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供者年龄对活体亲属供肾脏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中国肾脏移植科学登记系统(CSRKT)备案登记的943例活体亲属供肾脏移植数据。按照供者的年龄不同分成≥60岁,50~59岁,40~49岁,30~39岁,30岁5组,比较受者术后并发症、肾功能及人/肾存活率情况。结果 5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肺部感染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1年的血肌酐(Scr)及1年人/肾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者年龄对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及短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1999年5月至8月我院对4例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施行了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供者3例为患者母亲 ,1例为患者父亲 ;年龄45~52岁。受者均为男性 ,年龄21~31岁。供者术后肝与肾功能、血与尿常规及血压均正常 ,平均住院15d出院。受者术后2~4d肾功能恢复正常 ,平均住院32d出院 ,随访9~12个月 ,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正常 ,近期未发生排拆反应。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国内很少开展 ,主要原因是受传统观念束缚较深 ,极少有人自愿捐肾 ,不了解亲属活体供肾的诸多好处。但是亲属活体供肾移植肾源广泛 ,组织配型理想 ,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活体供肾亲属肾移植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腹腔镜取肾活体亲属供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结果经术后2-50月随访,8例供者均无并发症出现,术后7~10d出院.8例受者肾移植术后恢复迅速,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腹腔镜活体取肾安全可行,活体亲属肾移植的存活率要高于尸体肾移植.活体供肾是一较好的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4.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四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效果及供者捐肾后的恢复情况。结果:4例供者均无并发症出现,术后9~11d出院。4例受者经8~20个月随访,术后恢复迅速,肾功能正常。结论: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受者的人/肾存活率优于尸体供肾;活体亲属供肾是扩大供肾来源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119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19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对照同期234例尸体肾移植受者,比较两组供肾热、冷缺血时间、供肾血管长度、植肾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供受者HLA错配率、术后3 d血肌酐下降速度、DGF发生率、急排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 亲属活体肾移植组供肾血管长度、供肾热、冷缺血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HLA六位点法错配率、DGF、急排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尸体肾移植组(P<0.01),而手术时间、术后3 d血清肌酐下降速度、1年人/肾存活率亲属活体肾移植组均明显大于尸体肾移植组(P<0.01).结论 亲属活体肾移植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尸体肾移植,远期(>1年)的临床效果比较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在有条件、技术成熟的移植中心亲属活体肾移植是患者家族内自救互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6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对68例活体亲属肾移植供受体的术前准备、取肾方式及术后用药、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 68例亲属供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1月~6年无手术并发症及肾功能异常改变.60例受者于术后1~3d血肌酐降至正常水平,15~22d痊愈出院;3例移植肾丧失功能,恢复血透;2例因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出现肾功能恢复延迟(DGF);2例分别于术后3月和6月因肺部感染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术前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等待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存活率高,是一种相对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但该手术仍是一种高风险手术,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总结同期完成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及尸体供肾移植51例的临床经验,分析不同肾脏来源的肾脏移植术后疗效,为开展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2年2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接受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51例受者、接受尸体供肾移植3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肾脏来源受者的性别、年龄、HLA位点配型、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免疫抑制方案、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意义.结果 51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其中1例术后7个月因骨髓抑制、重症感染自动出院后死亡.人/肾1a存活率为98.07%;尸体供肾移植手术成功,1例因术后5月多囊肾破裂大出血死亡,3例在术后1a内因重症肺部感染死亡,人/肾1a存活率87.10%.结论 2种不同来源的肾脏移植在并发症以及人/肾1a存活率等指标上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术前准备充分,配型好,术后并发症少,人/肾存活率高,肾脏来源较为广泛,为肾脏衰竭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亲属活体供肾的优点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总结19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临床资料。其中,男性受体11例,女性受体8例,年龄20 ~50岁,平均28.6岁;男性供体10例,女性供体9例,年龄38 ~62岁,平均52.8岁。结果:19例中有16例术后2 ~5d肾功能恢复正常,另外3例中,其中1例术后1周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抗排斥治疗,3周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术后2个月发现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行输尿管再植后肾功能恢复,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恢复延迟。结论:术前全面地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和化验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成功的保证。亲属肾移植的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少,移植效果优于尸肾移植,且能缓解肾源短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及同期19例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两组热缺血时间及冷缺血时间、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肾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亲属活体供肾组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术后6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亲属活体供肾组和尸体供肾组分别为0.0%和15.8%(P<0.05);术后6个月内的肾功能,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组明显优于尸体供肾移植组(P<0.01).结论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同期尸体供肾移植.  相似文献   

10.
