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女.10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入院。患儿足月须产,产后无外伤、窒息史、生长发育可,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右胸锁乳突肌缩短,头转向患侧,双眼斜视,眼睑下垂。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5肋间可闻及线外15.0mm,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外科治疗体会和疗效. 方法 25例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平均体动脉压>0.85),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6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4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心脏超声心动图示间隔平面双向分流.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21例,心脏停搏手术4例.VSD均采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未闭经肺动脉切口缝闭,ASD采用自体心包修补,上端剪成半圆形,置于左心房面,顶部疏松缝1针,做成活瓣,无ASD患者,经卵圆孔作小切口做成相似活瓣. 结果早期死亡1例,24例痊愈出院.术后早期均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呼吸机辅助呼吸均在24小时以上.22例患者活瓣在2周内关闭,2例4周关闭.随访3~72个月,1例术后8个月反复发生顽固性右侧心力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部分双向分流患者,采用房间隔活瓣可减轻术后早期的右心负荷,有利于早期恢复,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的手术适应证,血管扩张剂的选择,肺动脉高压危象及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5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53例行手术治疗,2例已发展为艾森曼格,失去手术时机。肺动脉压力<60mmHg26例;60~90mmHg21例;>90mmHg8例,手术6例,总手术死亡率3.8%。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耿希刚李兆志黄庆恒孙立侯立业作者单位:710061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脏外科1984年5月至1995年7月我们对10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4例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的一期手术矫治经验.方法 2003年2月至2007年8月,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病婴6例,男、女各3例.手术年龄18 d~14个月,平均(8.3±4.5)个月;平均体重(8.5 ±2.2)kg.A型4例,B型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结果 全组病例均生存.随访3~3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效果良好,需同时加强对围术期肺动脉高压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2169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单位自1964年6月至1993年6月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室缺)2169例,其中围膜部室缺1520例,肺动脉下室缺380例,隔瓣后室缺249例,肌部室缺5例,左室右房通道7例,多发型室缺8例,手术死亡率为0.74%,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271例中,51例中进行肺组织活检,并按Heath-Edwards分级,分为四级,术前应用硝普钠静点,可降肺血管阻力,作者重点介绍了各种类型室缺的手术适应证和修复方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7岁。发现心脏杂音16年,活动后胸闷、气促3年。查体:口唇轻度紫绀,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闻及1/6~2/6级收缩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杵状指/趾可疑阳性。血红蛋白164g/L,红细胞压积0.50,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0.86,动脉血氧分压(PaO2)54mmHg。胸部X线片示:两肺血稍多,肺动脉段凸出,心胸比率0.47。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9.
右侧三房心并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15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半年外院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来我院行介入治疗收入院.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2~5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以第2、3肋间明显.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8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V SD)58例,房间隔缺损(A SD)4例,V 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V SD合并A SD 16例,PDA 3例。8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75例行常规心脏畸形矫治手术,V SD采用间断缝合涤纶补片修补,7例室间隔水平双向分流平衡的患者进行了单向活瓣V SD修补术;5例因艾森门格综合征放弃手术治疗。结果行手术治疗的82例中共死亡4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中单向活瓣V SD修补者死亡2例。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8~178h(56±8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58~244h(117±43h)。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均为肺不张,经雾化吸入、吸痰和拍背等治疗后治愈。随访78例,随访时间6个月,气促症状明显减轻,超声心动图提示2例心脏补片处有少量分流,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非有创性检查方法能对肺动脉高压的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术前对肺动脉高压性质的准确判定、心肺功能调整以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此类患者安全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249例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监测、配合介入治疗房缺(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诊断标准及适应证选择。方法 10例ASD女性患者,均为单一缺损,其中1例患自身免疫缺陷病,1例安置单腔永久起搏器。全部患者术前均作体表超声(TTE),术中用食管超声(TEE)监测引导介入治疗全过程。结果 10例患者应用AGA-Amplatzer闭合器闭合成功,其中2例采用特制带小孔Amplatzer闭合器,技术成功率达100%。闭合型号为24~40mm。10例无并发症,术后2~3天出院。结论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ASD合并PH是必不可少的,在介入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结果及手术经验,探讨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直切口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1~11.0(4.4±2.8)岁,体重7.6~28.0(14.6±5.3)kg。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90°卧位,沿腋中线在第3肋骨上缘和第5肋骨下缘之间做垂直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沿膈神经前2 cm纵向切开心包并悬吊,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分别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肺动脉纵切口补片修补缺损。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主动脉插管,间断缝合心包,经第6肋间置胸腔引流管。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随访,了解患者家属满意度,复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结果经右侧腋下直切口顺利完成手术,无操作困难,无需延长手术切口或改变手术切口类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膈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或切口感染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发生。胸部切口长度4.4~7.0(5.07±0.66)cm。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经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患儿,未见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未见胸廓不对称。随访时见胸部切口长度短,位于腋窝下,隐蔽美观,所有患儿家属对此切口满意。结论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且其诸多优点能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受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163例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96例)采用经胸微创封堵术,对照组(67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操作和把握好中转开胸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们为20例房间隔缺损(房缺)病人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右侧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低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早期死亡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4年手术治疗的83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早期死亡。结论(1)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防治心律失常。(2)根据房间隔缺损心脏畸形病理解剖正确选择手术方案。(3)重视肺动脉高压的处理。(4)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5)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等均为提高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成功率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45例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病例术后监护的经验体会。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6~14岁。肺动脉压均在10kPa 以上。术后死亡5例(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呼吸衰竭,1例低排综合征)。术后监护主要经验是:延长呼吸器辅助呼吸时间,掌握停呼吸器和拔气管导管的指征;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肺部并发症;调整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肺动脉压和增加心排出量以及密切监护和治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酚妥拉明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酚妥拉明对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意义。 方法  3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后肺动脉收缩压 (PASP)的变化。根据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后肺动脉收缩压下降程度不同分为 A组和 B组。 A组 :2 1例 ,肺动脉收缩压下降≥ 2 .6 7k Pa(2 0mm Hg) ;B组 :12例 ,肺动脉收缩压下降 <2 .6 7k Pa(2 0 mm Hg)。比较两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律失常、死亡例数等。 结果 两组肺动脉收缩压均下降 ,A组肺动脉收缩压下降明显 ,其手术疗效好于 B组。A组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心律失常较 B组低 (P<0 .0 5 )。 结论 酚妥拉明试验对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及预后的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59例大型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在心脏不停跳下行VSD修补术的经验. 方法 59例大型VS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均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VSD修补术. 结果手术死亡1例,其余患者术后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发现残余漏4例和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未发现残余漏,无其他并发症和晚期死亡. 结论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大型VSD修补术,能更好地保护心肺功能,术中能避免残余漏和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5岁。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活动后心悸、气促,心功能Ⅲ级。入院后查体:心前区可闻及3/6级连续性机械样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P2)亢进。经心血管造影、心脏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片等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