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粉末状的生、熟石膏含杂质多,难以鉴别。根据本品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_42H_2O)其中H_2O占20.9%,而煅石膏为失去部分结晶水的无水硫酸钙的特点,我们用  相似文献   

2.
生、熟石膏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应严格区分的,但粉末状的生、熟石膏难以鉴别、本刊83年11期曾介绍过根据生石膏含结晶水,熟石膏不含结晶水,灼烧后失重不一样的原理鉴别生、熟石膏。此法需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1994年第6期发表了“肉苁蓉及其混淆品盐生肉苁蓉的鉴别”一文。我们根据药材市场上常见的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混淆品及有关资料,对其性状的描述和理化鉴别均有不同看法,提出几点意见,望与作者商榷。1 性状鉴别 该文将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C.A.Mey.)G.Reck.横切面的维管束形容为菊花状纹  相似文献   

4.
笔者也重读了《蒲辅周医疗经验》一书的“方药杂谈”(以下简称原书),关于石膏的用法是;“石膏:辛甘寒。煅石膏清胃热力大于生用,其性凉甚,每服二、三钱即可,因其煅去辛味,只剩甘寒,乃成守而不走之药性也。解肌退热宜用生石膏,熟石膏不行”。  相似文献   

5.
读了贵刊1985年第1期李浚川同志“妊娠与症病在《金匮要略》中的鉴别”一文(以下简称李文),颇受启发。李文认为:该条经文主要是阐述妊娠与症病的区别,桂枝茯苓丸是为攻下症结而设。如果抛开本篇内容不论,仅从原文字面上孤立地理解李文的观点,似乎讲得通。但是,如把此条文置于全篇之中深入地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读您刊1981年第11期“关于《灵枢·经脉》篇‘是动’病、‘所生病’之浅见”一文,很有受益。联想到《灵枢》经脉篇在描述了十二经脉循行之后都有“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者,……”这样一段文字。所谓“是动、所生病”一般即指此而言。历代医  相似文献   

7.
<正> 中药的炮制品与生品在临床应用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准确鉴别中药的炮制品与生品对于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均很重要,但是关于报道鉴别炮制品的理化指标较少,作者曾对制白附子的质量标准及鉴别方法已作出报道,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制白附子的化学鉴别指标,本文仍在原有基础上,选用以《药典》和《炮制规范》法炮制的白附子和以改进方法炮制的白附子及生白附子为样品,用中和滴定法测定了其总酸度和氨基酸态氮(以下简称氨态氮)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炮制工艺与其总酸度和氨态氮含  相似文献   

8.
近读本学报八六年第四期余自汉同志《“肺朝百脉”再辨识》和龚占悦同志《评“肺朝百脉”再辨识》两篇文章,感到余文是而龚文非,然而,唯觉余文论据不足难以服人,故笔者不揣浅陋,也谈一点关于“肺朝百脉”理论学习的体会,敬请同道指教。对《素问·经脉别论》中“肺朝百脉”  相似文献   

9.
《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寤生”多释为难产,言“寤”通“牾”,手足先出。说见明焦竑《焦氏笔乘·续集五》、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今据清桂馥《札朴》卷二引北魏崔鸿《南燕  相似文献   

10.
“天明则日月不明”再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中医药学报》八八年五期,李国卿等同志的“《素问》疑释四则”一文(以下简称“李文”)。对其关于“天明则日月不明”的释义,笔者不敢苟同,值此谈点个人看法,期就正于李国卿等同志。  相似文献   

11.
王玉英同志对拙作“妊娠与症病在《金匮要略》中的鉴别”一文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并愿就此问题与王同志作进一步切磋。 1.拙文主要是根据《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第二条原文来理解,认为它主要是说妊娠与症病的鉴别。王玉英同志却认为“原文在主要论述素有  相似文献   

12.
读《江西中医药》1982年第4期《用生半夏引起中毒一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一文后,颇受启发。但对文中某些论点,特别是其中所报道的病例是否确为“生半夏中毒”?个人认为尚有值得商榷之余地。兹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略陈管见如次: 一、据《报告》病历介绍:患者因“腹痛如绞”入院。“经检查,诊断为单纯性肠梗阻”。随“快火急煎”生大黄30克,生半  相似文献   

13.
您刊1982年2期刊登的郑廷蔚同志“一孔之见”,及1982年8期刊登的乔广科同志“‘一孔之见’辨析”和程士德同志“对两个问题的简复”等三文,对《内经选  相似文献   

14.
《内经》“阴虚生内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如何理解《内经》中的“阴虚生内热”,它的真实涵义何在?本文拟就此问题,浅谈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一、《内经》“阴虚生内热”的涵义“阴虚生内热”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原文是:”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对此,张志聪曾释云:“此言阴虚生内热者,因中土之受伤也。夫饮食劳倦则伤  相似文献   

15.
著名老中医张泽生教授逝世著名老中医、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张泽生同志因病经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五年八月六日十五时五十分逝世,享年九十岁。张老的不幸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是中医事业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第四期登载了陈大舜同志兼答范长文同志的“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有关问题再谈一点看法”。陈、张两同志原发表的文章,拙未见,现就陈同志此文批范的论点略陈愚见。陈文说:“明知不对也不加批判”,“对  相似文献   

17.
贵刊一九八七年第三期登载阎晓天、李雁二同志的文章《对<素问·风论>泄风一段的厘定》(以下简称《厘定》),认为“上”乃通“裳”,“其风”为“恶风”之误。笔者不能苟同,略陈管见如下: 一、“上”乃头面之谓 《厘定》依据《康熙字典》中“上”、“裳”的切音用字和王力先生将二字切音用字的生母,韵母部分分别归于同一韵类,断定二者可发生音同相代。这是不严密的。切音用字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1994年《福建中医药》第1期“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辨治,第3期“中风急性期脑水肿救治体会”中率先从“瘀测生水”说立论,救治上述疑难重病。这一研究成果被国内同行认为是继承创新性理论,并在省内外多家杂志上加以引用。几年来,本人在开展运用“瘀则生水”说辨治疑难重病专题临床研究,取得新成果。明代王肯堂“瘀则生水”之说,奠定了这一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发掘、继承这一理论,拓展这一思路,探讨用这一学说指导肺心病急性期、中风急性期脑水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等多种疑难重病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85年4期12页发表了褚成炎、赵华栋两同志撰写的《意守感传初探》一文后,同年8月16日,香港《明报·中国消息版》刊载了署名乔乔的一篇报道,标题是《成都中医学院发明“意守传感”新疗法,能治慢性神经疾病》。现将全文转载如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煅是一种用高温加热处理药材的方法。将药材直接或间接放入火中煅烧,其温度一般在300~700℃之间,个别药材则要求达到800~900℃,以药材煅至质地疏松、或失去结晶水变成无水药物或炭化为度。本法适用于矿石、动物贝壳和含有粘液质的药材。《中国药典》90版一部共收载需煅制的药材19种,占常用药材4%左右。据笔者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医疗单位无炮制室和炮制人员,依赖药材公司加工。而大部分药材公司也个具备煅制条件,或因用量小、品种少被忽视,或因煅制后药物损失过大等原因不予煅制,成为中药炮制的真空地带,一些煅制的药材也存在“不及”或“太过”现象。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现将国药煅制的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