质,加强经穴的红外辐射特性、经穴的形态结构及经穴的伏安特性等基础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18.
魏炜佳  骆和生 《中药材》1989,12(12):42-43
咸味的归经始于《素问》,谓“肾欲咸”是五合之一(《五藏生成篇》),“咸入肾”是五入之一(《宣明五气篇》);“咸先入肾”(《至真要大论》)。本文以《中药学》教材所载药物为依据,对此论点进行探讨。《中药学》所载正药性味、归经俱全者414味,其中咸味药42味占10.2%。咸味药中纯咸者19味占45.2%,复合咸味(咸味兼其他味)23味占54.8%。  相似文献   

19.
中药归经理论蕴含着前人对经络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其影响不言而喻.当今归经研究对经络理论的忽视一定程度上造成其研究方向的偏移,正确认识经络理论在归经理论中的应用是研究药物归经的必要途径,文章就经络理论在药物归经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运用系统性概念及经络环型模式研究药物归经理论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络腧穴学是本科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南方医科大学的教学采取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学习驱动.其中,腧穴定位的学习和训练,成为课程学习中的关键环节.文章从腧穴定位考核优秀的学生角度出发,分析了腧穴定位的学习难点,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认为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复习解剖基础知识、加强理论知识记忆、结合实操练习,能有效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