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分别位于bcr/abl嵌合基因的Mbcrl第二外显子和abl的第二外显子上的两条引物,对18例慢粒白血病及2例急淋白血病标本进行逆转录PCR(RT-PCR)检测。结果:在18例包括ph(+)和ph(-)不同病期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血中均检出bcr/abl嵌合基因的表达,其中14例为K-28型表达,1例为L-6型表达,3例为K-28型,L-6型同时表达;2例急淋白血病标本中1例为K-28型表达。研究结果表明,1.bcr/abl嵌合基因是慢粒白血病的一个重要分子生物学特征;2.ph(+)和ph(-)慢粒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相同,即均有bcr/abl嵌合基因;3.至少部分急淋白血病与慢粒白血病有相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4.bcr的断裂点位置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有待进一步研究;5.同时表达L-6型和K-28型的情况多见于急变区,此现象提示体内可能同时有两类不同嵌合的白血病细胞或白血病急变期bcr出现新的重排。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TCRγ基因重排及IgH基因重排,结果发现,bcr/abl融合基因阳性5例,阳性率35.7%,其中4例为B-ALL,1例TCRγ及IgH基因重排均阴性。bcr/abl(+)患者与bcr/abl(-)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bcr/abl(+)患者治疗效果比bcr/abl(-)患者差。  相似文献   

3.
慢粒白血病abl癌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分别位于bcr/abl嵌合基因的Mbcr1第二外显子和abl的第二外显子上的两条引物,对18例慢粒白血病及2例急淋白血病本进行逆转录PCR检测。结果:18例包括ph(+)和ph(-)不同病期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血中均检出bcr/abl嵌合基因的表害,其中14例为K-28型表达,1例为L-6型表达,3例为K-28型,L-6型同时表达;2例急淋白血病标本中1例为K-28型表达。研究结果表明,1.bcr  相似文献   

4.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2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bcrablmRNA,在21例ph阳性的慢粒和2例ph阳性的急淋患者中,检出两种bcrabl融合基因mRNA(165bp或90bp),5例ph阴性的慢粒中,4例阳性,1例阴性,经治疗后ph染色体消失,RTPCR仍能检出bcrabl融合基因。本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从106个正常细胞RNA中检出1个白血病细胞。是对慢粒和部分急淋的诊断及监测的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 68岁1991年初诊时检查WBC190×109/L,外周血涂片原始细胞<5%,嗜碱细胞易见>10%,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粒+早幼粒细胞占13%,结合脾大显著、多汗、乏力等症状,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加速期。经羟基脲及α-2b干扰素治疗1月,病情回到慢粒的慢性期。出院后一直在门诊使用α2b干扰素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连续3a,Ph’染色体由阳性转成阴性,病程稳定。1998年5月8日以慢粒急性粒细胞变(简称慢粒急变)(Cml→M2)的诊断住院。当时血象:WBC2-4×109/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白血病和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例患者进行PBSCT,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悬液于4℃保存48-54h,分别采用MAC、CEP及CBE方案作移植前预处理。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于异基因PBSCT后+12天DNA指纹图提示供者的干细胞植活,+28天Ph染色体消失。+202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结论 非低温保存外周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bcr/abl 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了32例CML患者的bcr/abl mRNA。结果:30例检测到bcr/abl mRNA,其中19例检测到bcr exon3/abl exon2 mRNA,7例表达bcr exon2/abl exon2 mRNA。4例同时表达这两种mRNA。结论:Nested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bcr-abl融合基因设计并构建了3个针对不同位点的特异性单核酶体转录载体,通过体外切割试验比较其对bcr-abl合基因的切割效率,为慢粒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1)首先针对bcr-abl融合位点设计,合成3个相邻的锤头状核酶,将其定向克隆入改建的pDES载体中,构建3个单核酶体外转录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2)同时通过PCR方法扩增bcr-abl融合位点376bp序列,克隆人pBlue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leukemia,CML)变异Ph 染色体的形成。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以9 号、15 号、22 号整条染色体DNA探针和Mbcr/abl 易位探针检测7 例具有变异Ph 染色体的CML病人骨髓中期分裂相及间期细胞。结果:所有变异Ph 染色体易位至少涉及3 条染色体,并由标准Ph 染色体易位t(9 ;22)(q34 ;q11) 衍生而来。结论:FISH 技术比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更敏感,能准确分析变异Ph 染色体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近年来由于积极开展恶性血液病的生物学研究 ,对CML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对其诊断和治疗也取得显著进展。1 CML的发病机制CML最主要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是存在特异的Ph染色体 ,即t ( 9;2 2 ) ,这一易位使正常位于 9q34的c abl基因与 2 2 q11上的bcr基因发生融合 ,形成bcr/abl融合基因是恶性克隆的基因标志 ,它表达具有高酪氨酸激酶 (PTK)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过去一直认为CML髓系扩增是由于Ph克隆的高度增殖引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