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37例。男25例,女l2例;年龄1.5~32岁;心上型TAPVD23例、心内型l3例、心下型1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3例;行心导管检查l2例;多排螺旋CT(MDCT)检查2例。心上型采用心脏上翻法3例,双心房横切口12例,左房顶部入路3例。肺总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5例,作上腔静脉至右心房纵切口。心内型经右房斜切口,用较大的自体心包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将冠状静脉窦、肺静脉口隔入左心房。1例心下型,用心脏上翻方法将共同肺静脉干与左心房吻合。术中根据情况放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心律失常9例,低心排综合征3例,经治疗均痊愈。随访2~l6年,心功能NYHAⅠ级34例,Ⅱ级3例。无心律失常、无吻合口狭窄及肺静脉梗阻发生。结论术前明确诊断对设计手术方案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心血管照影及MDCT检查。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吻合口够大,血流通畅,防止肺静脉梗阻。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选择经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1.5~32岁;心上型TAPVD 23例、心内型13例、心下型1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3例;行心导管检查12例;多排螺旋CT(MDCT)检查2例.心上型采用心脏上翻法3例,双心房横切口12例,左房顶部入路3例.肺总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5例,作上腔静脉至右心房纵切口.心内型经右房斜切口,用较大的自体心包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将冠状静脉窦、肺静脉口隔入左心房.1例心下型,用心脏上翻方法将共同肺静脉干与左心房吻合.术中根据情况放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心律失常9例,低心排综合征3例,经治疗均痊愈.随访2~16年,心功能NYHA Ⅰ级34例,Ⅱ级3例.无心律失常、无吻合口狭窄及肺静脉梗阻发生.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对设计手术方案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心血管照影及MDCT检查.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吻合口够大,血流通畅,防止肺静脉梗阻.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TAPVD)治疗的经验。方法: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对18例TAPVD患儿行矫治手术,其中8例心上型采用左心房顶部入路。结果:痊愈15例,术后早期病死3例,病死率为16.7%。延迟关胸2例。心律失常4例,均经治疗痊愈。痊愈患儿随访4~48个月,心功能正常。结论:TAPVD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左心房与肺总静脉吻合口应足够大,避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2 3例 ,予行左心房后壁一肺静脉汇合部吻合及垂直静脉结扎术 ;心内型回流入冠状静脉窦者 4例 ,予切开冠状静脉窦上缘 ,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 1例 2 7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术后死于急性肺水肿 ,呼吸衰竭。余患者随访 6个月~ 5年 ,症状消失 ,效果良好。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一经诊断明确 ,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阻止进行性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提高该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32例,其中心上型18例,心内型13例,心下型1例。心上型经心内法吻合12例,心上法吻合6例。心内型均扩大共同静脉至4个肺静脉开口,再以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心下型采用左右心房联合切口,将左房后壁与共同静脉作侧侧吻合。结果手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3.1%,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68个月,1例心内型患者于术后6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死亡,余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是少见的,愈后较差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985~2002年近17年收治TAPVD(心上型)9例,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9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8~22岁,均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PDA,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自幼易患感冒,哭闹时发绀,有2例为重度。10~16岁以后出现活动后心慌、气  相似文献   

