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是一种少见而易误诊为癌和其他内皮细胞瘤的低度恶性肿瘤。EH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以软组织为多,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术前超声对HEHE的诊断准确度。方法:对9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HEHE的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HEHE声像图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HEHE患者肿物均为多发占位性病变,位于肝被膜下(部分外凸)或紧邻肝内血管(呈“棒棒糖样”),所有肿物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1例为高回声伴声晕,其余为低回声;2例边界不清,7例边界清。CEUS动脉期环状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为低增强伴中心局部持续不增强,增强模式表现为“快进快出”特点。结论:HEHE的术前超声诊断比较困难,临床工作中遇到肝肿瘤分布在肝包膜下或紧邻肝内血管(呈“棒棒糖样”),CEUS后出现病灶环周增强,中央不增强的“快进快出”的乏血供特点,应考虑到HEHE。  相似文献   

3.
姜辉  刘禄明  李炎 《放射学实践》2002,17(4):363-363
病例资料 患者,男,73岁。尿频、尿痛、夜尿增多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痛,为排尿终末痛,并伴排尿不畅感,夜尿增多(3~4次/夜)。 查体:下腹部稍膨隆,下腹部偏右侧可扪及一约10cm×8cm质中包块,无压痛,边界不清,不活动。B超检查:膀胱右侧可探及15.7cm×7.3cm×10.6cm大小的不均质回声团  相似文献   

4.
李家胜  吴雪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275-1276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2例EH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及随访结果,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EH的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EH的症状为颌面部无痛性暗红色膨隆,查体可见局部轻度压痛,活动可不受限。病理学特征为瘤细胞上皮样或短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圆形,核分裂像少见,排列呈葱皮样或巢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CD34(+)、vimentin(+)。治疗予以局部广泛切除。术后定期复查,至今未发现复发。结论颌面部的EH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肿瘤广泛切除术后应严密随诊,如有复发需再次手术扩大切除,术后如病理证实有恶性表现需结合行放化疗。  相似文献   

5.
宗敏  王德杭  徐青  叶爱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95-1295,1298
患者 女,51岁。右上腹疼痛不适半年,病程中无发热、黄疸及其他重大疾病史,无口服避孕药及接触氯乙烯史。体检:腹平。皮肤巩膜不黄,全腹无压痛,未及肿块,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4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近2年故院。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均为阴性。血清总胆红素(19.7μmol/L)和间接胆红素(17.4μmol/L)轻度升高。  相似文献   

7.
胃体部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生,52岁,中上腹阵发性不适及隐痛3月余,伴腹胀清瘦而就诊。患者近三个月来自觉心窝部不适,伴有隐痛,尤以进食后加重,用手按压上腹痛及服药后而缓解,自觉近半年明显消瘦,无恶心,呕吐,腹泄及呕血史。既往有慢性病史.查体除有肺气肿正象外,余无特殊。1978年1月6日行钡餐x线检查见胃体小弯侧有一  相似文献   

