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的细胞免疫能否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其机制.方法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直接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以源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DC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建立裸鼠人肝癌细胞系HepG2移植瘤模型.以CTL治疗裸鼠HepG2移植瘤并观察治疗效果,检测移植瘤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DC诱导的CTL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而抑制移植瘤生长.结论经肿瘤抗原激发的DC有可能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胃癌移植瘤免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的抗肿瘤免疫能否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并预防其发生。方法 联合应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介素 4(IL 4)直接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 ;以SGC -790 1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使其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建立裸鼠SGC -790 1细胞移植瘤模型 ;DC诱导的CTL治疗裸鼠SGC -790 1细胞移植瘤 ,观察移植瘤生长 ;DC诱导的CTL预防性治疗裸鼠 ,观察随后接种的SGC -790 1细胞移植瘤发生情况。结果 DC诱导的CTL不仅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并能预防其发生。结论 经肿瘤抗原激活的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有可能在治疗肿瘤及预防其术后复发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沉默G250基因对肾癌786-0细胞体内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G250的siRNA表达质粒pshRNA-G250并转染肾癌786-0细胞,12只BALB/c裸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干扰成瘤组,干扰成瘤组每只裸鼠皮下接种5 ×106个G250基因沉默后的肾癌786-0细胞(786-0/si-G250-b),以转染空质粒的细胞(786-0/si-G250-0)为对照.观察裸鼠成瘤增时间、成瘤率、肿瘤体积变化、绘制生长曲线.成瘤3周后,处死裸鼠,称重瘤块,计算抑瘤率.结果 5×106个细胞皮下接种BALB/c裸鼠均成瘤,实验和对照组肿瘤出现时间分别为(11±1.5)、(15±2.4)d(t=3.381,P =0.007).7个不同时间点肿瘤的生长体积具有统计学意义(F=84.836,P=0.000).成瘤3 w后,肿瘤重量分别为(22.224 +5.145) mg、( 37.353±9.332) mg,(t=3.475,P =0.006),干扰组肿瘤成瘤抑制率为40.50%.结论 G250基因表达沉默抑制了肾癌细胞的体内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由携带HPV-16 E6/E7基因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免疫得到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裸鼠体内对官颈癌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诱导培养C57B L/6小鼠骨髓的未成熟DC(imDC),将已经成功构建的携带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 E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imDC,Western印迹检测E7蛋白的表达;构建裸鼠官颈癌细胞移植瘤模型,应用DC疫苗诱导的CTL处理后,观察裸鼠肿瘤的体积变化;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经DC疫苗免疫的BALB/c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脾脏组织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结果 成功培养出DC并制备出DC疫苗;第28天各组裸鼠肿瘤体积pAd-E6E7-DC-CTL-CaSki组与对照组pAd-mock-DC-CTL-CaSki组、DC-CTL-CaSki组、CaSki组相比较,pAd-E6E7-DC-CTL-CaSki组裸鼠肿瘤体积最小(P<0.05);CCK8法检测经DC疫苗免疫的BALB/c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pAd-E6/E7-DC组淋巴细胞OD值明显高于pAd-mock-DC组、DC组和PBS组(P<0.01);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裸鼠脾脏组织CD4 T淋巴细胞的表达结果显示,pAd-E6E7-DC-CTL-CaSki组CD4表达量最高,pAd-mock-DC-CTL-CaSki组和DC-CTL-CaSki组CD4表达量次之,CaSki组CD4表达量最低.结论 带有HPV-16 E6/E7基因修饰的DC疫苗,能够促进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的增殖,诱导CTL抑制裸鼠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用人胃癌细胞抗原致敏成熟树突状细胞(DC)。将DC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注射到胃癌裸鼠体内。