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蒙古沙冬青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果:从蒙古沙冬青的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maackiain(1),短叶苏木酚(2),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3),大豆苷元4′,7-二葡萄糖苷(4),染料木素4′,7-二葡萄糖苷(5),isolupalbigenin(6),芒柄花苷(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2,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毛冬青中木质素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鑫  丁怡  张东明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3):1303-1305
目的:研究毛冬青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木质素苷类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olivil-4′-O-β-D-glucopyranoside(2),(7S,8R)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3),(+)-cyclo-olivil 6-O-β-D-glucopyranoside(4),(+)-medioresinol di-O-β-D-glucopyranoside(5),(+)-pinoresinol-4,4′-O-bisglucopyranoside(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猫耳刺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光波  周思祥  雷连娣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8):1890-1892
目的:研究猫耳刺Ilex pernyi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NMR和MS等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从猫耳刺的干燥叶中分离得到8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1),羽扇豆醇(2),α-香树脂醇(3),熊果醇(4),3β-羟基-乌索-11-烯-28,13β-内酯(5),坡模酸(6),羽扇-20(29)-烯-3β,24-二醇(7),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8),结论:该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猫耳刺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研究苦丁茶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 ,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7个单体化合物 ,分别为羽扇豆醇 (lupeol) (Ⅰ ) ;3β-羟基-羽扇-20(29)-烯-24-羧酸甲酯-[3β-hydroxyl-lup-20(29)-ene-24-methylester] (Ⅱ ) ;羽扇 20-(29) -烯 -3β ,24-二羟基 [lup-20(29)-ene-3β ,24-diol](Ⅲ) ;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Ⅳ);熊果酸 (ursolicacid) (Ⅴ) ;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Ⅵ ) ;甘露醇 (mannitol) (Ⅶ)。结论 :Ⅰ ,Ⅲ ,Ⅵ ,Ⅶ为该属植物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5.
顶羽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研究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 9β-二羟基去氢木香内酯(1),cynaropicrin(2),芹菜素(3),豆甾醇(4),4′-羟基汉黄芩素(5),咖啡酸乙酯(6),对甲氧基桂皮酸(7),木犀草素(8),胡萝卜苷(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丁香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11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滑桃树茎皮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6α-醇-3-酮(1),豆甾-4-烯-6β-醇-3-酮(2),7β-羟基谷甾醇(3),7α-羟基谷甾醇(4),schleicheol 2(5),蒲公英赛酮(6),abbeokutone(7),β-hydroxypropiovanillone(8),邻香兰醇(9),单棕榈酸甘油酯(10)。结论: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云南产元宝枫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相中  潭理想  古昆  李聪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5):1544-1546
目的:研究云南元宝枫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常压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对元宝枫叶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和NMR等波谱分析方法对其分离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元宝枫叶7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和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香树脂醇(2),β-香树脂醇乙酸酯(3),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4),紫云英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及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毛冬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锋  朱明晓  谢宁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0):732-736
 目的研究江西产毛冬青根的化学成分,阐明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反复的硅胶、反相硅胶以及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冬青根中分得14个化合物,并鉴定结构为3-O-β-D-吡喃木糖-3β,19α,24-三羟基取代齐墩果酸-28-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O-β-D-xylopyranosylspathod-icacid28-β-D-glucopyranosylester,1),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mono-β-D-glucoside,2),广玉兰赖宁苷C(magnoleninC,3),丁香脂素-4,4′-O-β-D-双葡萄苷(liriodendrin,4)、ilexsaponin A1(5)、ilexsaponin B1(6)、ilexsaponinB2(7)、ilexosideA(8)、ilexoside O(9)、ilexgenin A(10)、ilexgenin B 3-O-β-D-xylopyranoside(11)、肌醇(myoinositol,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2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栀苷甲酯(1,6,7-二羟基香豆素(2,咖啡酸(3、3,4-二羟基苯甲酸(4,芹菜素-7-O-β-D-(-6″-p-香豆酰基-葡萄糖苷(5,丁香酸(6,木犀草素(7,连翘酯苷 B(8,花蕊酯苷(9。结论 化合物2~6为首次从独一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铁苋菜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铁苋菜(大戟科)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铁苋菜地上部分室温下经乙醇提取后,用色谱和波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1),β-谷甾醇(2),毛地黄内酯(3),2,6-二氧甲基-1,4-苯醌(4),烟酸(5),原儿茶酸(6),胡萝卜苷(7),没食子酸(8),芦丁(9),琥珀酸(10)和短叶苏木酚(11)。结论:化合物1,3~5,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