8.
<正>病人,女,40岁。患者于6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季肋区不适,当时曾在我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行肝脏彩超及螺旋CT检查示肝多发囊肿,最大5.00 cm×5.00 cm,曾2次在我院行增强CT及磁共振证实,2010年5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肝动脉造影检查,"不考虑血管瘤,不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影像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肝穿刺病理证实的5例肝EHE患者的CT表现.结果 5例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结节,大小不等,境界清楚,均未见明显钙化及包膜征象,病灶多位于肝周及肝包膜下.3例可见部分病灶有融合,1例可见局部肝包膜轻度凹陷形成“肝包膜凹陷征”.5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进一步向心性强化,但病灶密度仍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呈低密度).2例增强扫描部分病灶表现为边缘强化呈高密度,中央见无强化的低密度区,病灶周边可见薄层更低的环形低密度带形成“晕环征”.2例增强扫描示肝内静脉主干及分支逐渐变细伸向低密度的结节,终止于结节的边缘形成“棒棒糖征”.3例增强扫描可见部分病灶内有静脉分支存在或静脉分支在病灶内穿行.结论 “肝包膜回缩征”、“晕环征”及“棒棒糖征”是肝EHE的影像表现特征,尤其是“棒棒糖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肱骨头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患者男,5l岁。2周前不慎摔伤,左手撑地,当即左肩疼痛,不能活动。体检:左肩无畸形,触痛、骨摩擦感、活动受限,皮下无淤血。2年前左肱骨近端曾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足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组织瘤(EH)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转归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例左足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其影像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左足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无典型临床表现以及影像表现,光镜可见:瘤细胞呈短梭形,巢状,索条状,不规则分布于黏液样或透明变性的间质中,可见原始的单细胞血管腔;深部瘤组织细胞丰富,圆形、卵圆形,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Vim+,CD34+,CD31+,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结论原发于足部软组织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报道1例EHE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影像学特征及随访结果,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EHE的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研究中EHE病例的症状为局部疼痛,查体发现局部压痛,活动可不受限.典型病理学特征为不同阶段的小血管腔内衬上皮样内皮细胞增生,钉突样凸向腔内,呈墓碑样或灯笼样.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源性标记物CD31、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细胞标记物CK呈阳性表达,肿瘤增殖标记物Ki-67呈低表达.影像学检查可见溶骨性骨破坏.诊断时EHE需要与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转移性癌相鉴别.治疗一般先行局部肿瘤广泛切除,手术后予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本例患者在最后一次放疗结束后,右髋部疼痛完全缓解,出院后定期复查,至今未发现疾病进展.结论 原发于骨的EHE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应根据病情采取包括肿瘤切除、辅助放疗及化学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16岁.右侧腹股沟区持续性隐痛1年余,夜间尤甚,近日疼痛加重.体检:右腹股沟区可触及质硬肿物,大小约8 cm×10 cm×5 cm,局部皮温稍高,无红肿及皮下血管怒张,有明显压痛,右下肢腱反射存在,提睾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14.
病人 ,男 ,46岁 ,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 3个月前 ,因症状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活动功能丧失 ,大小便失禁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自此后血压升高、夜间盗汗及消瘦 (近 1个月体重减轻 5 kg)。查体 :脊柱胸腰段生理曲度变直 ,无侧弯畸形 ,胸腰段有扣击痛 ,以 T1 2 椎体及右侧椎旁明显 ,脊柱两旁未扪及包块。既往史 :1 0岁时曾患肺结核 ,治疗结果不详。实验室检查 :ESR3 1 mm/ h,WBC2 3 .8× 1 0 9/ L,N0 .92 ,L0 .0 8。X线片示 :T1 2 椎体骨质密度低 ,椎体骨质破坏 ,右侧椎弓根消失。诊断 :椎体结核待排除。HCT示 :T1 2 椎体…  相似文献   

15.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王玖华朱雄增患者男,17岁。自觉左小腿增粗,时有上腹痛。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见左胫腓骨下段骨干及干骺端多发溶骨破坏伴少许硬化,未见骨膜反应。左腓骨中下段皮质见少许平行状溶骨破坏。MRI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冠状位T1加权像...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6 4岁。因左下肢疼痛半年 ,进行性加重半个月就诊。查体 :骨盆挤压痛 (+)。耻骨联合偏左处可触及一囊性包块 ,质软 ,活动度差 ,有搏动感。CT扫描示左耻骨上支近耻骨联合处骨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 ,无骨膜反应 ,其内可见小斑片状高密度影 (图 1)。左耻骨穿刺 ,免疫组化染色 :F8(++) ,CD3 4 (± ) ,CEA(- ) ,EMA(- )。镜下见肿瘤组织大多为管腔样、裂隙状及网状排列 ,大部分腔内可见红细胞 ,肿瘤细胞中等大小 ,轻度异形性 ,未见典型核分裂。病理诊断 :低度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讨论 骨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介于骨血管…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患儿,男,6个月,因左侧腰背部包块伴皮肤淤青3月余入院,专科检查:左侧腹部稍膨隆,可触及一边界不清包块,右缘未过脐中线,背部见一大小约13 cm×8 cm包块,延伸至左侧腹盆腔,表面皮肤可见瘀斑,质稍软,无触痛,局部皮温不高,无红肿及破溃,边缘不清.双侧肩部、腰部及臀部见散在青紫(图1a),无触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并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肺并发肝上皮样血管样内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该病病因不清,临床可无症状或症状较少且轻微,可表现为咳嗽、咯痰,影像学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发性小结节影,肝内病灶多可见钙化,病理学检查主要特征是单细胞原始管腔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内皮细胞源性。患者预后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结论:肺并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罕见,极易误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1资料患者,男性,43岁,2016年3月无明显诱因下60 d内体重减轻10 kg,且右上腹部感觉闷痛至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就诊。常规超声:肝左叶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70 mm×35 mm)伴病灶内部散在钙化灶,内部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图1A、B)。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肝实质于动脉期19s开始增强,左叶内不均质回声区于22s开始呈周边增强,逐渐向内填充,似呈分叶状低增强,  相似文献   

20.
王丽鹏  齐艳红  盛卫平 《人民军医》2012,(12):1188-1188
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3个月前出现下腹部不适,1个月前平卧时发现下腹部有一约拳头大小包块,有酸胀感。口服阿奇霉素5天,症状好转,但包块未消失;15天前于当地诊所行超声检查,诊断为盆腔包块。为明确诊断,遂来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报:盆腔混合回声肿物。考虑卵巢占位性病变。盆腔四检查示盆腔内中线稍偏右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追问病史,既往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及左附件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