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自1993年6月至2007年12月连续的472例冠状动脉CTO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9.4±11.5)岁,按PCI结果分为CTO开通成功组(n=421)与CTO开通失败组(n=51)。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分析两组间心功能的差别。结果成功组与失败组分别有391(92.9%)例及46(90.2%)例患者于PCI术后(6.2±1.7)个月复查心脏超声。成功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术前〔(50±6)%vs(44±3)%,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明显低于术前〔(78±14)ml/m2vs(85±14)ml/m2,P0.05〕。而失败组LVEF和LVEDVI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42±4)%vs(44±4)%,(87±14)ml/m2vs(6±15)ml/m2,P0.05〕。另外,与失败组比较,成功组心功能NYHA分级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介入治疗开通CTO病变可使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防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中药川芎嗪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对 16 5例首次接受 PCI治疗的冠心病 (CAD)患者随机分为服用川芎嗪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功能 (NYHA)状况并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检验指标 ,部分病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术后随访 6~ 12个月。结果 术前和术中两组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病变特点和手术参数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经 6~ 12个月随访 ,川芎嗪组再狭窄发生率(4 1.6 7% )明显低于对照组 (76 .19% ) ,P<0 .0 5。两组患者均未见服药不良影响。结论 川芎嗪具有防治 PCI术后再狭窄的良好临床效果 ,本研究为我国传统中药应用于 PCI术后再狭窄开辟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中已广为推广 ,本文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此介入术前、后Q T离散度(QTd)变化。1 对象与方法介入组 :选取我院 2 0 0 1年 1 1月~ 2 0 0 3年 1 1月3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 ,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相关冠状动脉狭窄≥ 75 %或完全闭塞 ,每例均行介入术 ,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 3级。其中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5 0~ 73( 65± 6.2 )岁。并选取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 2 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 1 4例 ,女 6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带膜支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本中心共对10例PCI中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后置入带膜支架的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置入带膜支架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mg/d共2年,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d。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68.6±5.2)岁,范围60~76岁。置入带膜支架直径平均(3.3±0.3)mm,长度平均(22.1±3.7)mm,所有患者破口均被成功封闭,术中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1.7±24.5)个月,范围0.6~67个月,1例术后19天因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13个月猝死;1例患者术后53个月出现心绞痛;1例术后6个月查多层CT示支架内无再狭窄;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只有1例患者在PCI术后67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带膜支架内再狭窄;另3例病例带膜支架内均无再狭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1/10);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为10%(1/10);在整个随访期间靶血管再狭窄率为20%(1/5),死亡率为20%(2/10),MACE发生率为40%(4/10)。结论带膜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穿孔能达到较好的长期疗效,两年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能能有效预防带膜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单纯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间的年龄 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 195例 ,其中单纯药物治疗 6 4例 ,行PCI75例 ,行CABG5 6例。 2 0 0 3年 6~ 7月对上述患者进行了随访 ,共随访到 137例 ,平均 (17 5± 8 8)个月 ,随访率为 70 %。观察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次行心肌血运重建术 (包括PCI和CABG)等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近期病死率 :CABG组 (10 7% ,6 / 5 6 )高于药物治疗组 (0 % )和PCI组 (2 7% ,2 / 7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CI和药物治疗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远期疗效中 ,药物治疗组的病死率 (2 8 6 % )明显高于PCI组(3 9% )和CABG组 (14 3% ) ,CABG组的血运重建率为 0 ,明显低于PCI组 (13 7% )和药物治疗组(4 8%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可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而PCI的近期病死率低、风险小 ,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或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993年至 1998年期间的 10 5 5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 ,于 2 0 0 1年 3至 5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3 16±1 2 8)年。