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结核因可引起严重的骨破坏、脊柱后凸畸形、脊髓神经受压等而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外科干预已成为其病灶清除、解除脊髓神经受压、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有效方式。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包括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腔镜辅助下治疗、微创入路及微创切口下治疗脊柱结核等一系列微创手术方式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就目前脊柱结核微创治疗的相关手术方式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29例延误诊原因分析邱永荣,候尚峰脊柱结核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延误诊断均使患者增加痛苦,甚或压迫脊髓神经瘫痪而致长期病废。1982~1992年,10年间本科共收治经手术病检证实脊柱结核58例,其中并不全瘫痪25例,占43%,高于文献报告8...  相似文献   

3.
程翔  康雄 《中国骨伤》2005,18(12):754-754
脊柱胸腰段是爆裂骨折不全瘫、脊柱结核的好发部位,此处脊髓前方受压,为前路手术首选。然而该处为胸腹脏器交界,部位深在,神经血管密度大,目前显示脊柱胸腰段常选用胸膜外入路,该术式创伤大、技术要求高、易发副损伤。我们在2000年11月-2004年11月对胸腰段前路手术56例中的25例采用经筋膜隙入路,不但显露容易,而且创伤小,防止了副损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外科手术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11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11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83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1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87例,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7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90-240min),平均出血量650m1(300-17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瘫痪加重2例。随访3~22个月,除一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压迫症状和体征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部位病理破坏程度,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为常见病,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2],但颈段脊髓内结核实属罕见。我院于2001年10月收治颈段脊髓内结核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外科手术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11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11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83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1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87例,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7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90~240min),平均出血量650ml(300~17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瘫痪加重2例。随访3~22个月,除一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压迫症状和体征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部位病理破坏程度,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的常见表现形式,约占所有结核病例数的2%,占肺外结核病例数的15%[1]。部分学者报道[2],由于近年来出现结核耐药菌增多,HIV感染率增加等因素导致脊柱结核的罹患率及复发率有所上升。脊柱结核以椎体骨质、椎间盘破坏为主,可伴有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受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致残率高。目前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效果较好,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脊柱结核患者病程不同、病变程度、形式差异较大,除药物治疗外,  相似文献   

8.
正脊柱结核作为常见的肺外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脊髓受压。脊柱结核复发率较低,但复发后常常导致窦道迁延不愈、脊柱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目前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存在脊柱畸形、伴严重神经损伤的患者,以达到神经减压、纠正后凸、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2])。由于结核病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的特点,以及手术时机或方法选择不当、术中病灶清  相似文献   

9.
观察前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采用该手术方法共治疗脊柱结核 37例。其中 :颈椎 3例 ,胸椎 5例 ,胸腰椎 17例 ,腰椎 12例 ;3例伴窦道形成 ;9例伴不同程度的脊髓和 (或 )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术前后凸成角 10°~ 72° ,平均 31°。结果 :平均随访 1.7年 ,优良率为 90 %,植骨融合率可达 95 %,后凸矫正角度 13°,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 ,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提高骨融合率 ,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各种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21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其中内固定9例。结果除1例外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复发1例,未内固定者1例植骨块脱出,内固定者无复发及不融合。结论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加用内固定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脊柱结核引起的隐匿性椎管内结核临床上较少报道。本病形成的椎管内结核肉芽肿和脓肿可直接对相邻脊髓神经等产生压迫,可较早产生神经受累的并发症。目的:探讨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例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患者术前行FSET1压脂序列强化,治疗上进行病灶清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动态观察结核中毒症状、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和病灶愈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1±3)个月。入院时红细胞沉降率平均为69.5mm/h,C反应蛋白平均为51.6mg/L。术后红细胞沉降率降至41.8mm/h,C反应蛋白降至22.3mg/L,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8~12周红细胞沉降率和CRP检测结果正常;病椎椎间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5个月,结核病灶治愈率为95.3%。13例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例胸椎结核术后6个月复诊时有部分改善。ODI评分术前为(35.56±9.15)分,末次随访时为(12.46±2.41)分。VAS评分术前为(9.9±1.5)分,末次随访时(4.25±1.9)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7例,末次随访时C级2例、D级3例、10例E级。结论: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术前MRI强化可为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治疗上宜抗结核化疗同时进行病灶清除、椎板减压和神经松解。  相似文献   

