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内障是由许多因素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造成混浊,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操作简便,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及视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我院2003年2月~2006年2月,3年间共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369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短眼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W  Jia L  Yang G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6):440-442
目的 分析短眼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难点,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眼轴长度为20.21~22.10mm的白内障患者122例(143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1.0~1.2者占16.8%,0.5~0.8者占67.1%;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7.7%;术后炎性反应明显,角膜可逆性水肿发生率为29.4%,明显高于长眼轴白内障患者(6.7%),高于正常眼轴硬核性白内障患者(12.5%)。结论 短眼轴性白内障患者前房浅、眼前段组织空间狭小、玻璃体压力高,手术难度大;强调切口规范,应用手法碎核技术和低能量、高吸引力超声乳化技术,提高超声乳化操作的有效性,使用高质量黏弹剂,保持前房深度,均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般资料:1995年12月至1996年3月我们对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PE)联合IOL植入术,男17眼,女23眼,外伤性及共发性白内障各1眼,先天性白内障2眼,余为老年性白内障,其中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眼,合并糖尿病性白内障2眼。手术方法:颞上(右眼)或鼻上(左眼)做三平面阶梯切口(巩膜垂直切口、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切口),连续环形撕开前囊或开罐式截开前囊,水核分离,乳化晶状体核及皮质,作IOL切口后植入IOL,角、巩膜切口不缝合,结膜烧灼对合。合并青光眼者在巩膜瓣两侧剪开,作小梁切除及虹膜周边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并发白内障的疗效和手术要点。方法 对12例(23只眼)慢性肾衰进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1d和术后第2d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术前停用肝素,并给予止血药物。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前房和眼底情况。结果 术后1或2周裸眼视力≥0.5者20只眼(87%);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稳定在1.0以上者12只眼(5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肾衰并发白内障患者较理想的方法;预防术中、术后出血和防治全身并发症是手术医生不可轻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107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角膜上方膜缘后0.5mm做长约4mm角巩膜隧道切口的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同时植入丙烯酸酯类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62.6%、76.6%、92.5%和88.8%。结论 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兼有巩膜隧道小切口和透明角膜小切口手术的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Dong DQ  Chen G  Hou XW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5):295-298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并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差异。方法 开角型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35例 (40只眼 ) ,分别以单切口术式 (单切口组 ,15只眼 )或双切口术式 (双切口组 ,2 5只眼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记录并比较两种术式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 ,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时间 12个月。结果  35例 (40只眼 )术后 12个月平均眼压 [(14 35± 3 0 3)mmHg(1mmHg=0 133kPa) ]明显低于术前 [(35 76± 4 39)mmHg](P <0 0 0 1)。术前和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的平均眼压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术后 1周视力在0 2~ 1 2之间 ,矫正视力≥ 0 3的眼数 (37只眼 )明显高于术前 (4只眼 ) (P <0 0 0 1)。术后 1周和 3个月两组间矫正视力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术后Ⅰ、Ⅱ型滤过泡单切口组 17只眼 ,双切口组 2 2只眼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便捷 ,单切口术式和双切口术式的术后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状光学部发生混浊、引起视力障碍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原因。方法:对19例(22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发生混浊的患者,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将取出的22片混浊人工晶状体进行裂隙灯和光学显微镜检查;应用钙特异性苯素红染色法和von Kossa嗜银染色法进行病理学检查;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沉淀物的位置和形态;应用能谱分析法检查沉淀物中的元素成分。以透明人工晶状体作为对照。结果:在人工晶状体光学部表面和表面下可见沉淀结晶呈多种形态的不规则颗粒,其中光学部中央着色颗粒密集且粗大,周边着色颗粒稀疏而细小。这些颗粒苯素红染色和von Kossa嗜银染色均为阳性反应。能谱分析证实颗粒中含钙和磷元素。人工晶状体襻和透明人工晶状体均无相同表现。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混浊的原因,为人工晶状体光学部表现和表面下发生钙和磷化合物沉淀结晶。  相似文献   

8.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52,自引:2,他引:152  
目的初步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5月至2000年1月,收住本院青光眼病区资料完整的42例(47只跟)闭角型青光眼,其中26只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只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只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为继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8.40±9.51)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眼压为(11.99±4.48)mmHg(1mmHg=0.133kPa),比术前用药后眼压(25.47±18.43)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918,P<0.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9±0.46)mm,增加到术后的(2.28±0.36)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738,P<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和讨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对老年性,先天性,并发性和外伤性白内障300只眼进行了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入术,术后随访患者3-24个月。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切口撕裂,前囊膜瓣残留,虹膜损伤及后膜破裂。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复视及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0.