观察终点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再次行心肌血运重建术 (PCI和CABG)。其中左主干病变为 4 2例 ,男 31例 (79 2 % ) ,女 11例。结果  4 2例左主干病变采用PCI的占 16 6 7% ,CABG占 38 10 % ,药物治疗占 4 5 2 3%。PCI和CABG两组 (n =2 3) ,随访结果均无死亡和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组 (n =19)有 3例死亡 ,1例急性心肌梗死 (P <0 0 5 )。PCI组有 1例于术后 2个月因心绞痛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显示原病变部位发生再狭窄 ,故再次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单纯药物治疗组有 1例在随访期间行CABG ,两组间的血运重建率没有差异。结论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对于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CI前后持续炎症状态对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成功行支架置入术并于3个月后至1年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31例,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再狭窄组)124例和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无再狭窄组)307例。患者于PCI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均检测C反应蛋白(CRP)、高敏CRP(hs-CRP)。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PCI前CRP和hs-CRP以及PCI后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将PCI前hs-CRP分为2 mg/L和≤2 mg/L2个等级,hs-CRP增高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χ~2=5.0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高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明显增加(OR=1.840,95% CI:1.076~3.157,P0.05)。结论 PCI前后持续的炎症状态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应积极加强抗炎以改善PCI后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变化。方法 对6 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5 %而成功行PCI术前、术后 (2 4h、1周 )进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测量QTd和QTcd ,还同期测量了 6 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 (2 4h、1周 )的QTd和QTcd。结果 ①冠状动脉造影组 :冠状动脉造影后 (2 4h、1周 )与冠状动脉造影前的QTd和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②PCI术组 :PCI术后 (2 4h、1周 )与术前的QTd和QTcd比较均明显缩短(P <0 0 5 ) ,但术后 2 4h、1周之间的QTd和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成功PCI术不仅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 ,而且早期 (2 4h)即可改善冠心病患者QTd、QTcd ,并持续至少 1周 ,从而可能预防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 观察我院 1997年 4月至 2 0 0 2年 3月所纳入的 2 90例小血管支架患者的 2 99支血管 30 4处病变共 316个小血管支架 (支架直径 <3 0mm)术后的手术成功率 ,术后即刻效果 ,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 1个月至 4年 ,其中 12 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 ,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 89%± 12 %改善至术后的 5 %± 5 % (直径法 ) ,术后 1个月随访 2 0 2例( 6 9 7% ) ,存活 197例 ,5例于术后 3h~ 7d死亡。 2例死于术后持续低血压 ,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 ,2例猝死。 180例随访 5个月至 4年 ,无事件存活率 (NES) 73 3% ( 132 / 180 )。其中 12 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39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30 3% ) ,37例二次行PCI,2例行CABG ,再狭窄患者中 2例二次PCI后再次发作心绞痛 ,经冠脉造影证实再次再狭窄1例行第 3次PTCA ,1例行CABG。 1例患者术后 2年死于心衰 ,1例术后 3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为支架术相关动脉 )。结论 小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高 ,术后即刻效果好 ,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率 (死亡、AMI及TLR)未增高 ,术后远期无事件存活率较高 ,再狭窄率较大血管支架  相似文献   

10.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前瞻性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即刻和长期效果。方法  1 997年 5月~ 2 0 0 0年 1 2月共 4 6 5例冠心病患者入选该研究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 4 6 5处靶病变狭窄程度 6 0 %~ 99%,平均 (79± 1 0 8) %,均为单支、单处病变 ,随机分至无预扩直接支架组 (A组 )、预扩后置入支架组 (B组 )及单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组 (C组 )。结果 A组与B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TCA组术后即刻残余狭窄明显大于两个支架组 (P <0 0 1 )。A组X线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及球囊导管用量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消失。随访 8~ 5 1(2 7 9± 1 5 9)个月 ,A、B、C组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 4 3 %、1 8 6 %及 2 9 5 %(P <0 0 5 ) ;共有 1 87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示A、B、C组再狭窄率分别为 8 6 %、1 3 3 %及 2 8 6 %,无症状存活率分别为95 2 %、80 3 %及 6 8 2 %(P <0 0 1 )。