7.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是少见的,愈后较差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985—2002年近17年收治TAPVD(心上型)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婴儿期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11年12月18例年龄为1~22岁(平均5.3岁)的TAPVC患者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APVC矫治手术,其中2例心上型采用左房顶入路。结果 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早期病死及重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痊愈患者随访10~40个月,心功能正常。结论非婴儿期TAPVC患者可行TAPVC矫治手术,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4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1例行姑息性房间隔缺损扩大术,余3例经房间隔行左房后壁与肺总静脉吻合,用涤纶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手术无死亡,3例随访4个月-2年,无远期死亡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的关键在于左房与肺总静脉的吻合应足够大,避免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0.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e JR  Luo Y  Cheng P  Cao RW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5):1066-1068
目的 探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1997至2006年收治的38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病例资料.38例患儿术前均行超声检查,部分结合行右心导管造影或高螺旋CT检查,结合术中探查确诊;本组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补片修补扩大后的房间隔缺损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入左心房或者将垂直静脉与左心房直接吻合或用同种血管连接,矫正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同时纠正合并畸形.结果 1例患儿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2例术后分别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和肺动脉高压危象,治疗后康复;术后随诊3个月~7年,37例患儿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较易漏诊,超声应重视对肺静脉开口位置及血流的观察,必要时结合食管超声或造影检查,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有更高的确诊率;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Six cases of total anomalous pulmoanry venous {1rainage (TAPVD) were surgically repaired in the past 5 years. There were 2 cases of the intracardiac type, 3 0f the supracardiac type and l of the mixed type. There was no surgical mortality and the follow-up ranged from 3 months t0 5 years. One late death was due to pulmonary edema 10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other 5 were living and well. In the case of mixed type, it was a cor triatria- tum associated with anomalous left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 into the innominate vein* Embryo- logically, it was an incomplete form of TAPVD and was successfully repaired. This type of anomalous drainage is rare and its successful repair has seldom been report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VC)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均在中度低温外循环下将完全异位引流的肺静脉直接或通过房间隔缺损隔进入左心房,同时矫正合并心内畸形。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UCG)误诊3例,其中心上型2例,心内型1例。均经术中探查确诊为TAPVC。手术死亡1例,5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心功能良好。结论:术前明确TAPVC的诊断对指导手术非常重要。UCG不能明确诊断,应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或经术中探查方可确诊。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而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吻合口足够大、通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R)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2例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14岁。心上型8例,心内型13例,混合型1例。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APVR矫治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术后并发心律失常3例,呼吸道感染2例。结论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心上法治疗心上型TAPVR,手术部位显露好,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TAPVR的外科矫治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方法。方法:超声从胸骨上、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右房、右室的扩大程度,房间隔缺损引流方向及上下腔静脉是否扩张等,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杲:手术证实的28例TAPVC患儿中26例超声诊断为TAPVC,1例超声诊断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另1例诊断为三房心和TAPVC可能。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符合率为92.86%。28例TAPVC患儿中心上型17例,心内型11例。所有患儿的右房右室扩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心内型TAPVC中肺静脉干或4支肺静脉直接入右房或经冠状静脉窦入右房。心上型TAPVC经垂直静脉-左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入右房。结论:超声在胸骨上及剑突下多个切面探查可提高小儿TAPVC的诊断准确性。4支肺静脉各自入右房的TAPVC需与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和三房心鉴别。  相似文献   

15.
雷虹  朱正艳 《安徽医学》2007,28(5):400-401
目的总结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体会。方法4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3例心上型中,1例经房间沟行左心房后壁与肺静脉共干心外吻合,1例采用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间行心外吻合,余1例采用经房间隔缺损吻合法。另1例混合型采用扩大房间隔缺损至冠状静脉窦,用心包片修补房缺,将肺静脉开口分隔至左心房侧。以上4例患者术中均同时结扎垂直静脉。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患者恢复顺利。术后随访7个月~5年,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未见结性心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其中心上型手术方法以经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间行心外吻合较优越。  相似文献   

16.
婴儿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 J  Chen Q  Liu Y  Wu Q  Xu J  Li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3):1619-1621
目的 探讨婴儿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早期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 一岁以内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婴儿 2 8例 (男 2 3例 ,女 5例 )。手术矫治 2 4例 ,平均月龄 6 0 4± 3 34,平均体重为5 74kg± 1 2 2kg ;心上型 10例 (41 6 7% ) ,心内型 11例 (45 83% ) ,心下型 1例 (4 17% ) ,混合型 2例(8 33 % )。 4例患儿术前准备过程中缺氧发作致循环呼吸衰竭死亡 ,未能实施矫治手术 ,其余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 ,其中急诊手术 4例。结果 术后早期(30d)死亡 3例 (12 5 % )。心内型 1例因术后出血时间较长 ,二次开胸探查较晚致循环衰竭死亡 ;心上型 1例因术中吻合口渗血、心功能低下死亡 ;混合型 1例因术毕左房压高、不复跳 ,最终循环衰竭死亡。 4例急诊手术婴儿均存活。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室上性心律失常 (10例 )。结论 婴儿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早期手术疗效满意 ,远期结果有待观察。左房、左室及房间隔缺损大小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 ,必要时可行急诊手术。但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至2009年94例MSCT诊断的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其中78例经手术证实,(男性40例,女性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CT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对照。结果 78例行手术治疗的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者共29例,其中心上型7例、心脏型14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5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者共49例。与术后诊断相比,诊断正确符合率100%。结论 MSCT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检查方法,一次检查不仅解决心内结构连接异常外,还可同时了解合并畸形或其它并发症的诊断问题,对外科医师的手术处理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完全性肺静脉移位引流患儿在新生儿期实施手术的效果,分析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自2010年6月~2016年6月实施肺静脉移位引流纠治手术的新生儿21例,其中男性15例(71%),女性6例(29%),年龄中位数为20天,体重中位数为3.5kg,其中心上型10例,心内型6例,心下型4例,混合型1例;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手术死亡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死亡4例(19%),心上型1例,心内型1例,心下型2例;2例死于低心排,2例死于肺部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肺部感染、解剖分型、主动脉阻断时间、体重分级为影响手术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移位引流患儿在新生儿期实施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术前肺部感染、解剖分型、主动脉阻断时间、体重分级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