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心血管系统病变,该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健康和劳动力的严重威胁,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心脏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心脏呢?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是微血管病变,如脑部、肾脏、眼底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等。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是人体唯一可以通过医生的肉眼观察到的病变。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存在说明身体其他器官或脏器的微血管病变也存在。临床已证实眼内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相符,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基本一致。所以我们通过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1糖尿病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伤害心脏是大家悉知的,包括:高血糖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致高血压、高血糖致微血管病变、高血糖致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直接致心肌细胞代谢紊乱等,总称为糖尿病心脏病变。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心脏病变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并发症及主要死因之一。根据其病理组织学改变一般分为4类:(1)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心肌内毛细血管病变);(2)糖尿病心脏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冠脉血栓形成);(3)糖尿病心肌病变;(4)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也有将前两者合并称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而分为3类者。一、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冠脉疾病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2~3倍.有证据表明DM及IGT均力冠际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般来说,糖尿病微小血管…  相似文献   

5.
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1)糖尿病与心血管事件;(2)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药物与心脏伤害;(3)糖尿病伴心脏病者对高血糖的治疗药物选择。谈谈相关方面的历史和现在。1 糖尿病与心脏病变目前认为主要包括: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DC)。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病理机制涉及内皮受损及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化反应的亢进、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激活等多个方面,现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以提高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三大类,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累及肾脏和眼,而且视网膜与肾脏微血管病变有相似的基础和特征。2001~2006年,我科收治800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异常心电图(ECG)检出率和ECG异常类型,探讨ECG对T2DM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时心脏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T2DM未并发微血管病变(对照组)患者和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观察组)患者各110例.对每例患者ECG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ECG异常39例,异常检出率35.45%;观察组患者ECG异常98例,异常检出率89.09%;两组ECG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CG异常类型均以ST-T改变最为常见,其次为心律失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ECG异常检出率高于未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临床应定期对T2DM进行ECG检查,并动态观察分析,及时发现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时心脏损害,对预防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和糖尿病心肌病(DCM)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有很多学说。本文旨在通过对C肽、凝血因子、血小板、D-二聚体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作用的综述,来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其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变,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导致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  相似文献   

11.
自噬是一种细胞应激和自我防御的机制,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吞噬、降解变性的大分子物质及受损的细胞器,从而实现物质的再循环及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自噬与糖尿病心脏病变发病有密切关系,自噬小体的生成及自噬与溶酶体解离功能紊乱在心肌细胞物质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心肌纤维化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糖尿病心脏病变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威胁糖尿病病人生命最危险的病理为心血管病变,约70%以上的病人死于心血管病的各种并发症。心血管病变基本病理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称为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病是一种慢性病变过程,也是糖尿病晚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共收治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23例,经正确治疗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讨论了趋化因子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表达水平发生的变化,说明了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糖尿病的某些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吴妹葳摘)  相似文献   

14.
陈玉 《内科》2008,3(1):117-118
糖尿病为全身系统性疾病,微血管病变是其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和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等。许多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异常在未出现微血管病变时已经存在,且血小板异常活化程度以有微血管病变者更为显著。血小板异常活化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笔者就糖尿病血小板功能异常与微血管病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致心脏损害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50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2型糖尿病未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出率与心电图异常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为88%(44/50),较对照组的34%(17/50)明显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及其他心电图异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造成的心脏损害,在糖尿病心肌病与糖尿病并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病群,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微血管病变,其中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和视网膜病变最为重要[1].DN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严重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衰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约占2型糖尿病的10%~20%,约占T2DM患者死亡的6% ~10%,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与血液流变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是临床医师十分关心的问题。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虽尚不清楚,但目前一致认为除了血管变化的因素外,血液流变性失调导致血液在微血管中的流动减慢起了重要作用。再者,成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也可引起血管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江  徐云生  黄延芹 《山东医药》2005,45(14):67-68
糖尿病是一组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几乎涉及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微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的特征性并发症,是多种器官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其主要改变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屏障功能破坏及进行性闭塞,组织缺氧。早期糖尿病以相关组织中微血管血流量增加和由此引起的血压增高为特点。微血管内皮细胞压力增加,引起更多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产生,其作为一种损伤性反应,必然引起微血管硬化症。糖尿病微血管改变主要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心肌病变等。现将近几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分子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NIDDM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IDDM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吴松华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个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占中国人糖尿病95%以上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所并发的微血管病变(以糖尿病肾病(DN)和视网膜病变(DR)为代表),是N...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重要的病变之一,目前已占双眼失明和视力致残第一位。但在临床中,面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带来的危害.每个患者所采取的态度均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