结论 对选择恰当的冠状动脉病变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安全性和较理想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年龄75岁PCI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年龄75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和对照组60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性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结果观察组PCI术后1年无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心肌梗死2例,心绞痛5例,死亡3例。对照组PCI术后1年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心肌梗死3例,心绞痛6例,死亡4例。观察组PCI术后1年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6.7%,P0.05)。观察组轻微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 0%,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有效预防年龄75岁患者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预测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并随访冠脉造影的病例 6 2例 ,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再狭窄组 33例 ,无再狭窄组 2 9例 ,并分别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特点、血管病变特征及术后即刻血管并发症。结果 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 (30 3%∶6 9% ,P <0 0 5 ) ;再狭窄组前降支及开口病变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狭窄组 (81 8%∶5 9 4% ,P <0 0 5 ;2 1 7%∶6 3% ,P <0 0 5 )。再狭窄组的长支架 (≥ 30mm)、单支血管多支架及小支架比例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 (2 2 7%∶5 0 % ,P <0 0 1;40 5 %∶15 6 % ,P <0 0 5 ;2 7 2 %∶2 5 % ,P <0 0 5 ) ;再狭窄组病人的支架边端残余狭窄≥ 2 0 %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2 4 3%∶3 1%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合并糖尿病史、前降支、开口病变、长支架、单支血管多支架、小支架及术后即刻支架残余狭窄可能是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问题。方法对6例女性SLE合并ACS患者(年龄23~54岁,SLE病史5~13年,激素应用时间≥2年)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三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2例、单支病变2例。前降支均有累及。6例患者共植入支架9枚,手术成功率100%。对6例介入治疗患者进行了3~6个月的临床随访,有4例患者有心绞痛复发而再住院,复查CAG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ISR)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的2例患者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SLE合并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后再狭窄率较高,DES是否有助于此类患者治疗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 7天~ 2个月内行起搏器安置术的可行性 ,选择 2 3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支架术后近期需行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按距PCI术后时间长短、停用和不停用抗血小板药分成三个亚组 ,另选同期行单纯起搏器置入的患者 132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短时间内停药对再狭窄影响。结果 :术前未停用抗血小板药术中、术后渗血严重 ,皮囊内血肿发生率 10 0 % ,术前停药的两组血肿发生率亦高 ,分别为 2 5 %和 9% ,总发生率 30 .4 % ,远高于对照组 5 .2 % (P <0 .0 1)。观察本组短时间停用抗血小板药无相关血管事件 ,再狭窄发生率 2 6 %。结论 :起搏器手术尽量推迟至PCI术后 1个月 ,至少 2周以上 ,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 3~ 5天 ,笔者认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UPLMT)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92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对 174例UPLMT行PCI,其中定向斑块旋切术 (DCA) 12 1例 ,支架术 5 3例。其中 85例被列为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术后半年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3、6、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PCI术均获血管造影成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 16例 (9 2 % ) ,15 8例 (90 8% )获操作成功。术后半年随访发现死亡 17例 (9 8% ) ;其中心源性死亡 8例 (4 6 % ) ,均发生于不能耐受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组。半年内有 15 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其中有 36例 (2 3 7% )行血管重建。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 :PCI术后 1年、3年生存率 (免于死亡 )分别为 89 7%、84 5 % ,术后 1年、3年免于心脏事件的生存率分别为 6 3 8%、5 7 5 %。结论 对UPLMT ,尤其是开口部、体部病变 ,PCI的近期疗效可以接受 ,但术后主要心脏事件 (如血管重建、心肌梗死、死亡等 )有待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Cross BossTM穿透导管(以下简称Cross Bos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2月20例患者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因CTO病变行PCI时应用了Cross Boss(Boston Scientific,Natick,MA,USA)穿透导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技术成功率和随访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主要研究终点为PCI技术成功率。结果20例患者共有21处CTO病变入组。应用Cross Boss开通CTO病变,PCI技术成功率为85.7%(18/21),其中2例支架内闭塞型CTO病变全部成功开通,4例既往PCI失败的CTO病变中3例成功开通。应用与未应用Cross Boss的PCI治疗CTO病变的两组间PCI技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比75.4%,χ2=2.006,P=0.289)。