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52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低于未合并微量白蛋白尿(NMAU)组(P<0.01).结论在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量白蛋白尿对2型糖尿病患死亡率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伴有或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进行回顾性对照观察。了解其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结果: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5年死亡率为30.6%。其中心脑血管病占68.3%,而白蛋白尿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5年死亡率为10.1%,心脑血管病占36.4%。结论: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死亡率显升高,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肾脏病变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降纤酶具有溶栓、抗凝、去纤等作用,我们应用降纤酶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观察其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的影响因素。方法 291例T2DM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119例和正常白蛋白尿(NAU)组172例。比较两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肌酐等指标,分析与U-ALB相关的指标。结果两组性别、BMI、舒张压、HbA1c、FBG、HDL、LDL、TC、TG和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U组较NAU组年龄大、病程长、收缩压和尿酸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龄、病程长、收缩压高和高尿酸是T2DM患者U-ALB的相关因素,积极干预控制尿酸和血压,有利于减少和延缓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夜间血压升高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血压、尿白蛋白尿排泄率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监测24h动态血压,根据初检时夜间与日间收缩压的比值,〉0.9为观察组(46例),≥0.9为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前瞻性研究,观察两组病人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的异同。[结果]观察组3年累计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26.09%,较对照组(7.41%)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P=0.031).[结论]夜间血压升高可能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要目的要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的意义。方法要采用透射比浊法对182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并与5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要2型糖尿病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检出率(36.26%)显著高于对照组(0.00%)。结论要尿微量白蛋白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可较早发现肾病患者,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能延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6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及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监测,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动态血压结果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病人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以夜间平均血压增高显著。结论 糖尿病组表现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以微量白蛋白组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60例初发轻中度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金芪降糖胶囊,对照组予二甲双胍片,治疗前后测UAER。[结果]治疗后两组UAER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芪降糖片除降血糖作用外还具有潜在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糖尿病引发的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而且近年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尿更是心血管病变的一个信号,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因此积极探索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的有效药物和方法成为近年来糖尿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牛磺酸是含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夜间血压升高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血压、尿白蛋白尿排泄率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监测24 h动态血压,根据初检时夜间与日间收缩压的比值,>0.9为观察组(46例),≥0.9为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前瞻性研究,观察两组病人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的异同。[结果]观察组3年累计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26.09%,较对照组(7.41%)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P=0.031)。[结论]夜间血压升高可能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何海军  葛震坤 《安徽医学》2013,34(7):926-928
目的观察和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危险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详细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身高、体质量、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同时测定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尿酸(UA)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对观察组患者不同级别高血压组其一般情况、血脂及UA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BMI、腰臀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G、TC、LDL-C、U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BMI、TG、TC、LDL-C及UA等,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积极控制患者的BMI,并重视生化指标的监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 UAER组),分别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LD)、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结果①两组比较,DM UAER组WHR、FPG、2hPG、HOMA-IR均高于DM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FPG(r=0.521)、2hPG(r=0.397)、HOME-IR(r=0.26)成正相关(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r=0.521、P<0.01)是影响UAE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空腹血糖是影响尿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孙校华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1):799-80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在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病程在5个月以上并已接受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2个月以上,晚餐后2h血糖<7.8mmol/L,但凌晨3时血糖>6.1mmol/L、晨7时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病人96例随机分成2组:A组48例,睡前加服二甲双胍片0.5g;B组48例,睡前加服瑞格列奈片0.5mg,治疗2周,观察各组间治疗结束时空腹血糖情况及血糖偏低情况的发生频率。结果睡前加服二甲双胍或瑞格列奈均可降低空腹血糖。A组空腹血糖从9.0±1.15mmol/L降到6.17±0.99mmol/L;B组空腹血糖从8.99±1.06mmol/L降到6.12±1.29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中二甲双胍组凌晨血糖偏低情况的发生频率(2/46)低于瑞格列奈组(9/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病人,睡前加服二甲双胍片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简便的治疗方法。若采用睡前加服瑞格列奈治疗,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MAU)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 2 8例 2型糖尿病病人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同时测定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 两组病人在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2hBG)、甘油三酯 (TG)、舒张压 (DBP)、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而收缩压 (SBP)、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血压控制不良将导致 2型糖尿病病人MAU。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方法 采用半定量比色尿试纸测定5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计算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正常、微量及大量尿白蛋白的患病率分别为66.67%、22.22%和11.1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可能有约1/3的患者存在肾病损害,应早期筛查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年龄和性别为配比条件,对101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获得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进行ACE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的作用后,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既往高血压史、患DM后豆类摄入增加等因素是发生DN的危险因素。结论 DN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病例组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UAER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分别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与血清脂联素之间的关系。正常对照组(NC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再将三组分别分为非肥胖亚组(Ⅰ)和肥胖亚组(Ⅱ),进一步观察肥胖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结果①糖尿病两组中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M+UAER组脂联素显著低于DM组(P〈0.05)。②糖尿病两组中肥胖亚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同组非肥胖亚组(P〈0.01);三组间相同BMI水平脂联素比较;肥胖亚组脂联素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肥胖亚组脂联素水平也依次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BMI、WHR、HOMA-IR、UAER、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S)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脂联素与BMI、HbA1c、TG独立相关。结论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正常人,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时血清脂联素水平更低。②血清脂联素水平受肥胖程度和类型(中心型肥胖)影响,与血糖代谢、甘油三脂水平、胰岛素抵抗程度及尿蛋白的排泄呈负相关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罗琳 《四川医学》2010,31(6):759-760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更好防治糖尿病足,预防截肢。方法测定34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足80例非糖尿病足260例,分析其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与非糖尿病足组比较,糖尿病足组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HbA1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重度PAD(下肢动脉病变)、吸烟、FIB、收缩压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PAD、吸烟、收缩压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FIB(纤维蛋白原)是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重度PAD、吸烟、收缩压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FIB。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7年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合并糖尿病足分为2组,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体重指数、腰围、入院时的血压、既往高血压病史及其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尿蛋白情况、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素.结果:糖尿病足所占比例为19.6%.糖尿病足组与非糖尿病足组相比,年龄、病程、收缩压、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白蛋白、糖尿病肾病3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血清蛋白水平、尿蛋白情况、糖尿病肾病等因素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有关,其中糖尿病病程、低白蛋白血症及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钟晓卫  李莎  付徐泉 《西部医学》2009,21(10):1653-1654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糖尿病肾病56例,另一组为非糖尿病肾病组52例。观察血压、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DN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DM病程(DOD)、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IR)、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非DN组(P〈0.001)。结论高血压、血脂、血糖和病程是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