易明  丰贵文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03-2707
目的探讨对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儿行抢先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进行了202例儿童肾移植手术,其中12例为抢先移植。通过收集12例肾脏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对ESRD儿童抢先移植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供肾中亲属活体(LD)与公民死亡捐献(DD)比例为11∶1,供受者男女比例均为8∶4,供者平均年龄为(13.89±4.52)岁,供者平均体质量为(39.33±8.75)kg,受者平均年龄为(13.61±1.70)岁,受者平均体质量为(39.00±4.67)kg。12例供肾动静脉均为单支,手术顺利,术前及术后1 d、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2~83个月血肌酐水平分别为(660.11±104.03)、(219.78±22.45)、(90.67±18.01)、(80.56±12.77)、(74.00±11.82)、(88.33±9.54)、(84.54±13.68)mol·L~(-1)。1例亲属活体供肾者最近1次随访肾功能为109 mol·L~(-1),肾功能良好。所有受者均未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GF)。1例LD受体术后4周发生移植肾感染,充分引流,接受敏感抗生素等治疗后恢复;1例DD受者术后8个月发生急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穿刺活检证实),接受甲强龙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6.5(5~83)个月,随访至今人肾存活率100%,所有受者术后12个月肾功能及1例亲属供者术后肾功能均稳定。结论抢先肾移植可使ESRD患儿获益,避免透析相关并发症是其主要优势,在较大的移植中心可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20、100、500umol/L)H2O2处理24h,建立动脉平滑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不同终浓度(2、10、50umol/L)的Res单纯作用或分别与100umol/LH202共同作用于动脉平滑肌细胞24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的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簇(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20、100、500umol/LH2O2处理人动脉平滑肌细胞24h后,动脉平滑肌细胞存活率和培养基上清液SOD活力均呈剂量依赖性地下降,细胞蛋白裂解液MDA含量活性则呈剂量依赖性地升高(P〈0.05)。2、10和50txmol/LRes与100umol/LH2O2共同作用动脉平滑肌细胞24h后,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存活率、SOD活力的下降以及MDA含量的升高,其中10和50umol/LRes+100umol/LH202处理组与100umol/LH2O2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和50umol/LRes+100Ixmol/LH202处理组DCF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100txmol/LH2O2模型组(P均〈0.05)。10和50btmol/LRes+100umol/LH2O2处理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7±3.0)%和(13.2±1.5)%,均显著低于100umol/LH2O2模型组的(27.2±3.6)%(均P〈0.05)。结论:Res可对抗H2O2诱导的动脉平滑肌细胞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ROS生成以及降低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Ⅰ)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对72例老年UAP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清cTnⅠ测定,并观察住院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UAP组血清cTnⅠ值为(1.96±0.61)μg/L,明显高于sAP组的(0.68±0.19)μg/L及对照组的(0.46±0.10)μg/L(P均〈0.01)。UAP组内,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Ⅰ~Ⅲ级血清cTnⅠ值相应增高[分别为(1.25±0.38)μg/L、(2.12±0.34)μg/L及(3.06±0.72)μg/L](P〈0.05)。对照组、SAP组及BraunwaldⅠ级UAP患者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18例Ⅱ级患者中,1例(其血清cTnⅠ≥1.5μg/L)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MI);33例Ⅲ级UAP患者中,21例血清cTnⅠ≥1.5μg/L患者中的9例发生心脏事件(6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3例心脏猝死),总心脏事件发生率16.7%;16例血清cTnⅠ〈1.5μg/L者仅1例发生非致命性MI,其总心脏事件发生率6.3%。血清cTnⅠ≥1.5μg/L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TnⅠ〈1.5μg/L者(P〈0.05),比数比(OR)为2.05(16.7%/6.3%),95%可信限为1.02~9.78。血清cTnⅠ≥1.5μg/L时判断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值为44.3%,阴性预测值为84.8%。结论血清cTnⅠ检测对老年UAP患者危险分层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氯甲烷对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20只/组):对照组,无任何处理;CoPP(钴-原卟啉)组,供肝收获前24 h供体腹腔注射CoPP 5 mg/kg;ZnPP(锌-原卟啉)组,供肝收获前24 h供体腹腔注射ZnPP 20mg/kg;MC(二氯甲烷)组,供肝收获前7 d,供体口服MC 500 ms/(kg·d).受体不作处理,采用双袖套法施行大鼠同基因原位肝移植(每组供体和受体各10只),移植后3 d每组各处死5只受体鼠,取出供肝并检测:移植后受体肝功能;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供肝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TUNEL法检测供肝细胞的凋亡;Suzuki标准评分评估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每组留下5只受体鼠观察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果 MC组、CoPP组血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75±16)、(65±28)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85±42)、(187±43)U/L]明显较对照组[ALT(346±45)U/L、AST(474±90)U/L]和ZnPP组[ALT(578±75)U/L、AST(1084±128)U/L]低(P<0.01).CoPP组肝脏移植物的HO-1表达量中位数为3.05,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MC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组和CoPP组的移植物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1%±0.6%、3.2%±0.8%,明显较对照组(12.5%±2.4%)和ZnPP组(25.8%±3.1%)低(P<0.05).MC组、CoPP组比对照组、ZnPP组的肝细胞损伤轻、炎症细胞浸润少,MC组、CoPP组的Suzuki评分分别为0.76±0.52、0.76±0.59,明显较对照组(1.32±0.74)和ZnPP组(1.80±0.70)低(P<0.05).MC组、CoPP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0、93 d,较对照组(85 d)、ZnPP组(12 d)延长(P<0.05).结论 HO-1上调和二氯甲烷对肝脏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供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对受体中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5年至2010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肾移植治疗的无急性排斥反应、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167例供受体为研究对象,其中亲属关系161例(97.0%)、夫妻关系5例(2.4%),帮扶关系1例(0.6%)。