应用Cross Boss的PCI成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1±25)min,对比剂使用剂量为(98±22)ml,均显著低于未应用Cross Boss的PCI治疗(均为P<0.05)。围术期PCI相关心肌梗死2例(10.0%)。术后随访12个月,6例发生MACE,总体MACE发生率与未应用Cross Boss的PCI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比16.0%,χ2=2.534,P=0.111)。结论冠状动脉CTO病变PCI术中应用Cross Boss安全、有效,并能减少手术时间和对比剂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风险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总结分析年龄≥75岁(75~91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98例,<75岁399例,分别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75岁组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种类较<75岁组多〔(4.5±1.75)vs.(2.2±0.68),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所占比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4%vs.20.6%,P>0.05);经桡动脉入路所占比例≥75岁组为56.1%,<75岁组为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岁组PCI时间长于<75岁组〔(59.1±10.4)m vs.(53.1±11.8)m,P<0.05〕;PCI成功率(96.9%vs.99.7%,P=0.026);术后在院期间病死率、PC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在院期间心绞痛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vs.2%,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行PCI术,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获益;并且PCI术并发症与手术风险与低年龄组无明显差异,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LM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 7例LMD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术后 6和 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 左主干开口病变 12例、体部 4例、末端 6例 (累及分叉开口 6例、单纯末端 1例 ) ,自开口到体部均狭窄者 5例 (含自开口处就完全闭塞 1例 )。术后 12个月时 ,左心室射血分数从 4 9 8%增加到 5 6 3% (P <0 0 5 )。球囊扩张时 2 0例 ( 6 2 % )出现显著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共置入 2 8枚支架 ,其中左主干内 2 7枚 ,主干内支架直径 ( 3 90± 0 4 7)mm、长度 ( 12 5 4± 3 95 )mm。全部患者均完成 12个月的临床随访 ,19例 ( 70 % )患者接受 6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 ,3例支架内再狭窄 ( 15 % ) ,其中 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术 ,1例行血管内放射治疗 ;术后 12个月时 15例 ( 5 5 % )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1例再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术 ,因此术后 12个月内累积再狭窄率为 2 1%。 4例再狭窄患者中 ,3例为末端病变 ( 75 % ) ,1例为开口病变( 2 5 %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LMD疗效可靠 ,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可及时发现再狭窄。左主干末端病变再狭窄率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在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手术高危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UPL MT)患者中的应用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2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对 85例被列为不能耐受 CABG或手术高危的 UPL MT进行了 PCI治疗 ,其中定向斑块旋切术 (DCA) 4 8例 ,支架术 37例。术后半年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3、6、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PCI术均获技术成功(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5 0 % ,且获得 TIMI3级血流 )。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共 12例 (14 .1% ) :死亡9例 (10 .6 % ) ,其中心源性死亡 3例 (3.5 % ) ;再次 PCI术 3例 (3.5 % ) ;无 Q波心肌梗死、急诊 CABG。术后半年随访发现死亡共 15例 (17.6 % ) ,其中心源性死亡 8例 (9.4 % ) ;半年内共有 71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其中对19例 (2 6 .8% )进行了靶血管重建 ;对资料完整的 6 4例患者作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PCI术后 (3或 /和 6个月 ) L VEF较术前显著改善 (5 .5± 8.7% ,P<0 .0 5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 :PCI术后 1年、3年 (免于死亡 )的生存率为 81.2 %、76 .5 % ,免于心源性死亡的生存率为 90 .6 %、89.4 % ,免于心脏事件的生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PCI在老年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PLM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岁以上的UPLMT患者28例择期行PCI,其中开口部6例,体部4例,分叉部18例,所有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每半个月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其中19例患者3~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28例患者PCI均取得成功,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1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1例(5.3%),再次行PCI。术后平均随访(18.6±2.7)个月,随访1年内无死亡。结论选择性经桡动脉老年UPLMT患者行PCI即刻成功率高,其近中期疗效可以被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