两种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Nan L  Tang X  Sun H  Yuan 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4):220-223
目的 研究新型“L”形不缝合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6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L”形巩膜隧道切口(34只眼)和3.2mm巩膜隧道切口(34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分别植入光学部直径6m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硬性及丙烯酸酯聚合物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随访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地形图的改变。结果 术后1d至3个月两组视力、手术性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变化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术后角膜地形图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L”形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3.2mm巩膜隧道切口手术的疗效基本相同,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手术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后囊破裂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114例(124眼)超声乳化手术后囊破裂16眼(12.90%);合并玻璃体脱出14眼(11.29%)。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后囊破裂与撕囊有关2眼(12.50%),与超声乳化有关11眼(68.75%),与抽吸皮质有关3眼(18.75%)。结论:防止术中后囊破裂和提高处理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儿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Yun B  Shi Y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111-114
目的 探讨儿童超声乳白内障吸除联合丙烯酸酯(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es,IOL)植入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Acysof折叠式OL植入术的超声乳化组患儿61例(76只眼)及行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硬性IOL植入术的囊外摘除组患儿59例(77只眼),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比较术后视力、并发症和Q-开关掺钕钇铝石榴石(Q-switched neodymium:yttrium 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手术率的情况。结果 超声乳化组和囊外摘除组脱盲率分别为100%、90.6%;脱残率分别为72.6%、51.5%;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依次为6.6%、80.5%,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手术率依次为2.6%、64.9%。两组比较,脱盲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脱残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手术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Acrysof折叠IOL植入术,以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轻、负压吸引可最大限度清除残存晶状体上皮细胞等特点及IOL材料优良的组织相容性,使手术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减少;Acrysof折叠式IOL在治疗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联合黏弹剂小管扩张术(V P术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 2 8例 (30只眼 )因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V P术患者 (V P组 )的临床资料 ,总结和分析患者的视力、眼压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T P术 )的 2 7例 (2 8只眼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 (T P组 )进行比较。术后随访时间 6个月。结果 术后 6个月 ,V P组平均眼压为 (14 6 5± 2 70 )mmHg(1mmHg=0 133kPa) ,较术前降低 10 33mmHg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0 ) ;术后 1周、1个月、6个月两组降眼压效果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6 6 1,0 381,0 5 2 6 )。V P组术后 1周、1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 0 5的眼数占随访眼数的百分比分别为 6 2 1% (18/ 2 9)、71 4 % (2 0 / 2 8)及 80 0 % (2 4 /30 ) ,与T P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6 2 1,0 70 2 ,0 893)。V P组术中并发症包括小梁网Descemet膜穿破和Schlemm管刺破 (各 2只眼 ) ,术后 2 4h一过性眼压升高 (4只眼 )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T P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明显炎性反应 (6只眼 ) ,少量前房出血和脉络膜脱离 (各 1只眼 )。结论 V P术疗效好、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与超声乳化术(Phaco)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方法118例(121眼)老年性白内障分两组囊外摘出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术前、术后2天及3月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中央角膜厚度等指标.结果术后3月平均细胞丢失率ECCE组为(12.6±9.6)%,Phaco组为(15.4±9.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早期角膜厚度增加与内皮细胞损失率无相关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不大于囊外摘出术;结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指标能更准确的反映出内皮的损伤;术后早期的角膜厚度增加程度不能作为评价内皮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36例(39只眼)白内障患者,分别选择巩膜隧道切口及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同时植入后房型PMMA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84.62%、87.08%、89.74%。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满意,安全、快捷。伴高度近视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稳定时间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进  王军 《临床眼科杂志》2005,13(2):137-138
目的 观察分析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趋于稳定的时间。方法 计算并比较73例(82只眼)施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手术性角膜散光度。结果 比较白内障患者术后1周与1个月的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差异无显著性(P =0 .312 ,>0 .0 5 ) ;术后1周与3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0 ,<0 .0 5 ) ;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0 )。结论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术后早期角膜散光即基本稳定,至术后3个月时角膜散光还会较前有少许改变。  相似文献   

17.
