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苗  周平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350-1352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高血糖情况,并分析GDM孕妇产后高血糖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2月在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GDM孕妇206例,根据产后2个月的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产后高血糖组(54例)和产后血糖正常组(152例)。收集2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对其产后高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6例GDM孕妇产后发生高血糖共54例,产后高血糖发生率为26.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期BMI、巨大胎儿、糖尿病(DM)家族史、孕期OGTT异常项次、孕期使用胰岛素治疗、产后BMI、孕期空腹血糖水平、产后运动与GDM孕妇产后高血糖相关(均P <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261, P=0.023)、DM家族史(OR=3.865, P=0.001)、产后BMI(OR=2.502, P=0.020)、孕期空腹血糖(OR=2.130, P=0.029)、孕期OGTT异常项次增多(OR=4.864, P < 0.001)、孕期使用胰岛素治疗(OR=3.251, P=0.001)是GDM孕妇产后高血糖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年龄、DM家族史、产后BMI、孕期OGTT异常项次增多、孕期空腹血糖、孕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是GDM孕妇产后高血糖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预防产后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各孕期孕妇的血脂水平和变化情况,观察妊娠期糖尿病者和娩出巨大儿的孕妇血脂水平变化?方法:依托“孕期体重增长适宜值多中心队列研究”,收集江苏省丹阳市某医院516例单胎孕妇一般状况信息,妊娠早?中?晚期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观察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新生儿出生状况?比较出生巨大儿与出生非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者与正常妊娠者孕期血脂状况?比较不同孕前体重指数(BMI)孕妇之间孕早期和孕晚期血脂水平?结果:随着孕期进展孕妇血脂水平逐渐升高,而HDL-C/TC比值不断降低,LDL-C/HDL-C比值不断升高(均为P < 0.05)?但是在同一孕期内,巨大儿与非巨大儿母亲血脂状况几乎没有差别(均为P > 0.05);与正常妊娠者相比,GDM孕妇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具有明显较高的TG水平(均为P < 0.05)?孕前超重肥胖者孕早期血脂偏高,且GDM发病率较高,而不同孕前BMI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几乎没有差别?结论:孕早?中期高TG水平可能与GDM发生风险增大有关,孕前应使BMI达到正常水平避免孕早期血脂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性别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行糖耐量试验确诊的350例GDM孕妇作为GDM组,选择同期350例非GDM孕妇作为对照组,以单因素、多因素及分层分析评估胎儿性别与GDM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OR=1.039,95%CI1.009~1.070,P=0.011)、孕前体质指数(BMI)(OR=1.082,95%CI 1.006~1.163,P=0.034)、糖尿病家族史(OR=1.999,95%CI 1.065~3.750,P=0.031)及男性胎儿(OR=1.357,95%CI 1.002~1.838,P=0.048)均是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胎儿在年龄>35岁、孕前BMI>25 kg/m~2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中仍与GDM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除年龄、孕前BMI及糖尿病家族史这些传统的GDM危险因素,男性胎儿同样是孕妇GDM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表现在年龄>35岁、孕前BMI>25 kg/m~2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但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57-59
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PCOS合并GDM患者54例(GDM组)及未合并GDM的PCOS孕妇60例(非GDM组),收集受试者年龄、孕周、孕前BMI、孕前空腹胰岛素、孕前睾酮、孕期增加体重、糖尿病家族史,比较两组间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GDM组孕前BMI、孕前空腹胰岛素、孕前睾酮、孕期增加体重均高于非GDM组(均P0.05)。两组间糖尿病家族史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较高的孕前BMI、孕前空腹胰岛素、孕期增加体重为PCOS患者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OS女性孕前适当减重,控制高胰岛素血症,孕期合理控制体重增加,对于预防GDM的发生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妇女妊娠后不同孕期中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危险因素,以深入认识PCOS合并GDM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孕妇在孕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诊断为PCOS并接受规范治疗,并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科接受产前检查。根据孕中期(孕24周)、孕晚期(孕32周)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和正常组(非GDM组),其中GDM组孕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有20和28例,非GDM组孕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有77和69例,比较不同组别间孕妇的基本情况及雄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中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孕中期,GDM组与非GDM组的孕期增加体质量、胰岛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5.54±1.32) kg,非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4.08±0.91) kg,t=2.487,P=0.015;GDM组胰岛素为(30.35±8.70) pmol/L,非GDM组胰岛素为(25.47±7.56) pmol/L,t=3.289,P=0.001];在孕晚期,GDM组与非GDM组的孕期增加体质量、糖尿病家族史、睾酮及胰岛素水平有明显差异[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9.83±0.91) kg,非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8.61±1.23) kg,t=2.283,P=0.025;GDM组有糖尿病家族史10例,非GDM组胰岛素有糖尿病家族史9例, ?字2=3.939,P=0.047;GDM组睾酮为(3.49±1.65) nmol/L,非GDM组睾酮为(2.46±1.17) nmol/L,t=2.542,P=0.013;GDM组胰岛素为(33.78±7.01) pmol/L,非GDM组胰岛素为(27.12±6.39) pmol/L,t=4.108,P=0.000]。