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NTF在周围神经损伤及再生中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干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表达及分布,方法:以犬喉返神经损伤及修复再生为实验模型,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CNTFmRNA及其蛋白反应产物的灰度及面积。结果:正常神经CNTF位于神经膜细胞中,神经切断后远段神经CNTF表达迅速下降,6周后消失,随着神经的再生CNTF表达逐渐增加,表达产物分布于包绕再生轴突及髓鞘的神经膜细胞质中,CNTF蛋白还出现于再生的轴突中,神经再生完成后,表达仍明显低于正常状态,近段神经干也出现类似远段的改变。结论:再生神经CNTF的表达呈下调型并与轴突再生有关,CNTF的重分布为神经再生提供合适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肢体局部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虽然周围神经具有再生能力,但神经损伤修复后其功能恢复仍不尽如人意,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成为目前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外源性促神经生成的药物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弥可保(甲钴胺,苏州卫才制药)是VitB12的甲基化活性制剂,口服、肌注、静脉等方法给药后甲钴胺均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提高周围神经再生效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神经外膜剪开剥离形成袖套状,切除部分神经束,吻合时保留约1.0mm间隙。利用该方法治疗15例,修复18条神经,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28.5岁。新鲜神经损伤11例,陈旧神经损伤4例。正中神经10条,尺神经5条,桡神经3条。结果:得到随访的患者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神经外膜袖套式吻合,为神经纤维的再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微环境,能够加快周围神经的再生,提高再生质量。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损伤后病理过程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神经再生速度缓慢、术后神经粘连卡压、神经肌肉萎缩,均影响着损伤神经的修复及靶器官的功能恢复,修复后肢体功能恢复不够理想。近年来,显微修复技术不断的提高,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相继崛起并且不断的完善,周围神经修复的质量大大提高,新的修复方法也不断的被提出,现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损伤(PNI)是手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一旦损伤后,即使在显微手术下进行外膜或束膜缝合,神经功能也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在我国,随着工业化程度加深和交通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于较小的神经损伤,可通过手术直接缝合,而应用传统显微外科自体神经移植是治疗大段的周围神经缺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供区的有限性、供体损伤及形态不一致、供区神经瘤形成及运动、感觉障碍等,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目前,周围神经损伤不仅仅局限于显微外科术的治疗,而涉及跨学科综合治疗。药理学、组织工程学、基因工程等都辅助参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该文简要地总结了周围神经的分类、病理生理及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潜在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神经导管在神经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外伤及其他因素如局部缺血.肿瘤等会造成神经系统的部分或全部损伤,从而导致功能丧失和其他神经性疾病。相对中枢神经而言,周围神经再生比较容易.其神经元的轴突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延伸生长并穿越受损伤区域,达到再生功能,此现象为神经损伤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借助于外科特别是显微外科的发展.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再生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作者回顾了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影响周围神经再生的多种因素,认为及早修复、正确的断端修剪、选择正确的修复方法、无创技术、适当的神经断端的缝合张力,利于神经再生,强调神经功能束的正确对位及理想的“细胞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研制组织工程化神经,借以修复长距离周围神经缺损是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显微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组织工程化神经是人工神经移植物与种子细胞的有机结合,有时还辅加神经营养因子等以促进种子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促进神经修复。近年来人们对组织工程化神经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应用神经导管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臣 《吉林医学》2009,30(23):2930-2932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神经缺损距离较小时,可采用端端吻合来修复。当待修复神经的缺损长度超过5mm时,直接吻合将存在张力,会形成内在的神经瘤,阻碍神经轴突的再生。应用自体神经移植是临床修复神经缺损的一种经典方式。然而自体神经移植会出现供区神经功能丧失;另外,对于较大、较粗的神经缺损,供区组织来源不足。为此,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已着眼于使用神经导管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以代替自体神经移植。本文就应用神经导管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马华  张澜  呼和  刘国栋 《医学综述》2013,19(8):1389-1392
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要优于断端相对旋转的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用小间隙桥接的缝合方法给神经一个密闭的自我选择空间,以有利于神经在此间隙内形成有效再生。自体神经外膜袖套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小间隙修复周围神经中的一种方法,自体神经外膜作为桥接物有其特有的优越性,比其他的小间隙缝合方法更容易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人们对影响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探索,在应用束膜和外膜缝合技术的基础上,已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成果应用到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研究中来,并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果。一致认为受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需要合适的微环境,其中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成年哺乳动物周围神经可以再生,但其功能不能完全恢复。随着人们对神经的解剖生理研究的深入和抗生素、显微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外科修复神经损伤的效果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要完全恢复其功能几乎不可能。因此,近十几年来,人们已从如何提高外科修复技术转向研究发生在再生神经末端微环境内的分于活动。尽管有人早已假设,周围神经末梢的一些生物因子对神经细胞胞体及突起的生长、发育起营养支持作用““,但直到1951年Levi—Montalclnl和Hamburger[’一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发现,这个推测才得以if[实。此后,学者们利用各种模型对神…  相似文献   