Zeng MB  Liu YZ  Yu Q  Liu XL  Yuan ZH  Wang YL  Liu T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9):798-802
目的探讨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IOL)后对比敏感度及像差的改变。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4至8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3例,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双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一只眼植入SA60AT型IOL,另一只眼植入TecnisZ9001型IOL。术后1和3个月分别进行电脑及综合验光仪验光及最佳矫正视力、眩光和无眩光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角膜像差、4和6mm瞳孔直径时眼的总体像差检测。结果术后1和3个月,所有患者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的球面像差、彗差及总像差均方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植入29001型IOL眼的对比敏感度在空间频率3、6、12、18c/d时无眩光、有眩光条件下均大于植入SA60AT型IOL的眼(P〈0.05)。术后1和3个月,瞳孔直径4和6mm时比较Zemike多项式C12、RMS4、RMSh,植入Z9001型IOL的眼均小于植入SA60AT型IOL的眼(P〈0.05)。结论TecnisZ9001较SA60AT型IOL可以改善眼的高阶像差特别是球面像差,提高功能视力。  相似文献   

18.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晶状体囊膜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iu YZ  Cheng B  Liu YH  En GL  Li SZ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283-285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晶状体囊膜的变化及其对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影响 ,探讨术后晶状体前囊膜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最佳位置关系。方法 散大瞳孔 ,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 12 7例 (14 1只眼 )以约 5mm直径连续环形撕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 3个月后晶状体前、后囊膜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变化。结果 全部术眼晶状体前囊膜撕囊口边缘均形成白色环状Soemmering环 ,晶状体囊袋塌陷 ,前囊膜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形成无夹持 (6 8只眼 )、部分夹持 (5 2只眼 )及完全夹持 (2 1只眼 ) 3种位置关系。其中完全夹持术眼晶状体后囊膜中央视轴区混浊的发生率 (47 6 % )明显高于无夹持术眼 (11 7% )和部分夹持术眼 (2 1 2 % )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0 0 5 ) ;无夹持术眼 (91 2 % )和完全夹持术眼 (81 0 % )人工晶状体正位率明显高于部分夹持术眼(42 3% )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囊膜可发生不同变化 ,其中晶状体前囊膜撕囊口边缘全部位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上 ,是保证术后晶状体后囊膜透明和人工晶状体正位的最佳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trating keratoplasty.PKP)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对78例(80只眼)行PKP手术中发生并发症者进行并发症种类及原因分析。结果儿童PKP手术中出现并发症者30只眼,其中不同程度的植床血管出血9只眼(11.3%),虹膜脱色素14只眼(17.5%),虹膜损伤者6只眼(7.5%),晶体玻璃体脱出者1只眼(1.3%);术后并发症,其中角膜免疫排斥反应24只眼(30%),植片感染7只眼(8.8%),继发性青光眼6只眼(7.5%),角膜植片哆开3只眼(3.8%),原发病复发1只眼(1.3%)。结论术后角膜免疫排斥反应及植片感染、继发青光眼是儿童PKP手术的主要并发症;随着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及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各类手术并发症将明显减少;出现并发症后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