12.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多数是由于脊髓前方受压而表现出脊髓缺血缺氧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这一病理特征,自1995年起,采用椎体后缘切除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22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微创手术能否成为活动期脊柱结核治疗的主要手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柱结核有许多分期和分类的方法,如病理分期:分为渗出期、增殖期、干酪样变性期。解剖分类:分为松质骨结核、骨干结核、干骺端结核等。在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中,这些分期、分类还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我们根据病程对脊柱结核进行分期:(1)活动期,表现发热、盗汗、消瘦,腰背疼痛、僵硬、神经功能障碍、窦道等;(2)稳定期,脊柱结核病灶已经稳定,如没有形成严重后凸畸形、没有神经受压功能障碍、没有脊柱不稳时为临床治愈;如出现后遗症时(如逐渐形成后凸畸形、神经功能障碍和脊柱不稳)需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治疗失误的处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治疗失误的主要原因,探讨处理原则。方法:对104例首次外科治疗失误的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外科处理。结果:104例患者中,残存腰痛45例次,脊柱畸形30例次,脊柱不稳35例次,脊髓神经受压8例次,坐位失平衡8例次。经再次手术治疗后脊柱畸形患者明显改善;椎管残存压迫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椎管减压术后运动指数和感觉指数均增加;30例脊柱不稳定患者重建了脊柱稳定性;45例腰痛患者中40例腰痛消失或基本消失,5例仍有轻度腰痛需应用止痛药物,但不影响轮椅活动。结论: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失误的主要因素包括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技术失误和保守治疗不当。再处理方案主要参考首次治疗主要失误因素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脊柱前路单棒内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脊柱肿瘤、结核、椎体骨折等导致脊髓前方受压或脊柱失稳,采用脊柱前路减压内固定是常用的手术方法。前路内固定器材种类繁多,但多为进口或价格昂贵,使部分低收入患者无法承受。笔者自2004年5月~2006年10月,使用北京富乐公司生产的前路单棒内固定系统进行脊柱前路手术12例,效  相似文献   

16.
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目前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常见部位,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发病年龄以20~30岁的青年为高峰。其中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如诊治不及时,极易累及椎管,产生脊髓、神经压迫。因而脊柱结核早期诊断在整个骨关节结核的防治中占有重要位置。现就目前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几个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18.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居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其中椎体结核占大多数。结核菌侵蚀椎体骨质,早期会引起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脊柱失稳、脊柱畸形、椎旁脓肿,严重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少数结核菌会直接侵入椎管,在椎管内持续感染,形成炎性结核瘤,常常在不伴有明显脊柱失稳的情况下引起神经压迫。然而,目前文献中对此类病例报道较少,且缺乏临床处理策略的共识。我院收治了1例椎管内结核瘤致下肢不全瘫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 5例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及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结果:5例胸椎结核全瘫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均获成功,疗效满意,截瘫恢复满意。结论:脊柱结核一旦出现脊髓功能损害,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特别是CT.MRI明确病因后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高龄脊柱结核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好发于青少年,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渐低,但近来高龄脊柱结核有增加的趋势。现就我科1974~1994年收治的48例50岁以上脊柱结核病人做一总结。  临床资料1974~1994年我科共收治脊柱结核病人182例,其中50岁上48例,占263%,前10年占166%(17/102),后10年占387%(31/80);男30例,女18例,年龄50~71岁,平均615岁;颈椎2例,胸椎19例,胸腰段(T11~T2)19例,腰椎9例,其中T7,8、T10,11跳跃结核1例;合并脊髓压迫18例,占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