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移植瘤细胞C0/G1、S、G2/M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DC活化的特异性CTL作用于裸鼠皮下移植瘤,可显著抑制其生长,瘤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变性。特异性CTL作用后,裸鼠皮下移植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I)为(24.39±2.46)%,显著低于非抗原特异CTL作用后组的(31.24±3.85)%和对照组的(32.78±4.17)%;凋亡细胞比率为(15.83±2.77)%,显著高于非抗原特异CTL组的(7.28±2.26)%和对照组的(9.15±1.33)%,P均〈0.05。认为胃癌细胞抗原致敏DCs活化的CTL在体内可特异性的抑制裸鼠移植瘤细胞生长、增殖,促进瘤细胞凋亡,有效预防裸鼠移植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与化疗药物顺铂联合应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试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H、顺铂以及CH与顺铂联用对人NSCLC细胞株A54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CH、顺铂以及CH与顺铂联用对A549细胞成瘤性的影响.应用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倚瘤裸鼠分为CH组、顺铂组、CH+顺铂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5只,裸鼠分别腹腔注射CH、顺铂、CH+顺铂和生理盐水(共3周,顺铂及生理盐水每周注射1次,CH每周注射2次),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CH可抑制NSCLC细胞株A549增殖,浓度增加其细胞毒作用亦增强,CH与顺铂联用呈协同或相加作用;CH组、顺铂组及CH+顺铂组A54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36±0.70)%、(5.23±0.55)%及(17.28±2.17)%,均高于对照组的(2.75±0.35)%(t=7.88,P<0.05),CH+顺铂组A54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高于CH组及顺铂组(t=5.62,P<0.05);裸鼠移植瘤体内实验结果表明,CH及顺铂均町抑制移植瘤的生长,CH+顺铂组的抑瘤率(80.5%)高于CH组(72.4%)及顺铂(64.3%)组(t=11.34,P<0.01).结论 CH与顺铂联用对A549细胞及裸鼠移植瘤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诱导其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在裸鼠体内诱导HepG2细胞T-cadherin的表达,及其对HepG2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皮下接种法建立HepG2细胞裸鼠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11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裸鼠给予5-Aza-CdR注射,对照组裸鼠注射等量PBS.4wk后处死裸鼠,观察种植瘤的生长情况,用RT-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用药4wk后,实验组肿瘤组织的T-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6.613, P<0.05);对照组HepG2细胞几乎检测不到T-cadherin蛋白表达,而实验组裸鼠种植瘤细胞膜上可检测到T-cadherin蛋白表达;实验组肿瘤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肿瘤平均体积(t=2.337,P=0.025).结论:5-Aza-CdR能诱导裸鼠皮下种植HepG2瘤细胞的T-cadherin表达,抑制HepG2种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为5-Aza-CdR使甲基化的T-cadherin启动子去甲基化,恢复T-cadherin的表达,从而抑制HepG2种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食管鳞癌细胞株中是否存在抑瘤作用.方法 应用RT-PCR法在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30、TE-1、EC109、EC9706中筛选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水平最高者,并将其用于接种和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裸鼠均分为对照组、培哚普利组、苯那普利组(n=6),分别予0.9% NaCl溶液、培哚普利(4 mg/kg)、苯那普利(6 mg/kg)干预.测定各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瘤体组织内CD31的表达,并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EC9706细胞株中VEGFmRNA表达水平最高.在第2和第3周时,各组移植瘤体积无明显差异.在第4和第5周时,培哚普利组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抑瘤率分别为24.6%和21.1%,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0和-3.120,P=0.035和0.008),抑瘤率分别为33.1%和45.4%.经培哚普利和苯那普利干预后裸鼠移植瘤组织内CD31表达水平有所降低.苯那普利组MVD明显低于对照组(10.98±1.18比13.98±1.76,t=-3.732,P=0.002),培哚普利组(12.41±1.15)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3,P=0.07).结论 苯那普利(6 mg/kg)能明显抑制EC9706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其抑瘤机制之一.培哚普利(4 mg/kg)可能存在类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加载了野生型p53基因的树突细胞(DC)对不同位点p53基因突变肿瘤得庖咧瘟谱饔?方法通过锥虫蓝染色、同种异体混合白细胞反应及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表面分子,评估腺病毒(Ad)-p53感染DC是否影响DC的免疫功能.