13.
神经束膜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唐世懋,马煜,袁晓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1972年Millesi[1]报道了束膜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优越性,国内王成琪等[2,3]认为束膜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优于传统的神经外膜缝...  相似文献   

14.
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治疗神经断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断裂神经的临床效果,分析20例前臂及腕部断裂神经采用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患者的资料,术后1年进行随访,按照低位神经损伤恢复的评定标准,全部病例患肢(指)浅感觉、肌力都有明显改善。采用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神经断裂,对周围神经的再生有明显作用。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一种有效、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报告1例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成功修复长段神经缺损的体会。方法 对3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骨间背侧神经以及1例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检查,并行肌电图检查。结果 1名患者术后9个月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结论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人体周围神经缺损,能够恢复神经功能。避免了取自体神经的弊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peripheral nerve,PN)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上一大率题,随着材料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用于神经缺损修复研究的桥接物品种越来越多。这些材料虽已被证明有一定的促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但修复效果仍然不满意,尚不能取代自体神经移植。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的兴起,组织工程化神经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神经支架复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ang W  Fan M  Zhi XD  Liu SH  Liu PD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6):688-691,i0011
目的探讨壳聚糖与琼脂糖水凝胶载体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制成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复合体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与琼脂糖水凝胶载体及外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制备成新型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复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术后16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等再生神经形态学观察.用单纯壳聚糖导管和自体神经分别作为阴性、阳性对照.结果复合支架组的神经再生数目和直径均优于单纯壳聚糖导管组(P<0.01),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当.结论壳聚糖与琼脂糖水凝胶载体及外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制备成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复合体对大鼠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再生微环境,可明显促进神经再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水平.  相似文献   

18.
神经修复的根本在于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成年哺乳动物的周围神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但神经损伤后能修复至正常功能却不常见。1979年,Lundborg指出神经再生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局部和整体多种因素的影响。近一段时期,神经修复技术已转到生长椎微环境和分子变化方面来。神经细胞突起的末端膨大称为生长锥,其内含微丝,微丝含肌动蛋白,生长锥内有很高的能量代谢,借以迁移运动。现在普遍认为外周神经细胞体  相似文献   

19.
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 :对 76例 91条神经损伤的病例分别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和神经外膜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 ,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应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 ,功能恢复良好 ,优良率为 87.1 %;神经外膜缝合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优良率为 75 .7%,两种方法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是当前面临的最棘手也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其致病因素广泛,可由外伤直接引起、或是囚周围神经肿瘤而人为切除部分神经组织引起、或是运动伤等原因引起。而且,周围神经损伤会导致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往往致残。这就迫切要求技术及理论的突破,以期找到一种能够经济有效地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方法.外科治疗周同神经损伤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治疗方法也由最初的断端直接缝合逐渐发展到自体神经移植再到现代的自体神经替代物移植和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