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侧卧位前后联合入路在伴有后柱损伤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策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23例伴有后柱损伤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SchatzkerⅤ型14例,SchatzkerⅥ9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8~56岁,平均36.4岁。采用半侧卧位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行骨折复位钢板固定。术前常规行三维CT扫描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通过后内侧倒"L"形切口处理后髁及内侧髁骨折,前外侧切口处理前外侧髁骨折,术后早期行不负重功能锻炼。根据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标准及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3例患者均获满意复位,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6.8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满意;K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2~92分,平均86.9分,优良率为91.3%;两种标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半侧卧位可以完成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切口、多钢板内固定治疗伴有后柱损伤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力线及关节面平整,重建胫骨平台后柱的稳定性,允许膝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恩昌  唐萍  刘士明  张劼  韩震 《中国骨伤》2006,19(10):614-615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9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4~58岁,平均36岁。左侧2例,右侧7例。骨折类型:后外侧髁骨折5例,后内侧髁骨折1例,双髁骨折3例,采用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7例,良2例。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情况。结论:膝关节的后内和(或)外侧入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暴露后关节间隙及胫骨平台后髁,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有后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对35例伴有后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后内侧入路15例,后外侧入路11例,后内外联合入路9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根据 HSS 评分:优16例,良13例,中6例,优良率为82.9%。结论治疗伴有后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根据骨折部位采用后内侧、后外侧或后内外联合切口入路手术,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放置安全、创伤小、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8—2012-12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伴有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首先取后内侧入路稳定内侧柱,将后髁复位后选用克氏针、螺钉或钢板进行固定;外侧平台骨折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骨折,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31例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3.8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7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4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3.9%。1例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对于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便于操作,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后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17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中,9例行后内侧入路,6例行后外侧入路,2例行后内后外侧联合入路。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术后X线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进行评估,术后12个月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方法(H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3.6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30周。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平均15.80(13~18)分。HSS评分平均86.50(73~96)分。术后3例患者发生切口问题,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末次随访无1例发生感染、骨不愈合、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膝关节不稳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应用后外侧入路,后内侧髁骨折应用后内侧入路,后内后外侧髁均骨折可以应用后内和后外联合入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时采用后正中S形入路;直视下进行平台的复位和固定,允许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该类骨折损伤特点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7月对21例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男13例,女8例.年龄27 ~56岁,平均36.7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后内侧骨折6例,后外侧骨折7例,后内、后外侧同时累及8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例,交通事故伤16例,运动损伤2例.[结果]本组1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4个月(12~24个月),所有骨折在10 ~ 15周愈合,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4.8周.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10—2015-03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41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术后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手术复位效果,骨折完全愈合后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14~31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平均15.4(11~18)分;优17例,良20例,可4例,优良率90.2%。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1.5(57~95)分;优16例,良2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7.8%。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及骨折均顺利愈合。结论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患者采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显露骨折,行T形钢板固定,对关节面塌陷者予以植骨。结果骨折获解剖复位12例,一般复位4例。16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骨折于术后6~9个月达临床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内固定失效、关节僵硬、创伤性骨关节炎、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erchant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3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可在直视下复位关节面,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主要为膝关节屈曲位受到轴向暴力造成胫骨平台后髁在冠状面上的劈裂,故又称屈曲型胫骨平台骨折.严重者可伴膝关节韧带损伤,此类骨折临床上较为少见.因累及胫骨平台后部,且骨折线常常越过中线累及另一侧后髁,应用常规的前外侧入路和前内侧入路很难进行骨折的暴露和固定,正中切口又容易损伤血管、神经.Carlson[1]、Du Wayne和Carlsont[2]应用其描述的胫骨平台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疗效满意.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6年8月采用后内或后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12例此种类型骨折患者,获得满意的复位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侧后方入路治疗12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显露后内侧髁,后外侧入路自腘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分别显露后外侧髁。采用3.5mmT形钢板或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于胫骨后内或后外侧固定骨块。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依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1例,良1例。结论采用侧后方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直视下方便复位和固定,有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后内侧、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5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8例;年龄22~76岁,平均46.4岁.