以Ad或转导了野生型p53基因的Ad分别感染骨髓De(Ad-DC和Ad-p53-DC)后,静脉注射免疫C57BL/6小鼠各5只,分离脾细胞,采用标准6 h51 Cr释放试验测定其诱导不同肿瘤细胞系(MethA、D459和P81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效应细胞(Ad-p53-DC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和靶细胞(Ad-p53-P815和D459)孵育时分别加入抗CD4抗体或抗CD8抗体,观察CTL的活性变化.使用MethA和D459肿瘤细胞系得到不同的荷瘤鼠,于肿瘤形成前后分别使用Ad-p53-DC免疫,Ad-DC对照,当实体瘤三维直径之和>20 cm时处死小鼠,用生存曲线评估Ad-p53-DC免疫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结果 (1)Ad-p53-DC免疫诱导的抗Ad-p53-P815、D459和MethA的CTL反应(效应细胞:靶细胞=50:1)分别为(27.8±3.4)%、(23.5±2.7)%及(58.3±9.2)%,与Ad-DC免疫诱导的反应[(9.3±1.8)%、(4.6±1.0)%及(23.5 ±3.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d值分别为5.79、3.68、5.02,均P<0.05).Ad-p53-DC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Ad-p53-P815或D459的CTL活性,抗CD4组[(59.8 ±4.6)%、(18.9±2.4)%]与无抗体组[(64.4±6.3)%、(22.2±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值分别为0.84、0.91,均P>0.05),而抗CD8组[(26.7±2.8)%、(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d值分别为9.03、7.67,均P<0.05).抗CD8组与抗CD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d值分别为8.79、9.18,均P<0.05).(2)Ad-p53-DC和Ad-DC静脉注射2次免疫小鼠后,分别以D459细胞或MethA肉瘤细胞荷瘤20只小鼠.在Ad-p53-DC免疫组分别有14只和16只小鼠肿瘤的生长得到完全抑制,与Ad-DC免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2、5.86,P<0.05).皮下接种小鼠D459后,Ad-p53-DC免疫治疗组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比Ad-DC组延缓2周左右,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值为9.48,P<0.05).结论 Ad-p53-DC可诱导抗MethA、P815和D459靶细胞的由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CTL反应,并抑制鼠体内肿瘤细胞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IK细胞对裸鼠人胃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给予多种细胞因子(rhIFN-γ、CD3mcAb、rhlL-2、rhlL-1), 诱导生成CIK细胞.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 接种至40只裸鼠右腋皮下, 10 d后随机分2组, 每组20只, 分别为CIK组和对照组. 连续5 d在接种肿瘤细胞部位处给予CIK细胞和生理盐水注射治疗, 观察CIK细胞对胃癌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疗效.结果: CIK组胃癌肿块质量和生存期与对照组相比,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1.21±0.34 g vs2.73±0.45 g, 65.8±6.2 d vs 44.3±4.8 d, 均P<0.01). 裸鼠体内实验表明, 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其抑瘤率可达47.6%,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CIK细胞在裸鼠体内对人胃癌移植瘤有特异性抑瘤作用, 并可以延长裸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范国权  史彤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9,14(12):726-729
背景:树突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可激活初始型T细胞,生成辅助性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DC具有特异性呈递肿瘤抗原的能力,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HepG2细胞抗原对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诱导分化的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后,加入细胞因子组合诱导生成DC并将其分成HepG2细胞抗原负载组和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测定DC生成率和免疫表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干扰素-γ(IFN-γ)含量,以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DC生成率为60.2%±9.4%。与对照组相比,HepG2细胞抗原负载组DC免疫表型CD1a^+/CD40^+、CD83^+/CD86^+、CD14^+/HLA-DR^+比例显著增高(57.6%±5.4%对33.2%±6.0%、32.5%±3.9%对26.0%±2.8%、38.1%±2.6%对29.1%±2.1%,P〈0.01);IFN-γ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高;CTL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43.3%±11.3%对13.9%±4.6%,P〈0.01)。