术前应用放射性核素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供体左右肾GFR。供体的双肾GFR为60.5~147.6 ml/min,将对象分为供肾GFR46ml/min 82例和供肾GFR≥46 ml/min 85例。两组受体的术前透析情况、HLA错配率,移植肾冷、热缺血时间、抗体诱导及免疫抑制方案等基本资料相似,评价患者术后中远期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供肾GFR46 ml/min组比较,供肾GFR≥46 ml/min组的血肌酐(Scr)在术后3年,4年较低,5年较高,术后3年、4年、5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术后3~5年两组受体S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法显示供者术前肾小球滤过率与受者术后3年、4年、5年Scr之间无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023,-0.042,0.005,P0.05)。结论活体肾移植供肾GFR高低对受体术后中远期(3~5年)的Scr整体水平及变化趋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方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肌酐水平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衰组,以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中Hcy的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衰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7.85±1.86umol/L、8.04±2.13umol/L、13.54±2.68umol/L、18.20±3.56umol/L和25.53±6.89umol/L。单纯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肾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可反映肾功能损伤,并对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2年7月武汉钢铁(集团)第二职工医院PHC患者76例(PHC组)、肝硬化患者53例(肝硬化组)和正常人群50例(对照组),采用酶偶联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GP73、AFP检测,分析两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PHC中的价值。结果①PHC组患者血清GP73[(208.3±53.6)μg/L]AFP[(871.2±497.6)μg/g/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74.8±26.4)、(91.7±68.5)μg/L]±11对照组[(31.6±7.7)、(12.7±7.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HC组患者血清GP73和AFP阳性检出率[81.6%(62/76)、63.2%(48/76)1分别高于肝硬化组[15.1%(8/53)、17.0%(9/53)]和对照组[0.0%(0/50)、0.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检测对PHC诊断灵敏度[96.1%(73/76)]高于GP73和AFP单项检测[81.6%(62/76)、63.2%(4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检测的特异性与单项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C患者血清中GP73和AFP水平较高.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对PHC早期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夫妻间供肾移植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夫妻间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10例夫妻间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男5例,女5例。年龄32~62岁(42.0±10.0)岁。5例行手助腹腔镜取肾,5例行小切口开放取肾。受者年龄32~61岁(43. 3±9.13)岁,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环抱素A/FK506+骁悉/硫唑嘌呤+泼尼松预防徘斥反应。10例患者随访3~40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0例供者术后1周内血肌酐较术前升高15%~25%,但均维持正常水平。随访超过1年的7例供者,肾功能均维持正常。受者术后发生急性徘斥反应1例,主要归因于未遵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术后3月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治疗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余8例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61天。10例受者术后血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急性徘斥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与同期的亲属肾移植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夫妻间供肾移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为预防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16例年龄≥65岁老年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营养相关指标水平,分析老年结核病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19.
夫妻间活体肾移植7例临床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7例夫妻间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7例夫妻间活体肾移植,妻供夫6例,夫供妻1例.所有供体术前进行系统评估,开放手术取肾,右肾2例,左肾5例.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7例供体术后10d出院,定期随访,最长者42月.所有供体血压、尿常规、肾功正常.受体/移植肾完全存活,移植肾存活最长时间42月.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恢复正常.结论夫妻间肾移植,虽然术前组织配型结果差,但供受者年纪轻,供肾质量高,移植效果好.其移植肾长期存活率与亲属活体供肾的相当.术前对供、受者应进行仔细全面综合评估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朱海 《中国医药导报》2014,(9):116-118,122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在预防老年(年龄≥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后造影剂肾病(CIN)中的作用.方法 以2010年2月~2012年5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住院行急诊PCI的109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水化+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观察组,n=55)和水化+安慰剂治疗组(对照组,n=54).两组均同时予水化治疗,观察组在入院后即刻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1200 mg,术后3d,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1200 mg,2次/d;对照组则于相应的时间给予安慰剂治疗.术后24、48、72 h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结果 观察组出现CIN 5例;而对照组发生CIN 14例,两组CIN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时间、支架数、造影剂用量比较[(6.25±l.82)min、(1.93±0.87)个、(158.7±36.2)mL比(6.78±l.63)min、(1.78±0.58)个、(150.9±33.2)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2 h BUN、Scr[(8.23±2.37)mmol/L、(110.50±17.21)μmol/L]低于对照组[(9.47±3.90)mmol/L、(122.66±19.91) μmol/L],GFR高于对照组[(69.09±19.03)mL/min比(60.12±24.57)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应用于老年急诊PCI患者可减少CIN的发生,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