骨折按AO/OTA分型:41-B1型4例,41-B2型6例,41-B3型15例;按Luo等提出的三柱分型均为后柱骨折.1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15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后方骨折使用支撑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3.2个月(10 ~ 24个月)随访.术后即刻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评分为13~18分,平均16.5分;其中优20例,良4例,可l例,优良率为96.0%.25例患者完全负重下无疼痛感,X线片示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3.9周(12~18周).末见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1分(74~97分),其中优17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膝关节活动度为0~ 125°.结论 对于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改良后内侧、后外侧入路能较好地暴露骨折部位,且允许直视下复位骨折和采用后方支撑钢板固定骨折,对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2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8~58岁,平均42.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4例,扭伤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单纯后外侧髁骨折1例,后外侧髁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9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5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90 min~32 h,中位时间4.5 h。入院至手术时间5~12 d,平均7.8 d。取腓骨小头上入路,骨折复位Pilon钢板固定;一期处理合并骨折及半月板损伤。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防时间6~26个月,平均19.1个月。术后无肢体麻木、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2周;随访期间均无内固定物松动及关节面丢失发生。末次随访时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获18~30分,平均27.9分;其中优16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5%。结论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内侧切口T形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6年11月共收治23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7例为单纯后内侧骨折,16例为合并后内侧骨折的平台双髁骨折患者。对内侧平台骨折均采用后内侧切口显露,3.5 mm系统或4.5 mm系统T形钢板固定,合并外侧平台骨折的患者另取前外侧切口显露,双钢板固定。术后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发生。术后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8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78%。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100°~130°,HSS评分65~96分,优9例,良10例,中4例,优良率83%。[结论]胫骨后内侧切口结合T形钢板能较好的复位固定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Hoffa骨折为股骨髁冠状面骨折,临床较为罕见容易漏诊,且对如何治疗此类骨折及治疗效果评价报道很少。本院于1999年3月~2005年6月收治Hoffa骨折患者6例,均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0~63岁,平均31岁;车祸伤3例,煤矿事故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外髁骨折5例,其中合并胫骨平台骨折1例,内髁骨折1例;按Letenneur分类法分类,Ⅰ型骨折1例,Ⅱ型1例,Ⅲ型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47 h。1·2治疗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微屈,膑旁前外侧或内侧切口入路打开关节腔,将髌骨牵开暴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150-1152
<正>Hoffa骨折是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累及一个或两个髁突,通常累及外侧髁,属关节内骨折,临床罕见,易漏诊,主要由高能量损伤所致[1]。由低能量损伤所致并合并胫骨平台骨折、腓骨颈骨折、内侧髁骨皮质撕裂骨折的病例极为罕见,未见文献报道。本院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采用膝后外侧入路和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胫骨外髁截骨联合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17例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4 ~ 59岁,平均40.8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V型10例,Ⅵ型7例.均采用胫骨外髁截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后12周内患肢不负重. 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2 ~ 17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17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2~18周).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Rasmussen 评分为18 ~ 26分,平均23.6分,其中优13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 胫骨外髁截骨显露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联合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对伴有后外侧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1月入院接受手术的65例伴有后外侧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前内侧联合外侧入路)、研究组(后中联合前外侧入路)。通过24个月的随访评价不同入路方式对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膝关节稳定、活动度、步态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术后24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较于前内侧联合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后中联合前外侧入路方式治疗伴有后外侧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向阳  张辉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2):928-930
目的探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2 3例,闭合性骨折1 8例,开放性骨折5例,其中G ustiloⅠ型3例,Ⅱ型2例。术中应用前外侧切口15例,前外侧切口加后内侧切口8例。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07°。按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法进行术后评分,平均为87.3分。术后皮肤坏死2例,切口感染1例,胫骨平台高度丢失3例。结论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9.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CT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关节面骨折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发生率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 5月至 2013年 1月 30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 CT图像及临床资料,其中 45例 CT图像缺失或不兼容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PACS)系统予排除,共纳入 264 例患者资料。确定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关节面骨折块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发生率并测量其骨折线的轴向角度、受累面积、矢状位角度、骨折块高度及移位程度等形态学参数。结果 在 264例胫骨平台骨折中,共检测到 39例胫骨平台骨折存在后外侧象限关节面骨折块,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发生率为 14.8%(39/264)。其中男 18例,女 21例;年龄 31~70岁,平均 52岁;左侧 17例,右侧 22例。致伤原因:交通伤 22例,重物砸伤 2例,摔伤 11例,受伤原因不明 4例。后外侧象限关节面骨折块的骨折线偏于冠状位,骨折线轴向角度为-43°~62°,平均 22°;受累的后外侧骨折块面积占整个胫骨平台面积的 8%~32%,平均 14.1%;后外侧平台骨折块的矢状位角度为 58°~97°,平均 76°,提示该骨折块在垂直剪切应力下易发生移位;后外侧骨折块的高度为 18~42 mm,平均 28 mm;后外侧髁骨折块平均移位 2~19 mm,平均 10.48 mm。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外侧平台关节面的发生率为 14.8%;胫骨后外侧平台关节面的骨折线偏于冠状位且矢状位角度较大,骨折块所累及的关节面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51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采用影像学检查分析骨折块大小,骨折线的角度以及合并膝关节内韧带、半月板等损伤情况。单纯后内侧骨折21例采用前内侧切口复位内固定,单纯后外侧骨折16例采用前外侧入路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后内侧合并后外侧平台骨折14例采用前外侧切口结合前内侧切口或前正中切口外侧支撑钢板加内侧拉力螺钉或钢板内固定。结果 49例一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5(50-160)min。51例均获随访8-48个月,平均21.5个月。末次随访时,Rasmussen影像学评分:优25例,良1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6.3%;Rasmussen功能评分:优13例,良28例,可5例,差5例,优良率80.4%。结论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具有影像学特异性,经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具有可行性,并可同时处理合并的关节内软组织损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