结论:应用HepG2细胞抗原孵育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可诱导分化成熟DC,DC可促进异基因淋巴细胞活化分泌IFN-γ,并产生特异性CTL细胞,杀伤肝癌HepG2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光动力疗法(PDT)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目前关于PDT在体内靶向治疗胰腺癌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以量子点-RGD(QDs-RGD)探针为光敏剂的PDT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移植瘤裸鼠的治疗效应。方法:合成QDs-RGD探针,制备胰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术观察QDs-RGD、QDs探针注射入模型裸鼠体内1、5、10、24 h后的显影情况。取40只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单纯光照组(激光630 nm,120 J/cm2,持续照射20 min);PDT组(QDs-RGD 0.5 nmol+激光照射);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50 mg/kg);联合治疗组(QDs-RGD 0.5 nmol+激光照射+吉西他滨50 mg/kg)。第18 d处死全部裸鼠,取出瘤体,称重并测量体积,计算抑瘤率。结果:QDs-RGD注射1 h后,肿瘤显影逐渐清晰,注射5 h后显影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弱。QDs于瘤体附近的聚集浓度明显低于QDs-RGD,注射10 h后肿瘤部位已无显影。PDT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瘤重、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光照组(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又显著低于PDT组和吉西他滨组(P0.05);对照组与单纯光照组间、PDT组与吉西他滨组间瘤重、瘤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吉西他滨组、PDT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0.5%、43.5%、37.1%。结论:以QDs-RGD探针为光敏剂的PDT联合吉西他滨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型肝癌疫苗对移植性肝癌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1×106/只注入小鼠腹腔内,接种7d形成腹水瘤后再在小鼠体内传3代。取生长旺盛且无血性的腹水,在无菌条件下制成2×107/ml的细胞悬液,以2×106细胞/0.1ml/只接种于小鼠右前肢皮下。将肝癌细胞移植瘤动物分成3组。4天后,在右侧背部皮下进行免疫治疗,即制备GM-CSF分泌型H22肝癌瘤苗并免疫ICR小鼠(H22-GM-CSF组,n=5),同时设立无GM-CSF基因修饰H22肝癌瘤苗组(H22组,n=5)和PBs对照组(PBS组,n=5),测量各组小鼠肿瘤体积;采用细胞增殖计数法检测小鼠脾血CTL杀伤活性。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各组CTL杀伤活性均增强。在效/靶比为50∶1时,GM-CSF-H22组CTL杀伤活性为60±6.1%,明显高于H22组(17.4±0.9%)和PBS组(12.2±0.6%,P<0.01);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瘤苗明显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在21天时,H22-GM-CSF组、H22组和PBS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0.63±0.05mm3、1.47±0.75mm3和1.79±0.34mm(3P<0.01)。结论 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瘤苗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CTL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4.
贾林  尚鸳鸳 《胰腺病学》2009,(6):380-382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米氮平对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移植瘤裸鼠进食量、体重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24只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组(术后第1、4、7、10天腹腔注射吉西他滨100mg/kg体重)和联用组(吉西他滨组+米氮平10mg·kg^-1·d^-1灌胃,持续21d),每组8只。术后21d处死裸鼠,比较3组动物体重、进食量、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吉西他滨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长作用,但存在显著的胃纳减少和体重降低等不良反应。术后第21天,联用组和吉西他滨组胰腺癌移植瘤体积无明显差异,抑瘤率分别为69.13%和71.60%(P〉0.05);联用组进食量(3.12±0.11)g、体重(14.68±0.42)g,稍高于吉西他滨组的(2.96±0.14)g和(14.38±0.61)g(P值均〉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0.13)g和(17.46±0.52)g(P值均〈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癌作用,米氮平虽无显著增效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剂量吉西他滨化疔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肝癌细胞不同制悬方法建立裸鼠皮下瘤及原位瘤模型,优选建模方法。方法将肝癌细胞分别采用PBS缓冲液(PBS组)、无血清DMEM溶液(DMEM组)和含10%血清的DMEM溶液(血清DMEM组)3种液体制悬后注入裸鼠皮下建立肝癌裸鼠皮下瘤模型,比较皮下瘤的体积、瘤重及成瘤率;将肝癌细胞分别采用PBS缓冲液(PBS组)、无血清DMEM溶液(DMEM组)和含10%血清的DMEM溶液(血清DMEM组)3种液体制悬后注入裸鼠肝脏建立肝癌裸鼠原位瘤模型,比较原位瘤的成瘤率。