logistics分析提示,较高的孕期增加体质量、胰岛素水平是PCOS孕妇在孕中期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67,95%CI=1.912~3.355,P=0.029;OR=1.565,95%CI=1.287~1.921,P=0.007);较高的孕周增加体质量、睾酮和胰岛素水平是PCOS孕妇在孕晚期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40,95%CI=2.392~3.588,P=0.033;OR=1.587,95%CI=1.103~3.307,P=0.045;OR=2.735,95%CI=1.182~4.803,P=0.001)。结论:在孕中、晚期,较高的孕期增加体质量和胰岛素水平都是PCOS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较高的睾酮水平仅在孕晚期是PCOS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初产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病情况,分析影响GDM发病的危险因素,为GDM的预防、管理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建卡的孕11~16周初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于孕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GDM的危险因素。结果参与调查的600名初产妇中,有543名完成问卷调查和血糖检测,按照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诊断标准,检出GDM患者37例,发生率6.8%。GDM组孕妇年龄、孕前BMI和建卡时体重均高于糖耐量正常(NGT)组(P0.05);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GDM发生率为17.1%,明显高于孕前体重正常孕妇(7.0%)和孕前体重偏低孕妇(3.2%),家庭收入较高的孕妇GDM发生率为14.7%,高于家庭收入中等(8.0%)和偏少(4.0%)的孕妇,每日静坐时间≥5 h孕妇GDM发生率高于静坐时间5 h孕妇(8.0%vs 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孕前BMI(OR=1.190;95%CI=1.044~1.356)、年龄(OR=1.108;95%CI=1.011~1.215)和每日静坐时间≥5 h(OR=3.741;95%CI=1.108~12.632)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孕前BMI和每日静坐时间≥5 h是初产孕妇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深圳地区应尽早对初产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加强管理,以减少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74例早产儿为病例,382例足月儿为对照,收集孕妇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最后一次体重、孕周、家族史、疾病史以及孕期并发症等信息,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孕前BMI等因素与早产的关系,并估计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通过对早产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为2.461(95% CI:1.174~5.159, P=0.017),未发现孕前超重或孕前偏瘦与早产的关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儿家族史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1.781(95% CI:1.025~3.095, P=0.040)、3.831(95% CI:2.044~7.180, P<0.001)和3.675(95% CI:1.358~9.942, P=0.010)。结论: 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早产的发病率,孕妇需要加强孕前保健,在备孕期应控制孕前BMI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危险因素,患者背景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间住院病例96例GDM患者及200例糖筛查正常病例对照。从年龄、身高、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自然流产史、及孕期罹惠假丝酵母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DM组于年龄增加、孕前体重BMI、糖尿病家族史、自然流产史等因素中与糖筛查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沈峰  周锦扬  苍玉珍 《中外医疗》2013,(22):30-31,34
目的探讨影响巨大儿出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在该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并常规产前随诊的孕16~24周初产孕妇,检测血糖,根据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筛查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比较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并应用Logisitc回归分析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果巨大儿的发病率为4.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孕前体重、孕前BMI、孕期增长体重、妊娠糖尿病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dd ratio,OR)分别为1.12、1.08、1.13、4.96、2.10(P<0.05);纳入上述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孕前体重、孕前BMI、孕期增长体重、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1、1.09、1.13、4.92、2.20。结论年龄、孕前BMI、孕前体重、孕期增长体重、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脂肪分布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的关系,以早期发现、诊断GDM患者.方法:通过测量获得研究对象孕前或早孕期的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其孕前BMI;于孕24~28周测量获得研究对象的50g-GCT 1h血糖、75g-OGTT空腹血糖、1h、2h、3h血糖等.统计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指数大(OR=7.388,95%CI=1.045~52.244)、孕前腰围大(OR=4.054,95%CI=1.105~14.876)、年龄大(OR=3.596,95%CI=0.955~13.538)均增加孕妇发生GDM的风险.结论:孕前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GDM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临床上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对母婴近期或远期的健康均会产生不良的影响.GDM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孕妇年龄越大、产次越多,GDM发病风险也越高.若这两个已知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各组间的分布不均衡,可能会掩盖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初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年龄1?1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方法探究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旨在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其在孕中后期发生GDM的可能性,促进母婴健康.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科或营养科门诊定期行产检、营养咨询的24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2287例孕妇进入研究.在孕24~28周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确诊为GDM且资料完整的231例孕妇纳入GDM组.在糖耐量正常且资料完整的孕妇中,以GDM组年龄段为匹配因素进行1?1配对,用随机数字方法随机选择231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进入研究.受试者总体年龄22~45(28.82±4.03)岁.收集患者孕前BMI,孕早期尿酸、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脂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孕13周前及孕24周前体重增长,流产次数,乙肝表面抗原是否阳性,父、母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资料.比较2组孕前BMI、孕早期尿酸水平、孕早期FBG水平、孕13周前及孕24周前体重增长、早期血脂指标及HbAlc水平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GDM的危险因素.对2组孕妇孕24周前体重增长进行分层分析.结果:GDM组孕前BMI、孕早期尿酸水平、孕早期FBG水平、孕13周前及孕24周前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孕早期LDL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流产超过2次、孕前超重或肥胖、孕早期FBG超过5.1 mmol/L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孕24周前体重增长切点值的上升,GDM发病风险也逐渐增加,当切点值达到10 kg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988,P=0.004).孕早期HDL≥1.6 mmol/L是GDM的保护因素(OR=0.460,P=0.016),而孕24周前体重增长超过10 kg(OR=1.743,P=0.032)、孕早期FBG超过5.1 mmol/L(OR=3.488,P=0.001)、孕早期LDL≥2.50 mmol/L(OR=2.179,P=0.032)是GDM的危险因素.其中,孕早期FBG超过5.1 mmol/L对增加孕中后期发生GDM风险的影响最大.结论:在初产孕妇中,排除年龄的影响后,孕早期FBG及孕早期LDL水平越高,孕中后期发生GDM的风险越高.孕妇应当及早控制饮食,将孕24周前体重增长控制在10 kg以内,以降低发生GDM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贫血孕妇妊娠早期红细胞参数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预测妊娠糖尿病提供有效的参考手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本院完成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且资料完整符合条件的1 342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在初次产检时登记其妊娠5~13+6周之间血常规检查的红细胞参数值,于妊娠24~28周产检时进行75 g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妊娠14周前血红蛋白(Hb)第25?50?75位百分位数水平将孕妇分为4组:A组(≤P25)?B组(P25~P50)?C组(P50~P75)以及D组(≥P75),分析GDM与孕妇妊娠14周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导致GDM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D组GDM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 < 0.05);而RBC中C组与D组GDM发生率分别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CT中GDM发生率:B组?C组以及D组3组明显高于A组(P < 0.05),但是B组?C组以及D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妊娠期14周前Hb(β = 0.028,OR = 1.032)?RBC(β = 0.743,OR = 2.286)和HCT(β = 0.089,OR = 1.107)水平是导致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14周前不同红细胞参数水平与GDM发生率密切相关,随着Hb?RBC?HCT水平增加,GDM发生率也有增加;且Hb?RBC?HCT是导致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作为GDM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6~12周糖代谢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产后6~12周的糖代谢不同结局分为糖代谢正常组(120例)和糖代谢异常组(80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孕前、孕中和新生儿相关指标。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GDM患者产后6~12周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OGTT FPG和OGTT 2hP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DM患者产后6~12周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OR=2.177,P=0.002)、孕前BMI(OR肥胖=3.062,P=0.001;OR超重=0.038,P=0.036;OR正常=0.002,P=0.001)和糖尿病家族史(OR=6.968, P=0.030)。  结论  GDM患者产后出现糖代谢异常可能与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孕前BMI有关,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警惕相关危险因素,针对以上情况做好随访和防控措施,降低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HDC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分娩孕妇620例,通过自制HDCP孕妇调查问卷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收集,根据是否患有HDCP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DCP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在选取的620例孕妇中,120例孕妇发生HDCP,发生率为19.35%(120/620)。根据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剔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5个因素[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不良情绪、文化程度]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OR值4.312)、孕前BMI≥25(OR值0.149)、有高血压家族史(OR值0.269)、有不良情绪(OR值0.237)、文化程度(OR值0.153)为HDC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孕前BMI、高血压家族史、不良情绪、文化程度等是孕妇发生HDCP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需加强对孕前及孕期的宣教工作,定期产检,建议孕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期各阶段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其他危险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妊娠期GDM患者332例(GDM组),年龄(28.1±4.1)岁(20~38岁);血糖代谢正常的孕妇476例(对照组),年龄(26.8±5.3)岁(19~37岁)。