结果3组裸鼠皮下瘤模型的皮下瘤体积及瘤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BS组及DMEM组的成瘤率(90%和100%)明显高于血清DMEM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原位瘤模型中PBS组的成瘤率(90%)明显高于DMEM组(40%)及血清DMEM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BS缓冲液或无血清DMEM溶液对肝癌细胞稀释制悬可以有效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采用PBS缓冲液对肝癌细胞稀释制悬可以有效建立裸鼠原位瘤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裸鼠原位人荧光蛋白肝癌移植瘤模型,研究不同处理组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肝癌生长抑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BALB/c裸鼠肝脏接种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肝癌细胞(RFP-HepG2),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G1组)、奥沙利铂阳性对照组(G2组,25mg/kg)、南蛇藤小剂量治疗组(G3组,20mg/kg)、南蛇藤大剂量治疗组(G4组,40mg/kg)和南蛇藤预防治疗组(G5组,20mgNg)。奥沙利铂为尾静脉注射给药,南蛇藤为灌胃给药,G1组用等渗盐水替代,G3组、G4组自RFP.HepG2细胞接种第20天开始每日给药1次,连续4周。G5组自RFP-HepG2细胞接种第2天开始给药至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组织标本进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Image.proplus6.0(IPP)软件分析,用平均光密度评估各图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程度。采用RT-PCR方法检测标本VEGF表达。结果南蛇藤可抑制体内、外肿瘤细胞的生长,G4组、G5组对肿瘤的抑制更明显,与之结果相一致,G2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最低,G4组、G5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G3组与G1组(t=4.657、6.440、7.712、8.900,P=0.0037、0.0031、〈0.001、〈0.001)。各实验组肿瘤组织VEGFmRNA水平与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EGF表达呈平行关系。奥沙利铂治疗组的VEGFmRNA水平最低,G4组、G5组的VEGFmRNA水平显著低于G1组、G3组(t=6.320、7.563、12.907、12.545,P=0.0002、0.0003、〈0.001、〈0.001)。结论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裸鼠原位人荧光蛋白肝癌移植瘤模型肿瘤的生长及人肝癌细胞中VEGF表达,提示南蛇藤可能通过抑制人肝癌细胞中VEGF的表达来抗肝癌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评价结核亚单位候选疫苗AEC/BC-C02在小鼠中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方法6~8周龄SPF级BALB/c雌鼠48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免疫AEC/BC-C02,另一组免疫PBS。末次免疫后第1、2、4、8周分别取两组小鼠(6只/组)分离脾淋巴细胞,ELISPOT检测分泌抗原特异性IFN-γ的T细胞频率;在第2、4、8周ELISA检测抗原特异性IFN-γ的分泌量;在第4、8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1)末次免疫后第1、2、4、8周,对疫苗组小鼠脾淋巴细胞,Ag85B特异性的IFN-γ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SFC)分别为168.8±103.5、205.2±51.0、206.8±65.3和160.0±67.9,与PBS对照组的8.9±6.0、16.1±18.8、9.3±4.9和7.7±6.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组t检验,t值分别为3.779、8.525、7.424、5.473;P值均<0.01);EC特异性的IFN-γ SFC分别为45.1±18.6、75.6±39.3、86.2±50.4和54.3±26.3,与PBS对照组的4.5±3.5、11.7±10.5、3.8±5.8和5.2±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组t检验,t值分别为5.258、3.850、3.977、4.521;P值均<0.01)。(2)末次免疫后第2、4、8周,对疫苗组小鼠脾淋巴细胞,Ag85B多肽刺激的IFN-γ分泌量分别是(1.27±0.13)ng/ml,(1.76±0.55)ng/ml和(1.44±0.44)ng/ml;EC多肽刺激的IFN-γ分泌量分别是(0.81±0.33)ng/ml,(0.81±0.69)ng/ml和(0.54±0.29)ng/m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分别为:t=3.008,P<0.05;t=2.631,P<0.05;t=10.02,P<0.01)。(3) 末次免疫后第4、8周,Ag85B多肽对疫苗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分别为1.756±0.339和1.936±0.287,均分别高于PBS组的1.287±0.0581和1.382±0.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组t检验,分别为:t=3.030,P<0.05;t=4.387,P<0.01);EC多肽对疫苗组SI分别为1.599±0.154和1.581±0.156,均分别高于PBS组的1.380±0.126和1.314±0.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组t检验,t值分别为2.540、2.844;P值均<0.05)。