通过问卷调查及整理医院的检测报告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1)GDM组年龄及孕前超质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孕20~28周,<35岁的各年龄组孕妇中,GDM组的体质量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孕20周前体质量增长及孕期体质量总增长方面,25~29及30~34岁的孕妇中,GDM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越大(OR=2.559,β=0.940,P=0.001)、孕28周前体质量增长越多(OR=2.421,β=0.884,P=0.002)、孕20周前空腹血糖值越高(OR=1.707,β=0.535,P=0.002)是妊娠期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对GDM的影响最大。结论 (1)孕28周前体质量增长值控制在12kg以内能降低GDM的发病风险;(2)对于>35岁的高龄孕妇应及早控制饮食,以降低患GDM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孕前肥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1 00例孕妇,根据其孕前的体质指数(BMI)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孕妇,体质指数(BMI≥25Kg/m2),对照组48例孕妇,体质指数(BM I<25Kg/m2).在妊娠中期对两组孕妇均进行糖尿病(GDM)筛查,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孕前体质指数与孕中期血糖指数呈正相关性.孕前体质指数(BMI )≥25Kg/m2的孕妇在孕中期GDM发病率高于孕前体质指数(BMI )<25Kg/m2的孕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孕期孕妇腰围的增大,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结论:孕前肥胖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体重指数与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萍  罗来敏  吴氢凯 《上海医学》2004,27(11):840-842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 (BMI)、孕期BMI增加值 (ΔBMI =分娩期BMI -孕前BMI)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 )、糖耐量异常 (GIGT)、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 333例单胎孕妇按孕前BMI随机分为消瘦组 (15 8例 )、正常组 (15 2例 )及肥胖组 (2 3例 ) ,对GDM、GIGT、PIH的发生率及妊娠结局作前瞻性分析。结果 肥胖组妊娠期GDM +GIGT及PIH发生率较正常组及消瘦组明显升高 (P值均<0 .0 1) ,肥胖组及消瘦组的GDM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阴道自然分娩率与剖宫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5 )。发生GDM、GIGT及PIH孕妇的孕期ΔBMI与无并发症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终止妊娠者孕期ΔBMI的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 ,发生巨大儿与未发生巨大儿者孕期ΔBMI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加值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孕前BMI与妊娠期GIGT、PIH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之间有密切关系 ,孕前控制体重可减少PIH、GDM和巨大儿的发生 ,而控制整个孕期体重增加更可减少巨大儿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症对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本院130例诊断胎儿生长受限病例并随机抽取130例正常对照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检测两组红细胞叶酸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对症处理及胎儿治疗情况,进一步将生长受限的胎儿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两个亚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相应孕周标准体重的比率?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之间的差异?结果:FGR组妊娠高血压疾病?贫血?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GDM?ICP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 0.05)?FGR组红细胞叶酸值明显低于非FGR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相应孕周标准体重的比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 < 0.05),干预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 < 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主要因素,同时贫血?叶酸缺乏?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也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根据病因给予干预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GDM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妇女保健科收治的GDM患者162例(观察组),按1∶1比例收集同期在我院妇女保健科产检的16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月收入、文化程度、胎次、糖尿病家族史、膳食模式等相关影响因素,分析GDM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孕前BMI、文化程度、胎次、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并发症、膳食、负性情绪与GDM发病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多胎次、糖尿病家族史、高能量摄食、高碳水化合物比例摄食是GDM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25(2.98~4.53)、4.06(2.77~4.28)、2.01(1.98~3.04)、3.21(2.25~3.96)、5.01(4.06~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肥胖、多胎次、糖尿病家族史、高能量摄食、高碳水化合物比例摄食是GDM的危险因素,单纯高蛋白质比例膳食与其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加强临床早期干预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在我市某医院确诊为GDM的患者(92例)及184例正常妊娠妇女,进行GDM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GDM患者孕前体重指数(BMI)、年龄、产次、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情绪、肝炎史、糖尿病家族史及母亲患糖尿病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市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孕妇年龄≥35岁、喜欢吃甜食、不良情绪和糖尿病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