结论新型结核亚单位疫苗AEC/BC-C02免疫小鼠可诱导长期稳定存在的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为后期抗Mtb保护力研究提供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维甲酸(RA)对裸鼠原位荷人胃癌细胞BGC-803移植瘤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种植肝转移模型,分为2组,对照组和RA组,种植后第5天开始,分别自腹腔注射0.85%氯化钠、RA(1mg/kg),每日1次,第8周处死动物,检测抑瘤率、胃癌细胞凋亡指数(AD,观察肿瘤细胞肝转移以及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RA组的抑瘤率为37.8%。与对照组相比,RA组胃癌生长、肝转移受到明显抑制(P〈0.05),AI明显增高(P〈0.05),MMP-2、PCNA的表达降低。[结论]RA对胃癌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可能通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以及肿瘤细胞外基质降解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85例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和40名年龄匹配绝经后健康女性(对照组)。按是否存在LVH,又将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分为LVH组45例和NLVH组40例。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扩张性(DC)、顺应性(CC)和僵硬度(β)作为评价弹性功能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LVH组和LVH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β升高[LVMI:(81.00±11.07)g/m2和(115.00±4.41)g/m2比(62.37±9.14)g/m2;β:7.29±2.75和11.34±4.24比5.96±2.50,均为P<0.05],DC和CC降低[DC:(1.95±0.68)×10-3/k Pa和(1.33±0.81)×10-3/k Pa比(3.04±1.27)×10-3/k Pa;CC:(0.44±0.11)mm2/k Pa和(0.35±0.19)mm2/k Pa比(0.67±0.19)mm2/k Pa,均为P<0.01]。与NLVH组比较,LVH组的LVMI和β进一步升高(均为P<0.01),DC和CC进一步降低(均为P<0.05)。LVH组患者的LVMI与雌二醇、DC和CC呈负相关(r=-0.374、-0.440、-0.382,均为P<0.05),与β呈正相关(r=0.554,P<0.01)。结论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绝经后高血压患者LVH与颈动脉弹性功能受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敲除NOR1基因后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存活率及器官损伤的影响。 方法 SPF级雄性BALB/C裸鼠30 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n=10)、Scramble组(n=10)、siNOR1组(n=10),构建阴性对照质粒 (Scramble)和 siNOR1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并接种至裸鼠构建移植瘤裸鼠模型。连续30 d每5 d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体积;检测移植瘤重量;免疫组化检测Ki-67、Caspase-3、Notch、NOR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Notch1、NICD、Hes1、Hey1蛋白表达量情况,HE染色观察肝、肾、肺、脑病理损伤程度。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法。结果 从建模第20天开始,与Control组相比,siNOR1组第20、25、30 天移植瘤体积显著减小[(418.71±78.24)mm3 vs (149.6.16±60.05)mm3、(864.22±125.66)mm3 vs (239.83±100.51)mm3、(1468.45±199.78) mm3 vs (446.54±147.09) mm3,P值均<0.05];第30天时取出移植瘤,与Control组相比,siNOR1组移植瘤质量显著减小[(0.45±0.07)g vs (0.12±0.04)g,P<0.05];与Control组相比,siNOR1组移植瘤组织中Ki-67、Notch、NOR1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Ki-67:(48.98±9.75)% vs (11.51±5.09)%, Notch: (62.51±9.26)% vs (18.75±4.61)%,NOR1:(76.33±8.31)% vs (16.57±3.76)%, P值均<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6.39±4.67)% vs (38.03±9.28)%, P<0.05];siNOR1组模型裸鼠30 d内生存率显著高于Control组[(77.66±6.75)% vs (25.32±4.63)%,χ^2=6.897,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siNOR1组Survivin、Notch1、NICD、Hes1、Hey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Survivin: 0.34±0.06 vs 0.02±0.01;Notch1:0.16±0.03 vs 0.03±0.01;NICD:0.26±0.05 vs 0.04±0.02;Hes1:0.35±0.04 vs 0.06±0.02;Hey: 0.29±0.06 vs 0.05±0.02,P值均<0.05),且siNOR1组裸鼠各组织器官损伤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 敲除NOR1基因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提高模型裸鼠生存率,并缓解模型裸鼠肝、肾、肺、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